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临床资料患者,女,50岁,因"活动后气促、乏力20余年,加重伴下肢水肿1年"入院。超声心动图示房间隔缺损(继发孔-中央型),左向右分流为主双向分流,多瓣膜联合病变:二尖瓣重度狭窄,三尖瓣重度反流伴中度狭窄,主动脉瓣中度狭窄伴轻度反流,中-重度肺动脉瓣反流、中-重度肺动脉高压,双心房、右心室显著增大(图1);房颤心律;肺动脉收缩压60 mm Hg,肺血管阻力升高,Wood指数3.1,Qp/Qs=1.7:1。围术期口服贝前列素、地高辛、利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利用人工瓣环行三尖瓣成形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继发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近、中期效果. 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 1年9月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共有41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接受左心瓣膜置换术并同期置人人工瓣环行三尖瓣成形术,其中男12例、女29例,平均年龄49(21~67)岁.术前合并心房颤动38例,合并左心房血栓13例;三尖瓣微量反流2例,轻度反流5例,中度反流11例,重度反流23例;行二尖瓣置换术28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13例.所有患者术后均经门诊随访(术后每3个月门诊复查1次),术后6个月复查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观察三尖瓣反流情况. 结果 术后心功能较术前改善2~3级,心功能Ⅰ级和Ⅱ级共3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患者随访6~27个月,随访期内无死亡.术后6个月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三尖瓣反流程度较术前明显减轻,微量反流和轻度反流共3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右心测值较术前明显缩小,右心室横径由术前20 mm降至术后1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利用人工瓣环行三尖瓣成形术治疗继发性三尖瓣关闭不全,其近、中期疗效明确,远期疗效需要继续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57岁。因二尖瓣狭窄直视分离术后21年,心悸1^+年,加重3^+月入院。临床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直视分离术后重度狭窄,三尖瓣重度反流,心房颤动,心功能Ⅲ级。于2006年12月14日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采用St.Jude27号和31号机械瓣膜分别行二尖瓣和三尖瓣置换术。出院前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二尖瓣位、三尖瓣位机械瓣稳定,瓣叶活动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初步总结带Valsalva窦人工血管在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替换术(David Ⅰ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在David Ⅰ术式中应用带Valsalva窦人工血管治疗主动脉根部病变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15例.男14例,女1例;年龄33~67岁,平均(49.5±10.3)岁.术前心功能Ⅰ级11例,Ⅱ级4例;主动脉瓣反流中度9例,重度6例.同期手术包括主动脉弓置换9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4例,二尖瓣与三尖瓣成形1例,房间隔缺损(ASD)修补术1例.结果 围术期死亡2例,分别死于肺部感染和血源性感染性休克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全组平均体外循环(230.0±54.4) min,平均主动脉阻断(181.2±30.6) min.术后1周复查心功能均为Ⅰ级,主动脉瓣反流轻度6例,轻至中度1例,8例无反流.出院随访3~24个月,平均(8.8±5.9)个月.无主动脉瓣反流3例,轻度9例(3例6个月后复查转为无反流),中度1例(3个月后复查转为轻度).结论 David Ⅰ术式中应用带Valsalva窦人工血管治疗主动脉瓣叶及瓣环大致正常的主动脉根部病变是一种可选择的手术方案,早期手术效果良好,中、远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40岁。因反复活动后胸闷、心悸1个月,加重半个月入院。该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胸闷、心悸,休息后可缓解。