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短暂高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情况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40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2例和对照组18例。实验组给予压力控制通气+短暂高水平PEEP促进肺复张,对照组仅给予压力控制通气。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氧合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通气13、7、d后实验组患者PaO2/FiO2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通气17、d时实验组患者动脉血pH、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通气1 d时实验组患者Pa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通气1、2、3 d时HR、MAP、CVP相比,P均>0.05。结论短暂高水平PEEP可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肺复张手法(RM)对非心源性肺水肿伴有严重低氧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1例非心源性肺水肿伴有严重低氧血症患者行RM,并维持合适水平的呼吸末正压(PEEP) 通气,分别观察患者肺复张前、复张后6 h和48 h的氧合指数(PaO2/FiO2)、经皮脉氧饱和度(SPO2)、肺顺应性、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以及肺复张中止和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RM实施后,患者SPO2、PaO2/FiO2、均明显改善,肺顺应性明显增加(均P<0.01).HR、MAP、CVP无明显变化,血流动力学稳定,无CO2潴留(均P>0.05).结论 RM能改善非心源性肺水肿伴有严重低氧血症患者的氧合状态,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及中止指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我院重症医学科2009年2月至2011年6月对21例非心源性肺水肿伴严重低氧血症患者行RM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无创机械通气在ARDS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ARDS患者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记录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氧合指数(PaO2/FiO2)、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无创机械通气成功组11例均为ARDS早期患者,治疗2h后PaO2/FiO2、HR、PaO2、SaO2、RR都有明显好转。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失败组全为呼吸窘迫较严重的ARDS患者,治疗2h后PaO2/FiO2、HR、PaO2、PaCO2、SaO2、RR无明显变化。结论无创机械通气对部分ARDS患者有良好的通气支持作用,尤其是ARDS的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失血性休克合并肺水肿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多发伤导致失血性休克合并肺水肿的患者42例,分别采用PICCO(PICCO组)和中心静脉压(CVP)监测(CVP组)指导治疗各21例,比较两组治疗48 h后的机械通气时间、氧合指数(PaO2/FiO2)、乳酸值、平均动脉压(MAP)以及APACHEⅡ评分.结果 入院时两组年龄、PaO2/FiO2、乳酸、MAP、APACHEⅡ评分比较,P均>0.05;治疗48 h后,与CVP组比较,PICCO组机械通气时间缩短、PaO2/FiO2升高、乳酸降低、MAP下降、APACHEⅡ评分减少(P均<0.01).结论 PICCO监测失血性休克合并肺水肿患者可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鼻导管吸氧法治疗,观察组(n=34例)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呼吸、PaO2、PaCO2、SaO2、pH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呼吸、PaO2、PaCO2、SaO2、HR及RR等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而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pH值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气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杜传福  于立新  邓文锋  徐健  李川江 《肝脏》2004,9(3):167-170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呼吸衰竭患者不同深度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方式对移植肝血流的影响。方法 3例肝移植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经气管插管普通机械通气治疗无效需进行PEEP治疗的患者,分别在0、5、10及15cm H2O四个不同压力PEEP通气状况下测量动脉血气、直接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及移植肝大小、门静脉宽度和门静脉血流速度等指标,以了解不同压力的PEEP对这些指标的影响。结果①10cm H2O PEEP值时,3例患者PaO2均已达较好水平,此时其他指标包括MAP、CVP、肝脏大小及门脉宽度和门静脉血流速度未受明显影响,至15cm PEEP时,患者PaO2未进一步提高,但此时CVP及门脉血流速度与其他水平PEEP组比较出现明显差异,表现为CVP增高、门脉血流速减慢。患者MAP、肝脏大小及门静脉宽度在各个水平PEEP组间均差异无显著性。②分别调整3例患者PEEP参数,发现11~12cm H2O PEEP对患者均较适宜,此压力不但能较好地维持动脉血氧分压,而且对血压和CVP的影响也最小。结论 在肝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的呼吸衰竭应用PEEP治疗中,以11~12cm H2O压力最为适宜。压力大于15cm H2O PEEP可对CVP及移植肝门静脉血流速度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在肺灌洗中的选择和应用。方法选择14例行全肺灌洗术的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例,实验组根据每个患者灌洗肺通气时的压力-容积曲线(P-V曲线)中吸气支的低拐点来确定PEEP值;对照组选择PEEP 5cmH2O通气。观察患者在使用PEEP前、PEEP通气30min、使用PEEP后的心率(HR)、有创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搏出量(CO)、每搏量(SV)、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胸液成分(TFC)、心肌加速度指数(ACI)、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气道峰压(Peak)、气道平台压(Plat)、动态肺顺应性、气道阻力以及血气分析值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各观察值在PEEP通气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EEP通气时,实验组的MAP降低、CVP和SPO2增高、TFC增高、PetCO2降低、Plat增高(P<0.05)。与PEEP通气前比较,实验组在PEEP通气后的PaCO2降低、SaO2增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在PEEP通气时的MAP降低、CVP、SPO2、PetCO2增高(P<0.05)。