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盐酸法舒地尔治疗后循环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ischemia,PCI)是指后循环的TIA和脑梗死.其同义词包括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后循环的TIA与脑梗死、椎基底动脉疾病、椎基底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缺血性卒中的20%.后循环缺血可产生严重后果,预后不良,积极治疗、预防后循环缺血意义重大.我科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4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缺血后适应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内源性保护作用,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PI3 K/Akt信号通路作为细胞内重要信号转导通路之一,通过影响下游多种效应分子的活化状态,达到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保护作用.缺血后适应通过激活PI3 K/Akt信号通路,从而激活下游内源性eNOS-NO系统,实现多条途径保护缺血脑组织.  相似文献   

3.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与缺血性脑卒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缺血性脑血管病一向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其治疗方向逐渐分为改善缺血区域供血及保护缺血神经细胞两方面,其中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一氧化氮(NO)是一项重要的内在脑血流调节剂及保护剂.本文综述了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对于缺血性脑卒中保护及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4.
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中缺血性卒中占75%~90%,致残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超早期溶栓是治疗脑梗死最有效的手段,在"时间就是大脑"的理念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患者快速应用溶栓剂是治疗的关键.核磁共振技术能够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超早期提供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如急性缺血灶的位置、范围;是否存在缺血半暗带以及缺血半暗带的大小;是否有颅内大动脉的闭塞或严重狭窄,甚至能够估计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时间.核磁共振技术无疑对指导脑梗死治疗(尤其是溶栓治疗)及判断预后有极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头痛是急性脑血管疾病中常见的症状,其发生率各组报道不同.我们研究300例各种类型缺血性中风病人的临床表现、CT或MRI发现及血浆TXB_2和PGF_(1α)含量,探讨头痛在缺血性中风中的发生率、以及危险因素、缺血区域、缺血程度、CT或MRI发现和TXB_2与PGF_(1α)含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是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大类疾病,尤以缺血性卒中最为常见.人工智能在缺血性卒中早期筛查、梗死灶识别和缺血半暗带评估、血管闭塞识别、疗效评估和预后预测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应用价值,有望进一步提高缺血性卒中的诊断效率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MATCH(Management of Atltterothrombosis with Clopidorel in High-Risk Patients with Recent Transient Ischemic or Is-chemic Stroke)试验是针对近期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的大规模临床研究,为一项国际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初级目标是评价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能否获得更多临床效益以及进一步减少缺血事件(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血管性死亡事件及因急性缺血事件再住院)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通过大鼠短暂全脑缺血模型来探讨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后细胞色素c(Cytoehrome c,CytC)释放及缺血性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揭示亚低温的部分神经保护机制.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染色)检测及电镜观察脑缺血后大鼠脑海马CAi区神经元凋亡发生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脑缺血后大鼠脑海马区神经元中细胞色素C释放情况.结果显示:①低温缺血组海马CAi区凋亡神经元数明显少于常温缺血组(P<0.01);②低温缺血3 h组海马CA1区神经元CytC阳性表达低于常温缺血3 h组(P<0.01).据此认为,全脑缺血后的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很可能经由凋亡途径,而CytC激活、释放是缺血性神经元凋亡的一个关键事件.亚低温可抑制CytC的释放.推测经此途径减少缺血性神经元凋亡而发挥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缺血半暗带代表的是缺血后虽已丧失电活动但仍能维持电位和跨膜离子电位的、并且可存活一段时间的部分脑组织.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缺血半暗带是位于严重缺血中心周围低灌注的缺血区,该区随缺血时间的长短而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若能及时恢复血供则可转化为正常灌注区,否则将发展为不可逆的梗死.因此,围绕早期明确缺血半暗带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本地区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因构成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5-06我院收治的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2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0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进行TOAST病因分型;并与同期中青年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发病危险因素。结果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是本地区中青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中青年缺血组不明原因型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缺血组与中青年对照组相比,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长期吸烟史、长期饮酒史、心脏病、Hcy血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缺血组与老年缺血组相比,糖尿病、心脏病、男性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长期吸烟史、心脏病是诱发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是本地区中青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是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