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肝动脉化疗栓塞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召青  黄义林  王庆伟  张敬涛 《吉林医学》2010,31(16):2495-2496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伴有门脉癌栓原发性肝癌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24例伴有门脉癌栓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肝动脉造影和化疗栓塞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ChildA级15例,B级9例,24例共行TA-CE65次。结果:本组24例肝动脉造影肿瘤血管或染色明显,均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后2~4周,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缩小;19例肝内原发病灶内碘油沉积良好,5例肝内原发病灶内碘油明显流失;门脉癌栓内碘油沉积良好组11例,沉积不良组13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1.98个月,其中18个月的生存期18.25%;术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1例。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伴门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门脉癌栓内碘油沉积良好提示预后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及分析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严重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2005年5月~2010年5月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70例,男112例,女58例,均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结果 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出血、腹水、肝肾综合征、异位栓塞等.全组术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5例,其中1例死亡;腹水5例;肝肾综合征8例,死亡1例;栓塞性胆囊炎1例;碘油脑栓塞1例.结论 分析并掌握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严重并发症原因及给予正确处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13例原发性肝癌经血管介入治疗后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例。分别经单纯肝动脉结扎、经腹或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等治疗后1~40d并发了上消化道大出血。出血原因主要是应激性溃疡(包括胃肠功能衰竭),门脉高压性胃病,胃壁异位栓塞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强调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中晚期肝癌治疗后并发的上消化道大出血,包括严格把握治疗的适应证及禁忌证,规范TACE操作以及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恰当的术后处理。  相似文献   

4.
彭剑辉 《中外医疗》2011,30(3):59+61-59,61
目的 探讨肝硬化引发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以及相关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5月至2009年6月我院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56例的临床资料;对56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保肝与止血等一般性治疗之后,并利用生长抑素、垂体后叶素、PPI制剂以及介入治疗等方法实施治疗。结果 全部56例患者中出血停止42例,经过治疗出血降低或者即使经治疗出血量未降低自动出院者10例;死亡5例,其中包括实施介入治疗仍然无效者3例。结论 肝硬化引发的上消化道出血具体较高的发生率,且发生原因相对比较复杂,首先应该及时进内镜检查,确定出血原因和出血部位,这对于明确肝硬化引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其具体治疗具有重要作用。生长抑素和生长抑素衍生物具有降低门静脉压的功效,对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具有不错的疗效;PPI制剂对于肝源性溃疡和急性胃粘膜病变引发的出血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介入治疗在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出血的治疗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直癌血管介入治疗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13例原发性肝癌经血管介入治疗后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例。分别经单纯肝动脉结扎,经腹或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等治疗后1-40d并发了上消化道大出血。出血原因主要是应激性溃疡,门脉高压性胃病,胃壁异位栓塞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相似文献   