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主动脉左冠瓣脱垂伴中重度主动脉瓣反流,二尖瓣轻度反流,临床诊断为主动脉瓣重度反流。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性总结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患儿手术治疗的效果及经验.方法 2006年2月至2011年11月,共收治49例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患儿,男29例,女20例;年龄1个月~ 14岁;体质量3.2 ~47.0 kg.轻度狭窄2例,中度狭窄21例,重度狭窄26例.术前跨瓣压差45~123 mm Hg(1 mm Hg =0.133 kPa),平均(74.9±20.4)mm Hg.单纯主动脉瓣狭窄14例,伴有中—重度反流4例.伴其他心内畸形33例,包括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缩窄、左心室流出道狭窄、二尖瓣瓣上环等.行主动脉瓣交界切开术31例,主动脉瓣成形术9例,主动脉瓣置换术2例,Ross手术1例,Ross-Konno手术2例,Konno+主动脉瓣置换术4例.术后随访2~55个月,平均20个月.评估患儿心功能、主动脉瓣跨瓣压差及瓣膜反流程度.结果 死亡1例,生存患儿术后心功能良好,左心室射血分数0.69±0.10,短轴缩短分数0.38±0.09.术后跨瓣压差20 ~ 73 mm Hg,平均(38.6±15.8)mm Hg,较术前降低(36.2±18.3)mm Hg(P <0.001).40例患儿行主动脉瓣交界切开和成形,术后主动脉瓣反流程度为无或轻微8例,轻度25例,中度7例.1例主动脉瓣交界切开术后因切开处复粘连再次行交界切开术.结论 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的患儿如无明显反流,可行主动脉瓣交界切开术或同时行主动脉瓣成形术,如果反流中度以上,则需根据患儿年龄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采用改进瓣环成形技术加用人工毡条加固的方法进行三尖瓣成形的手术效果。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76例平均年龄53.3岁。合并左心瓣膜疾病的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接受手术。其他病变包括:二尖瓣病变52例,主动脉瓣病变5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病变19例,左房血栓22例,房颤73例。心功Ⅱ级6例,Ⅲ级47例,Ⅳ级23例。行二尖瓣置换52例,主动脉瓣置换5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19例,左房血栓清除22例,左房折叠21例,左心耳缝合68例。左心病变处理完,心脏复跳后进行三尖瓣成形。先对隔前交界进行折叠环缩,用3-0带垫片双头针prolene线,在交界区作水平褥式缝合并打结。进出针均在瓣环上,缝合距离隔瓣5~6 mm,前瓣10 ~ 12 mm。然后按类似DeVega成形方法对后瓣瓣环区域重建,从前后交界前叶侧开始,顺时针方向缝至隔后交界隔叶侧,于三尖瓣瓣口中置入27 ~ 29 mm测瓣器行打结,再取3~5 mm宽毡条用两根2-0 prolene线间断缝合,对已环缩后瓣部分进行加固。生理盐水注射若无明显反流,完成手术。术后1周进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患者出院后每6个月进行复查。结果 全组患者无死亡。术后中心静脉压明显降低,由术前16 mm Hg(1 mm Hg =0.133 kPa)降至术后8 mm Hg(P =0.0021);肺动脉收缩压由术前59 mm Hg降至术后24 h的41 mm Hg,P=0.038。术后7天超声心动图检查56例三尖瓣无反流,18例三尖瓣微量或少量反流,2例三尖瓣中量反流,无残余中度以上三尖瓣关闭不全发生。右房室直径较术前明显变小。左室射血分数提高,但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心功能均明显改善,术前右心功能不全体征均明显缓解或消失。术后随访1~36个月,除1例三尖瓣反流由出院时轻度变成中度外,其余均无明显变化。患者复查时均无明显肝淤血或双下肢水肿。结论 采用改进的瓣环成形方法,合理地保留了重建后三尖瓣的外形,使不均匀扩张的三尖瓣的各个部分都得到改善,继而增加了三尖瓣前叶和隔叶在收缩期的对合面积。既保留了自体三尖瓣环的弹性,也减小了远期因缝线松脱断裂导致关闭不全复发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David Ⅰ术式治疗主动脉根部病变导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5年8月至2011年5月,采用David Ⅰ手术治疗24例主动脉根部病变导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男21例,女3例;年龄24 ~ 69岁,平均(47.0±12.3)岁.主动脉夹层13例,主动脉根部瘤7例,马方综合征2例,单纯主动脉瓣环扩张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例.