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Wagner翻修股骨柄在髋关节股骨侧翻修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9年9月至2013年1月共对10例患者的10个髋关节进行了翻修手术.男6例,女4例.年龄45~76岁,平均61.2岁.感染后翻修2例,臼杯及柄无菌性松动6例,假体周围骨折2例.采用改良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X线评价术后假体有无松动、下沉和骨愈合情况.股骨侧假体选择Wagner翻修股骨柄.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本组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月,平均19.2月.植骨处愈合,无明显骨吸收及假体下沉.无感染、脱位、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5.7±10.77分提高到术后87.10+4.68分,有统计学意义.结论:Wagner在人工髋关节股骨侧翻修术中,可获得良好的远端固定,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熊炎  吴立东 《浙江医学》2007,29(8):890-893
随着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广泛开展,需要进行翻修的患者也相应增加。Lie等报道,在挪威约11%登记在册的THA患者术后10年内需要翻修。在2000年,美国进行的183000例THA患者中,31000例患者(17%)为翻修手术。由于翻修手术中往往存在骨缺损,为了给翻修假体以有效的支撑,或为了给再次翻修准备足够的骨组织,骨缺损重建成为翻修手术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摆在骨科医生面前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3.
黄士中 《苏州医学》2006,29(1):8-10
近年来,全髋关节置换术(revision total hip replacement THR)已经普遍开展了,不论是骨水泥固定还是生物型固定,5年随访成功率可达到90%以上,但尚有10%左右的患者,由于假体的磨损和松动引起骨腐蚀和溶解,导致股骨和髋臼骨缺损,患者再次出现髋关节疼痛、功能障碍,需要作翻修手术。据文献统计在一些著名医学中心,翻修手术病例占同期全髋置换术的20%左右,与国内文献报告大致相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采用颗粒骨、结构骨植骨技术进行人工髋关节股骨侧假体翻修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1年6月至2005年10月,采用颗粒骨或/和结构骨植骨技术对16例人工髋关节股骨侧假体进行了翻修,平均随访时间39个月,采用Harris评分及X线片观察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41.7分提高到术后82.6分,术后优良率为达87.5%;9例患者无假体松动及下沉;余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股骨假体下沉,下沉的高度低于0.5~1 cm:所有患者未出现假体松动的症状,无需再次翻修术.结论 进行有效骨缺损修复,成功地重建股骨近端的骨结构是人工髋关节股骨侧骨假体翻修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日益普及和假体使用年限的增加,需行翻修术的患者数也随之增加,特别是在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开展的髋关节置换术,由于技术不成熟、假体设计欠合理等因素,使髋关节过早出现磨损、松动、下沉。我院近年来行髋关节翻修术11例,现就临床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2—2006年,我院共行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术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42~72岁,平均56岁;右侧5例、左侧6例;人工股骨头置换7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4例。翻修原因:假体松动下沉8例、感染松动1例、假体位置不当2例。翻修时间为术后1~10年,平均6年。所有松…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应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髋关节疾患的临床效果和随访结果。方法:自2000年10月~2005年5月对11例16髋严重髋关节疾患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高位成人先天性髋脱位6例8髋,均为Ⅲ型,肢体短缩均超过2cm;强直性脊柱炎1例累及双髋关节,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4髋,双髋关节僵直,关节活动度<30°;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败2例2髋,严重大量骨缺损。结果:1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2个月,平均23.8个月。6例8髋患肢短缩均超过2cm,最大短缩6 cm,术后双下肢等长,1例患肢较健肢短缩1.5 cm。术后疼痛消失,髋关节活动均超过90°。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6分升高至术后(平均一年)的83分,术后发生脱位1例,经手法复位,皮牵引再未发生。结论:应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髋关节疾患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斌  张波 《黑龙江医学》2001,25(1):30-31
翻修术 (Revision) ,又有人称为修正术、返修术等。Dandy等〔1〕解释为 :取出假体并植入假体手术 ,不包括探查假体和无异常发现的手术。翻修术的目的是为了缓解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败而致的疼痛及改善关节功能 ,这可通过重新植入能够牢固固定的新假体及恢复 (或基本恢复 )关节的解剖形态而达到〔2〕。1 导致全髋关节置换术 (totalhipreplacementTHR)失败的原因导致THR术后失败并需进行翻修术的原因是假体松动、脱位、假体断裂、骨折及感染等。其中假体的磨损碎屑和应力遮挡所造成的无菌性松动是THR…  相似文献   

