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评估艾拉莫德片联合雷公藤多苷片在非绝经期类风湿关节炎(RA)女性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首次接受药物治疗的非绝经期RA女性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口服艾拉莫德片,观察组口服艾拉莫德片联合雷公藤多苷片;2组患者也可同时应用甲氨蝶呤或来氟米特治疗,疗程为3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评价(DAS28)评分、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介素-1(IL-1)、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核转录因子(NF-κB)水平;评估2组临床疗效以及药物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2组DAS28评分、RF、ESR、IL-1、CRP、TNF-α和NF-κB水平均比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Ⅲ级药物毒性反应,内分泌和生殖系统也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艾拉莫德片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非绝经期RA女性患者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艾拉莫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 110例R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A对照组38例和B对照组32例,观察组使用甲氨蝶呤联合艾拉莫德治疗,A对照组使用甲氨蝶呤单独治疗,B对照组使用艾拉莫德单独治疗。连续治疗12个月。结果治疗后,各组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均显著减轻(P0.05或P0.01),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类风湿因子(RF)均显著降低(P0.01);组间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VAS评分均较A、B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而关节肿胀数仅较A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甲氨蝶呤联合艾拉莫德治疗RA较单用疗效更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艾拉莫德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及对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糖皮质激素受体(GR)水平的影响,以探讨临床治疗该病的最佳方案,促进患者尽早康复。方法选取9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根据不同疗法将其纳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艾拉莫德治疗,观察组给予艾拉莫德联合甲氨喋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变化(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实验室指标(RF、ESR、GR)以及不良反应(皮疹、口腔溃疡、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 7%)高于对照组(78. 3%),观察组治疗后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32. 1±10. 0) min、(16. 8±5. 5)分、(5. 7±1. 3)分]均少于对照组[(76. 9±15. 2) min、(29. 5±8. 3)分、(12. 4±3. 8)分],观察组治疗后的RF、ESR、GR水平[(37. 3±6. 0) IU/mL、(15. 0±3. 8) IU/h、(47. 4±10. 1) nmol/L]均低于对照组[(56. 6±8. 3) IU/mL、(36. 5±5. 4) IU/h、(70. 5±13. 7) nmol/L],P均0. 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3. 0%)与对照组(10. 9%)相当,P 0. 05。结论艾拉莫德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与实验室指标,与单用艾拉莫德治疗相比未新增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M-CSF、IL-8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98例RA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给予观察组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甲氨蝶呤治疗。治疗前后检测并比较两组实验室相关指标与骨代谢指标水平,并观察两组治疗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前实验室相关指标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M-CSF、IL-8、CRP、ESR、RF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M-CSF、IL-8、CRP、ESR、R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骨代谢指标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MID、T-P1NP明显升高,β-CTX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N-MID、T-P1NP明显高于对照组,β-CTX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对RA患者血清M-CSF、IL-8等实验室指标具有显著得调节作用,可明显改善患者骨代谢。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注射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依那西普(Etanercept,ETA)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5例患者以抽签方式随机分为试验组(31例)和对照组(34例).试验组每周1次口服空白模拟甲氨蝶呤10 mg或来氟米特片20 mg/a,同时每周2次皮下注射ETA 25 mg;对照组每周1次口服甲氨蝶呤10 mg或来氟米特片20mg/d,同时每周2次皮下注射空白模拟ETA 25 mg,疗程3月.疗效评价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疗效评定标准.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的类风湿因子滴度(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DAS28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达到ACR50及ACR70的患者试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P<0.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TA用于治疗RA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免疫净化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难治性RA患者60例,均经过正规慢作用抗风湿药物和/或细胞毒药物治疗1年以上,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未缓解.联合治疗组34例,先行免疫净化治疗1~3次,后给予来氟米特10~20 mg/d治疗,对照组为单纯服用来氟米特的26例难治性RA患者,疗程均为1年.监测患者临床症状,定期检测血常规、肝功能、ESR、免疫球蛋白、类风湿因子、隐性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及抗AKA抗体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免疫净化联合免疫抑制剂(来氟米特)治疗RA1年后患者关节炎和(或)关节痛症状有明显缓解,治疗前后比较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治疗1年后ESR、免疫球蛋白、类风湿因子、隐性类风湿因子及抗AKA抗体阳性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统计学差异均有显著性.