结论根据P-V曲线中吸气支的低拐点来确定PEEP值能使肺灌洗患者术中改善氧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肺心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98例老年慢性肺心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治疗2 w后由专门人员负责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V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PEV1)、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心率(HR)、呼吸(R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 w后两组患者HR、RR、SBP、DBP和PaCO2明显降低,VC%、FVC、PEV1、LVEF、SV、pH、PaO2、和SaO2明显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HR、RR、SBP、DBP和PaCO2明显降低,VC%、FVC、PEV1、LVEF、SV、pH、PaO2、和SaO2明显升高(P<0.05)。结论采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肺心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可以改善患者生命体征、心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型急救用呼吸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31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BiPAP通气)和对照组(呼吸兴奋剂),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心率(HR)、呼吸(R)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PaO2、SaO2的升高及PaCO2的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呼吸频率(R)、心率(HR)、紫绀、水肿的改善也较对照组显著。结论使用大型急救用呼吸机BiPAP无创通气能明显改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氧合换气功能,疗效满意、并发症少,病人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俯卧位通气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并重度神经源性肺水肿(NPE)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5年12月柳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并重度NPE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平卧位机械通气,治疗组患者采取间断俯卧位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前及机械通气1 h、12 h、24 h、3 d、5 d时氧合状况〔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 O2)、血氧饱和度(Sp O2)、氧合指数〕,机械通气前及机械通气1 h、12 h、24 h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及颅内压;记录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入住时间,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结果时间和治疗方法在Pa O2、Sp O2、氧合指数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方法在Pa O2、Sp O2、氧合指数上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在Pa O2、Sp O2、氧合指数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12 h、24 h、3 d、5 d时Pa O2、Sp O2、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时间和治疗方法在MAP、HR、CVP及颅内压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方法在MAP、HR、CVP及颅内压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时间在MAP、HR、CVP及颅内压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前及机械通气1 h、12 h、24 h时MAP、HR、CVP及颅内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入住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605,P=0.108)。治疗组有4例患者出现颜面部皮肤受压红肿,转为仰卧位后症状逐渐消失。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气胸、明显肝肾功能损伤及血流动力学异常。结论俯卧位通气能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并重度NPS患者的氧合状况、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入住时间,且对血流动力学、颅内压及预后等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无创正压通气中吗啡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吗啡对急性左心衰竭(ALVF)患者无创正压通气(NPPV)的影响。方法15例应用NPPV的急性左心衰患者,常规药物治疗中,比较吗啡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PaO2、PaCO2、SaO2)、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AP)、呼吸频率(RR)、呼气潮气量(VT)、分钟通气量(VE)和通气依从性的变化。结果本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治疗有效率87%。吗啡治疗后无创通气依从性明显提高。治疗后3hHR、RR显著降低(P<0.001),MAP稳定;PaO2显著增高(P<0.001),PaCO2显著降低(P<0.05);呼吸机VE降低(P<0.001),呼气VT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吗啡改善ALVF患者NPPV治疗依从性,NPPV提高吗啡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俯卧位机械通气对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影响。方法 50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以仰卧位和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记录仰卧位及俯卧位2、4h的动脉血气分析、呼吸频率(RR)、吸入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PaO2/FiO2)、潮气量(VT)的变化。4h后,仰卧位组的患儿也改为俯卧位机械通气,并在2h和4h记录上述指标。结果机械通气后,2组患者FiO2、动脉血pH值无明显变化(P均〉0.05),RR、VT、PaO2、PaO2/Fi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得到不同程度改善(P〈0.05),俯卧位机械组改善明显(P〈0.05)。仰卧位组患儿改为俯卧位机械通气后,PaO2/FiO2增加明显(P〈0.05)。结论俯卧位机械通气能显著改善PaO2/FiO2,是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早期支持治疗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急性高原肺水肿伴低氧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急性高原肺水肿伴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35例,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联合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住院期间的疗效,应用BiPAP前后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氧合指数(PaO2/FiO2)的变化情况.结果 经鼻(面...