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琳惠  黄奕江  蔡兴俊  莫儒冰 《海南医学》2013,24(18):2658-2660
目的研究哮喘小鼠外周血CD8+CD28-T细胞与CD8+CD56+T细胞间的关系及两种细胞群在哮喘中的作用。方法 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哮喘组,每组各15只。测定小鼠的气道反应性,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行细胞学分类,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流式检测小鼠外周血CD8+CD28-T细胞及CD8+CD56+T细胞的比例,分析哮喘中两种细胞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成功建立小鼠哮喘模型。①哮喘组小鼠BALF中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高;②哮喘组小鼠外周血CD8+CD28-T细胞及CD8+CD56+T细胞比例均较对照组升高;③CD8+CD28-T细胞与CD8+CD56+T细胞数量上呈正相关(r=0.737,P=0.002)。结论哮喘时外周血CD8+CD56+细胞和CD8+CD28-细胞数目异常,两种细胞正相关,可能在哮喘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对CD4+CD25-T细胞增殖和Th1/Th2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探讨其在哮喘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哮喘大鼠CD4+CD25-T细胞分别与卵白蛋白(OVA)免疫耐受大鼠CD4+CD25+Treg细胞和哮喘大鼠CD4+CD25+Treg细胞联合培养,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测量细胞增殖情况,ELISA检测细胞IL-4、IL-5和IFN-γ含量。结果:OVA耐受大鼠CD4+CD25+Treg细胞能抑制CD4+CD25-T细胞增殖和Th2细胞因子分泌(P<0.05);哮喘大鼠CD4+CD25+Treg细胞可明显抑制IFN-γ的分泌(P<0.05)。结论:OVA免疫耐受大鼠CD4+CD25+Treg细胞可能通过抑制哮喘大鼠CD4+CD25-T细胞增殖和影响Th1/Th2平衡发挥作用,哮喘大鼠CD4+CD25+Treg细胞存在功能异常,可能与哮喘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3.
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哮喘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衡和功能紊乱等理论已被证实。免疫耐受的破坏是哮喘发病的重要环节,而T淋巴细胞的活化对机体免疫耐受的形成起重要作用。T淋巴细胞的活化有赖于双信号和细胞因子的作用[1,2];T淋巴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来自人T细胞受体(TCR)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第二信号来自抗原递呈细胞(APC)上共刺激分子与T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的相互作用。第二信号使初步活化的T淋巴细胞进入完全活化和增殖分化阶段,以发挥免疫效应,因此共刺激分子也就成为哮喘发病和防治的研究重点。其中CD40和CD40L是T细胞与APC细胞表面一对重要共刺激分子。现将近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和支气管哮喘发作的关系以及CD40L和CD25的作用.方法分别对26例MP感染组、24例MP感染并支气管哮喘组、23例支气管哮喘组及25例正常健康儿童组,用PMA和离子霉素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细胞上CD40L和CD25的表达.结果支气管哮喘组和MP感染组CD4+T细胞上CD25的表达均有增高.MP感染并支气管哮喘组CD25在CD4+T细胞上的表达高于MP感染非支气管哮喘组(P<0.05).未经抗PMA和离子霉素刺激时,MP感染组患儿和支气管哮喘组患儿CD4+T细胞中CD40L的表达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001).经PMA和离子霉素刺激3h后,MP感染并支气管哮喘组CD40L的表达最高,与支气管哮喘非MP感染组有显著差异(P<0.0001).结论MP感染后CD40L和CD25的表达显著增高,可能是诱导支气管哮喘发作或病情加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哮喘患儿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FOXP3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哮喘儿童外周血中的比例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细胞内染色的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外周血CD4+CD25+Treg及其调控基因FOXP3的表达,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外周血CD4和CD25双阳性细胞所占比例与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外周血中的比例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哮喘患儿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外周血中的比例明显减少,可能与哮喘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6.
