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目的总结婴幼儿肠套叠的MSCT表现,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经临床证实的98例婴幼儿肠套叠的MSCT表现。结果 98例经MSCT诊断肠套叠的病例均经临床证实,诊断准确率100%。4例经MSCT诊断有空气灌肠整复禁忌症,均行手术治疗;94例患儿行空气灌肠整复,79例整复成功(整复率84.0%)。结论 MSCT对婴幼儿肠套叠的诊断率准确高,对临床选择肠套叠复位方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在成人肠套叠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成人肠套叠的多层螺旋CT(MSCT)直接征象和轴位薄层结合多平面重组技术(MPR)对成人肠套叠及其原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1例成人肠套叠的MSCT直接征象,并比较应用轴位薄层结合MPR与单纯应用轴位厚层图像对成人肠套叠及其原发病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应用轴位厚层显示靶征6例,双肠管征5例,不典型征象如狗嘴征、"8"字征和香蕉征共6例,肿块征4例,血管卷入征10例;确诊肠套叠13例(13/21,61.9%)、原发病13例(13/21,61.9%).采用轴位薄层结合MPR显示靶征14例,双肠管征18例,肿块征3例,血管卷入征15例;确诊肠套叠19例(19/21,90.5%)、原发病15例(15/21,71.4%).轴位薄层结合MPR较轴位厚层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其原发病的诊断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靶征、双肠管征和血管卷入征是成人肠套叠的特异性直接MSCT征象;轴位薄层结合MPR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应常规实施.  相似文献   

3.
CT在成人肠套叠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人肠套叠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成人肠套叠,并对其CT平扫与增强扫描之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CT表现为肠腔内偏心性软组织肿块影,其中5例见"靶征""、肾形",1例见"腊肠样影",2例见"慧星尾征";增强扫描时可见肠壁的各种形态改变,诸如有无壁内肿瘤、有无缺血水肿、坏死,并判定血管并发症的严重程度等征象。结论 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成人肠套叠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SCT对成人小肠套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手术证实的67例成人小肠套叠患者的临床及MSCT表现,对比分析肿瘤性与非肿瘤性小肠套叠的临床及影像特点。结果:肿瘤性小肠套叠患者41例(肿瘤性小肠套叠组),肠套叠数量53处,其中良性肿瘤29例,恶性肿瘤12例。非肿瘤性小肠套叠患者26例(非肿瘤性小肠套叠组),肠套叠数量30处,其中原发性20例,非肿瘤性良性病变6例。非肿瘤性小肠套叠组的套管长度(4.6 cm)、套鞘直径(2.8 cm)均小于肿瘤性小肠套叠组(分别为13.4 cm和4.2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肿瘤性小肠套叠组伴肠梗阻患者(n=3)少于肿瘤性肠套叠组(n=18),发生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性肠套叠组9例患者为多处套叠,发生比例高于非肿瘤性肠套叠组的3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性肠套叠组53处肠套叠均可见引导点。结论:成人肿瘤性与非肿瘤性小肠套叠的临床和MSCT表现有一定差异,判断肠套叠有无引导点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成年人肠套叠的64层螺旋CT表现,并找出它的致病点.方法:对7例成年人肠套叠患者行64层螺旋CT检查,并利用多层面重组及曲面重组技术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其表现特征.结果:7例患者中,有回一回肠套叠5例,回-盲肠套叠1例,结-结肠套叠1例.病理结果为炎性息肉2例,淋巴瘤3例,腺癌1例,脂肪瘤1例.64层螺旋CT可表现为靶征或同心圆征、彗星尾征及肾形征,增强时可见血管卷入征.结论:多层螺旋CT对成年人肠套叠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并能显示致病点.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诊断成年人肠套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华  郑素君  李旻  陈云奎  郑辉   《放射学实践》2010,25(2):182-18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成年人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治疗证实的成年人肠套叠患者CT检查资料。结果:成年人肠套叠的CT表现为靶型肿块,8字形肿块,肾形肿块或彗星征,CT发现原发病变6例。