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外周血、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表面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的表达情况及其对CD4~+T细胞和CD8~+T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胃癌患者外周血,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选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获取的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经研磨法获取肿瘤浸润T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染色的方法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表面Tim3的表达情况。激活Tim3信号后,通过流式细胞术胞内染色的方法检测CD4~+T细胞和CD8~+T细胞表达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穿孔素的能力。结果与胃癌患者外周血CD4~+/8~+T细胞表面Tim3表达水平相比,胃癌患者癌旁组织和癌组织浸润CD4~+/8~+T细胞表面Tim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且与胃癌患者癌旁组织浸润CD4~+/8~+T细胞表面Tim3表达水平相比,胃癌患者癌组织浸润CD4~+/8~+T细胞表面Tim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激活Tim3信号后,CD4~+T细胞分泌TNF-α的能力显著降低(P0.01),同时CD8~+T细胞分泌穿孔素的能力亦显著降低(P0.01)。结论胃癌组织CD4~+T细胞和CD8~+T细胞表面Tim3表达水平的升高可能与胃癌的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Blimp-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集31例活动期肺结核患者和45位健康对照组外周血,纯化PBMCs,用结核分枝杆菌ESAT-6和CFP-10混合性抗原肽库刺激,通过细胞表面标记和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技术,采用流式技术检测CD+4、CD+8T细胞Blimp-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肺结核患者PBMCs中的CD+4、CD+8T细胞亚群分布出现显著性下降,且肺结核患者CD+4T细胞中Blimp-1的表达比例(%)下降(肺结核组89.5%(83.8%,95.7%),对照组94.5%(89.8%,98.7%),P0.05),且CD+4、CD+8T细胞中Blimp-1的表达量(平均荧光强度)也显著性下降(CD+4T细胞:肺结核组9.28(7.5,18.9),对照组15.4(11,25.4),P0.05);CD+8T细胞:肺结核组9.01(6.08,14.7),对照组14.2(9.53,23.1),P0.05)。结论活动期肺结核CD+4、CD+8T细胞群内Blimp-1的表达下降可能会使效应性和调节性T细胞的分化出现异常。Blimp-1可能参与结核病的疾病进程,这为研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建立B细胞分群技术,并了解健康对照者、结核潜伏感染者、结核患者B细胞亚群的分布情况。方法根据B细胞表面CD19/CD5/CD1d标识将B细胞分为四群。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比较健康对照、结核潜伏感染者、结核患者外周血B细胞及B细胞分群表达的差异。结果结核患者外周血B细胞较健康对照者减少,但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核患者外周血CD19+CD5+CD1d+B细胞显著高于健康对照及结核潜伏感染者(P<0.05);CD19+CD5-CD1d+B细胞高于结核潜伏感染者(P<0.05);CD19+CD5-CD1d-B细胞低于结核潜伏感染者(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存在着B细胞亚群的紊乱,尤其是CD19+CD5+CD1d+B细胞增多最为明显,而CD19+CD5-CD1d+B/CD19+CD5-CD1d-B细胞只比结核潜伏感染者显著增多或降低,提示B细胞亚群在结核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或合并活动性结核患者的抗结核细胞免疫功能.方法 应用早期分泌性抗原靶蛋白(ESAT)-6和培养滤出蛋白(CFP)-10诱导的结核酶联免疫斑点法对云南地区100例明确诊断的HIV感染者的血液标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T淋巴细胞检测,同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和CD3+CD8+T淋巴细胞的绝对计数水平.采用Mann-Whitney检验进行非参数统计分析.结果临床上无活动性结核感染证据的HIV感染者中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感染率高达67.6%.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的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532×106/L)和CD3+CD8+T淋巴细胞(473×106/L)绝对计数与单纯HIV感染者(406×106/L和504 × 106/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IV合并活动性结核感染者的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平均值为189 × 106/L,CD3+CD8+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平均值为293×106/L,均显著低于单纯HIV合并结核潜伏感染组和HIV组(U=168.0,U=163.0;U=147.0,U=374.0;均P<0.01).HIV合并活动性结核感染者的ESAT-6和CFP-10抗原特异性斑点形成细胞数(31/106细胞和82/106细胞)显著低于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92/106细胞和109/106细胞.U=507.0,U=529.5,均P<0.01).结论 我国无活动性结核临床证据的HIV感染人群中有较高的结核潜伏感染率,HIV合并活动性结核感染者的总体细胞免疫应答功能及特异性抗结核免疫应答功能均严重受损.  相似文献   

5.
