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李娜  程青虹 《山东医药》2012,52(21):49-51
目的探讨吸痰联合肺复张后调整不同的呼气末正压(PEEP)水平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2例ARDS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后给予肺复张,在原有PEEP水平(P0)基础上调整。于调整PEEP后10、30、60 min,监测患者各压力水平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肺实时顺应性(Cd)变化。结果与实验前比较,Cd在不同PEEP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随着PEEP水平的不断增加,Cd也随之升高,与调整后其他PEEP水平相比,P0+4 cmH2O和P0+6 cmH2O测得Cd显著高于其他水平(P<0.05)。30 min Cd监测值显著高于10、60 min(P均<0.05)。与其他四组比较,P0+4 cmH2O和P0+6 cmH2O在30~60 min时段Cd下降趋势较小(P<0.05)。随着PEEP水平不断增加,Ppeak、Pplat也随之升高,但不同PEEP水平对Ppeak、Pplat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RDS机械通气患者在吸痰联合肺复张后选择在P0基础上增加4~6 cmH2O,有利于维持患者复张后肺顺应性,延缓肺泡去复张时间。  相似文献   

2.
Liu SQ  Chen J  Huang YZ  Guo FM  Liu L  Yang Y 《中华内科杂志》2011,50(11):926-930
目的 探讨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采用死腔分数法选择呼气末正压(PEEP)的可行性.方法 选23例机械通气的早期ARDS患者行持续肺膨胀手法充分肺复张,PEEP递减过程中分别采用最小死腔分数法、最大顺应性法、最佳氧合法选择最佳PEEP,观察不同方法选择的PEEP对患者氧合、解剖死腔容积(VD)/潮气容积(VT)、静态肺顺应性(CLst)和功能残气量(FRC)等的影响.结果 最小死腔分数法[(10.1±2.8)cm H2O(1 cm H2O =0.098 kPa)]和最大顺应性法[(11.3±2.5) cmH2O]选择的最佳PEEP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明显低于最佳氧合法[(15.0±3.4) cm H2O,P<0.05].最小死腔分数法选择PEEP机械通气时患者VD/VT(0.53±0.09)较基础状态(0.59±0.09)明显下降,但最大顺应性法和最佳氧合法选择的PEEP机械通气时VD/VT较基础状态未见明显变化.最小死腔分数法选择的PEEP,其氧合指数明显低于最佳氧合法[(288±123) mm Hg(1 mm Hg=0.133 kPa)比(356±119)mm Hg,P<0.05],与最大顺应性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高于基础状态.最小死腔分数法选择PEEP机械通气时气道平台压[(24±4) cm H2O]明显低于最大氧合法[(31±9) cm H2O].最佳氧合法选择的PEEP机械通气时的FRC明显高于最小死腔分数法和最大顺应性法.结论 采用最小死腔分数法选择的最佳PEEP,可改善ARDS患者氧合和CLst,减少死腔通气、降低气道平台压,是床边选择最佳PEEP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3.
PEEP肺复张术治疗心脏手术后早期ALI—ARDS(附2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敏 《山东医药》2009,49(46):58-59
目的观察应用呼气末正压(PEEP)递减方式进行肺复张治疗心脏术后早期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疗效。方法20例符合ALI-ARDS诊断标准并接受机械通气的心脏术后患者,将PEEP逐渐增加至20cmH2O,吸气压35cmH2O,呼吸频率为12次/min并保持2min,以后以2cmH2O/5min递减,直至恢复到肺复张术前PEEP水平,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肺静态顺应性、氧合指数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能够较好耐受肺复张术,在肺复张后氧合指数明显高于术前(P〉0.05),且能够保持2h。患者血流动力学以及肺静态顺应性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脏术后早期发生ALI—ARDS患者,采用PEEP递减进行肺复张可以有效地改善肺氧合功能,同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机械通气方案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29例SAP合并ARD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A组、B组、C组,每组43例。所有患者均选择相同的控制模式、肺保护通气策略、肺复张、最低PEEP策略、俯卧位通气。3组患者分别选择有创正压通气、无创正压通气、有创和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方案辅助治疗,C组患者于ARDS得到控制后撤机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2 h后呼吸系统顺应性、气道峰压、呼吸频率、氧分压(Pa O_2)、氧合指数(Pa O_2/Fi O_2)、APACHEⅡ评分的变化,统计并比较3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无辅助通气时间、气管切开率、气压伤发生率、28 d病死率。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呼吸系统顺应性、气道峰压、呼吸频率、Pa O_2、Pa O_2/Fi O_2、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72 h 3组患者的呼吸系统顺应性均获改善、Pa O_2、Pa O_2/Fi O_2均显著升高,气道峰压和APACHEⅡ评分均降低(均P0.05),且B、C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优于A组患者(P0.05)。