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肾移植后重症肺炎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肾移植后重症肺炎患者使用无创正压通气后呼吸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疾病预后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22例患者实施了NIPPV,19例患者初始通气成功,但其中12例患者中转气管插管有创通气;无创通气后2小时,成功无创通气患者的氧合指数(PaO2/FiO2)(189.7±64.5)mmHg电较通气前(148.6±45.7)mmHg明显增高,P<0.05,且随时间不断增加;呼吸频率(RR)、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也均较通气前明显改善(P<0.05);初始接受无创通气患者病死率为57.9%,所有接受有创通气患者病死率为93.3%,总病死率为68.2%;无创通气患者中发生胃胀气3例,面部溃疡1例.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可以改善早期肾移植后重症肺炎患者的氧合功能,并降低病死率,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各种疾病所致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5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分别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的pH、PaCO2、PaO2、SaO2、RR。结果结果显示经过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各项指标显著改善。结论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可以迅速改善患者通气功能,提高PaO2、降低PaO2,减轻肺泡水肿,疗效确切,是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无创呼吸机治疗冠心病所致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在冠心病致急性左心衰竭抢救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1例冠心病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下不能有效改善低氧血症时,使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血气分析结果动脉血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及血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结果39例患者在无创机械通气后呼吸困难明显减轻;血气分析结果动脉血pH、PaO2、PaCO2、HR、RR、MAP及SaO2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症状和体征也明显改善。治疗总有效率95.1%。结论无创BiPAP可明显改善冠心病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低氧血症,提高冠心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持续气道正压(CPAP)通气与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31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7例,年龄(67±4)岁。给予常规内科治疗的同时,进行CPAP和BiPAP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PPV)各60min,使用胸腔阻抗法监测患者在鼻导管吸氧自主呼吸以及接受不同通气模式支持时血流动力学参数、通气参数和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与自主呼吸相比,患者在CPAP通气后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略有下降,而在BiPAP通气时呈明显下降(P<0.05)。BiPAP通气时患者的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搏出量(SV)和每搏指数(SI)与CPAP时相近,但低于未进行NPPV时。NPPV支持后射血前时间(PEP)明显缩短,对左室射血时间(LVET)则影响不大。CPAP时的浅快呼吸指数(RR/VT)为81.2±4.7,显著高于BiPAP时的53.6±2.9(P<0.05)。所有患者在NPPV支持时的PaO2/FiO2较鼻导管吸氧时显著增高,PaCO2则有所降低。结论COPD呼吸衰竭患者接受NPPV支持尤其是BiPAP通气后,患者的VT显著增加,相应PaO2/FiO2也明显增高,而PaCO2呈逐步下降,患者RR/VT的降低则反映其呼吸肌做功的减少,氧耗量降低。血流动力学参数中CO、CI、SV等均较鼻导管吸氧时明显下降,但不同NPPV模式对上述参数的影响却无差异。CPAP与BiPAP通气时患者的PEP明显下降,说明患者的心脏收缩能力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给42例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行气管插管,经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给予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支持治疗.结果 患儿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较,血气分析各项指标(PaO2 、氧和指数PaO2/FiO2、pH值、PaCO2变化情况)及机械通气各项指标(吸入氧浓度FiO2、通气频率RR、峰压PIP、呼气末正压PEEP的变化情况)有显著好转(P<0.01).结论 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而言,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能迅速有效地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了患儿的抢救成活率.  相似文献   

19.
PEEP(呼吸末正压)是一种机械通气的附加功能,即呼气末气道开口处压力仍维持高于大气压。1994年8月~1998年10月,我们对28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PEEP进行治疗,疗效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8例中男21例,女7例;年龄21~68岁。其中各种原因引起的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8例,急慢性肺水肿5例,肺炎3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2例。其共同临床特征为PaO2<6.67kPa,伴或不伴PaCO2升高。经用辅助/控制通气(A/C)或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方式机械通气治疗2~5小时(h),吸入氧浓度(FiO2)增至60%以上,PaO2无明显升高,遂加用…  相似文献   

20.
李娟 《山东医药》2014,(11):63-64
目的观察脉波指示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技术在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6例需气管插管的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患者经股动脉放置PICCO动脉导管,根据PICCO指标的动态变化调节呼吸机参数,以指导补液速度、液体平衡及血管活性药的调节。对照组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根据中心静脉压(CVP)、血乳酸、心率(HR)及尿量等情况指导补液。观察两组治疗前(To)、治疗后12h(T1)、治疗后24h(T2)、治疗后48h(T,)的HR、CVP、MAP、氧合指数(PaO2/FiO2),记录呼吸机应用时间、ICU住院时间、28天内病死率。结果与同组Tn时点比较,两组T1、T2、L时点HR水平降低,CVP、MAP、PaO2/FiO2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1、T2、T3时点HR水平降低,CVP、MAP、PaO2/FiO2水平升高(P均〈0.01)。观察组及对照组呼吸机应用时间分别为(7.91±2.32)、(15.32±3.79)h,ICU住院时间分别为(9.15±2.43)、(22.51±4.71)d,28天内病死率分别为13.6%、25.0%,两组比较P均〈0.01。结论应用PICCO技术可随时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可根据其结果及时调节呼吸机参数,强化液体管理可使患者早日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