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迁延,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李国勤教授认为肺胀亦属肺系疾患的重症,病变首先在肺,继则累及脾肾,后期及心;病性均属本虚标实,但有偏实、偏虚之不同,其中本虚即指肺、脾、肾、心诸脏之虚,标实主要为痰浊、水饮、瘀血交错为患;肺虚不能化津、脾虚不能转输、肾虚不能蒸化,痰浊内生,或寒化成饮、或化热成痰热内蕴,病久肺气郁闭,治节失司,心脉不利,瘀血内生,故早期以痰浊为主,渐而痰瘀并见,终致痰浊、水饮、瘀血错杂,相互影响,同病为患.治疗应先分清实虚,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2.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迁延,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李国勤教授认为肺胀亦属肺系疾患的重症,病变首先在肺,继则累及脾肾,后期及心;病性均属本虚标实,但有偏实、偏虚之不同,其中本虚即指肺、脾、肾、心诸脏之虚,标实主要为痰浊、水饮、瘀血交错为患;肺虚不能化津、脾虚不能转输、肾虚不能蒸化,痰浊内生,或寒化成饮、或化热成痰热内蕴,病久肺气郁闭,治节失司,心脉不利,瘀血内生,故早期以痰浊为主,渐而痰瘀并见,终致痰浊、水饮、瘀血错杂,相互影响,同病为患。治疗应先分清实虚,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3.
吴沛田 《中医杂志》2008,49(7):662-662
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属于中医学"喘证"、"咳嗽"、"肺胀"范畴.多因反复咳喘,日久不愈,肺脾肾受损,气道不利发为缠绵难愈之病证.慢阻肺的主要病机是本虚标实、下虚上实.本虚、下虚指脾肾阳虚,下元虚惫,肾不纳气,以致气不归根,逆而上冲,使肺气胀满,呼多吸少,动则气喘;标实、上实则指风、寒、痰、湿等蕴阻于肺,则肺失肃降,乃反复发病之诱因.临床以咳、喘、痰为主要表现,而"痰"又是咳、喘的主要病理因素,故祛痰是本病治疗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根据慢阻肺的病因病机和发病过程,一般分为3期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4.
慢性气管炎系多年反复发病,本虚标实,其病理特点为咳喘日久,耗气伤津致肺气虚;肺气虚损不化水液,聚湿生痰,痰湿蕴结中焦又伤脾;脾气亏虚,运化失职,后天失养,穷必及肾又造成肾气虚。肺气虚而不敛、脾  相似文献   

5.
朱佳辨治肺心病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佳老师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研究多年,对肺心病治疗有相当的经验。他认为肺心病病性总属本虚标实,分为急性发作期和慢性缓解期。,在急性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病理因素主要涉及痰浊、水饮、瘀血,慢性缓解期以本虚为主,主要以肺、肾为主,涉及心、脾。痰浊、水饮、瘀血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血不利而为水,水饮聚集而生痰,痰浊留滞脾胃,气血失于运化,气虚无力推动血行,聚集而成瘀血,肺气上逆而喘,肾失摄纳,肺气不降,故动则气喘。瘀阻脉道,津液失于输布,外溢肌肤而为水肿。肺心病患者由于病程日久,且肺脾肾不足,痰浊水饮瘀血日久不化,故可认为有类似“哮证”之“夙根”之说。也就是说因为肺心病不能治愈,而且从西医角度来说,其发病机制是不可逆的,从中医来说,肺心病患者发病每见肺肾亏虚,痰浊水饮瘀血为患之候,故可将痰浊、水饮、瘀血看作是肺心病的“夙根”。平素肺气亏虚,卫外失固,不能布散津液,脾失健运,不能输布精微,肾失摄纳,肺气上逆,故动则喘甚,肾不能蒸化水液,以致津液凝聚成痰,更加重痰浊之候。  相似文献   

6.
浅谈肺系疾病的上盛下虚证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上盛下虚”证是肺系疾病中支饮、哮喘等慢性肺系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常见的证型。“上盛”即指痰浊壅肺,或外邪干肺;“下虚”是指肾之阴阳虚损。上盛下虚的病因主要是久病致虚,因痰致实,误治致变,复感外邪,阴阳亏损五个方面。久病咳喘伤及肺气,迁延日久不愈,伤肺及肾,则肺肾俱虚。由于患者素体和感邪性质不同,临床表现可分为肺肾气(阳)虚和肺肾阴虚两种证候。在上盛下虚证中形成痰的原因主要是肺、脾、肾三脏亏损,津液失于输化而成,即因虚而生痰也。痰浊壅阻,则肺失宣降,上逆为喘,即因痰而致实也。本虚标实之咳喘证以肺实为主者,治当以祛邪为急,尤以治痰为重要法则,但临床往往因辨证不准确,  相似文献   