C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无辅助通气时间、气管切开率、28 d病死率均低于A与B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气压伤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均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方案可降低SPA合并ARDS患者的气压伤发生率,对SAP合并ARDS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通气、肺顺应性及机械通气触发延迟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21年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所有患者经口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观察组患者予以NAVA模式,待患者自主呼吸试验通过后尝试撤机,撤机后转为无创辅助通气,若失败则继续有创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患者通气前及通气24 h后呼吸力学指标(吸气压力、气道峰压、平台压)及通气过程中呼吸力学指标〔分钟通气量(VE)、吸入潮气量(VTi)、呼吸频率、膈肌电活动(EAdi)峰值〕,通气前及通气24 h后肺顺应性,机械通气时间及机械通气触发延迟时间(包括吸气触发延迟时间和吸呼气切换延迟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通气24 h后,两组患者吸气压力、气道峰压、平台压分别低于本组通气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通气过程中VE、VTi及EAdi峰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通气24 h后,两组患者肺顺应性分别低于本组通气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吸气触发延迟时间及吸呼气切换延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1.1%(4/36),与观察组患者的8.3%(3/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8,P=0.691)。结论相较于PSV模式,NAVA模式能更有效地改善AECOPD患者呼吸力学指标,提高肺顺应性,缩短机械通气触发延迟时间,且安全性良好,临床应用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跨肺压(PtP)指导下机械通气(MV)对ARDS患者呼吸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RICU在2013年7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ARDS患者75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根据设置不同的呼气末正压(PEEP)与胸腔内压(食道球囊测定法测得)计算得出不同的PtP,分别设定PtP为10cmH2O、15 cmH2O、20 cmH2O三个亚组;观察组三个亚组按照不同PtP指导下执行MV策略,对照组根据ARDS协作网(ARDSNet)意见制定MV策略;两组患者均严格按照《ARDS诊断与治疗指南》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后1h、24h、48h呼吸力学指标及血气分析结果,采用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仪(PICCO)监测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数,记录患者MV时间、RICU住院时间及28d病死率。结果:(1)75例患者住院48h内死亡1例,转院2例,最终纳入研究72例,其中观察组55例,对照组17例,三个亚组分别为19例、18例,18例,各组患者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等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随着通气时间延长,呼吸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逐渐好转,但对照组各时间点呼吸功能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PtP20cmH2O亚组通气48h后肺容积、肺静态顺应性(Cst)、气道峰压(PIP)、气道平台压(Pplat)及PaO2、PaCO2、PaO2/FiO2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流动力学指标MAP、CVP、CI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tP10cmH2O亚组通气48h后肺容积、肺静态顺应性(Cst)、气道峰压(PIP)、气道平台压(Pplat)及PaO2、PaCO2、PaO2/FiO2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3)各组间28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P10cmH2O亚组、PtP15cmH2O亚组在MV时间、RICU住院时间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tP20cmH2O亚组MV时间与RICU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测得的食道压与设定的PEEP计算得出的跨肺压为10cmH2O时,对ARDS患者呼吸功能及通气效果较好,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是安全可靠的保护性肺通气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呼气末正压(PEEP)治疗方案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呼吸功能和血液动力学的影响,为ARDS患者综合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ARDS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高PEEP组(PEEP12cm H_2O)和低PEEP组(PEEP 8~10cm H_2O),每组43例。