6.
何国德  李静秋  唐孝华  周文香 《四川医学》2004,25(11):1212-1213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经TACE治疗后下肢出现浮肿的原因及其处理措施,并且对如何预防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 将53例原发性肝癌经过TACE67次,均采用Seldinger技术法穿刺,并行肝动脉内灌注化疗以及碘油栓塞后,对53例中出现下肢浮肿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 19例患者治疗后出现下肢浮肿,其中9例为低蛋白水肿所致,3例为下腔静脉受压迫所致,4例为栓塞剂量过大继发肝功能受损出现肝肾综合征所致,2例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失代偿并且伴发门静脉或者下腔静脉癌栓所致;1例介入治疗后因为心、肝、肾等功能不全出现全身衰竭而死亡。结论 原发性肝癌经过TACE治疗后下肢浮肿的发生与患者的全身状况、病变与下腔静脉的关系,化疗药物的毒性、栓塞物的剂量,以及是否伴发门静脉或者下腔静脉癌栓等有关。原发性肝癌经TACE后一旦出现下肢水肿,应立即寻找原因,并且积极对症处理,才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与护理效果。方法:对35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门一体分流术、垂体后叶素、奥曲肽降门脉压止血等传统治疗方法与降低门静脉压力的药物等新方法治疗。结果:传统治疗术后肝性脑病的发生率高,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而采用降低门静脉压的药物替代三腔管治疗等新一代治疗方法,取得满意效果,其中疗效比较突出的是生长抑素和生长抑素衍生物。结论:控制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临床上应首选生长抑素疗效突出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
双介入栓塞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经皮肝穿刺门静脉行食道、胃底曲张静脉栓塞(PTVE)止血,经皮部分脾栓塞(PSE)降低门静脉压,结合内科综合治疗门静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经皮肝穿刺门静脉食道、胃底曲张静脉栓塞,联合经皮部分脾栓塞治疗,栓塞前后分别测量门静脉压力并行比较.结果 术后自由门静脉压(32.98±7.20 cmH2O)较术前(38.44±7.40 cmH2O)明显降低,平均下降14.20%.除1例术后1周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外,27例术后1年再出血率为7.4%,无肝性脑病发生,肝功能大部分得到恢复,脾功能亢进得到有效抑制.结论 经皮肝穿刺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栓塞联合经皮部分脾栓塞的治疗方法可以控制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抑制脾功能亢进,降低门脉压力,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联合手术治疗方法与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联合手术治疗的32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分别采用了肝切除或微波消融术处理肝癌病灶,脾切除术或脾动脉结扎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或胃冠状静脉结扎术处理门静脉高压症.无手术死亡.术后腹腔包裹性积液5例,胸腔积液3例,腹水6例,肝肾功能不全4例,腹腔出血1例,脾/门静脉血栓5例.脾亢症状均有明显缓解.术后1年随访,5例失访,4例肝癌复发,其中死亡2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1例术后10个月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经胃镜套扎成功止血.结论 合理掌握手术适应证,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施行联合手术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奥曲肽+奥美拉唑预防肝癌围介入手术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分析52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对照组26例。治疗组:术前三天使用奥曲肽0.1mgimq8h;奥美拉唑40mgivbid。术后继续使用三天。对照组患者给予心得安10mgpotid。结果治疗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对照组患者呕血2例,黑便2例。结论奥曲肽+奥美拉唑对预防肝癌患者围介入治疗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有效。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肝癌合并严重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外科处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回顾性分析63例原发性肝癌合并严重肝硬化的外科处理,提出术前评估肝硬化程度及肝功能贮备的必要性,推荐“三联手术”即在处理原发病灶手术基础上对门脉高压和脾亢行脾动脉结扎加胃底贲门周围静脉结扎术;强调围手术期常规应用速尿,抗酸药,胰岛素等,结果:按此原则处理的32例患者三年生存率达57%,故认为“三关手术”代替脾切除是处理原发性肝癌合并严重肝硬化时防治消化道出血和脾亢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胰源性门静脉高压并发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11~2004-11间5例SPA胰源性门静脉高压并发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发生出血时间、出血量,治疗方法采用经导管动脉(出血处)栓塞术(TAE)止血,再行脾切除术治疗。结果出血多发生在SAP发病后6~8周,出血量平均1800mL。治疗采用TAE加脾动脉栓塞,均获暂时止血效果,2例复发出血病例再次栓塞,1例成功,1例死亡。存活的4例均行脾切除术后治愈。结论胰源性门静脉高压并发消化道出血是SAP后期少见并发症,选择性动脉造影是诊断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的首选方法;对合并消化道大出血病人,TAE加脾动脉栓塞为首选治疗方法;胰源性门静脉高压最有效的治疗是脾切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治疗门脉高压引发的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湖南省溆浦智德医院收治的39例门脉高压急性大出血首次施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后有效止血率为100%,术后并发症发生6例(15.4%)。术后14天肝功能(Alt、Ast、TBIL、TP、TBA)、血常规(RBC、HB、WBC、PLT)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门静脉压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临床效果理想,肝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胃左静脉栓塞联合部分脾栓塞术治疗门脉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5例门脉高压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资料,经皮肝穿刺门静脉,造影确认胃左静脉后经导管注入无水酒精栓塞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再用钢圈栓塞胃左静脉主干。采用Seldinger’s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行部分脾栓塞术。术后1个月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外周血象、门脉压力变化和有无并发症等。结果25例患者全部栓塞成功,即时止血率达100%,上消化道出血症状消失,临床症状减轻,外周血象改善,白细胞及血小板数量增加,门脉压力减低,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肝穿胃左静脉栓塞联合部分脾栓塞术治疗门脉性上消化道出血创伤较小,即时止血效果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大出血行急诊脾切除加门奇断流术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0年12月~2005年12月间12例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致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行急诊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2例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均停止.随访2个月~5年,无再出血,肝功能正常或好转,无肝性脑病发生,无死亡.结论 对于部分肝功较差,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者行急诊门奇断流加脾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止血效果确切,肝功能衰竭和肝性脑病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功能Child C级的门静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总结经手术的16例肝功能Child C级的门静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方式、围手术期处理、疗效、住院费用等进行讨论.结果:本组16例病人均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合并脾功能亢进的病人加做脾动脉结扎术,手术止血率100%.1例术后12d死亡,15例肝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本组病人的平均住院费用较高.结论:部分肝功能Child C级的门静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及时行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导管介入治疗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价值。方法:35例均行动脉造影,灌注凝血酶针+明胶海绵栓塞,确诊有门静脉高压者21例行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脾动脉部分栓塞术(PSE),不明原因出血6例,单纯动脉内灌注凝血酶针。结果:所有患者均达到有效的止血效果。结论:经动脉灌注凝血酶、灌注+栓塞、PTVE及PSE为消化道出血患者提供了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对肝硬变门脉高压上消化遭大出血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对Child肝功能分级主要为A级及B级的肝硬化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59例随机采用3种术式,分别为经腹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简称为经腹断流术)22例,附加限制环的门腔静脉分流术(简称为附加分流术)17例,经腹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附加限制环的门腔静脉分流术(简称联合术式)20例.结果:术后均获随访10~36月,平均23月,联合术式术后再出血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经腹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附加限制环的门腔静脉分流术弥补了单一术式的不足,可明显降低术后再出血率,操作简便,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手术术式.  相似文献   

19.
赵进  杜永胜  李刚 《安徽医学》2005,26(5):400-401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原因,以指导临床正确处理。方法回顾总结近五年4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住院病人病史。结果急诊胃镜检查发现: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42.9%(18/42),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45.2%(19/42),消化性溃疡7.1%(3/42)。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非曲张静脉出血(包括门脉高压性胃病、消化性溃疡)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血清胃泌素水平及其与并发的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收集脑出血急性期病例72例,其中合并消化道出血21例,另取脑出血恢复期20例作对照,分别测定其胃泌素水平。结果:无论脑出血急性期是否伴有上消化道出血,其胃泌素水平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具显著性差异(P<0.05)。另脑出血急性期伴上消化道出血时其胃泌素水平显著高于不伴上消化道出血者(P<0.05)。结论:早期监测血清胃泌素水平,可望及早预防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