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层螺旋CT小肠成像在诊断克隆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隆病(crohn disease,CD)是一种肉芽肿性炎性病变,其特征是肠壁节段性受累和透壁性炎症.可以累及消化道的任何部分,但以末端回肠和近段结肠最易受累[1].70%的病变位于小肠,其中30%位于末端回肠[2].早期主要表现为黏膜或黏膜下层水肿,黏膜面溃疡形成,进而病变累及肠壁全层,导致肠壁纤维化、穿孔,甚至瘘管、窦道形成,造成肠周脂肪、肠系膜以及邻近组织、器官受累.病变肠管呈节段性改变,故又称其为节段性肠炎.临床上诊断CD主要依靠消化道造影和肠镜检查,但最终确诊依赖病理.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其极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和真正意义上的各向同性扫描[3],使得运用CT来诊断肠道疾病成为可能.目前临床上对小肠病变的检查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笔者就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ulti-slice CT enterography,MSCTE)在诊断小肠CD中的价值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低张造影技术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的47例疑似小肠疾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口服甘露醇并注射山莨菪碱后进行多层螺旋CT小肠低张造影技术扫描检查,并实施动态监测双期增强扫描,采集的数据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RP)、容积重建技术(VRT)等后处理技术进行处理,诊断医师根据对图像显示情况进行分析得出能够用于诊断的显示最佳的0级率图像,同时与临床内镜或病理结果相对照,从而得出多层螺旋CT造影技术(MSCTE)在小肠病变诊断的阳性率。结果 MSCTE检查对小肠黏膜与肠壁结构、系膜血管、肠管充盈等显示良好,显示0级率分别为70. 21%(33/47)、89. 36%(42/47)和74. 47%(35/47)。47例中小肠癌15例,Crohn氏病5例,淋巴瘤1例,间质瘤3例,血管瘤1例,炎症5例,憩室4例,不完全性梗阻2例,肠系膜血管动脉瘤伴血栓5例,腹主动脉瘤2例,阴性2例,肠道准备不充分1例,漏诊1例,诊断的阳性率为91. 5%。结论MSCTE技术应用于小肠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为临床制定有效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小肠是胃肠道最长的器官,因其走行弯曲,肠管常互相重叠,传统的胃肠道造影和内镜检查只能单纯地观察消化道腔内结构,尚不能很好显示肠壁和腔外结构。MSCT 和 MRI 具有强大的三维后处理能力,能清晰反映肠壁和肠腔内外的病变。新的影像技术 CT 小肠灌肠造影(CTE)、MR 小肠灌肠造影(MRE)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及三维成像能力,不仅可以观察肠道黏膜,同时能够分析肠管周围的改变,提高了人们对小肠疾病影像诊断的认识。是小肠疾病影像学诊断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Crohn病的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ultislice computer tomography enterography,MSCTE)影像征象,并讨论其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内镜、手术、病理证实的Crohn病的MSCTE影像学资料,全部患者行CT平扫和动脉期、静脉期增强扫描,并行MPR、厚层MIP等重建。结果 28例中单纯小肠受累(9/28),小肠-结肠同时受累(16/28),单独结肠受累(3/28),病变以累及回肠末端最为常见(20/28)。MSCTE表现:肠壁增厚(28/28),肠壁厚度4.5~23.2mm;增强扫描肠壁分层状强化(19/28),均匀强化(9/28),肠腔狭窄(15/28),肠系膜淋巴结增大(19/28),病变肠管周围肠系膜血管增多(15/28);MSCTE表现肠壁增厚、分层状强化、肠系膜脂肪渗出性改变、血管增多(梳征)等征象可提示克罗恩病(CD)病变处于活动期。结论 MSCTE是一种诊断Crohn病较敏感的非侵入性成像方法,可同时显示肠壁及肠腔外病变,且对CD的活动性评估具有一定优势,可作为该病首选的影像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小肠是胃肠道最长的器官,因其走行弯曲,肠管常互相重叠,传统的胃肠道和内镜检查单纯地观察消化道腔内结构,尚不能很好显示肠壁和腔外结构.螺旋CT具有快速扫描和三维后处理能力,能清晰反应肠壁和肠腔外的病变.新的影像技术口服大剂量5%等渗甘露醇螺旋CT小肠造影(spiral CT enterography,SCTE)能使小肠充盈良好,对肿瘤的显示、衬托满意,与临床诊断符合率较传统CT高.SCTE是一种简便、安全、非侵袭性、有效评价小肠肿瘤的方法,能明显提高肿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小肠肿瘤在CT、小肠造影检查中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小肠肿瘤在小肠造影和CT扫描中的表现.19例行小肠气钡双对比造影,17例行腹、盆腔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15例行小肠造影和CT检查.