术前心功能Ⅰ级20例,Ⅱ级3例,Ⅲ级1例;主动脉瓣反流中度13例,重度11例.David Ⅰ手术采用直人工血管9例,带Valsalva窦人工血管15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6例,主动脉弓置换11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二尖瓣成形+三尖瓣成形1例.1例术中食管超声提示主动脉瓣大量反流,瓣叶脱垂,即刻决定使用带瓣人工血管行Bentall手术.术后观察患者心功能和主动脉瓣反流情况.结果 围术期死亡2例,分别于术后第9天死于感染性休克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和术后第22天死于肺部感染;近期死亡1例,术后第54天死于肺部感染.本组体外循环(235.9±58.5) min,主动脉阻断(182.7±35.8) min.术后1周超声心动图复查,主动脉瓣无反流11例,轻度反流11例,轻至中度反流1例;所有患者心功能均为Ⅰ级.术后20例(不包括3例死亡和1例行Bentall术者)随访3~74个月.主动脉瓣无反流3例;轻度反流15例,其中3例半年后再次复查提示主动脉瓣无反流;中度反流2例,其中1例3个月后复查提示反流转为轻度,1例采用直人工血管的马方综合征患者术后55个月复查提示反流转为重度.结论 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再植入术(David Ⅰ术式)是治疗主动脉瓣叶及瓣环结构大致正常的主动脉根部病变引起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一种理想手术方式,同时应用带Valsalva窦血管能提供更稳定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1972~1981年期间在大版有228例单纯或以狭窄为主的二尖瓣狭窄病人进行了直视二尖瓣手术,其中212例(93%)为直视二尖瓣交界切开术;余16例(7%)因严重疤痕需要二尖瓣替换术.直视二尖瓣交界切开术212例分为3型:Ⅰ型,瓣叶可活动没有瓣下病变(25例);Ⅱ型,瓣叶增厚有轻度到中度的瓣下病变(134例);Ⅲ型僵硬的瓣叶伴有严重的瓣下病变(53例).在Ⅲ型53例中20例有明显的轻度或中度瓣膜钙化。本文报告有严重瓣下畸形的53例二尖瓣狭窄病人直视二尖瓣交界切开术的10年经验.53例Ⅲ型病人中8例同时接受三尖瓣环成形术,7例伴有主动脉瓣狭窄病人施行了主动脉瓣交界切开术.11例病人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49岁.因咳嗽1个月,加重伴气喘10 d入院.入院查体:心律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二尖瓣听诊区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P2稍亢进.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心电图示:快速型心房颤动,心率102次/分.胸部X线片示:心影增大,以左心房增大明显.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房收缩期末内径62 mm,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48 mm,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70 mm,射血分数(EF)53%,二尖瓣后叶收缩期脱垂入左心房,二尖瓣中度反流,主动脉瓣及三尖瓣有轻度反流.术前临床诊断:心瓣膜病,二尖瓣后叶脱垂,二尖瓣关闭不全,巨大左心室,快速型心房颤动.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未见冠状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11.
病人男,40岁.2008年9月因主动脉左冠瓣脱垂伴中重度主动脉瓣反流,二尖瓣轻度反流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术中见主动脉瓣左冠瓣脱垂,部分卷曲,钙化,主动脉瓣置换23号ATS双叶机械瓣,术后予以抗感染、强心、利尿支持治疗好转出院.2个月后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促,心脏超声检查示人工金属主动脉瓣支架不固定,瓣周少量反流伴二尖瓣轻度反流,病人多发性口腔溃疡,伤口不易愈合,伴四肢关节疼痛.急诊全麻体外循环下手术.  相似文献   

12.
王强  徐志云  陆方林  崔勇 《中华外科杂志》2009,47(24):1872-1872
患者 女性,45岁,因活动后胸闷、心悸、气短3年,加重伴无法平卧3个月于2008年7月6日人院.既往有重症肌无力病史3年,口服溴吡斯的明等药物.体格检查:贫血貌,双睑下垂,构音障碍,端坐呼吸;听诊左肺呼吸音明显减弱,二尖瓣、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Ⅱ/6级舒张期杂音.心脏超声提示风湿性心脏联合瓣膜病、二尖瓣中度狭窄合并中度关闭不全、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合并轻度狭窄、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左侧胸腔大量积液.  相似文献   

13.
