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莉 《临床医学》2013,33(8):14-15
目的评价心电图ST-T改变在诊断老年患者冠心病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临床常规行心电图检查发现ST-T改变的患者180例,其中男90例,女90例,年龄60~86岁,平均(65.50±6.32)岁,70岁以上者136例(75.6%)。依据临床是否有典型心绞痛发作分为典型心绞痛组85例和不典型心绞痛组95例,所有患者入院前均在他院完成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入院后均积极完善各项常规检查,排除肝、肾等重要脏器疾患。结果典型心绞痛组中冠状动脉管腔直径狭窄≥50%者依据心电图检查ST-T改变,诊断阳性者为60例,心电图阳性检出率为70.59%;不典型心绞痛组冠状动脉管腔直径狭窄≥50%者依据心电图检查ST-T改变,诊断阳性者29例,心电图阳性检出率为30.52%。结论单纯心电图ST-T改变对诊断老年患者冠心病的临床实际价值不大,需通过进一步的检查来协助明确诊断,必要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比较分析常规静息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评价心电图在心肌病变、冠状动脉病变中的诊断作用以及价值.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与心电图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有ST-T改变伴或不伴典型胸痛症状的患者分为甲、乙两组,冠脉造影结果阳性,甲组占94.1%,乙组占65.5%.此外,心电图ST-T改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成正比,但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者,心电图阳性率较低.另外,相当比例的患者虽然心电图阳性但冠状动脉造影却无明显病变.结论 心电图ST-T改变伴胸痛症状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价值要优于仅有ST-T改变者,单独的ST-T改变不能作为诊断冠心病的依据.将二者结合起来考虑,可提高诊断冠心病的阳性率及准确率.随着血管狭窄程度的加重,心电图的检出率也增加.所以,单纯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有局限性,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等,必要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其他辅助检查以避免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有典型心前区疼痛和高血压史患者的心电图ST-T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70例有典型心前区疼痛史伴心电图ST-T改变,临床拟诊断冠状1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43例,女27例,年龄38~78岁。结果70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冠状动脉狭窄直径≥50%)31例(44.3%),阴性39例(55.7%);冠心病组31例患者中,心电图ST-T改变22例(71.0%),非冠心病组39例患者中,心电图ST-T改变19例(48.7%)。结论体表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凡疑及冠心病者,且有手术条件的地区或单位应提倡及早行冠脉造影确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分析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2月到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2例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冠脉造影、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本组患者经冠脉造影检查阳性者60例,阴性者22例,心电图ST-T改变阳性率依次为58.3%(35/60)、50.0%(11/22),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单支病变者22例,多支病变38例,心电图ST-T改变阳性率分别为31.8%(7/22)、34.2%(13/38),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准确率较低,临床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诊断时需综合其他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12例高血压且伴胸痛的患者,根据ST-T变化情况,将其分为ST-T动态变化组和ST-T无动态变化组。对2组患者均进行心电图监测及冠状动脉造影术,并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与ST-T变化的关系。结果ST-T动态变化组中冠状动脉阳性者36例(32.1%),阴性者10例(8.9%),而ST-T无动态变化组中冠状动脉阳性者18例(16.1%),阴性者48例(42.9%)。ST—T动态变化组中冠状动脉阳性率明显高于ST-T无动态变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心电图ST-T改变与冠心病诊断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早期诊断冠心病的参考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与心电图慢性ST-T改变的关系.方法:对213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和心电图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135例患者心电图有慢性ST-T改变,其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83例(61.48%),阴性52例(38.52%).(2)78例患者心电图ST-T表现正常,冠状动脉造影阳性46例(58.97%),阴性32例(41.0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静息心电图慢性ST-T改变不能诊断冠心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心电图及平板运动试验(Treadmill Exercise Testing, TE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有不典型胸痛或可疑冠心病患者65例,每例患者均在冠状动脉造影前做常规心电图和TET检查,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比较.结果 在常规心电图阳性16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8例,常规心电图阴性49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24例;TET阳性41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34例.其中冠脉3支以上严重病变的其运动时间、运动量较1、2支病变和非冠心病者小,运动达阳性时平均心率低.结论 平板运动试验与常规心电图相比,提高了冠心病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其运动时间、运动量和最大心率值对冠脉病变程度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心电图ST-T改变与高血压心脏病并发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分析46例高血压心脏病并发冠心病病人的心电图ST-T改变,并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对比。结果:46例病人中CAG阳性患者19例,阳性率41%;有典型心绞痛症状同时心电图运动平板或动态心电图阳性患者共20例,其中CAG阳性10例,阳性符合率50%。结论:单一心电图ST-T改变诊断冠心病阳性率低(41%),具有典型心绞痛症状同时存在心电图运动平板或动态心电图ST-T改变,诊断率可提高到50%。  相似文献   

9.