T细胞、NKT和NK细胞在结核病诊断中的意义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D3+T细胞、CD3+CD16+CD56+N KT细胞及CD3-CD16+CD56+N K细胞在肺结核患者外周血的表达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123例肺结核患者(73例初治肺结核和50例复治肺结核)及83例健康者(43例结核菌素皮试阳性和40例结核菌素皮试阴性)外周血中T细胞、NKT和NK细胞的表达率。结果初、复治肺结核患者的NKT细胞表达率明显高于健康者(P0.01),但初治肺结核患者的NK细胞、T细胞的表达率与健康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细胞表达率在不同程度的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疾病越重,表达越高。NKT、NK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治肺结核患者的T细胞表达率显著高于初治肺结核患者(P0.01),但NK细胞、NKT细胞的表达率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细胞、NKT细胞是结核病细胞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对NKT细胞只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才会呈现高表达,测定外周血NKT细胞可能成为辅助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结核病尤其足复治肺结核的免疫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106例复治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活化和静止T细胞及T细胞亚群水平进行检测,并与142例初治和39例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进行比较,同时对22例复治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活化和静止T细胞水平进行随访.结果 外周血中CD3+、CD4+、CD8+、CD4+/CD8+、CD3+ CD4+/CD3+、CD3+ CD8+/CD3+ T细胞水平3组病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周血中活化总T细胞以复治组最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静止总T细胞以复治组最高,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化CD4+T细胞也以复治组最低,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静止CD4+T细胞以复治组为最高,其与非活动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化CD8+T细胞复治组最低,与非活动组和初治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外周血中静止CD8+T细胞水平无明显差异.22例复治肺结核患者经过抗结核治疗后外周血中活化总T细胞和活化CD4+T细胞水平升高(P<0.05).结论 活化T细胞水平降低伴或不伴静止T细胞水平升高是复治肺结核重要的免疫学特征.也可能是复治肺结核发生与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糖皮质激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CD4+Foxp3+T细胞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4+ Foxp3+ T细胞水平的影响以及CD4+Foxp3+T细胞与SLE疾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6例SLE患者和5名正常人外周血CD4+Foxp3+T细胞百分率,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CD4+Foxp3+T细胞与SLE疾病活动指标及糖皮质激素的相关性.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CD4+Foxp3+T细胞百分率(2.4±1.6)%低于正常人(3.3±0.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CD4+Foxp3+T细胞百分率(3.3±0.7)%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活动期SLE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外周血CD4+Foxp3+T细胞(6.1±3.5)%较治疗前(3.9±2.4)%升高(P<0.05).SLE患者外周血CD4+Foxp3+T细胞水平与年龄、病程、红细胞沉降率、尿蛋白定量(24 h)、血清补体C3浓度、血清抗双链DNA(anti-dsDNA)抗体水平及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无相关性,但与糖皮质激素每日用量呈显著正相关(r=0.51,P<0.05).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CD4+Foxp3+T细胞水平不能作为狼疮活动指标.