CD8mAb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诱导的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雄斌  朱毅  殷凯生  姚堃  周锋 《医学争鸣》2006,27(12):1086-1089
目的:观察CD8mAb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诱导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 方法:Balb/c小鼠50只,随机分成5组(n=10):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卵白蛋白(OVA)组;OVA/RSV模型组;CD8mAb治疗组;IgG2αmAb治疗对照组. 应用OVA腹腔注射致敏、OVA气道雾化结合RSV滴鼻激发复制小鼠哮喘模型,观察实验动物气道炎症和气道反应性变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作细胞分类计数,测定BALF上清中白细胞介素(IL)-4, IL-5, 干扰素(IFN)-γ含量并采用三色光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气管旁淋巴结(PBLN)中CD4 , CD8 T细胞及细胞内细胞因子IFN-γ, IL-4, IL-5表达. 结果:与模型组相比,CD8mAb可明显减轻小鼠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 CD8mAb治疗后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及上清中细胞因子IFN-γ, IL-4, IL-5含量明显减少(P均<0.01),CD8 (IFN-γ , IL-4 , IL-5 )T细胞百分比及Tc2/Tc1比值明显下降(P均<0.01). PBLN中CD8 (IFN-γ , IL-4 , IL-5 )T细胞百分比与BALF中IFN-γ, IL-4, IL-5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分别rs=0.765, P<0.01; rs=0.825, P<0.01; rs=0.893, P<0.01). 结论:CD8mAb对RSV诱导的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具有抑制作用,其部分机制可能与致敏条件下病毒感染引起CD8 T细胞功能发生转化,即由产生IFN-γ为特征的细胞毒CD8 T细胞转化为产生IL-4, IL-5为特征的非细胞毒CD8 T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丹参注射液对支气管哮喘(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和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CD4 CD25 Tr)的影响,探讨丹参注射液治疗哮喘的新机制.方法 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哮喘组、丹参治疗组.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并分类,应用苏木精一伊红染色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CD4 CD25 Tr的比例.结果 丹参治疗组BALF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Eos)百分率较哮喘组均明显减少(P<0.05,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病理组织学显示:丹参治疗组较哮喘组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哮喘组PBMCs中CD4 CD25 Tr的比例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丹参治疗组CD4 CD25 Tr的比例较哮喘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 丹参注射液可减轻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促进CD4 CD25 Tr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肺炎支原体感染和支气管哮喘患儿CD40L和CD25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和支气管哮喘发作的关系以及CD40L和CD25的作用。方法 分别对26例MP感染组、24例MP感染并支气管哮喘组、23例支气管哮喘组及25例正常健康儿童组,用PMA和离子霉素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细胞上CD40L和CD25的表达。结果 支气管哮喘组和MP感染组CD4+T细胞上CD25的表达均有增高。MP感染并支气管哮喘组CD25在CD4+T细胞上的表达高于MP感染非支气管哮喘组(JD相似文献   

9.
目的以哮喘小鼠模型B细胞产特异性IgE为指标,观察了T细胞及其亚群CD4+T细胞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首先建立小鼠支气管哮喘模型,将小鼠的脾细胞制成悬液进行免疫细胞的分离。将T细胞及CD4+T细胞分别与B细胞共同培养,然后采用ELISA法对培养上清中特异性IgE的分泌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哮喘小鼠T细胞和CD4+T细胞分别与自身B细胞共同培养,上清中特异性IgE水平均明显高于B细胞单独培养;哮喘小鼠T细胞和CD4+T细胞分别与正常小鼠B细胞共同培养,上清中特异性IgE水平均明显高于B细胞单独培养;正常小鼠T细胞,分别与自身B细胞及哮喘小鼠B细胞共同培养,上清中特异性IgE水平与B细胞单独培养无差别。