8.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广泛应用和开展,全髋关节置换术目前已相当普及,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由于假体容易出现松动、不稳、磨损、断裂等原因,导致无法正常使用,必须进行翻修。由于翻修术的对象多为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极为重要,2005年本院5例患者实施了翻修术,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主要原因及髋臼骨缺损的处理方法。方法:选择2005年6月。2010年6月我院髋臼骨缺损患者29例(29个髋关节)行翻修术,采用打压颗粒植骨、髋臼假体置换重建髋臼骨缺损后进行假体固定。应用Harris评分标准及髋正位片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行髋关节置换翻修术的主要原因为无菌性假体松动。本研究29例患者到随访结束时均无明显骨吸收及假体位置变化。经Harris评分显示,术前患者平均得分为(37.5±7.9)分,末次随访时平均得分为(91.3±8.3)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无菌性假体松动是人工髋关节翻修的主要原因,而打压颗粒植骨联合髋臼假体置换能合理、有效地重建缺损的髋臼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难点及其对应解决方法。方法:1980~2006年对10例人工髋关节行翻修术治疗及随访。术中使用直线矩形加长柄假体,采用超薄弧形骨刀、电锯切割假体臼、点状钻孔松动、不同部位植骨等方法改良。结果:10例均获随访,无术中、术后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改善满意,未再见松动。结论:髋关节翻修术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术,术中情况差别大,需区别对待,采取不同方法才能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采用组配型股骨柄治疗翻修术中股骨PaproskyⅡ、Ⅲ型骨缺损的中期疗效。方法  选取2007年10月-2012年9月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应用组配式股骨翻修柄的1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0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67.6岁(48~80岁)。翻修术距初次置换时间平均为10.3年(1~16年)。翻修原因14例为无菌性松动,4例为股骨头置换后髋臼磨损。术前Harris评分为(41.4±3.8)分,术前VAS评分为(7.4±1.1)分。结果  18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8年,平均5.6年。无感染、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无假体脱位及松动。2例大腿前侧疼痛,3例轻度跛行。3例股骨假体下沉,下沉<6 mm。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84.3±3.1)分,VAS评分为(1.2±0.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采用生物型组配式股骨翻修柄处理翻修术中股骨PaproskyⅡ、Ⅲ型骨缺损的中期疗效满意,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颗粒性打压植骨在股骨缺损的髋关节翻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颗粒性打压植骨技术在股骨缺损的髋关节翻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5例20髋合并股骨缺损患者行全髋翻修术,术中对股骨缺损采用颗粒性打压植骨技术结合钛网和结构性植骨,使用骨水泥解剖型假体进行股骨翻修,术后对其中14例(19髋)进行髋关节X线检查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X线检查显示17髋股骨缺损植骨处愈合,无明显骨吸收以及假体下沉,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34.18分,术后提高到86.6分,Harris评分优良率89.5%。结论:颗粒性打压植骨是治疗严重股骨缺损的一项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术后翻修的原因及治疗要点。方法从1999年3月-2004年12月共翻修人工髋关节16例,术后随访随访4~70个月,平均24.3个月。对其翻修原因、假体类型、骨缺损修补方法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除1例因心血管疾病于术后3年死亡外,术后无明显并发症,植骨愈合良好,Harris评分优良率81.2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主要原因是假体的无菌性松动,在翻修过程中骨缺损的修补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生物型组配式假体的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股骨粗隆下截骨治疗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4例(26髋)CroweⅣ型DDH患者,行生物型组配式假体(S-ROM,Depuy)的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股骨粗隆下截骨治疗。采用Harris评分比较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测量术后大粗隆平移距离、肢体延长距离、髋关节旋转中心下移距离,并随访生物学固定效果。结果18例(20髋)有完整的随访资料。随访时间13~96(39.3±22.9)个月。手术前后髋关节Harris评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粗隆平均平移30~65(49.1±9.5)mm,肢体延长0~13(4.9±3.4)mm,髋关节旋转中心平均下移32~63(48.0±9.2)mm。术后2例出现后脱位,2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余患者均无骨折、感染、有症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1例术中发生股骨矩处骨折。术后1年2例遗留轻度跛行,其余患者均无明显跛行、髋部疼痛。至随访末无假体松动、移位,无翻修病例。结论生物型组配式假体的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粗隆下截骨治疗CroweⅣ型DDH的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普通非骨水泥股骨假体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科2008年1月-2011年11月期间行普通非骨水泥柄髋关节翻修手术的18例患者进行影像学和临床疗效评价。其中男性10例,女性8例;患者年龄45~76岁,平均58岁。行髋关节翻修的原因:假体周围感染10例,无菌性松动8例。所有患者翻修手术前后均行Harris评分和髋关节X线正侧位检查。结果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2个月,平均30个月。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39(23~53)分,截止最近一次随访评分均数增加至92(84~96)分。所有患者均在术后2~3个月完全负重,原有的疼痛也得到缓解。