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上调SLE患者外周血CD4+Foxp3+T细胞水平,CD4+Foxp3+T细胞水平上调可能是糖皮质激素治疗SLE有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穿孔素(Perfor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集19例活动期肺结核患者和23位健康对照外周血,纯化PBMCs,用结核分枝杆菌ESAT-6和CFP-10混合性抗原肽库刺激,通过细胞表面标记和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技术,采用流式技术检测CD4+、CD8+T细胞穿孔素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肺结核患者PBMCs中的CD4+T、CD8+T细胞亚群分布无显著性差异,但肺结核患者PBMCs及CD4+T细胞中穿孔素的表达比例(百分率)下降(PBMCs:肺结核组19.55%±2.53%,对照组27.53%±1.90%,P<0.05;CD4+T细胞:肺结核组4.42%±0.84%,对照组8.15%±1.29%,P<0.05),而PBMCs及CD4+、CD8+T细胞中穿孔素的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活动期初治肺结核CD4+T细胞群内Perforin的表达比例下降可能会使CD4+T细胞对靶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CTL)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建立全血细胞中CD+16CD+68CD+14CD-3C1+q的流式检测方法,评价其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16CD+68CD+14CD-3细胞表面C1+q的表达,比较其在健康照(26例),结核潜伏感染者(12例)、活动性结核患者(19例)的表达情况。结果活动性结核患者组外周血CD+14CD-3细胞显著高于健康对照(P0.05);活动性结核患者组CD+16CD+68CD+14CD-3细胞表面C1+q的表达显著高于结核潜伏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在活动性结核病人的外周血中,C1+q在CD+16CD+68CD+14CD-3细胞表面高于潜伏感染者,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与潜伏感染者的临床鉴别诊断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监测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内各时间点肺结核患者外周血E7多肽特异性CD4+T细胞及总CD4+T细胞的变化。方法 应用已有的果蝇S2恒定细胞株,分别表达、纯化获得2种生物素化E7/HLA-DR8(E7/HLA-DRB1*08032和E7/HLA-DRB1*0818)复合物单体,进而制备成相应四聚体,分别用2种四聚体与抗人CD4-FITC共染色,流式细胞分析检测治疗前以及规律抗结核治疗15、30、45、60、90、120、150、180 d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四聚体阳性(E7多肽特异性)CD4+ T细胞及总CD4+ T细胞,同时以健康成人对照者、非结核呼吸道感染患者外周血及脐带血作为研究对照。结果 多数病例的外周血总CD4+ T细胞在治疗前略低于正常水平,随着治疗开始很快升高并在短期内恢复至正常水平;但除治疗前组与脐带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治疗前后各组之间,以及治疗前组与健康成人、非结核呼吸道感染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以及规律抗结核治疗15、30、456、0 d内肺结核患者组外周血可检出高水平的四聚体阳性CD4+ T细胞,与60 d后各组及3个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2种四聚体之间的检测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四聚体阳性CD4+ T细胞在治疗前即有较高水平,治疗1560 d后达到最高,一些患者中间有波动,以后开始逐渐降低甚至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多肽/HLA-DR四聚体可以用于监测治疗前后结核患者外周血多肽特异性CD4+ T细胞的变化,配合总CD4+ T细胞的检测,对于治疗期结核患者疾病发展和恢复的监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外周血记忆性T及B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肺结核患者(TB)、潜伏感染者(LTBI)、健康人(HD)外周血记忆性T、B细胞亚群水平及B细胞表达水平;利用Elispot技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结核菌抗原特异性IFN-r分泌水平。结果流式结果显示,TB及LTB1的CD4*及CD8*中心记忆性T细胞(Tcm)显著增多,以CD4*尤为显著;相反,效应记忆性T细胞(Tem)减少。TB记忆性B细胞均低于HD和LTBI(P〈0.01);而在HD与LTBI及TB这三组CD19&细胞占淋巴细胞比例中都有明显差异(P〈0.01;P〈0.001)。CD4’/CD8’Tcm与IFN-γ ELISPOT结果成正相关。结论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存在着记忆性T及B细胞亚群的紊乱,中心记忆性T细胞增多,效应记忆性T细胞减少,记忆性T、B细胞的数量及免疫状态与结核菌感染的不同转归有关,记忆性T、B细胞在结核病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oll样受体2(TLR2)与Th17细胞的相关性,为阐述HBV感染诱导炎症应答机制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唐都医院感染科门诊和住院的34例乙型肝炎初治患者,其中24例慢性乙型肝炎和10例急性乙型肝炎;另外选取健康对照者10例,分离PBMC,利用HBV C基因型Envelope区肽段(特异性)或佛波酯联合伊屋诺霉素(非特异性)刺激,流式细胞术检测TLR2表达及Th17细胞百分比。进一步用TLR2的激动剂刺激PBMC,检测Th17细胞变化情况。