孕妇 38岁.体重50 kg.孕37+3周,间断发热伴咳嗽2周.查体孕妇端坐呼吸、双下肢水肿、少尿.心率140次/min,血常规示白细胞(11.7~14.9)×109/L,血红蛋白85~106g/L,血小板(177~224)×109/L.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瓣叶增厚,腱索中度粘连,开放受限,瓣口最大开放面积为0.74 cm2,三尖瓣中度反流、肺动脉收缩压约为75 mm Hg(1 mm Hg=0.133 kPa),诊为二尖瓣重度狭窄、三尖瓣中度反流、肺动脉高压,贫血,心功能Ⅳ级,胎儿窘迫.限期行剖宫产术和二尖瓣置换术+三尖瓣成形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Ross-Konno手术治疗儿童主动脉瓣及瓣下狭窄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共12例患儿因主动脉瓣及瓣下狭窄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其中男8例、女4例,接受手术时中位年龄4岁(11个月~12岁)。Ross-Konno手术11例,单纯Ross手术1例。主动脉瓣重度狭窄8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例,狭窄合并关闭不全2例。合并主动脉二瓣化畸形6例,瓣下流出道显著狭窄4例,合并二尖瓣病变4例,合并弓部病变3例。手术采用自体肺动脉带瓣管道移植于主动脉瓣位,同期采用Konno法扩大左室流出道。采用牛颈静脉或带瓣Gore-tex人工血管重建右室流出道,并同期矫治心内合并畸形。所有患者均经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定期进行随访评估。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中位随访时间5.5(1~12)个月,1例患儿残余左室流出道中度狭窄,其余患儿无显著左室流出道残余梗阻或复发梗阻,无新主动脉瓣显著反流。1例患儿肺动脉带瓣管道主干中度狭窄,余重建右室流出道血流通畅,无明显瓣膜反流及赘生物形成。结论对于不适合瓣膜成形或置换术的儿童主动脉瓣膜病变,Ross-Konno手术早期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 (MR)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1994年 4月至2 0 0 0年 10月 ,同期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MR病人 34例 ,其中二尖瓣轻度反流 1例 ,中度反流 2 5例 ,重度反流 8例。二尖瓣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单纯瓣环扩大、瓣叶脱垂或二尖瓣腱索断裂。手术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二尖瓣成形 (MVP) 2 7例 ;单纯二尖瓣前交界或双交界折叠环缩 15例 ;脱垂瓣叶切除后再缝合 9例 ;二尖瓣前叶脱垂部分直接缝合到相应的后叶形成双孔二尖瓣 3例 ;应用二尖瓣瓣环 2 0例 ;二尖瓣置换 (MVR) 7例 ,均选择机械瓣。结果 无手术或住院死亡和严重并发症。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平均左室舒张末径为 (5 3 0± 6 3)mm ,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31例平均随访 2 9个月。无远期死亡。病人生活质量均明显提高。心功能I~II级 2 8例 ,III级 3例。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微量二尖瓣反流 6例 ,少至中度反流 3例。机械瓣功能正常。结论 冠心病合并中度以上MR应积极处理 ,二尖瓣成形应为首选  相似文献   

16.
改良Carpentier法矫治三尖瓣下移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Carpentier法矫治三尖瓣下移畸形(Ebstein畸形)的手术方法,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0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3例Ebstein畸形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7例;年龄(26.8±13.5)岁。所有患者均采用改良Carpentier法矫治,手术方法包括:切除部分房化右心室,折叠环缩三尖瓣瓣环至适当的大小,用自体心包片扩大后瓣叶/隔瓣叶,移位缝合切下的部分前瓣叶(向内旋转后)、后瓣及隔瓣叶缝至正常的瓣环水平,移位相应的乳头肌、腱索,扩大修复瓣叶,加固瓣环,并矫正其他合并的心血管畸形。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恢复顺利,无死亡。超声心动图提示:三尖瓣功能良好,三尖瓣瓣叶均在正常位置;三尖瓣有轻度至中度反流3例,无反流或有轻微反流10例。心功能分级(NYHA)I~Ⅱ级。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3个月和1年分别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三尖瓣启闭及右心室功能良好,三尖瓣无明显反流12例,1例出院时三尖瓣有中度反流患者转为轻度反流。所有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或工作。结论改良Carpentier法矫治Ebstein畸形有较好的近期疗效,该手术方法切除无功能的房化右心室后重新缝合塑形,有利于右心室形态重建和功能恢复,通过自体心包片扩大瓣叶、充分的瓣叶移位及后乳头肌、腱索移位重建可达到良好的瓣膜成形效果。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75岁,体重60 kg,诊断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心功能Ⅲ级,高血压.心脏彩超检查示:左室壁向心性增厚,室间隔厚度13 mm,左室后壁厚度13 mm,升主动脉增宽为47 mm,主动脉跨瓣压差151 mm Hg(1 mm Hg=0.133 kPa),左室射血分数58%,重度主动脉瓣狭窄伴轻微主动脉瓣返流,二尖瓣后叶瓣环钙化伴轻中度二尖瓣返流.拟于2010年10月3日全麻下行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  相似文献   

18.
