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3):483-484
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观察组则接受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同时,两组的住院时间、术后恢复饮食时间、恢复肠蠕动以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上给予胆囊结石患者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治疗,不仅可以缩短手术时间,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对20例胆囊结石病人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并从心理、呼吸道准备、体位、疼痛、引流管、饮食、出院指导等方面给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以确保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和评价微创内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腹腔镜下腹腔内使用胆道镜取尽胆囊内结石,同时腹腔内完成胆囊切口缝合.结果 53例患者中4例中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49例成功施行保胆手术,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至今无并发症发生,未见结石复发.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胆囊结石患者55例,统计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手术损伤、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55例患者保胆手术成功率为98.2%,手术时间平均(48.2±4.3)min;术中出血平均(13.3±2.5)mL;住院时间平均(3.9±0.5)d。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胆漏、出血、切口感染、腹泻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方法回顾分析重庆市涪陵区中医院外科2011年11月至2012年6月对26例胆囊结石患者施行腹腔镜保胆取石的手术技巧,以总结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可操作性。结果采取适当措施,26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无出血、胆漏等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35~87min,平均(53.4±16.2)min。术后均未使用止痛药物。平均住院4d。术后1个月随访胆囊功能正常。结论采取适当的技巧能够提高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胆囊结石是中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外科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手段,但切除或保留胆囊也是外科治疗争论的焦点,至今仍无明确定论。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LC术一度被推崇为治疗胆囊结石的“金标准”。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对胆囊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和胆囊切除术后的病理生理影响,要求保留胆囊取出结石(即保胆取术)的意识和理念日渐增强,对有良好胆囊功能的患者采用保胆取石术有望成为胆囊切除术的替代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与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12月我院接治的130例胆囊结石患者选择在腹腔镜下行保胆取石术与胆囊切除术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为(57.33±12.84)min,术中出血量为(16.25±6.03)ml,肛门排气时间为(10.28±4.15)h,住院时间为(3.32±1.76)d,术后应用止痛药例数为7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23%,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可保留胆囊,减少出血,并发症少,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2月-2013年3月期间139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8例患者顺利完成保胆取石术,均采用4孔法,手术时间76~124 min,平均手术时间86 min,术中出血量为5~30 mL,平均出血量10 mL,术后无出血、胆漏、急性胆管炎、胰腺炎和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等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为6~10 d,平均8 d。术后随访3~25个月,2例患者分别于保胆取石术后7个月及13个月复发胆囊泥沙样结石,其余136例均无结石复发,胆囊收缩功能良好,无明显消化道症状。结论 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规范手术操作,完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优势明显,效果理想,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安全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该院自2007年以来开展的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52例.结果 全部病例成功实现了保胆取石术,其中腹腔镜辅助保胆取石术39例,平均手术时间57 min;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13例,平均手术时间71 min.平均住院时间4.7 d.术后2周内B超检查结石取净率100%.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有利于术中选择最佳术式,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徐小球 《全科护理》2012,(16):1491-1492
[目的]总结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88例胆囊结石病人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同时加强围术期护理。[结果]88例病人均治愈,术后出现切口渗血6例,肩部疼痛9例,频繁呕吐15例,采取措施后症状均消失;术后4个月~12个月随访,均无消化道不适症状,无胆囊炎、胆囊结石复发。[结论]加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二镜联合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息肉)的可行性。方法在全麻下经脐孔穿刺建立气腹,腹腔镜下观察胆囊形态,分离粘连,若胆囊因结石嵌顿而胀大、积脓,先穿刺减压,切开胆囊底部,纤维胆道镜下取出结石,清理胆囊腔,确定胆囊管通畅后,缝合切口,保留胆囊,再次气腹探查腹腔,吸引肝周边积液,缝合腹壁切口。结果本组162例,保胆成功142例(83.33%)其中胆囊壶腹部结石嵌顿伴炎症保胆成功22例。手术时间25-130min,平均50min,无严重并发症。住院时间6-16d。术后1-9年随访,信(电话)获访132例(92.9%),均无发热、腹痛、黄疸及再手术情况。术后1-3个月专家门诊复查87例(57%)145人次,胆囊正常60例(74%),小结石残留7例(8.9%),腔内小结晶或沉淀物14例(17.2%)。85例B超脂肪餐前后检测胆囊结石11例,结石复发率12.94%。胆囊收缩率最大为98%,最小为42%,平均(67.7±18.9)%,显示胆囊收缩功能评级良好72例(84.7%)、功能差13例(15.3%)。胆囊壶腹部结石嵌顿保胆术后胆囊功能与非结石嵌顿保胆术后胆囊功能相类似(P〈0.05)。结论二镜联合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息肉)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胆囊结石合并肝损害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胆囊结石引起肝脏损害的特点。方法选择我院5年来确诊的胆囊结石病人312例,分析其中25例发生肝损害患者的肝损害特点。结果25例出现肝损害,以肝酶升高为主,25例中,4例有黄疸,经治疗均好转。结论单纯胆囊结石可以引起肝损害,主要原因为胆囊功能障碍及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3.