联合治疗组在3个月和12个月时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另外,联合治疗对患者血液动力学无不良影响.结论 免疫净化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难治性RA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慢作用抗风湿药物治疗,且起效快,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9月-2013年1月收治的86例活动期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其中治疗组采用皮下注射rhTNFR:Fc 25 mg,2次/周,口服甲氨蝶呤(MTX)10 mg,1次/周;对照组则给予口服MTX10 mg,1次/周,口服羟氯喹100 mg,2次/d,口服来氟米特10 mg,1次/d;疗程12周。疗效评价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20、50、70疗效评定标准。结果治疗4、8、12周时,治疗组ACR20、50、70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12周后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血小板、类风湿因子、关节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TNFR:Fc用于治疗活动性RA起效快,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丁水根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3,(13):1927-1928+1983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采用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对类风湿因子和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RA患者6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来氟米特治疗,研究组采用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类风湿因子水平、炎症介质水平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抗体(CCP)水平降低(P<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水平降低(P<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联合来氟米特治疗RA,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类风湿因子水平,改善炎症状况,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知柏地黄丸联合艾拉莫德治疗干燥综合征(SS)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接受治疗的86例SS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艾拉莫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知柏地黄丸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症状与疾病活动度评分、泪液与唾液分泌功能、生化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咽干口燥、双目干涩、关节肿痛、皮肤红斑评分以及中医证候总分均较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干燥综合征患者自我报告指数量表(ESSPRI)、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指数量表(ESSDAI)评分均较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泪液分泌试验(ST)、唾液流率(SFR)水平均较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G(IgG)、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7(IL-17)、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水平均较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知柏地黄丸联合艾拉莫德治疗SS患者的整体效果明显,可有效控制患者疾病症状,增强其泪腺分泌功能与唾液腺分泌功能,改善患者生化指标,减轻病情严重程度,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用甲氨蝶呤联合艾拉莫德治疗对血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白介素-6(IL-6)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将2019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RA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口服甲氨蝶呤联合艾拉莫德治疗,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治疗,两...  相似文献   

11.
依那西普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依那西普)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5例难治性RA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在每周口服甲氨蝶呤(MTX)15mg基础上联合应用依那西普,每周皮下注射2次,每次25mg;对照组口服相同剂量的MTX联合应用其他改变病情药(DMARDs),如柳氮磺胺吡啶或来氟米特。疗程均为12周。疗效采用关国风湿病学会(ACR)标准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均有改善,ACR20%改善标准(ACR20)有效率分别为37.5%和17.1%(P〈0.01),ACR50%改善标准(ACR50)有效率为17.5%和2.8%(P〈0.01)。治疗12周后各项指标进一步改善,治疗组和对照组的ACR20有效率分别为65.0%和37.1%(P〈0.01),ACR50有效率为47.5%和11.4%(P〈0.01)。进一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简明疾病活动评分(DAS28)的变化,发现治疗组患者DAS28下降更明显,治疗后两组DAS28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注射部位反应和上呼吸道感染。结论:依那西普是安全有效的治疗RA的药物,尤其适合对MTX等DMARDs疗效不佳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甲氨喋呤(MTX)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甲氨喋吟治疗组20例,接受甲氨喋吟10mg/周;甲氨喋吟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组22例,接受甲氨喋吟10mg/周、雷公藤多甙片60mg/d。观察治疗3个月两组患者病情改善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按美国风湿病协会(ACR)类风湿性关节炎改善标准,39例完成3个月的治疗,MTX组19例完成患者中症状改善(达ACR20或以上)15例,总有效率78.9%。联合组20例患者病情改善16例,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且两组晨僵、关节肿痛数、关节压痛数、患者对疾病活动性的总体评价、医生对疾病活动性的总体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等临床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喋吟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优于单用甲氨喋吟治疗,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小剂量激素联合甲氨蝶呤(MTX)及雷公藤多甙方案(TMP方案)和MTX联合来氟米特方案(ML方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1987年诊断标准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纳入研究。