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10例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病机理、治疗作了分析。EKG表现呈间歇期QT间期明显延长(0.46S~0.66S,平均0.59S),T波增宽,u波明显,半数有R on T现象。治疗重点:对获得性长QT综合征进行增快心率、减少心室肌复极时间,纠正复极不均匀状态。必要时可选用消除触发活动的药物。对特发性长QT综合征除传统应用心得安外,可试用利多卡因及补钾治疗。  相似文献   

2.
长QT间期综合征(longQTSYndrome,LQTS)亦称QT间期延长综合征,是一种心室复极时程延长、不均一性增大的疾病。心电图上表现为QT间期延长、T波和(或)U波异常、早搏后的代偿间歇及心率减慢时易于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depointes.TdP)。临床表现以晕厥、搐搦或猝死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LQTS可以是先天性,也可以是获得性。  相似文献   

3.
方钊华 《实用全科医学》2009,7(11):1257-1258
先天性长QT综合征是一种极少见的心脏离子通道异常,引起心肌复极异常,在体表心电图上通常表现为长QT间期伴T波形态改变。该综合征的患者易发生晕厥、多形性室速(尖端扭转性室速)及心脏性猝死。如不治疗,1年病死率接近20%,15年病死率超过50%。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是对心脏性猝死十分有效的二级预防和显著降低总病死率的一线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71例ACS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6例,对照组35例。2组均给予硝酸酯类、抗血小板、抗凝,有溶栓指征者给予尿激酶;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滴丸。2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测定QT离散度,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对QT离散度影响。结果 治疗前2组QT离散度无明显著异(P〉0.05)。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QT离散度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QT离散度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QT离散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使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QT离散度显著缩小,能保护心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长QT综合征( long QT syndromes, LQTS)是一组由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复极时间延长,可导致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综合征,按照病因可分为先天性或遗传性( Congenital or Inherited Long QT Syndrome, CLQTS)和获得性 (Acquired Long QT Syndrome, ALQTS)两大类。  相似文献   

6.
长QT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LQTS)是以临床体表心电图QT间期明显延长为特征的一组症候群,包括先天性长QT综合征(congenital LQTS cLQTS)和获得性长QT综合征(acquired LQTS,aLQTS).QT间期延长的主要危害是患者对致命性心律失常的易感性明显增高,患者可发生室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7.
长QT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LQTS),其基本特征为心肌细胞复极化异常,心电图上表现为QT间期延长,有时伴T波改变(切迹或双向和T波不断变化)和明显的U波。临床上LQTS易致各种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尖端扭转性室速(Tdp)、晕厥和猝死。  相似文献   

8.
我院近年来在应用乙胶碘呋酮治疗过程中,发生尖端扭转室速4例,今报道于下,以引起同道注意。临床资料男女各2例,年龄33~69岁。2例为冠心病快速房颤复律,其中1例乙胺碘联阴0.2g×3/d口服,另1例合用地高辛0.25mg/d分别于服药第4天和第3天出现反复晕厥阿斯综合征发作,心电图示房颤已转为窦性心律,但QT延长,巨大U波,频发室早,尖端扭转室速(Tdp)。发作前无低钾情况。1例为先天性QT延长综合征TGH伴低钾颁发室性早搏,错用乙胺碘峡附纠正,常规量服至第2天发生晕厥昏迷.心电图为Tdp.发作间歇期频发室性早搏.ROT.血钾2.9…  相似文献   