风湿性三尖瓣病变的瓣膜成形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报道49例风湿性三尖瓣病变的成形术,占同期三尖瓣病变的13.5%。以狭窄为主26例,以关闭不全为主23例;后瓣与隔瓣交界融合9例,前瓣与隔瓣交界融合7例,前后瓣交界融合5例,混合存在5例。合并瓣下结构病变17例,联合其它心脏瓣膜手术:双瓣置换33例,二尖瓣置换15例,主动脉瓣置换1例。手术采用闭合后瓣的二叶化手术或节段性DeVega成形术;交界融合切开加瓣环成形术;瓣下结构粘连分离加腱索乳头肌劈开加瓣环成形术。术后早期死亡3例,其余46例术后随访2个月~7年(平均4.2年)。术后半年超声复查右房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三尖瓣轻到中度反流8例,无反流38例(82.61%),心功能转为I级34例、II级10例、III级2例,无晚期死亡。对手术选择的理论依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儿童单个主动脉瓣叶牛心包置换在室间隔缺损合并严重主动脉瓣反流患儿中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09年9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室间隔缺损合并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42例患儿行单个主动脉瓣叶牛心包置换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14例,平均年龄2~14 (9.0±3.6) 岁。所有心功能分级(NYHA)均为Ⅱ级。 结果 手术没有死亡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即刻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提示手术成功修复主动脉瓣,瓣叶均对合正常。所有患者主动脉瓣反流均在轻度以内,跨主动脉瓣峰压差为(14.2±2.8) mm Hg。住院时间11 d,没有任何不良症状。全组患者随访32~72 (50±16) 个月。术后心功能均为Ⅰ级,无反流17例,轻度反流21例,中度反流4例。跨主动脉瓣峰压差为(12.4±3.2) mm Hg。随访中无死亡和需要二次手术患者。随访观察中未见牛心包瓣叶结构性衰败。 结论 对于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患者,单个主动脉瓣叶牛心包置换术具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和中期效果。  相似文献   

20.
Xue Q  Han L  Zhang GX  Li BL  Lu FL  Xu JB  Xu ZY 《中华外科杂志》2012,50(1):32-34
目的 探讨缘对缘瓣叶缝合技术的特点及其治疗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58例因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行缘对缘瓣叶缝合技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58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6例;年龄43~65岁,平均(56±6)岁.二尖瓣中度反流18例,重度反流40例.前瓣叶脱垂50例,双瓣叶脱垂8例.58例患者均采用缘对缘瓣叶缝合技术,其中44例患者同期行瓣环成形术.通过电话、信件、门诊复查等方式进行随访.结果 围手术期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58例患者术后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左心房明显缩小(P均<0.05),二尖瓣反流明显改善(无反流9例、微量反流30例、轻度反流19例),且无狭窄发生.58例患者术后随访24~95个月,平均(58±20)个月.随访期间死亡2例,死亡原因均为非心源性.二尖瓣重度反流1例、中度反流3例,无狭窄发生.术后5年二尖瓣再次中重度反流免除率为91.9%.随访中根据手术时是否行瓣环成形术,将58例患者分成缘对缘瓣叶缝合组14例和缘对缘瓣叶缝合+瓣环成形组44例,生存分析显示,缘对缘瓣叶缝合+瓣环成形组患者术后远期二尖瓣再次中重度反流免除率更高(x2=4.034,P=0.045).结论 缘对缘瓣叶缝合技术治疗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围手术期及术后远期成形效果良好,与瓣环成形技术联合应用可提高术后远期成形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