结果 小肠造影的主要表现包括充盈缺损、肠腔狭窄、黏膜异常、龛影.小肠造影病例中阳性率94.7%(18/19),良、恶定性准确者占阳性病例的66.6%(12/18).CT主要表现分3型:肿块型;肠壁增厚型;混合型.17例螺旋CT扫描中阳性率94.1%(16/17),良、恶定性准确者占阳性病例的87.5%(14/16).结论 小肠肿瘤在小肠造影和CT中都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两者的影像学差异可以形成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小肠成像(CTE)诊断肠道炎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怀疑肠道疾病行CTE检查的患者74例,以临床病理结果为标准,两位医生采用盲法分别对其CTE表现进行分析。结果两位医生通过CTE诊断肠道炎性病变的准确度分别为93.2%和94.6%。肠道炎性病变段肠壁增厚,与相邻正常肠壁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病变段肠壁强化后的CT值较相邻正常肠壁CT值高,但差别未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E检查能够多方位显示肠腔、肠壁、肠系膜和腹腔内淋巴结的异常情况,可以作为诊断肠道炎性病变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在不明原因腹痛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8例不明原因腹痛患者同时行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和双气囊小肠内镜(DBE)检查,结合内镜和(或)手术病理、临床随访,分析MSCTE和DBE对不明原因腹痛患者病变的检出率、诊断准确率.结果 MSCTE和DBE病变检出率分别为64.29%(18/28)和75.00%(21/28),诊断准确率为82.14%(23/28)和89.28%(25/28).结论 MSCTE在不明原因腹痛患者的病变检出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以作为不明原因腹痛患者的筛选检查.  相似文献   

9.
口服甘露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目的评价口服大剂量2.5%等渗甘露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uhislice CT enterography,MSCTE)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21例志愿者、91例疑有小肠病变患者每人口服约1500ml 2.5%等渗甘露醇后,静脉注入20mg山莨菪碱注射液,随后行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并在Wizard工作站上进行多平面重建(muhiplanar reforma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和容积重建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重建。将正常组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测量了各段小肠的管径和肠壁强化程度,并分别以0、1、2.3分表示适度充盈的肠段部分占所评估肠段的30%以下,30%~50%以下,50%~80%以下和80%以上。分析不同小肠病变的MSCTE表现,并比较了其中24例小肠插管造影与MSCTE的诊断结果。结果所有受试者均认为等渗甘露醇微甜,易接受,未发现并发症。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的充盈度分别为2.52、2.33和2.81分;MSCTE清楚地显示了肿瘤、Crohn病、粘连性肠梗阻等多种小肠疾患的肠内、肠壁、肠外血管、系膜及腹内脏器情况;MSCTE检查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5.6%(87/91),而小肠插管造影的诊断符合率为87.5%(21/24)。结论MSCTE是1种简便、易行、经济实惠、能全方位、多维显示小肠疾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对Crohn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内镜、手术、病理证实的60例Crohn病的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影像学表现。结果:60例中多节段病变43例(72%),单独小肠受累21例(35%)、小肠和大肠同时受累35例(58%)、单独大肠受累4例(7%)。小肠累及的56例(93%)中,累及回肠末端39例(70%)。MSCTE所见包括:肠壁增厚60例(100%)、强化增加58例(97%)、肠壁分层39例(65%)、肠腔狭窄32例(53%)、肠壁脓肿5例(8%)、肠系膜血管增多("梳征")39例(65%)、病变肠管周围纤维脂肪增多19例(32%)、蜂窝织炎40例(67%)、腹腔脓肿和炎性肿块13例(22%)、窦道/瘘管15例(25%)、假憩室12例(20%)、多发淋巴结肿42例(70%)、肛周病变4例(7%)。肠管增厚、肠管分层、强化增加、肠壁内脓肿、病变肠管周围蜂窝织炎、血管增多(梳征)等可反应病变的活动性。动脉期与静脉期比较,未提供肠壁、肠管外病变的更多信息。