9.
早期复极综合征(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ERS)也称为早复极变异(early repolarization variant,ERPV),是指伴有VT/VF的早复极,无器质性心脏病变,无其他复极病变如长、短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它是一种特发性、以明显的J波和ST段弓背向上抬高为特征的心电图改变[1].对早期复极综合征的认识,起初Klatsky AL等[2]认为它是一种良性综合征,但是,随着医学界对早期复极综合征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它可以有心室颤动或心脏猝死的合并症时[3],才引起人们对早期复极综合征的重视.现将医学界对早期复极综合征的研究进展及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特发性长QT间期综合征患儿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及其治疗后的改变.方法测量8例特发性长QT间期综合征患儿首诊时心电图QT间期最大值(QTmax)、QT间期离散度(QTd)和心率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QTcd),并分析其治疗后的变化;检测15例健康小儿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做对照.结果8例患儿首诊时QTmax、QTd、QTcd分别是(0.58±0.06)s、(136.12±16.14)ms和(142.38±18.67)ms,其中6例经普萘洛尔治疗2~4年后QTd为(112.13±12.82)ms(P>0.05),2例未用药物治疗QTd自动缩至72ms和63ms,1例发现发生尖端扭转室速时QTd增大为172 ms,经利多长因治疗后缩小至106ms.15例健康儿童心电图QTmax、QTd、QTcd分别是(0.35±0.03)s、(28.32±8.52)ms和(35.66±11.45)ms,与长QT综合征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长QT间期综合征患儿心电图QT离散度明显延长.β受体阻滞剂治疗QTd无明显缩短.QT间期离散度可作为长QT间期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评价指标,并可预测其危险性发生.  相似文献   

11.
心电图Ⅰ、Ⅱ、Ⅲ3个标准导联同时存在明显的S波,称为SⅠ、SⅡ、SⅢ综合征,又称“3S”综合征[1-3]。其诊断标准是:Ⅰ、Ⅱ、Ⅲ导联均出现明显的S波,S波深度>0.3 mV,且SⅡ>SⅢ。目前认为3S综合征中96%为器质性心脏病,2.5%为非心血管病引起,1.5%发生在健康人[2,4]。本研究分析来我院疗养的特勤人员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并结合体检、其他临床资料及历年体检鉴定资料,探讨3S综合征在特勤人员中的检出情况,为特勤人员健康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长QT综合征     
陈琪 《医学综述》1996,2(6):278-281
近年来,人们注意到很多因素可引起QT间期延长,而QT间期延长与心律失常,尤其是一些致命性心律失常有密切关系,并可能是猝死的重要预报因子。本文就T波与U波的起源、QT间期测量的正确方法、导联选择、诊断标准、临床常见的QT延长原因及治疗综述如下。1 T波与U波的来源QT间期包括的时间是从心室肌最早的激动到最晚的心室复极,体表记录的心电图可能不代表心室肌激动的开始和复极的结束。因为所包括的心肌区域较小故产生的电流较小;换句话说,QT间期可能过低估计了心室肌的激动和复极所消耗的总时间。如果激动过程缓慢或有足够大的心肌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左侧胸交感神经切除治疗长QT综合征QT间期变化。方法选择9例患先天性长QT综合征患者,全麻下胸腔镜微创切除左侧T2-T5交感神经及星状神经节下1/3,观察左侧胸交感神经切除(LESD)前后QTc间期的变化及手术疗效。结果LESD术后1min、5min、60min、QTc间期明显缩短(P〈0.01)但仍长于440ms,术后1天、6个月QTc间期有延长趋势,但较术前缩短(P〈0.05)。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89%者症状消失,明显降低了患者猝死的风险。结论LESD术后QTc间期明显缩短,但均大于440ms,手术疗效不应以QTc间期恢复正常为标准,而应以术后症状改善来评价。  相似文献   

