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RCT对肺间质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肺间质病变的高分辨CT(HR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HRCT法对88例临床病理证实的肺间质病变作影像分析。结果HRCT可清晰显示所有病例的肺间质病变征象,常表现为支气管血管束周围间质增厚(27例);肺小叶改变,其中包括小叶内间质异常(35例)、小叶间隔增厚(36例);毛玻璃影(38例);蜂窝征(41例);胸膜下间质改变(33例):出现界面影、胸膜下线、网织样变;受牵支气管扩大(28例)。结论HRCT对判断肺间质病变有影像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多层螺旋CT(MSCT)肺密度测定软件,找出肺密度变化与弥漫性结缔组织病(CTD)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对72例临床已确诊为患有CTD的患者,利用MSCT行高分辨扫描(即HRCT),应用附带的Pulmo自动评估软件测定上、中、下肺间的平均CT值及象素的频率分布(即象素指数),并分析它们的变化与结缔组织病所致肺部间质改变的关系。结果 72例患者中42例(R组)HRCT有不同程度的弥漫性肺间质病变表现。同时这些患者的平均肺密度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象素分布异常和曲线波峰降低并右移。30例患者HRCT无明显弥漫性肺间质病变的表现,但其中13例(P组)患者的平均肺密度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和象素分布曲线的异常,17例(N组)患者的平均肺密度和象素分布曲线表现正常。结论 MSCT肺密度测定对早期诊断CTD所致的肺间质改变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平均肺密度和象素分布曲线的变化与CTD伴肺间质病变的程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双相高分辨率CT对慢阻肺的定量诊断价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双相高分辨率CT(HRC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定量诊断价值。方法:对87例COPD患者分别进行吸气相、呼气相HRCT扫描,分析其HRCT表现,统计双肺吸-呼气相的平均密度差值(VD)和面积缩小率(AD)以及呼气相空气潴留评分值与患者同期肺功能检测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81例患者呼气相HRCT上出现空气潴留征;超出了吸气相异常征象的范围,双肺VD和AD、空气潴留评分值与肺功能检测指标显著相关(P〈O.05)。结论:呼气相HRCT可以辅助吸气相HRCT评价COPD病变程度,空气潴留征能够定量分析并反映患者的肺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 diffuse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DILD,简称ILD)的疾病谱分布情况及临床特征,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收集111例2006~2013年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弥漫性肺间质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病因、临床表现、肺功能、血气分析及病理特征等。结果患者以咳嗽、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近一半患者存在低氧血症。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与继发性结缔组织疾病相关性弥漫性肺间质疾病( CTD-ILD)相比杵状指的发生率较高,而后者有特殊接触史者较多( P<0.05)。83.9%的患者存在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影像主要表现为斑片、淋巴结肿大、毛玻璃样改变、胸膜病变、结节和网格影。特发性间质肺炎(IIP)与继发性ILD相比,后者结节影发生率更高(P<0.05)。 ILD主要病理类型为非特异性间质肺炎(NSIP)(19.8%)、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18.9%)、CTD -ILD (11.7%)、结节病(8.1%)。结论明确不同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的临床特征可减少漏诊、误诊及误治,提高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特点、肺功能、影像学检查,加深对RA肺间质病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26例RA并发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类风湿因子(RF)、血气分析、肺部x线、肺部高分辨CT(HRCT)、肺功能检查等。结果所有患者中,CRP升高24例,低氧血症18例,1例死亡,死亡原因为呼吸衰竭。结论RA患者应尽早做肺HRCT及肺功能检查,以早期诊断并治疗肺部病变,尤其是Ⅺ;强阳性的RA患者。  相似文献   

6.
单慧  劳力民 《浙江临床医学》2007,9(11):1507-1507
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肺部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摄影术(HRCT)和肺功能等检查的普及,目前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5%~46%。合并ILD的皮肌炎患者预后差,治疗困难,病死率高。本文回顾性分析38例合并ILD皮肌炎患者(DM—ILD)的临床特点和肺部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CTD-ILD)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分析65例CTD-ILD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胸部高分辨CT(HRCT)特点并观察治疗后HRCT的变化.结果:(1)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的ILD(SLE-ILD)发生率低,为3.3%,发病年龄较其他CTD-ILD早(P<0.05).类风湿关节炎继发的ILD(RA-ILD)较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继发的ILD(pSS-ILD)病程长(P<0.05),系统性硬化继发的ILD(SSc-ILD)发生率最高(53.6%).22.2%RA-ILD出现活动后气促,比pSS-ILD、SLE-ILD少见(P<0.05).pSS-ILD出现呼吸道症状和体征最多见,80%SSc-ILD出现雷诺现象.1例PM-ILD患者死亡.(2)60%SSc-ILD抗Scl-70抗体阳性,83.3%PM/DM-ILD抗Jo-1抗体阳性.(3)胸部HRCT常见网格状、斑片状及结节状影,SLE和SSc磨玻璃影多见;pSS蜂窝影多见(36.4%),SLE及pSS出现肺动脉高压(PAH)较多见.(4)治疗后胸部HRCT60%的患者吸收好转,RA好转比例最高,23.3%患者无明显变化,16.7%患者病变进展.结论:RA-ILD最常见,活动后气促和继发PAH少,病变易吸收好转.pSS-ILD出现呼吸道症状和体征多见,病变相对晚期.SLE-ILD多为急性病变,继发PAH多见.SSc-ILD发生率最高,易出现雷诺现象、抗Scl-70抗体.PM-ILD抗Jo-1抗体多见,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肺间质病变的高分辨CT(HR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62例肺间质疾病的HRCT表现。结果HRCT清晰显示肺间质病变,并表现为小叶间质增厚、磨玻璃影、蜂窝征、小叶间隔增厚等征象。结论HRCT是研究肺间质病变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唐上坤  吴冰  邓锡玉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5):1746-1748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肺损害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探讨利用HRCT评价RA患者肺部损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RA患者行肺HRCT、肺功能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RA肺损害的诊断价值.结果:RA肺部损害的HRCT表现主要为小叶间隔增厚(24/40,60.0%)、叶间胸膜肥厚(14/40,35.0%)、胸壁胸膜肥厚粘连(15/40,37.5%)、支气管壁增厚(16/40,40.0%)、马赛克征(22/40,55.0%)、支气管扩张(10/40,25.0%)、肺气肿(7/40,17.5%)、磨玻璃样改变(9/40,22.5%)、蜂窝样改变(5/40,12.5%)、小结节影(6/40,15.0%)、纤维瘢痕(3/40,7.5%),发病部位以两中下肺野的多肺野为常见.临床有呼吸道症状的16例患者肺功能均有损害,主要表现为限制性通气障碍及弥散功能障碍,多为混合性;临床无呼吸道症状的24例中有19例有肺功能损害,主要为弥散功能障碍.HRCT显示RA肺损害病变阳性率远高于胸片.结论:HRCT能清晰显示RA患者的肺内损害性病变,马赛克衰减征象评价小气道病变敏感性较高,但也有局限性和缺乏特异性;HRCT结合肺功能检查,对于RA患者肺损害的监测和治疗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像学诊断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的价值,加深对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影像学表现的认识,从而提高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水平。方法用DR高千伏摄片及GE 64排螺旋CT对100例弥漫性肺间质性患者进行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DR胸片发现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为79%,高分辨率CT(HRCT)发现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为100%。结论影像学检查特别是HRCT能清晰显示肺组织的细微结构,故可用于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是诊断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