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研究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分型与红细胞AB抗原表达强度相关性。方法:临床诊断ANLL患者红细胞AB抗原表达强度减弱4例,并复习国内近26年文献中完整资料77例病例报告一起进行分析。结果:81例ANLL中红细胞A抗原、B抗原、AB抗原同时表达减弱分别为51.85%、39.51%、8.64%。在ANLL中M2型最为多见,其次依次为M1型、M5型、M3型。结论:在进行ANLL患者红细胞ABO血型鉴定时,必须应用高效价抗血清试剂(≥128)进行正定型鉴定,以防止由于患者红细胞AB血型抗原表达减弱所致血型误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红细胞抗原浓度对固相法ABO血型正定型及Rh(D)血型鉴定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健康成人O型Rh(D)阴性和AB型Rh(D)阳性个体各5例,采集静脉血3~5ml置于EDTA抗凝管中,将O型和AB型血液配制成不同高低浓度的红细胞悬液,并用固相法进行ABO血型正定型及Rh(D)血型鉴定,同时以10%浓度的红细胞浓度作为对照参考,观察假阳性和假阴性出现的情况及假性结果出现时的红细胞抗原浓度。结果:红细胞抗原浓度超过25%易出现假阳性;红细胞抗原浓度低于2%易出现假阴性;低浓度红细胞抗原对抗B、抗D的影响更明显;高浓度红细胞抗原对抗A的影响更明显。结论:红细胞浓度对对固相法ABO血型正定型及Rh(D)血型鉴定有影响,且高、低浓度对不同单克隆抗体结合抗原的能力影响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ABO血型不相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红细胞抗原已成功转变为供者红细胞抗原时受者血型物质是否发生改变。方法:用血凝抑制试验的方法,检测21例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型物质的转变。结果:当ABO血型不合血型抗原成功转型时间:主侧不相容时为53.5d,次侧不相容时为40.3d,主次侧均不相容时为112d,而受者骨髓植活后(以出现供者红细胞抗原为标记〔1〕)血型物质不转变。结论:对ABO血型不合造血干细胞患者移植植活后,血型物质没有随着血型的转变而变成供者的血型物质。  相似文献   

4.
正确的ABO血型鉴定,是临床安全输血的关键。临床上某些疾病如再障、实体瘤、白血病等可以造成ABO抗原减弱或缺乏,影响血型的准确鉴定。现将1例再障患者血型抗原减弱的病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患者,女,72岁,无近期输血史,在本院住院治疗,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因病情需要申请输血,在ABO血型鉴定时发现正反定型不符。故进一步检查鉴定其血型。1.2血型血清学检查1.2.1试剂与方法抗-A、抗-B(长春博德);抗-AB、抗-H,抗人球蛋白试剂(上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ABO试剂细胞本室自制;筛选细胞(上海血液中心)。1.2.2 ABO血型鉴定正反…  相似文献   

5.
正1900年奥地利著名医学家Karl Landsteiner发现了人类第一个血型系统——ABO血型系统,从此开创了输血医学的先河。ABO血型鉴定是利用红细胞凝集试验,即通过正(细胞试验)、反(血清试验)定型,只有正、反定型一致时,方可报告。但由于红细胞存在A抗原或(和)B抗原、血清中抗-A或(和)抗-B等变异或缺失,导致正、反定型不符或凝集强度异常,即ABO亚型的存在。ABO亚型是  相似文献   

6.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ABO血型鉴定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4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病程中ABO血型检定及抗体的变化。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试验检测ABO血型抗原强度变化。结果:血型抗原减弱或丢失者占17例(37.0%),A抗原最容易减弱或丢失,ABO抗体也可以减弱。结论:吸收放散试验、血型物质检测及家系调查可以防止误定ABO血型。  相似文献   