仅1例术后3个月门诊随访时诉大腿外侧有不适至轻度疼痛,口服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胶囊75 mg 1/d,两周后症状消失。最近一次随访时,所有股骨假体均获得良好的骨长入。无明显并发症。仅1例术后两周脱位,给予手法复位单侧髋关节“人”字形石膏固定6周,随访6个月,未再脱位。结论普通非骨水泥股骨柄是部分髋关节翻修术中股骨假体翻修的良好选择,近期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式。方珐:回顾性分析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32例患者(共34髋)的临床资料。髋臼侧:10髋直接采用纯钛螺旋臼成型,8髋采用颗粒植骨及螺旋臼成型,6髋采用颗粒植骨,髋臼支架重建髋臼骨水泥髋臼假体成型。股骨侧:10髋采用劈开股骨侧的方法取出假体并清除骨水泥,采用捆绑带固定,9髋采用远端开窗清理骨水泥植入加长柄假体,6髋取出假体植入加长柄,并视骨质缺损情况进行植骨,3髋股骨骨折采用骨夹板捆绑带固定。感染4例均采用一期彻底清创植入非骨水泥假体。结果:术后除髋臼侧进行支架重建的患者卧床1~2周,其余患者均在3d内下床活动。平均随访26个月(6~60个月),X线片显示假体周围均无新出现的透明带。结论:假体无菌性松动是人工髋关节翻修最常见的原因,术中应根据患者年龄、骨缺损的类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和假体类型,以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慢性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患者的微生物培养结果对二期翻修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收治的48例行二期翻修术治疗的THA术后慢性PJI(共48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一期清创手术时取出假体并置入万古霉素骨水泥占位器;待感染控制后应用骨水泥型假体进行二期翻修,术后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疗效评估指标为控制感染耗时?感染复发率?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Harris髋关节评分以及常规X线检查结果?结果:细菌培养阳性(culture positive,CP)35例,培养性阴性(culture negative,CN)13例?一期清创术后所有患者的感染均得到控制,CN组控制感染耗时较CP组长[(119.3 ± 30.1)d vs.(98.4 ± 25.9)d,P=0.03];二期翻修术后门诊随访9~49个月(平均29.6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和疼痛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但CN组疼痛VAS评分显著高于CP组[(2.8 ± 1.6)分 vs.(1.8 ± 1.2)分,P=0.03]?髋关节Harris评分显著低于CP组[(79.1 ± 9.1)分vs.(85.6 ± 7.1)分,P=0.01],术后优良率也明显较CP组低(53.8% vs. 85.7%,P=0.04)?CN组和CP组各有2例复发,但两组感染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4% vs. 5.7%,P=0.62)?结论:采用二期翻修术可有效控制THA术后的慢性PJI,但CN患者的翻修术疗效明显较CP患者差?推测提高病原微生物的检出率并针对性应用敏感抗生素可能对改善PJI翻修术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全髋置换术配合术后系统治疗与不配合术后系统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将本科收治的46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2例,对照组各24例。实验组采取多模式镇痛、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当天开始渐进式系统功能训练,1周内患肢下地负重行走。对照组按传统方法术后1周开始床上运动,2周后下地行走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月、半年、1年的患髋疼痛评分、临床功能、影像学评价、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17.2±0.6)d、下床时间(5.8±1.7)d、并发症发生率4.6%±1.2%、VAS评分4.1±0.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评分88.6±3.7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置换术配合系统治疗,能减少并发症,加快关节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其中长期临床效果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22例全髋关节翻修术中对髋臼骨缺损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雨  王爱民  沈岳  孙红振  杜全印 《重庆医学》2007,36(10):947-948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处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2例全髋关节翻修术中对髋臼骨缺损的处理经验,研究植骨、固定、髋臼置换和功能康复的新方法。结果本组手术全部成功,术后无感染发生。随访6-58个月,平均22.6个月,随访时关节无疼痛,对手术结果满意,髋关节功能较术前显著改善。结论(1)王爱民提出的新的骨缺损分类法简单清晰,能更好的指导髋臼重建手术。(2)对节段性和混合性骨缺损大块植骨时应辅以颗粒骨,并尽量选用较稳固的钉板系统固定。(3)使用带缝匠肌髂骨瓣植入重建髋臼缺损为活骨移植,成骨较好。  相似文献   

20.
王振  金毅  郑稼  刘珂 《河南医学研究》2012,21(4):460-461
目的:探讨二期翻修术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晚期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6月至2009年8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采用二期翻修术治疗人工髋关节术后感染25例。一期手术彻底清创后行旷置术加10%万古霉素骨水泥间隔体植入。感染控制后行二期翻修术根据患者情况使用了生物型或骨水泥型假体。结果:术后均超过24个月随访发现,24例未发现感染复发,1例患者二期翻修术后切口感染,遂行清创,切口愈合。本组病例在一期旷置术及二期翻修术中及术后无骨折、脱位、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出现。结论:二期翻修术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晚期感染,能有效控制感染,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