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手术方式和适应证.方法 50例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开腹微创保胆取石术,于胆床底体表投影位置切开皮肤3、4 cm,分层切开入腹,提起胆床底部经穿刺证实后切开胆囊1、2 cm,进入胆道镜,用取石网将胆囊内结石全部取净,对于超过2 cm的结石或胆囊颈部嵌顿性结石,用钬激光击碎后再行内镜取石.仔细检查证实胆囊管通畅,胆囊切口用可吸收缝线连续全层缝合及浆肌层包埋,无1例留置引流管.结果 10例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患者手术顺利,无出血及胆漏,无中转胆囊切除.手术时间40~90min,平均65min,术后住院7~12d.1例伤口脂肪液化,经换药、抗感染、行Ⅱ期缝合后痊愈,1例术后18个月后复发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论 严格的病例筛选,确切的胆囊功能检查,熟练而细致的胆道镜检查和治疗,配合钬激光碎石,施行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安全可靠,患者创伤小、痛苦轻,此方法既保留了有功能的胆囊,又祛除了病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胆囊癌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发病与诊断。方法 对 2 7例原发性胆囊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 7例中男 10例 ,女 17例 ,男女之比为 1∶1.7,5 0岁以上 2 0例 (74 .1% ) ,合并胆囊结石 17例 (6 3.0 % ) ,有胆囊息肉病史 8例 (2 9.6 % )。术前B超、CT和MRI诊断符合率分别为 70 .4 % (19/ 2 7)、81.8% (9/11)和 10 0 % (4 / 4 )。结论 原发性胆囊癌好发于 5 0岁以上女性 ,发病与胆囊结石、炎症、息肉有关。B超、CT、MRI是重要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安宁  王俭  杨训  周晓辉 《华西医学》2014,(8):1454-1456
目的了解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单纯性胆囊结石的优缺点。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1年12月在微创外科就诊的148例单纯胆囊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就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观察组,n=68例)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n=80例)方式及效果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结石取净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100.0%(68/68),对照组为98.8%(79/80),两组结石取净率均为100%。术后2周B型超声检查,观察组患者的胆囊壁均光整无增厚,胆囊收缩率均〉30%。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49.6±5.2)、(50.5±6.2)min,出血量分别为(9.5±1.4)、(50.2±8.1)mL,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分别为(33.9±2.2)、(34.4±2.6)min,住院时间分别为(3.4±1.0)、(3.6±1.2)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无出血、胆瘘、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门诊随访6~12个月,均无结石复发;观察组37例患者随访3年,仅有1例(2.7%)出现胆囊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单纯性胆囊结石均安全可行,但前者不仅保全了胆囊,而且具有术中出血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创保胆取石术联合牛磺熊去氧胆酸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方法统计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微创保胆取石治疗胆结石患者100例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胆结石患者173例,保胆患者作为治疗组术后均口服牛磺熊去氧胆酸,胆囊切除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抗炎支持治疗,所有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年,统计各组患者胆石症状改善情况和治疗组患者的胆囊壁厚、胆囊功能水平和结石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前胆绞痛、腹胀、右上腹不适发生率分别为47.1%、21.8%、100%,胆囊壁厚为(3.42±0.49)mm,手术后1年胆绞痛、腹胀、右上腹不适发生率分别为2.3%、9.2%、2.3%,胆囊壁厚为(2.57±0.69)mm;胆囊结石患者组胆囊排空指数为43.11±20.82,保胆取石术后两年患者组胆囊排空指数为56.00±10.77,正常组胆囊排空指数为56.65±13.45,患者手术前后胆石症状、胆囊壁厚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胆取石术后两年患者组胆囊排空指数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胆囊结石组患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治疗组患者腹泻、腹胀、右上腹不适症状发生率分别为2.3%、9.2%、2.3%,对照组患者腹泻、腹胀、右上腹不适症状发生率分别为33.6%、25.5%、17.3%,两组之间胆石症状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胆固醇结石复发率有降低趋势。结论保胆取石术后口服牛磺熊去氧胆酸对术后患者胆囊功能的恢复及预防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方法、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 回顾自 1999年 1月至2 0 0 1年 12月 117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应用情况 ,对其适应证、优缺点进行分析。结果 全组小切口手术成功 110例 (94 % ) ,延长切口 7例 (6 % ) ,无胆道损伤 ,胆瘘 2例 (1 7% ) ,无死亡。结论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优点多 ,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谭威明 《山西临床医药》2009,(20):1862-1864
目的:进一步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规律,为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我科117例急性脑血管病的回顾。结果:痊愈52例(44.4%),好转58例(49.6%),无效4例(3.42%),死亡3例(2.56%)。结论:掌握急性脑血管病发病规律,对降低发病率、减少致残率,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胆囊息肉样病变13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PLG)的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式。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134例手术治疗的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超声检查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率为94.77%,年龄大于50岁、超声提示息肉直径大于1 cm和单个息肉者为癌变的高危因素。其中75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12例为胆囊腺瘤,其余均为胆固醇性息肉,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适当放宽手术指证,对胆囊癌高危人群施行手术治疗,能有效地预防胆囊癌变;LC是治疗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慢性胆囊炎与胆结石形成的关系.方法 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患者及正常人各20例采用超声法进行脂餐前后胆囊容积及排空率的测定.结果 结石组较对照组脂餐前、餐后各期胆囊容积增大,排空率降低(P<0.05).慢性胆囊炎组餐后胆容积及排空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空腹容积显著增大(P<0.05).结论 慢性胆囊炎患者存在胆囊运动功能异常,这种异常可能是胆囊结石形成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