7.
关于血红蛋白基因型和ABO血型是否影响恶性疟原虫感染红细胞形成玫瑰花结的问题,有人认为镰状红细胞携带者(AS基因型)的红细胞失去与恶性疟原虫感染红细胞形成玫瑰花结的能力,从而对恶性疟产生抵抗力;也有实验表明感染原虫的A型或B型红细胞比O型红细胞更易于形成玫瑰花结。本文报告ABO血型和血红蛋白基因型对玫瑰花结形成的影响进行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1990年Landsteiner发现的ABO红细胞血型系统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血型系统。有研究发现ABO亚型与某些疾病有一定关系,为了了解ABO表型与白血病的关系,我们对我院214例初治白血病患者,按血型及白血病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现  相似文献   

9.
<正>正确鉴定ABO血型是输血前最重要的一项检测,血型鉴定错误会导致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甚至是死亡。由于血型抗原抗体反应很复杂,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影响因素有生理原因,临床治疗影响和疾病的影响。白血病可以造成ABO抗原的减弱或缺乏。现将1例M6型白血病患者血型抗原减弱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上除ABO血型不合导致溶血反应外,Rh系统血型不合也会导致溶血反应。Rh血型系统是红细胞血型系中最复杂的一个血型系〔1〕,受血者血浆中如含有Rh抗体,在输入含相应抗原的血液后,将引起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因此Rh抗体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现报道我院最近因体内含有E抗体而导致交叉配血不合1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急性白血病患者ABO血型抗原,确定患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方法:选取临床正反定型不一致白血病患者,常规血清学ABO血型正反定型;直接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不规则抗体;吸收放散法鉴定弱血型抗原;PCR方法扩增ABO基因的7个外显子及侧翼内含子,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患者正定型为AB亚型,反定型为AB型;直抗和间抗为阴性;吸收放散试验证明红细胞上存在弱A和B抗原;ABO基因扩增产物测序结果表明其基因型为ABO*A102/B101。结论:该白血病患者经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为正常AB型,其血型抗原减弱由白血病所致。基因分型法可以正确区分血型抗原减弱或亚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8例ABO血型B亚型进行血清学检测并分析,为临床鉴定正反定型不符疑难血型提供借鉴。方法:采用微柱凝胶卡式法及试管法进行ABO血型定型,并应用红细胞吸收放散试验、唾液中HAB血型物质测定等鉴定亚型。结果:8例患者样本红细胞上均存在B抗原,并经血清学鉴定均符合Bx亚型分类标准。结论:Bx亚型由于红细胞所含B抗原极弱,易被误定为O型,在亚型红细胞出现正反定型不符的情况下,应使用包括血清学在内的多种方法正确鉴定其血型,以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3.
血型是人体血液的一种遗传性状,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都有各自复杂的血型系统。血型鉴定的准确与否是临床输血最为关键的一步﹝1﹞,所以在临床实践中对献血者和患者应严格检测ABO正反定型。现将我们检测献血者血型时发现的1例Ael亚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开展Rh血型抗原检测技术,利用实验室血型自动分析软件系统和输血信息管理软件系统等计算机信息识别技术,探讨Rh血型5种抗原检测在精准化输血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利用实验室血型全自动分析系统,对献血员红细胞标本和受血者标本都进行ABO血型和Rh 5种血型抗原(D、C、c、E和e)检测,将检测结果上传至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识别技术为受血者自动匹配ABO血型和Rh 5种血型抗原相合的血袋,用凝聚胺法及抗人球蛋白卡式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实现临床精准化输血。结果:实施输血精准化方案后,90%以上的受血者可以实现ABO血型和Rh 5种血型抗原完全相合的输血,未见输血不良反应发生;与实施精准化输血方案前相比,多次输血或有输血史的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明显降低,且在不规则抗体阳性情况下疑难配血成功率大大提高。结论:开展Rh血型抗原检测技术实现临床精准化输血,既可以避免Rh系统抗体的产生,同时也减少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了解决疑难配血的能力,提高了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3种血型检测方法试验对比,寻找一种适合于AxB血型的检测方法。方法:运用盐水法、凝聚胺法以及微柱凝胶法,对AxB血型进行平行对照试验。结果:在盐水法和凝聚胺法试验中,患者红细胞与抗-A及抗-B标准血清反应基本相同,而在微柱凝胶法中患者红细胞与抗-A标准血清反应未出现凝集。结论:AxB血型用盐水法和凝聚胺法检测既方便又敏感,微柱凝胶法易漏检ABO弱抗原,不适合AxB血型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毛细管超速离心技术鉴定新旧红细胞血型抗原,以便临床血型鉴定、抗体筛查,进而保证临床合理配血,确保输血安全。方法:对2015-01—2018-12多次输血交叉配血不合及疑难血型等21例患者进行分类,运用毛细管超速离心方法,分离新旧红细胞或输注红细胞,进行红细胞ABO血型抗原鉴定,Rh系统或及其他系统血型抗原鉴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鉴定,明确鉴定血型及相应红细胞血型抗体。结果:经毛细管超速离心后,基本明确了2例患者血型,19例患者不规则抗体的特性,同时提示患者的直接抗人球试验阳性多为溶血性输血反应引起。结论:运用毛细管超速离心方法能够完善疑难血型鉴定,红细胞血型抗体的鉴定,有利于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例幼儿血型B抗原减弱的原因,为今后婴幼儿血型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性数据。方法:对2017年2例13个月龄患儿血型B抗原性减弱的样本进行血清学和Sanger双碱基DNA分子测序分析。结果:2例样本其中1例ABO血型基因型为ABO*B101,另1例为Bw型。结论:本次研究提示,幼儿血型抗原减弱可能是红细胞上血型抗原表达减弱导致,血型基因并未发生突变;也有可能是由于血型亚型造成,在儿童血型鉴定时尤其要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36例患者ABO血型定型困难的影响因素,找寻解决临床疑难交叉配血不合的最佳方法,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通过正反定型试验、红细胞吸收放散试验,分别检测患者红细胞上有无A、B、H抗原,运用唾液ABH血型物质的测定方法检测患者唾液中有无ABH血型物质。运用抗体筛选试验,查找患者ABO血型定型困难的原因。结果:36例ABO血型定型困难患者血清中存在IgM自身冷凝集素22例、不规则同种免疫性抗体及IgM冷凝集素1例、不规则抗体3例、IgM加IgG自身免疫性抗体3例、低温抗B抗体1例、弱抗-A和(或)弱抗-B抗体6例。结论:ABO血型定型的影响因素很多,患者血清中存在IgM自身冷凝集素、ABO血型系统以外的不规则同种免疫性抗体、(IgM加IgG)自身免疫性抗体以及患者自身年龄、病因易造成抗原或抗体减弱等因素均可导致ABO血型定型困难,影响临床输血治疗。  相似文献   