结论:成年人肠套叠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易漏诊,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明确诊断,对原发病变的发现及定性有一定的难度,但对脂肪瘤引起的肠套叠能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成人肠套叠的CT征象,以提高CT检查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成人肠套叠的CT表现及其形成基础。结果:32例中小肠型肠套叠9例,回结肠型8例,结肠型15例。成人肠套叠的病因包括:慢性阑尾炎(4例),肠道腺瘤样息肉(9例),胃肠道间质瘤(8例),错构瘤(2例),脂肪瘤(3例),肠憩室(5例),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PJ综合征,1例)。直接征象:靶征32例,伴肾形征16例、彗星尾征15例、双肠管征7例。间接征象:32例套叠区域均有不同程度的肠壁增厚,其中,邻近肠系膜或筋膜浸润3例,后腹膜淋巴结影1例。结论:成人肠套叠具有特征性CT表现,CT检查对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诊断、治疗有着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胡宝华  周慧  饶敏  徐兰芬   《放射学实践》2009,24(11):1232-1236
目的:探讨MSCT多平面和曲面重组技术在成人肠套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3例成人肠套叠患者的MSCT表现,所有患者均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及中心线重组(MAR)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并测量肠套叠长度。结果:肠套叠类型:小肠型6例,回肠-结肠型5例,结肠-结肠型12例。横轴面图像显示肠套叠直接征象:靶征19例,彗星尾征伴肾形肿块14例;横轴面图像结合MPR图像显示靶征23例,彗星尾征伴肾形肿块20例。套叠肠管的长度为3.8~27.3cm,平均(10.6±5.8)cm,与手术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PR图像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肠套叠特异性征象的显示率,CPR和MAR图像可为成人肠套叠的诊治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9.
彭建涛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2):181+185-181,185
肠套叠临床少见,常继发于结肠恶性肿瘤。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易漏诊,早期诊断较困难,反复发作,缺乏特殊的临床表现,多需手术治疗。本文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5例结肠恶性肿瘤继发肠套叠患者的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对所有患者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成人肠套叠,并对其CT平扫及7例增强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中均可见套叠头体部呈现分层鞘状软组织影,其中8例见“靶征”,2例见“腊肠征”,2例见“肾形”,1例见不规则肿块改变;7例增强扫描时可见肠壁的各种形态改变,诸如有无缺血水肿、坏死,并判定血管并发症的严重程度等征象。结论 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成人肠套叠的定性及定位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刘焱  蒋黎  李辉 《临床放射学杂志》2016,(10):1536-1540
目的 探讨MSCT在诊断成人中肠旋转不良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优越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中肠旋转不良患者的MSCT影像资料,按照外科分型对其MS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 8例患者中,肠旋转不完全4例,肠旋转异常3例,结肠反向旋转1例合并脂肪瘤.结论 MSCT对于诊断成人中肠旋转不良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帮助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及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MSCT直接淋巴管造影(DLG)在弥漫性淋巴管瘤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弥漫性淋巴管瘤病的影像学资料,5例行DLG及造影后胸、腹、盆部CT检查,余4例行CT检查.9例中3例行MRI检查.结果 9例中,8例累及脾,5例累及腋窝,5例累及颈部,5例累及腹腔及腹膜后,4例累及髂部及腹股沟,3例累及纵隔,3例累及腹壁,2例累及肺,1例累及肝,1例累及颅内硬膜下,CT表现为囊状低密度影,MRI表现为囊状长T1、长T2信号.8例累及骨,CT上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类圆形低密度影,MRI上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5例行DLG、造影后CT及胸导管探查示胸导管出口受阻,腹膜后淋巴管扩张迂曲.9例中有4例合并乳糜返流,1例合并锁骨上乳糜囊肿.结论 弥漫性淋巴管瘤病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异性,MSCT DLG可明确显示淋巴管的异常,可为其病因诊断及合并乳糜返流性疾病的治疗提供直接信息.  相似文献   

13.