14.
阮发晖  邓节喜  吴轲  吴少英 《海南医学》2016,(15):2488-2490
目的:对临床中发现的一个长QT综合征家系进行初步分析并对治疗效果进行随访。方法收集该家系所有成员的临床资料,绘制家系图谱,并对治疗结果进行长期随访。结果该家系成员有四名符合长QT综合征诊断标准,对两名有猝死发作史患者行永久起搏器+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对一名无症状患者予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效果明确。结论该家系符合目前报导的长QT综合征家系遗传特点;美托洛尔缓释片及起搏器治疗长QT综合征效果较明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一例祖孙四代的长QT综合征(LQTS)家系进行临床心电学研究及分子遗传学分析,揭示该家系成员基因型与基因表型之间的关系,并针对其特殊的电生理特征进行临床治疗。方法:对先证者及该家系成员进行临床资料的搜集整理,尤其对12导联体表心电图进行分析。应用分子遗传学的方法对全部家系成员进行基因突变位点的检测,根据其遗传学分型指导临床治疗。结果:该家系26人中达到临床诊断标准者6例,可疑诊断1例。其共同的心电图特征为:QTc≥0.46S,T波宽大双峰,U波明显,先证者多次发生尖端扭转型室速,在室速发生前心电图QTc新时期明显延长。基因检测结果表明7名成员HERG基因的10号外显子均出现一个新的单碱基的转换突变(CGA2587TGA),该无义突变导致快速激活延迟整流性钾通道(IKr)缺失了296个氨基酸。对患者予以β受体阻滞剂及补钾治疗,患者室速的发生得以控制。结论:本研究发现了LQTS一个新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并验证了LQT2患者的心电图特点:QTc延长,T波宽大双峰,明显的U波在LQT2家系中并不常见,推测该家系中致病基因携带者心电图U波的出现可能同IKr蛋白C末端的缺失有关。QT延长综合征分子遗传学与电生理学研究还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同时指出未来LQTS治疗的新医学模式--“基因特异性治疗”这一必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QT离散度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心梗)的发病有明显上升趋势。一般认为,急性期死亡的病例中约60%为心源性猝死。幸存者中约10%死于出院后第1a,此后每年约5%死于该病,大部分为猝死。如何识别可能猝死的高危人群一直是困扰临床心脏病学的一大难题。QT离散度是一项评价心脏复极同步程度的新指标。其定义为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中最长QT与最短QT之差(QT最大-QT量小)。临床研究显示,长QT间期综合征患者、心梗后有室速的患者以及药物致心律失常的患者,其QT离散度增加。部分抗心律失常治疗有效的患者,其QT离散度减少。  相似文献   

17.
周翠翠 《医学综述》2011,17(15):2313-2315
QT间期是指QRS波群起点至T波终点的时间间隔,即心室除极开始至心室复极结束的时间,亦称为心室的电收缩时间。在病理情况下,电收缩常较机械性收缩更早地出现变化。QT间期延长可致尖端扭转型室速,致死率高,故QT间期的变化受到医师、制药商等多方关注。现对导致QT间期延长的原因、QT间期的测量及相关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QT间期是指心电图中从QRS波群起点至T波终点的时间,包括心室的除极和复极过程,在心室除极正常时,QT间期已成为反映心室复极时间的常规心电图分析指标。QT间期是临床心电图学中的重要指标,临床上常常要测定QT间期是否超越正常界限值。QT间期的数值对心肌损害、某些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的诊断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在诊断原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时更是不可缺少的指标。随着对猝死和室速研究的深入,人们了解到心室肌复极异常在心律失常的发生中占有重要位置,QT间期延长是室速发生的重要机制,QT间期又将在室速的诊断中发挥作用。单一测定QT间期难以判断心室肌复极的离散度,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各导联间差异(QT离散度)与心肌复极时间离散度密切相关。体表心电图不同导联间的QT间期存在着持续的微小差异,QT间期离散度(QTd)反映了心电图各导联QT间期的变异程度,即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中最大QT间期与最小QT间期之差,简称为QT离散度。越来  相似文献   

19.
QT间期延长综合征的治疗至今尚属难题。本文分析扑痫酮治疗本病疗效和作用机理,认为此药能有效控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及昏厥发作,尤其能使QTc明显缩短,TU波显著降低。对不同病因所致LQTS似均有效,对心得安无效或恶化者同样有效,且无明显付作用,是一种治疗LQTS较优越的药物。其主要作用机理可能是影响心肌复极过程中离子的跨膜电位,促进Na~ 与K~ 的主动运转,使心肌复极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QT离散度与肺心病右心功能不全患者预后及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采用南京产ECG512C型心电工作站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记录仪对54例肺心病右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行检查,测量QT间期,计算QT离散度。结果 慢性肺心病右心功能不全死亡患者的QT离散度比存活患者的长,差异非常显著(P〈0.01);并发心律失常的比心律正常的患者的QT离散度长,差异显著(P〈0.05)。结论 QT离散度可作为肺心病预后的评估指标及发生心律失常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