张显灵 《临床医学》2005,25(10):54-55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及缺血性ST-T改变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将92例心律失常患者按有无心绞痛发作史分为A组48例和B组44例,分别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A组48例心律失常不伴有典型心绞痛及缺血性ST-T改变者,冠心病的阳性率为12.5%。B组44例心律失常伴有典型心绞痛及缺血性ST-T改变者,冠心病变的阳性率为91%。结论动态心电图诊断单纯心律失常及ST-T改变对于冠心病的相关性较差,不能单纯的把它们看作冠心病的表现而诊断为冠心病,需要结合其它情况综合考虑并排除其它相关疾病,才有可能把冠心病的误诊、漏诊率减少到最底限度,从而提高诊断的正确性,只有结合临床,有典型的心绞痛发作史及其它相关诊断阳性、动态心电图显示缺血性ST-T改变,且S-T压低>1.5mV者,作为临床诊断冠心病才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临床疑诊冠心痛的常规心电图ST-T改变与冠脉造影结果相关性。方法 对107例常规心电图有ST-T改变的疑诊冠心痛的病人行冠脉造影检查,根据造影结果结合临床表现评价ST-T改变在冠心痛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伴有典型心绞痛者诊断符合率83.12%,无典型症状者为32.08%,二者比较差别有显著性(X。=22.97,P〈0.005)。结论 冠心病的诊断必须结合临床症状、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危险因素综合考虑,单凭心电图改变诊断容易造成误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铝碳酸镁和莫沙必利联合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01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分为A (36例)、B (34例)、C (31例)3组,其中A组采用雷贝拉唑、铝碳酸镁和莫沙必利联合治疗,B组采用雷贝拉唑和莫沙必利联合治疗,C组采用铝碳酸镁和莫沙必利治疗。疗程均为4周。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及发作频率的评分和复查胃镜所见胃黏膜炎症的转归及胆汁反流程度的胃镜分级作为临床观察和疗效评定的指标。结果治疗4周后,A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4.4%,B组为85.3%,C组为67.7%,A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和C 组(P<0.05);A 组胆汁反流入胃现象明显少于 B 组和 C 组(97.2 vs 88.2% vs 71.0%)。结论雷贝拉唑、铝碳酸镁和莫沙必利联合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既能有效地改善症状,又能有效的减轻胆汁反流入胃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铝碳酸镁片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给予铝碳酸镁片治疗。观察和比较所有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出现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上腹部灼痛、胀痛、食欲不振、恶心、消瘦等症状的出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症状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铝碳酸镁片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症状缓解率高,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嗪米特联合胃肠动力药物莫沙必利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接诊的12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将所有接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碳酸铝镁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60例患者,采用阿嗪米特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6.6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症状评分均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前明显改善,组间差异均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胆汁反流次数和最长反流时间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嗪米特与胃肠动力药物莫沙必利联合应用,可通过协同治疗作用,不但促进胆汁规律性地分泌,而且增加胃肠运动,促进食物消化能力,改善患者的临床不适症状,有利于患者病情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促动力药多潘立酮(吗丁啉)和胆盐结合药铝碳酸镁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及胃内24h胆汁的影响。方法25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经胃内24h胆汁监测证实,记录上腹痛、饱胀、恶心、呕吐症状的积分后,予以口服吗丁啉10mg,每日餐前15min服用,3次/d,铝碳酸镁0,5g,每日餐后60min服用,3次/d。治疗4周后观察上述症状积分的变化,并复查胃内24h时胆汁反流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4种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4周后腹痛、饱胀症状进一步改善,24h胃内胆汁反流总时间百分比由治疗前的(30.4±20.2)%降至(15.6±6.6)%(P〈0.01),反流次数由治疗前的(104.9±57.6)次降至19.6次。结论吗丁啉与铝碳酸镁合用能有效缓解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症状,降低胃内胆汁反流指标,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窦及十二指肠黏膜胃动素的表达与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之间的关系。方法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人74例,其中低反流组42例,高反流组32例,24h胃内胆红素监测及电子胃镜检查未见异常者28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动素的表达并应用病理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高、低反流组胃窦及十二指肠黏膜胃动素表达均较对照组低(F=17.85、70.96,q=3.56~16.84,P〈0.05)。化生性萎缩、非化生性萎缩组胃窦及十二指肠黏膜胃动素表达均较浅表性胃炎组低(F=8.11、8.93,q=3.05~5.8I,P〈0.05)。十二指肠黏膜胃动素表达高于胃窦(t=14.85~30.65,P〈0.01)。