7.
张岳 《河北中医》2003,25(9):678-679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以下简称肺心病 )属中医学肺胀、咳喘、心悸、痰饮、水肿范畴。其病变首先在肺 ,继则影响脾、肾 ,后期病及于心 ,病机演变复杂多端 ,是一种本虚标实 ,但有偏实偏虚不同 ,多以标实为急的难治疾患。笔者紧紧围绕急则治其标的原则 ,根据本病不同时期、不同证候进行辨证施治 ,收到较好效果 ,兹介绍如下。1 痰邪壅肺 ,化痰降气平咳喘慢性肺系疾患 ,反复发作 ,迁延不愈致肺虚 ,肺虚及脾 ,肺脾两虚 ,肺虚不能化津 ,脾虚不能转输 ,临床出现咳、痰、喘症状。肺虚治节失职 ,久则病及于心 ,出现心悸 ,脉结代 ,唇舌甲紫绀 ,颈脉动甚…  相似文献   

8.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的辨治要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咯痰、气喘,属于中医学“肺胀”、“痰饮”、“咳喘”等病证范畴。主病之脏在肺,可累及脾、肾和心,病理性质多属标实本虚、寒热错杂,病机病证特点为“肺虚痰瘀”。病初多为肺气郁滞,生痰、停饮、血瘀,久则肺虚气不化津而致痰饮内生,气虚无以运血而致络脉瘀阻,虚实互为因果,痰瘀兼夹同病,多脏交互影响。而标实与本虚,痰饮与血瘀,脏腑之主次,则又因人因时而异,且变动不拘。由于本病多为发作与缓解交替,发作期偏于标实,多属感受外邪诱发;缓解期偏于本虚,多属脏气不足。本着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应予分别处理,但还当注意两者的相关性。现就急性发作期的辨治要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因理证治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是内科常见病,据其临床症状,当属祖国医学“咳嗽”、“喘证”、“痰饮”、“水肿”、“肺胀”等范畴,龙与肺胀颇为类似。对于该病的中医辨证施治,历来见仁见智。笔者为适应临床医疗教学科研的需要,也曾就其因理证活做过概括总结,且经多年运用,尚属可行,现简述如下。1审病机,虚、痰、瘀为关键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多从各种胸肺疾病迁延不愈而来,究其病机.多由本虚与标实两者错杂而致。本虚以肺脾肾虚为主,标实以痰浊瘀血为要。因肺主气,卫外主表,故外邪侵袭人体,首先犯肺,致肺气喜降不利而发咳喘,久咳不愈导致…  相似文献   

10.
吴东蛟 《吉林中医药》2011,31(3):195-196
蛋白尿是影响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其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重在肺脾肾三脏之虚损,精微失摄,下泄尿中;标实以外风、湿热、瘀血、痰浊为主,导致诸脏受损,肾络痹阻,精气悖行,精关不固而精微下泄为蛋白尿。  相似文献   

11.
肺胀系久咳、久哮、久喘、肺痨等多种慢性肺系疾患迁延失治,或长期吸烟、吸入粉尘等伤肺,使肺之体用俱损。久病肺虚成为发病的基础。肺虚卫外不固,反复感邪成为诱发本病的条件。临证有因久咳不愈,虽寒热已除,独留咳喘上气、咳痰不解者;有因久哮、久喘肺肾俱虚,气逆、气郁,终日胀满痞闷不舒者;亦有病久肺、脾、心、肾皆损,水液代谢障碍,水饮、痰浊、瘀血并见,复兼外感寒热,症状百出者;此外,亦有反复应用抗生素,长期使用激素久治迁延者。笔者依据多年经验,主张临证抓病机,合肺性,论治肺胀。  相似文献   

12.
提壶揭盖法治疗顽固性心衰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房莉 《吉林中医药》2009,29(11):978-979
中医认为,心力衰竭的主要病理变化在心,但与肺、脾、肾的关系也很密切。因本病多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故致心肺气阴两虚,肺失宣降,脾失运化,肝失疏泄,肾失温煦,终致痰凝、血瘀、水湿互结为患,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现在治疗心衰大都采取益气活血、  相似文献   