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在非特异性刺激条件下,Th17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的百分比(4.08±1.78)%显著高于急性乙型肝炎患者(1.85±1.28)%及健康对照者(2.09±0.53)%(P=0.000 9、0.000 4),而TLR2+及IL-17A+TLR2+的表达在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健康人外周血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特异性刺激条件下Th17及TLR2的表达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的表达显著高于急性乙型肝炎组[(5.45±1.61)%vs(3.20±1.13)%;(5.19±3.18)%vs(1.88±1.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6、0.000 6)。加入TLR2激动剂后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Th17细胞的比例均显著升高,但在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刺激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R2可以直接影响Th17细胞的应答,从而促进乙型肝炎中炎症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IRIS)与基线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的相关性及治疗方法。方法将选取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根据不同基线CD4细胞水平分为两组,观察这两组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发生IRIS的情况,以及糖皮质激素在治疗IRIS中的作用。结果共选取HIV/AIDS病人312例,A组157例,CD4细胞计数≤100个/μL:B组155例,CD4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A组IRIS发生率为40.1%(63/157),死亡率为6.3%(4/63);B组IRIS发生率为3.9%(6/155),无死亡病例;两组IRIS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率虽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RIS最常见并发结核病,分别为71.4%(45/63)和33.3%(2/6)。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病人症状的有效率为90.2%。结论基线CD4细胞低下是IRIS发生的重要因素,CD4细胞计数≤100个/μL的病人发生IRIS合并结核的较多见,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分析肺结核病患者外周血CD3^+细胞,CD3^+CD4^+细胞,CD3^+CD8^+细胞,NK细胞(CD3^-/(CDr(16+56^+),B细胞(CD19)数量及CD_3^+CD_4^+/CD3^_CD_8^+比值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检测21例肺结核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15例健康者比较研究。结果肺结核病患者外周血CD3^+细胞,CD3^+CD4^+细胞,CD3^+CDR^+细胞,NK细胞数量均比正常人明显减少(P〈0.01),而B细胞数量没明显改变,CD3^+CD4^+/CD_3^+CD_8^+比值明显下降(P〈0.01)。结论肺结核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监测结核病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对评价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及对疾病的免疫治疗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联合化疗对老年免疫功能低下的空洞型肺结核的疗效。方法 64例老年免疫功能低下初治空洞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抗结核方案基础上,联合母牛分枝杆菌菌苗治疗。结果治疗2月末的痰菌阴转率、病灶及空洞治疗有效率,血清白蛋白,CD4+T淋巴细胞数,CD4+/CD8+T细胞;治疗6月末的痰菌阴转率、病灶及空洞治疗有效率,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能明显改变老年CD4+T淋巴细胞低下的初治空洞型肺结核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加快病变的吸收和痰菌的阴转速度,对结核病的治疗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长期卧床高龄患者医院内感染前后血浆白蛋白(ALB)水平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住院的长期卧床且住院期间发生院内感染的高龄患者共78例,按感染前、感染持续≥5d、感染持续≥10d以及感染进一步发展成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4个时期分为B组(n=78)、C组(n=52)、D组(n=33)、E组(n=25);随机选择同期住院非长期卧床、无感染的高龄患者作为对照组(A组, n=40)。分别检测不同时期患者血浆ALB水平、细胞免疫功能[包括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人白细胞抗原-DR(HLA-DR)及T细胞亚群];统计处理时进一步将感染前患者(B组)按血浆ALB水平分为ALB正常组(B1组,n=16)和ALB偏低组(B2组,n=62)。