多排螺旋CT纵剖面重建对输尿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纵剖面重建对输尿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Lightspeed16螺旋CT机,对34例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病人进行轴位面扫描,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纵剖面重建。所有病例除2例腹膜后淋巴管转移致输尿管受压外,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34例患者中,输尿管结石22例,输尿管炎症2例,输尿管癌3例,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3例,输尿管囊肿1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1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压迫输尿管者2例。CT纵剖面重建可显示输尿管腔内结石22处,输尿管管壁增厚者5例。增强扫描的5例病人中,CT值增加约20~35HU,延迟扫描18例表现为轻度积水,6例表现为中度积水,2例表现为重度积水,1例无积水。结论纵剖面重建图像对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MSCT对食管瘘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15例食管瘘的CT征象,8例行CT多层重建(MPR)、3例行CT仿真内窥镜(VE)、6例行口服碘水后CT扫描.结果 15例中,MSCT轴位像直接显示瘘者10例,而15例经MPR或/和口服碘水后CT均显示了瘘,3例VE显示瘘口与内镜对照相仿.发现多种瘘并发症:食管周围炎13例、纵隔炎14例、纵隔脓肿3例、吸入性肺炎9例、脓胸8例等.结论 MSCT能成功显示食管瘘及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MS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FNH的 CT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表现.结果 单发病灶12例.平扫:低密度9例,等密度2例,高密度1例.增强:动脉期所有病灶均快速显著增强,门静脉期所有病灶增强密度逐渐下降,延迟期10例病灶为等或稍低密度,2例为稍高密度轻度增强;4例病灶动脉期检出中央瘢痕,门静脉期及延迟期瘢痕密度逐渐增高而面积减少或消失;动脉期和门静脉期3例病灶周围可见增粗的供血动脉.结论 MSCT多期增强扫描对FNH具有特征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结节样病变的MS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甲状腺结节样病变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影像学特点,探讨MSCT鉴别甲状腺结节病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6例甲状腺病变患者扫描资料,从结节的形状、边缘、强化行为、钙化、增大的淋巴结及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方面总结甲状腺结节病变的CT表现,用Stata10.1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甲状腺癌与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组间病变形状是否规则、边缘是否清晰、颈部是否有淋巴结肿大、对周围组织是推压还是侵犯经χ2检验表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病变钙化率及增强检查后密度是否均匀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钙化的大小、形态、无强化低密度区及乳头状强化结节各有其特点,有鉴别诊断意义.良性病灶无强化低密度区均匀、细腻,甲状腺癌呈混杂性,犹如液体中漂有悬浮物.良性病灶乳头状强化结节边缘圆钝,恶性则较锐利.结论 掌握各种甲状腺结节样病变的MSCT表现特点能有效地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MSCTU)对原发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原因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52例UPJO患者经MSCT扫描CTA、CTU重组后,对引起梗阻的原因做出分析,再与手术探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52例患者共54处UPJO,CT怀疑39处为肾盂输尿管狭窄,14处为迷走血管压迫所致,1处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息肉。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影像结果与手术病理相一致。结论MSCT扫描和重组可作为原发性UPJO术前评估的重要和常规方法,以指导手术。  相似文献   

18.
MSCT双期扫描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涛  潘爱珍 《放射学实践》2006,21(10):1036-1038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MSCT)征象,探讨MS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双期MSCT征象。结果:发生于胃12例,小肠7例,结肠6例。良性9例(胃7例、小肠2例),潜在恶性6例(胃1例、小肠4例,结肠1例),恶性10例(胃4例、小肠1例、结肠5例)。大部分边界清晰、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密度均匀或内见小片状低密度灶。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无减退,大部分良性病灶强化均匀,恶性病灶密度不均匀、强化不均。本组患者CT定位诊断符合率为88%(22/25)。结论:MSCT双期扫描能够反映肿瘤强化特点,可准确显示GIST的发生部位、大小、形态及其与邻近器官的关系,对鉴别肿瘤良恶性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SCT后重组技术对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AD)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经MSCT检查发现的22个PAD,均经手术或内镜证实。MSCT检查前患者禁食6~8h,扫描前1h口服400ml水充盈胃肠道。双期增强扫描图像进行0.625mm薄层重组,采用多平面重组(MPR)后处理。结果22个PAD直径为0.8~5.0cm,均位于十二指肠系膜缘,表现为胰头右后方囊袋状影,与胰头交界处边缘锐利。7个憩室内有液-气平面,11个表现为单纯气体影,4个表现为筛板状或网格状结构。7例合并胆管扩张,1例合并胰管扩张,1例合并出血。结论MSCT后重组技术有助于对PAD的诊断,明确PAD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同时有助于同十二指肠内气体及十二指肠球部相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