结论:CT小肠造影可同时显示Crohn病的小肠和结肠病变,对肠壁病变及肠腔外并发症的显示以及在判断病变活动性方面有独特的优越性,可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RI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28例患者行小肠MRI检查,其中19例同期行小肠钡灌肠检查。所有24例小肠病变患者中13例经手术证实,1例血管性病变经DSA造影证实,另10例均结合临床病史作出诊断,并对MRI各种检查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在显示肠腔狭窄、肠外压迹方面,MRI与小肠钡灌肠的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显示肠壁肿块和增厚方面,MR优于小肠钡灌肠检查(P<0.05和P<0.01)。MRI各序列在显示肠壁异常改变、肠腔狭窄、肠外压迹和粘膜异常方面,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RI能更好地显示小肠病变时肠壁及系膜改变,弥补了小肠钡灌肠检查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华法林过量引起自发性小肠壁内血肿的MS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6例自发性小肠壁内血肿的MSCT表现,其中5例行全腹增强CT扫描.结果 6例均出现单发弥漫性肠壁环形增厚,其中空、回肠各3例;3例表现为肠壁全层密度增高,另3例表现为肠壁黏膜下层密度增高;增强扫描可见“靶征”;1例出现小肠肠壁积气;6例均伴有肠腔狭窄、腹腔积血,均出现受累小肠周围及相应肠系膜区密度增高,其中3例并发肠梗阻.结论 对于正在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突发腹痛伴凝血功能异常,且有典型的CT表现,应高度警惕自发性小肠壁内血肿的可能.早期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X线和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对小肠Crohn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并对照经内镜、手术、病理证实,且在间隔1个月内(1~30 d,平均8 d)同时行X线和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23例小肠Crohn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23例小肠Crohn病的X线表现为:多节段病变18例(78%)、黏膜增粗22例(96%)、线形溃疡17例(74%)、卵石征16例(70%)、肠腔狭窄14例(61%)、假憩室样改变6例(26%)、瘘管/窦道6例(26%)、肿块/脓肿2例(9%).CT小肠造影表现为:多节段病变19例(83%)、肠壁增厚23例(100%)、强化增加22例(96%)、肠壁分层14例(61%)、蜂窝织炎16例(70%)、肠系膜血管增多("梳征")12例(52%)、肠腔狭窄9例(39%)、窦道/瘘管7例(30%)、病变肠管周围纤维脂肪增多7例(30%)、脓肿和炎性肿块5例(22%)、假憩室4例(17%)、多发淋巴结肿17例(74%).X线显示黏膜病变22例,CT小肠造影显示肠壁病变23例,CT较X线显示了更多的Crohn病相关的肠腔外病变.结论 X线和CT小肠造影两者结合有利于对小肠Crohn病的正确诊断,及时发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口服甘露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口服大剂量2.5%等渗甘露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36例患者口服1500m l 2.5%等渗甘露醇后,静脉注入20mg山莨菪碱注射液30~40min后行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技术(VRT)重建。将小肠分为六组,分析小肠充盈情况。结果:所有受试者均认为等渗甘露醇微甜,易接受,未发现并发症。比较三种造影方法,其中以第三种效果最好。充盈良好率达88.5%,MSCTE清楚显示小肠肿瘤10例、肠粘连、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肠梗阻等各1例,显示小肠疾患的肠内、肠壁、肠外及腹腔内脏器情况,显示胃、结肠癌共6例。结论:MSCTE是一种简便易行、经济实惠、能全方位多维显示小肠疾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扫描结合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在小肠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我院经胃镜及结肠镜检查未能明确的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腹部CT并结合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结果 腹部多层螺旋CT检查及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4.1%及55.2%.结论 采用腹部螺旋CT检查结合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可以提高小肠出血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6.