结论哮喘发病过程中,T细胞及CD4+T细胞对特异性IgE的产生有正性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哮喘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CD21、CD23及血清IgE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哮喘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CD21、CD23表达与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及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48例哮喘发作期儿童和29例哮喘缓解期儿童外周血CD21+、CD23+、CD21+CD23+淋巴细胞百分率和血清IgE水平,并以3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结果:哮喘发作组CD21+、CD23+、CD21+CD23+淋巴细胞百分率及血清IgE水平均高于哮喘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哮喘缓解组CD23+淋巴细胞百分率和IgE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哮喘发作组CD21+、CD23+、CD21+CD23+淋巴细胞百分率与血清IgE水平呈正相关(r=0.726,0.739,0.714,P均<0.05)。哮喘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上述指标与血清IgE水平不相关。结论:CD21、CD23的表达在哮喘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D19、CD56、CD2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表达情况及在微小残留病检测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AML初发患者130例,采用三组四色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组合(CD34/CD13/CD45/CD19、CD34/CD56/CD33/CD45和CD34/CD2/CD33/CD45),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对初发AML病人骨髓细胞进行检测。结果 在AML中CD19阳性表达率为2.31%(3/130例),CD56为3.75%(3/80例),而CD2为1.25%(1/80例);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无表达。结论CD19、CD56、CD2在急性髓性白血病的表达率很低;CD56、CD2可作为AML微小残留病(MRD)检测的指标;CD19在AML微小残留病检测中无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HCC)病人外周血CD8+细胞亚群及CD8+T细胞上CD28分子的表达.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对20例原发性肝癌病人的CD8+细胞亚群及CD8+T细胞上CD28分子(即CD8+CD28+和CD8+CD28)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HCC病人CD8+细胞百分率升高,CD8+CD28+细胞百分率降低,CD8+CD28细胞百分率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CD8+CD28+、CD8+CD28-细胞百分率与CD8+T细胞百分率的相关性研究表明,CD8+CD28-细胞数与CD8+T细胞数之间呈正相关.结论HCC病人CD8+细胞升高,CD8+细胞上CD28分子的表达是异常的,即CD8+CD28-细胞数升高,CD8+CD28+细胞数降低;CD8+T细胞的升高是CD8+CD28-细胞亚群升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免疫组化结果。方法:收集我院1995-2005年手术切除的胃肠道非上皮性肿瘤存档的36份病例进行研究。结果:典型的平滑肌和神经来源的肿瘤CD117和CD34阴性,间质瘤是Desmin和Actin阳性反应以外CD117、CD34均为阳性表达,神经来源的肿瘤NSE和S-100均阳性表达。结论:间质瘤(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间质瘤的生物学特点与胃肠平滑肌瘤和神经鞘瘤不同,免疫组化常表达CD117、CD34。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脂多糖(LPS)刺激对CD80、CD86、CD40在大鼠视网膜小胶质细胞上表达的影响,探讨视网膜小胶质细胞在视网膜和视神经病变中与T细胞活化的关系.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视网膜小胶质细胞并进行OX42染色鉴定,当细胞培养达80%融合状态时分为正常培养组和LPS刺激组.采用RT-PCR法检测两组细胞CD80、CD86和CD40 mRNA的表达,硝酸还原法和ELISA法检测两组细胞一氧化氮(N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分泌量.结果 RT-PCR检测显示,LPS刺激组的视网膜小胶质细胞CD80、CD86和CD40 mRNA的表达较正常培养组显著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正常培养组的视网膜小胶质细胞有少量NO和TNF-α分泌,LPS刺激组的小胶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和TNF-α的分泌量较正常组显著增加[(18.10±1.57)μmol/L vs (1.55±0.15)μmol/L,(51.07±4.30)pg/mL vs (2.37±0.31)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培养的大鼠视网膜小胶质细胞有共刺激分子表达,LPS刺激后表达上调,提示视网膜小胶质细胞可能与T细胞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CD28、CD80、CD86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共同刺激分子CD28、CD80、CD86在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及其在银屑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22例银屑病患者皮损和15例正常对照皮肤中CD28、CD80、CD86的表达水平.结果银屑病皮损中CD28在真皮乳头、表皮基底层及棘层有较强的表达,与正常皮肤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CD80、CD86在表皮颗粒层、棘层的表达相对正常皮肤均有明显的增强(P<0.01).结论CD28、CD80、CD86在银屑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D10、CD133和CD15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3月— 2019年3月在义乌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患者的胃癌组织标本105例,并取距肿瘤边缘≥5 cm的正常组织作为癌旁 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D10、CD133 和CD157 蛋白的表达。