2组患者均采用小潮气量(≤6 mL/kg)通气,均对症治疗原发疾病,控制液体量等治疗措施,均按照指南控制呼吸频率、平台压、动脉血氧分压(PaO_2)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比较2组患者入组前、机械通气参数稳定后12、24 h血液动力学指标[心率(HR)、肺动脉平均压(MPAP)、肺动脉楔压(PAWP)]及呼吸功能指标差异[pH值、PaCO_2、氧合指数(Pa0_2/FiO_2)]。比较2组患者28d病死率。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ARDS发病时间、ARDS原发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通气参数稳定后12、24 h的HR、MPAP、PAWP较入组前明显升高(P0.05),且高PEEP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低PEEP组(P0.05)。pH值、Pa0_2/FiO_2较入组前明显升高,PaCO_2较入组前明显降低(P0.05),且高PEEP组Pa0_2/FiO_2升高幅度明显大于低PEEP组(P0.05)。高PEEP组患者28d病死率低于低PEEP组(11.63%vs 18.60%,P0.05)。结论:高PEEP联合小潮气量的机械通气策略对于ARDS患者血液动力学指标产生更大的影响,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该通气策略对心功能良好的ARDS患者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呼气末正压(PEEP)治疗方案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呼吸功能和血液动力学的影响,为ARDS患者综合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ARDS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高PEEP组(PEEP12cm H_2O)和低PEEP组(PEEP 8~10cm H_2O),每组43例。2组患者均采用小潮气量(≤6 mL/kg)通气,均对症治疗原发疾病,控制液体量等治疗措施,均按照指南控制呼吸频率、平台压、动脉血氧分压(PaO_2)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比较2组患者入组前、机械通气参数稳定后12、24 h血液动力学指标[心率(HR)、肺动脉平均压(MPAP)、肺动脉楔压(PAWP)]及呼吸功能指标差异[pH值、PaCO_2、氧合指数(Pa0_2/FiO_2)]。比较2组患者28d病死率。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ARDS发病时间、ARDS原发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通气参数稳定后12、24 h的HR、MPAP、PAWP较入组前明显升高(P0.05),且高PEEP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低PEEP组(P0.05)。pH值、Pa0_2/FiO_2较入组前明显升高,PaCO_2较入组前明显降低(P0.05),且高PEEP组Pa0_2/FiO_2升高幅度明显大于低PEEP组(P0.05)。高PEEP组患者28d病死率低于低PEEP组(11.63%vs 18.60%,P0.05)。结论:高PEEP联合小潮气量的机械通气策略对于ARDS患者血液动力学指标产生更大的影响,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该通气策略对心功能良好的ARDS患者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孙冬梅  朱章华 《山东医药》2011,51(17):75-76
目的探讨外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对不同肺部病变患者中心静脉压(CVP)、肺顺应性的影响。方法选择18例行机械通气患者,按照肺部病变分为COPD组、ARDS组及无胸肺部疾患组各6例,测定在不同外源性PEEP下CVP、肺顺应性(CL)、总顺应性(CT)及胸廓顺应性(CTh)的变化,并分析PEEP与CVP、CL、CT、CTh的关系。结果外源性PEEP对不同肺部病变CVP变化值的影响:ARDS组〈无胸肺部疾患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机械通气方案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呼吸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SAP合并ARDS患者机械通气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ICU收治的132例SAP合并ARDS患者,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A(n = 43)、B(n = 43)、C(n = 43)三组。在充分循证的基础上,所有患者均选择相同的控制模式、肺保护通气策略、肺复张、最低PEEP策略、俯卧位通气,分别选择三种适合SPA合并ADRS患者的机械通气方案(有创正压通气方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有创和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方案)辅助A、B、C三组患者治疗,C组患者均于ARDS得到控制后撤机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三组患者入组前、入组72h后吸系统顺应性、气道峰压、呼吸频率、氧分压(Pa02)、氧合指数(Pa02/Fi02)、APAcHEⅡ评分的变化,统计三组患者出ICU病房时统计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无辅助通气时间、气管切开率、气压伤发生率、28d病死率并比较。