TMP方案选择使用小剂量激素联合甲氨蝶呤及雷公藤多甙;ML方案选择使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评估2组治疗4、12周疗效及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治疗第4、12周的ACR20、ACR50、ACR70组内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治疗4、12周后关节压痛、关节肿胀数、晨僵、血沉、CRP、VAS等指标较用药前显著改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均以肝功能损害为主。结论小剂量激素联合甲氨蝶呤及雷公藤多甙能够显著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关通舒胶囊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 )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RA患者60例,其中男18例,女42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甲氨蝶呤10毫克/次,每周1次;美洛昔康15毫克/次,1日1次。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关通舒胶囊0.8克/次,每日3次,观察12周。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但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12周时与治疗前比较,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和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体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通舒胶囊联合甲氨蝶呤可提高RA的治疗效果,降低疾病的活动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症状。抗MCV抗体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RA的疾病活动度,为RA的病情评估提供更有效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西安市第五医院收治的13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醋氯芬酸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硫酸羟氯喹治疗,试验组采用甲氨蝶呤+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6个月后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机体关节症状严重程度、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6个月后,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DAS28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COX-2、TNF-α、IL-6、M-CSF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效果显著,可加快关节症状改善,减轻机体炎性反应,促进患者恢复,且可有效保证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1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观察组,其中62例为活动期患者,50例为非活动期患者,同时选择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类风湿因子(RF)及红细胞沉降率(ESR)的差别。结果观察组患者hs-CRP、抗CCP、RF及ES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活动期患者上述检测指标明显高于非活动期患者(P<0.01);观察组患者hs-CRP、抗CCP、RF与ESR显著相关(P<0.05)。结论 hs-CRP可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期的敏感指标之一,与抗CCP、RF及ESR联合检测对病情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依那西普(MTX+ETA)和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MTX+LEF)治疗重度活动的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重度活动的RA患者50例。A组24例,给予MTX 10 mg/次,一周一次,口服,联合ETA 25 mg/次,一周2次,皮下注射后病情缓解后依那西普减量为25 mg/次,1周一次至随访结束;B组26例,给予MTX 10 mg一周一次联合来氟米特20 mg/d。两组随访时间为24周。定期随访其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DSA28评分、sharp评分、RF、ANA、ACR核心标准评定。结果:①A组在治疗半年前后其VAS评分、晨僵时间、关节肿痛个数、DSA28评分、HAQ、患者评分、医生评价、ESR、CRP方面改善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治疗半年前后其VAS评分、晨僵时间、关节肿痛个数、DSA28评分、HAQ、患者评分、医生评价方面改善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在治疗半年后在VAS评分、晨僵时间、关节触痛个数、DSA28评分、HAQ、患者评分、医生评价、ESR、CRP方面改善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组ACR20有效率逐步增加,在各随访期内两组的ACR20的达标率的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ACR50则在第4、20、24周,A组的达标率为12%、79%、87%与B组的8%、4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R70虽然在各期A组均高于B组,但差异均无差异性(P〉0.05)。③A组在第2、4、12周DSA28指数下降明显,跟前次随访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第16、24周DSA28指数下降明显,跟前次随访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B组同期DSA28的比较发现,A组从第4周起各期DSA28分值均低于B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种治疗方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低,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TA+MTX和LEF+MTX联合治疗重度活动的RA均是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应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治疗炎性关节炎患者冬季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风险以及治疗对其免疫功能的可能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0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治疗的29例患者(包括强直性脊柱炎及类风湿关节炎,定义为A组),同期纳入未接受或者2009年9月起已经停用该药的31例患者(包括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大动脉炎等,定义为B组)。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和调查其冬季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发生上呼吸道感染10例,频数13次;B组发生9例,频数11次,两者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A、B组因上呼吸道感染静脉用药情况亦无显著差异(P〉0.05);根据既往有无应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治疗将B组分为两个亚组B1、B2,与A组相比,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亦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的应用未使冬季上呼吸道感染的风险增加,其治疗炎性关节炎的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