19.
随着输血医学研究的深入,红细胞血型抗原已经由最初的3种,即A、B、H抗原增加到近300种,并且可以归入30个血型系统[1].这些抗原最初是通过血液凝集实验检测血清中相应的抗体发现的.随着对血型抗原复杂性认识的深入,以及由于血型抗原抗体所引起的临床问题的出现,如:供/受者血液不相容所引发的输血反应、母婴血型不相合所导致的新生儿溶血以及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输血等,凝集实验因其本身的局限件不能很好地解决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绍兴市ABO、RhD(+)、RhD(-)血型住院患者发病率和疾病状况,为我市中心血站和我院输血科提供采血和急用及常规用血数据。方法:ABO血型用正反定型鉴定;Rh(D)用纸卡法快速试验对RhD抗原初筛,可疑者用盐水试管法进行鉴定,用间接抗人球蛋自试验对初筛RhD阴性的血液标本进行确认。结果:统计2009年39553例住院患者的血型,A型占31.35%,B型占26.05%,O型占33.92%,AB型占8.67%。RhD(+)患者39479例,占99.56%;RhD(-)患者174例,占0.44%;1~4季度中同一系统疾病,除妇科系统住院患者4种血型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9年各大类系统疾病中,不同血型发病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BO、RhD(+)血型患者发病规律与血型人群分布情况有一定差异,RhD(-)血型结果与相关文献基本一致;我们统计显示,不同季度血型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不同系统疾病的血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故需合理调配血源为临床服务,快速提高我市输血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