结果:三组患者入组前吸系统顺应性、气道峰压、呼吸频率、Pa02、Pa02/Fi02、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入组后72h的吸系统顺应性均获改善、Pa02、Pa02/Fi02均显著升高、气道峰压和APAcHEⅡ评分均降低,三组患者上述指标入组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C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优于A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效果明显优于A、B组患者(P<0.05)。患者出ICU治疗时,C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无辅助通气时间、气管切开率、28d病死率均低于A、B两组患者,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气压伤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患者(P<0.05),B组和C组患者的气压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方案可降低SPA合并ARDS患者的气压伤发生率,对SAP合并ARDS患者的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尹辛大  尹革新  马爽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2):1596-1597
目的探讨不同水平的呼气末正压(PEEP)对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0月至2009年2月确诊为COPD并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20例,PEEP5cm H2O),B组(20例,PEEP10cm H2O)。监测两组患者呼吸支持后动脉血气、气道压力、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1)动脉血气:两组患者上机后0.5h、24h动脉血气指标分别比较无差异,P〉0.05。(2)气道压力:上机后0.5h、24hB组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较A组明显升高,P〈0.05.(3)血流动力学:上机后0.5h、24hA、B两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外周循环阻力指数变化无差异,P〉0.05;上机后0.5hA、B两组患者心排血量指数、左心做功指数、胸液水平变化无差异;但上机24h后B组上述3个指标较A组下降,P〈0.05。结论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时低水平PEEP是有益且安全的;避免高水平的PEEP给患者带来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镇痛镇静对机械通气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51例,分为常规组27例,镇痛镇静组24例,镇痛镇静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镇痛镇静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气道平台压(Pp1 at)、肺顺应性(Cst)、氧合指数(PaO2/FiO2).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Pp1at均呈下降趋势,24、48 h镇痛镇静组低于常规组(P<0.05,P<0.01);Cst、PaO2/FiO2在治疗后均呈上升趋势,24、48 h镇痛镇静组均高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镇痛镇静可改善机械通气患者肺氧合功能及顺应性,保护肺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通气对创伤性ARD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创伤性ARDS患者的病历资料,分为两组,大潮气量组23例,VT10~12ml/kg理想体重,PEEP5~10cmH2O,平台压35-50cmH2O;小潮气量组25例,VT5~8ml/kg理想体重,PEEP10~15cmH20,平台压≤35cmH2O。观察两组通气治疗前、后3dPaO2/FiO2、PaCO2、pH值及气压伤的发生情况和ICU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通气治疗后两组PaO2/FiO2均较通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P〈0.01),但在第3天,小潮气量组PaO2/FiO2明显低于大潮气量组(P〈0.01);小潮气量组出现明显高碳酸血症,但在机体可耐受范围。大潮气量组出现3例气压伤,小潮气量组无气压伤发生。小潮气量组病死率16%(4/25)低于大潮气量组26.08%(6/23)(P〉0.05)。结论:小潮气量通气可改善创伤性ARDS患者氧合状态和预后,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呼气末气道正压(PEEP)对高吸气峰压(PIP)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四组,每组5只,对照组手术完毕后处死,其余三组给予机械通气:1 P10组,设置吸气峰压值为(PIP,cm H2O)/频率(f,次/分)/吸呼比(I:E)/呼气末正压(PEEP,cm H2O)为10/40/1∶1/0;2 P50组,设置PIP/f/I∶E/PEEP为50/20/1∶1/0;3 PEEP组,设置PIP/f/I:E/PEEP为50/40/1;1/10,20分钟后处死。观察呼吸机潮气量(VT)、呼吸系统阻力(Rrs)和动态肺顺应性(Cdyn),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 O2)。实验结束后测定肺组织含气容积密度(VV)、肺髓过氧化物酶(MPO)和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结果:与P10组比较,P50组VT、Rrs、MPO和IL-8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而Pa O2、Cdyn和VV显著降低(均P0.05);PEEP组上述各指标均显著优于P50组(P0.05或P0.01)。P10和对照组间上述指标均相近。结论:高气道压MV诱发明显VILI,加用PEEP可以保护肺结构和功能,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15.