MSCT小肠造影与双气囊小肠镜联合诊断小肠间质瘤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小肠造影与双气囊小肠镜(DBE)联合检查在小肠间质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小肠间质瘤患者15例,所有病例术前均已行MSCT小肠造影和DBE检查,探讨两者对小肠间质瘤诊断的敏感性和正确性。结果:本组15例小肠间质瘤中,良性2例,交界性4例,恶性9例,15例病灶MSCT小肠造影均可清楚显示,3例腔外型小肠间质瘤DBE检查仅表现为局部肠壁压迫、隆起改变。结论:MSCT小肠造影操作简便、易行,患者耐受性良好,能显示肠镜不能通过的狭窄段;DBE检查图像清晰、直观,可以通过活检对病灶进行定性检查。两种方法联合检查在诊断小肠间质瘤时可以优势互补,对小肠间质瘤的术前定位、定性以及鉴别诊断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SCT小肠造影(MSCTE)对克罗恩病(CD)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经临床确诊的CD患者的MSCTE资料;均行CT平扫、双期动态增强扫描,以及薄层重建等后处理。结果:CD的好发部位依次为回肠(91.5%,43/47)、回盲部(63.8%,30/47)、空肠(46.8%,22/47)。肠壁厚度4~21 mm,平均(12.2±1.4)mm,呈"假憩室征"改变34.0%(16/47)。增强扫描3层强化、呈"靶征"改变36.2%(17/47),3层强化、浆膜层和黏膜层轻度强化、黏膜下层见脂肪沉积23.4%(11/47),2层强化、仅黏膜层强化19.1%(9/47),无分层改变、呈均匀一致强化21.3%(10/47),呈"梳样征"48.9%(23/47)。结论:MSCTE不仅可清晰显示肠壁、肠腔内外、腹部实质脏器及并发症等情况,还能评估CD活动性和评价临床疗效,可作为CD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和消化内镜在诊断炎症性肠病(IBD)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IBD患者的MSCTE表现,主要分析病灶部位、肠壁增厚情况、肠壁强化、肠腔狭窄、肠系膜淋巴结增多、肠系膜血管改变、腹腔脓肿或瘘管形成等,并与消化内镜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0例IBD患者中,克罗恩病28例,溃疡性结肠炎12例。IBD患者MSCTE主要表现为肠壁增厚(大于4mm)35例(87.5%),肠壁强化38例(95.0%),肠腔狭窄26例(65.0%),结肠带消失5例(12.5%),多节段性病变33例(82.5%),多发炎性息肉3例(7.5%),肠周脂肪间隙模糊1 5例(37.5%),肠系膜血管增生12例(30.0%),肠周淋巴结增多18例(45.0%),腹腔脓肿或瘘管形成6例(15.0%)。MSCTE未显示肠壁溃疡和卵石征,对多发炎性息肉的显示率不高。40例IBD患者消化内镜检查显示肠壁溃疡33例(82.5%),多发炎性息肉10例(25.0%),卵石征1 3例(32.5%),肠腔狭窄28例(70.0%),多节段性病变30例(75.0%),消化内镜未显示肠壁增厚及肠外并发症。结论 MSCTE对显示IBD患者的肠壁增厚、肠壁异常强化及肠外并发症具有优势,但难以显示肠壁溃疡、卵石征,对多发炎性息肉的显示率不高,而消化内镜则易于显示IBD的肠壁溃疡、多发炎性息肉、卵石征。两种检查方法相互结合,有助于全面评价IBD的病变范围、并发症,对于IBD的临床诊断及综合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MSCT小肠造影(multislice computer tomography enterography,MSCTE)对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有临床最终诊断并行MSCTE检查的CD患者,对其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42例中,单纯累及小肠34例,单纯累及结肠2例,小肠-结肠同时累及6例,病变以末端回肠累及最常见,为37例。MSCTE表现:肠壁增厚42例,肠腔狭窄37例,假性憩室形成4例,肠壁分层强化39例,肠壁均匀一致强化3例,肠系膜水肿、渗出28例,肠系膜血管呈"梳齿状"改变33例,肠系膜淋巴结增大29例,肠管周围蜂窝织炎、脓肿形成3例,内篓2例。结论:MSCTE对CD活动早期、活动期、慢性期及并发症的表现具有较高的特征性,可作为诊断及随访该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各类小肠疾病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的影像特征。讨论MSCTE的具体操作过程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行MSCTE检查患者的具体操作过程,结合病理结果,总结各种小肠病变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64例患者中总体阳性率为76.6%(49/64),其中小肠间质瘤3例、腺瘤3例、脂肪瘤1例、腺癌2例、淋巴瘤1例、克罗恩病5例、嗜酸性胃肠炎2例、小肠息肉13例、小肠憩室13例、小肠血管畸形6例。结论 MSCTE对于各类小肠疾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有利于小肠病变的定性、分期,为临床医师的后继治疗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