随访至 2020 年9 月30 日,以患者死亡作为随访终点事件,计算患者总生存期。结果 癌组织CD10、CD133 和 CD157 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P <0.05)。CD10、CD133 和CD157 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累积生存率 优于阴性患者(P <0.05)。年龄[R^R=1.628 (95% CI:1.218,2.940)]、临床分期[R^R=1.982 (95% CI: 1.435,3.495)]、浸润深度[R^R=2.653 (95% CI:1.782,4.213)]、淋巴结转移[R^R=3.287 (95% CI: 1.989,5.456)]、CD10 阳性表达[R^R=2.081 (95% CI:1.297,3.241)]、CD133 阳性表达[R^R=1.768 (95% CI:1.190,2.879)] 和CD157 阳性表达[R^R=2.463 (95% CI:1.797,4.165)] 是影响胃癌患者预 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D10、CD133 和CD157 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验方结肠康I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免疫机制.方法 以5 %2,4,6-三硝基苯磺酸和50 %乙醇注入大鼠肛门制备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灌胃给药15 d后,流式细胞仪单克隆抗体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及细胞黏附因子CD54.结果 造模后CD4、CD8显著降低,CD4/CD8、CD54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经结肠康I号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结肠康I号大、小剂量组CD4、CD8显著升高,CD4/CD8、CD54显著降低(P<0.05).结论 结肠康I号具有调节CD4/CD8平衡及抑制细胞黏附因子CD54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氯乙烯(TCE)对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4+CD8+的影响。方法采用豚鼠最大值法(GPMT)。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TCE实验组,用皮内注射的方式分别注射橄榄油、2,4-二硝基氯苯(DNCB)、三氯乙烯(TCE),实验结束后收集大鼠外周血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CD3+CD4+CD8+比例。结果TCE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CD3+比例高于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CD4+、CD4+/CD8+高于阴性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TCE实验组CD4+、CD8+、CD4+/CD8+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三氯乙烯经皮染毒对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亚型比例有一定影响,可能与三氯乙烯的致敏作用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CD133、CD34、CD44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不同表达组合所构成的细胞亚群.方法 收集术前病理确诊的肺癌新鲜组织40例,外周正常肺组织10例,制备成单细胞悬液,选用CD133、CD34、CD44、CD117、CD43、CD45、LIN(CD2,CD3,CD31,CD64)单克隆抗体荧光染色,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上述表面抗原在肺癌组织及正常肺组织细胞中的分布,通过流式双参数图分析CD133、CD34、CD44双抗原组合表达形成的细胞亚群.结果 肺癌实质细胞中(LIN系列及CD45阴性),CD133、CD34、CD44表达弱阳性,CD117、CD43阴性;非参数秩和检验示,CD133、CD34、CD44在肺癌及正常肺组织幼稚细胞中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肺鳞癌与肺腺癌细胞中,CD44 、CD133-CD34-、CD133 CD44 、CD133 CD44-、CD133 CD34 、CD133-CD34 及CD133-CD44 的表达量不同(P<0.05),其余表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聚类分析显示,肺癌幼稚细胞可主要归类为4种亚型.结论 CD133、CD34、CD44可能是肺癌幼稚细胞标记,有利于更好研究肺癌细胞发育和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肥大腺样体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失衡与反复发作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方法72例反复发作性分泌性中耳炎组患儿及30例单纯腺样体肥大组患儿腺样体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淋巴细胞CD+4、CD+8的表达并计算CD+4/CD8+值,分析2组间是否有差异。结果反复发作性分泌性中耳炎组患儿腺样体组织中CD4+、CD+8细胞数及CD+4/CD+8值分别为42±9,20±7,2.10±0.17,高于单纯腺样体肥大组16±8,11±6,1.39±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CD+4细胞数明显多于CD+8细胞数。结论反复发作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形成与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