高、低反流组化生性萎缩检出率高于对照组(χ^3=13.061、4.031,P〈0.05);随着胆汁反流程度的加重,幽门螺杆菌检出率下降(χ^2=3.95i~9.386,P〈0.05)。结论胃窦及十二指肠黏膜胃动素分泌失调可能在胆汁反流中起作用。胆汁反流是胃黏膜损害的危险因素之一,胆汁反流可抑制幽门螺杆菌在胃内定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瑞巴派特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阴性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Hp阴性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216例,依据分层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108例。给予对照组瑞巴派特联合硫糖铝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泮托拉唑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糜烂组织的丙二醛(MDA)、前列腺素E2(PGE2)含量、临床症状消失时间、餐后饱胀、反酸、嗳气、不规则性腹痛及大便潜血阳性例数以及治疗8周期间并发贫血、腹泻、胃溃疡、严重消化道出血例数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胃黏膜的MDA、PGE2含量、餐后饱胀、反酸、嗳气、不规则性腹痛及大便潜血阳性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餐后饱胀、反酸、嗳气、不规则性腹痛及大便潜血阳性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患者出现贫血、腹泻及胃溃疡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便秘例数(8例,6.90%)多于对照组(1例,0.9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巴派特联合泮托拉唑可显著改善慢性糜烂性胃溃疡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临床疗效较为满意,对引发便秘的患者需要针对性处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铝碳酸镁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胆囊切除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取9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铝碳酸镁组、多潘立酮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及4周时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改善情况、胆汁变化相关指标及HAMA评分。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铝碳酸镁组的80.00%和多潘立酮组的83.33%(P0.05)。3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改善情况、胆汁变化相关指标、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3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铝碳酸镁与多潘立酮均能有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但二药联合具有更强的协同治疗效果,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积分和胆汁变化指标水平,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疗效优于单一用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瑞巴派特对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胃炎胃粘膜PGE2含量的影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口服瑞巴派特,对照组口服米索前列醇,治疗4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胃粘膜组织PGE2含量。结果瑞巴派特和米索前列醇均能能显著提高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胃炎患者胃粘膜组织PGE2含量,改善胃粘膜病变,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瑞巴派特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优于米索前列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巴派特能显著提高NSAIDs相关性胃炎患者胃粘膜组织PGE2含量。  相似文献   

19.
胃大部切除术式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Billroth Ⅰ式和Billroth Ⅱ式术后、胆汁反流与残胃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残胃组患者101例,其中Billroth Ⅰ式58例,Billroth Ⅱ式43例,同期未手术患者4501例作为对照组。残胃组内又分别根据HP、胆汁反流与否、反流程度分层比较。以快速尿素酶试验法及改良Giemsa染色检测HP。结果残胃组HP感染率(21.79%)显著低于对照组(41.16%),两组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illroth Ⅰ式组HP感染率为21.43%、Billmth Ⅱ式组HP感染率为22.22%,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Billroth Ⅰ式组胆汁反流阳性率57.14%与Billmth Ⅱ式组的88.89%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残胃胆汁反流阳性患者HP感染率为35.44%、胆汁反流阴性患者HP感染率为45.4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残胃组患者不同程度胆汁反流的HP感染率之间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程度胆汁反流的HP现患比均〈1.0。结论残胃HP感染率低于未手术者,胆汁反流是HP感染的保护因素,但与HP感染严重程度无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比较莫沙必利分别联合阿嗪米特与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120例,对照组40例给予莫沙必利联合铝碳酸镁给药,观察组80例给予莫沙必利联合阿嗪米特给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7.50%、胃镜下总有效率95.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0%、80.00% (P <0.05);观察组患者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莫沙必利联合阿嗪米特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内镜下明显改善胆汁反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