结果与A组相比,B组血浆ALB显著降低(P=0.000);与A组及B组相比,C、D、E三组血浆ALB均显著降低(P=0.000)。与A组相比,B1组细胞免疫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2组HLA-DR的表达、CD3+T细胞绝对值以及CD4/CD8比值均显著降低(P=0.000),CD8+T细胞占CD3+T细胞的百分数(CD8/CD3)显著升高(P=0.000),CD4+T细胞占CD3+T细胞的百分数(CD4/CD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及B组相比, C、D、E三组HLA-DR的表达、CD3+T细胞的绝对值、CD4/CD3以及CD4/CD8比值均显著减低(P=0.000),CD8/CD3显著升高(P=0.000);而且HLA-DR、CD3+T细胞绝对值、CD4/CD3、CD8/CD3、CD4/CD8比值与血浆ALB水平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1=0.791,r2=0.638,r3=0.534,r4=-0.575,r5=0.580(均P=0.000)。结论长期卧床高龄患者医院内感染前血浆ALB已显著减低,感染后血浆ALB水平进一步下降,血浆ALB水平降低的患者其细胞免疫功能也下降,而且患者感染前后细胞免疫功能的下降与血浆ALB水平的降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张涛  吉婧  刘鹏  纪恩茹  陈斌  黄裕红  孙克伟 《肝脏》2014,(12):924-929
目的:比较不同阶段的 HBV 相关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T淋巴细胞(TC)相关细胞免疫功能,阐述 DC-TC 轴在 HBV-ACLF 发病过程中可能的细胞免疫学机制。方法HBV-ACLF患者30例,分为早期组15例与中晚期组15例,另设健康对照组8例,以外周血来源的 PBMC 体外分离诱导培养 DC 与TC,应用流式细胞计数检测 DC 细胞表型 HLA-DR、CD80、CD86、CD83、CD1α的表达率,及 TC 表面分子 CD3+、CD4+ T、CD8+ T 淋巴细胞百分比,并检测 DC 上清液中 IFN-α、IL-4的分泌水平,比较不同阶段 HBV-ACLF 患者免疫细胞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差异。结果与健康人比较,HBV-CLF 患者 DC 表型 HLA-DR、CD1α、CD83、CD80、CD86表达率显著下降(t 值分别为5.3356、13.269、10.8742、13.3685和23.021,均 P <0.01),DC 分泌因子 IFN-α显著升高(t 值为16.4569,P <0.01);TC 表面分子 CD3+、CD4+ T、CD4+/CD8+细胞比值显著下降(t 值分别为7.4441、12.5557、11.0771,均 P <0.01), CD8+ T 细胞百分比显著上升(t=4.4359,P <0.01);HBV-ACLF 患者中晚期组 DC 表型 CD83、CD86表达率显著低于早期组(P 值分别为:0.0000,0.0057),DC 分泌因子 IFN-α表达在早期组显著增多(P =0.0000),IL-4表达在中晚期组显著增多(P =0.0000),TC 表面分子中晚期组 CD4+ T 细胞百分比、CD4+/ CD8+细 胞 比 值 显 著 下 降 (P 值分别为:0.0268、0.0002),CD8+ T 细胞百分比显著上升(P =0.0001)。结论不同阶段 HBV-ACLF 患者的 DC、TC 功能状态均表现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中晚期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更为低下;HBV-ACLF 全病程存在促/抑炎性细胞因子功能紊乱,早期患者存在炎症因子过度释放,中晚期患者存在抗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CD4^+CD25^+CD127^low/-T细胞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外周血的表达,并分析其与CD4^+CD25^+FOXP3^+T细胞的相关性。方法 以21例AS患者外周血为研究组,20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和24名正常人外周血作为对照组,采用三色直接荧光素标记法和多参数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细胞、CD4^+CD25^high细胞及CD4^+CD25^+FOXP3^+T细胞的比例,同时检测外周血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沉(ESR)、免疫球蛋白、补体等水平以及HLA—B27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S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及CD4^+CD25^+FOXP3+T细胞百分率降低(均P〈0.05)。CD4^+CD25^+细胞百分率升高(P〈0.05);CD4^+CD25^+CD127^low/-T细胞与CD4^+CD25^+FOXP3^+T细胞呈正相关(r=0.589,P=0.021),与CRP、ESR、血小板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C4)、BASDAI、HLA-B27等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AS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细胞、CD4^+CD25^+FOXP3^+T细胞和CD4+CD25^highT细胞的百分率与RA患者外周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细胞降低,且与CD4^+CD25^+FOXP3^+T细胞呈正相关,提示在调节性T细胞研究中CD127具有替代FOXP3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