ARDS患者仰卧位通气与俯卧位通气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ARDS患者仰卧位通气与俯卧位通气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气指标,探讨俯卧位通气在ARDS肺保护作用。方法对19例ARDS患者按机械通气时体位分两组,仰卧位通气组(11例)和俯卧位通气组(8例),分别检测机械通气开始时(0h时)、2h时、24h时的血流动力学及血气的改变。结果两组对改善血流动力学方面作用不大,两组间MBP、CVP差异无明显性(P〉0.05),而俯卧位通气对HR的改善在24h时较明显,与仰卧位通气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仰卧位通气与俯卧位通气均能较好改善PO2、PaO2/FiO2,俯卧位通气与仰卧位通气比较能更好的改善PO2、PaO2/FiO2,在24h时最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对PCO2改善不显著。结论俯卧位通气较仰卧位通气能明显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对血流动力学改变不明显。俯卧位通气可能通过改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来促进ARDS患者氧合,纠正缺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压力控制法在治疗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1~2013.1入住我院的52例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呼吸末正压递增法治疗的对照组及压力控制法治疗的观察组各26例,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呼吸指标、血流动力学数值、治疗安全性等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氧合指数(192.75±23.75)、肺静态顺应性(49.42±9.6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心率及平均中心静脉压略低于对照组患者,平均动脉压略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7.69%)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压力控制法可以有效提高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王强  拜钱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4):639-641
目的研究早期俯卧位对严重误吸性肺损伤死亡率的影响。方法本院就诊的严重误吸性肺损伤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急诊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早期俯卧位通气,对照组接受仰卧位通气。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并且随访治疗后28天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呼吸功能结果显示,治疗后24 h时观察组的功能残气量、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和脉搏血氧饱和度优于对照组(P〈0.01),但是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和动态胸肺顺应性差异具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结果显示,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时两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排量、心排指数、每搏量和每搏量变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8天观察组死亡率为2.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俯卧位可降低严重误吸性肺损伤死亡率,其机理可能与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有关,而与血液动力学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行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分析机械通气的短期预后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病房的270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机械通气后28d时和29d至3个月时患者的生存情况,将患者资料分成死亡组(n=126)和存活组(n=144)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筛查出影响预后的因素,以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各因素对死亡风险的影响。结果270例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年龄(89.0±4.8)岁。肺炎(70.7%)为最常见病因,其次为急性左心衰(10.7%)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7.8%)等。28d内死亡86例(31.9%),3个月内共死亡126例(46.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氧合指数(PO2/FiO2)、前白蛋白降低、血尿素氮(BUN)增高、血清肌酐(SCr)增高(〉165.2μmol/L)、使用呼气末正压(PEEP)是影响机械通气患者28d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慢性肾脏病(CKD)、C-反应蛋白(CRP)是影响机械通气患者29d至3个月时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肺炎、急性左心衰、AECOPD等是老年患者机械通气最常见的原因;CKD、低PO2/FiO2、前白蛋白降低、CRP、BUN增高、SCr增高(>165.2μmol/L)及使用PEEP是影响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保护性通气策略[低潮气量(LV)加机械通气(PEEP)]对老年人术中肺顺应性(CL)及氧合的影响。方法选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实施择期开腹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ASAⅠ~Ⅱ级,年龄60~81岁),随机分为(1)LV组:VT(潮气量)为7 ml/kg PBW(预测体重);(2)LV+PEEP组:VT为7ml/kgPBW,PEEP为5 cmH_2O;(3)C组(常规通气量组):VT为12 ml/kg PBW。分别于插管后5 min(TO)、30 min(T1)、1 h(T2)、3 h(T3)4个时点记录心搏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及CL变化,并于各时点桡动脉处抽血测血气指标。结果三组患者各时点HR、MAP、SpO_2、P_(ET)CO_2及手术种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机械通气期间Pplat、Ppeak明显高于LV组(P=0.001;P=0.012)及LV+PEEP组(P=0.006;P=0.011);LV组、LV+PEEP组、C组CL均随着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P=0.003;P=0.001;P=0.000),C组明显低于LV组与LV+PEEP组(P=0.004;P=0.001);LV组与LV+PEE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0)。动脉血氧分压(PaO_2)在LV组、LV+PEEP组、C组均随着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P=0.002;P=0.002;P=0.000),C组较LV组与ILV+PEEP组降低明显(P=0.001;P=0.001),LV组与LV+PEE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1)。结论与常规大潮气量相比,小潮气量通气(7 m/kg PBW)能改善老年人术中的氧合及肺顺应性;小PEEP未显示出进一步的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肺复张手法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治疗作用,并与小潮气量辅助/控制通气方式比较。方法20例ARDS患者,平均年龄(58±8)岁。分为两组:(1)试验组10例:采用肺复张手法机械通气;(2)对照组10例:采用小潮气量辅助/控制通气(潮气量设为6ml/kg,体重为标准体重)。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上机后0、48和72h的氧合指数、中心静脉压、镇静药物的用量以及28d的病死率和并发症等。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氧合指数48h分别为(297±15)及(211±12)cmH20,72h为(305±18)及(247±16)cmH2O;带机时间缩短为(15±2)及(21±2)d;48h中心静脉压分别为(14.1±0.5)及(19.2±1.0)cmH2O,72h分别为(11.3±0.8)及(17.1±1.1)cmH2O。28d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复张手法比单纯小潮气量容量控制/辅助通气具有改善氧合迅速、带机时间短、血流动力学稳定及所用镇静药物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