13.
治“慢支”重在肺脾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慢支”重在肺脾肾周宜强河南中医学院二附院(450002)笔者认为治疗慢支应重在肺、脾、肾三脏。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肾为生痰之本。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三脏受损则脾失健运,肺失治节,肾不纳气而成咳喘、痰饮诸症。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  相似文献   

14.
正中医认为,小儿脾胃薄弱,易为乳食、生冷、积热所伤,脾失健运,水谷不能化生精微,反酿成痰,上贮于肺,阻遏气道,使肺之清气不得宣达而咳喘,此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小儿咳喘也可因小儿素体肺脾不足,外感邪气,日久不愈,耗伤气阴而出现,表现为肺虚咳喘或阴虚咳喘。内伤咳喘中的痰湿、痰热、肝火多为邪实,  相似文献   

15.
特发性肺纤维化病位在肺,涉及脾脏,病久至肾;病属本虚标实,肺气虚为本虚,痰瘀互结为标实;病情发展较为缓慢初起肺津受损,久之伤阴,易产生血瘀,阻遏气机,致肺萎不用。众多医家都遵循特发性肺纤维化基本病因病机,认为存在肺气虚、肾气虚、瘀血阻络、痰瘀互结等证型,故给予补肺纳气、化痰祛瘀、止咳平喘等治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肺心病标本辨治举要许建邦乌拉特的旗中蒙医院(01440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属中医“肺胀”病,为多种慢性病证,如咳喘、哮证等反复迁延而成。该病总病机为久病肺虚、痰浊潴留,导致肺气胀满宣降失职,进而损伤心、脾、肾诸脏,属本虚标实之候。标为外邪...  相似文献   

17.
梁爱武 《吉林中医药》2012,32(6):581-58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多与久咳、久哮、久喘、久痨、长期吸烟和复感外邪有关.病机特点表现为本虚标实:久病肺虚为本,损及脾肾及心,气虚阳虚间见;痰瘀壅滞,气还肺间为标,痰浊瘀血并存.痰瘀热毒始终贯穿COPD的整个病程.通过中医辨证论治,采用补虚、化痰、逐瘀、解毒、通络等方法,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基于邓铁涛教授的五脏相关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及其并发症的病机演变规律。COPD的主病之脏为肺,同时与脾、肾、心、肝等密切相关,互相影响可致他 脏之病。COPD患者反复外感后,可导致肺气亏虚,痰湿内生。痰留肺间致本脏传变而出现支气管扩张、肺癌;气虚不能助 心行血,心血瘀阻则致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等心血管疾病;肺气亏虚,子病犯母,脾胃运化失司,痰湿内生则致胃食管反 流病;肺气郁滞,肝失疏泄则致焦虑、抑郁等情志病;肺虚及肾,肾精亏虚,骨软无力则致骨质疏松;肺脾肾虚,呼吸不 利,气道肌肉失养则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肺胀病久,肺脾肾阴津亏损,燥热内盛则为消渴。临床治疗 COPD应首先注意筛查其合并症,基于五脏相关理论,综合调理全身脏腑以防治COPD合并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河南中医》2013,33(6):832-834
慢性肾脏病总属本虚标实,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本虚多考虑为肺、脾、肾三脏的虚损,标实是指水湿、湿热、气滞、瘀血等病理产物.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影响水液代谢,则可导致水湿内停,水湿日久化热而成湿热,湿热蕴久,可致痰浊内生,水湿、湿热、痰浊三者作为有形实邪,一方面“久病入络”,日久阻塞气血运行,气血不畅,形成气滞、瘀血;另一方面诸邪日久不化而变生湿毒、浊毒等.在治疗上或以补虚为主、兼祛邪实,或以祛邪为要、兼以补虚,或通补兼施、祛邪补虚并进,以期根治.  相似文献   

20.
COPD炎癌转化是指肺部长期反复的慢性炎症的恶性转化。中医认为, COPD炎癌转化病因病机总属本虚标实。COPD致肺脾肾之气受损, 气为阳, 气虚则阳虚, 阳虚温煦失常致气滞、痰凝、血瘀, 为COPD炎癌转化的关键。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 肾阳亏虚是COPD炎癌转化的始动因素;肺阳虚是COPD炎癌转化的根本因素;肾虚脾失温煦致脾阳虚是COPD炎癌转化推动因素。本文从"气主呴之"理论探讨肾阳在COPD炎癌转化中的作用, 以期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