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对大鼠随意型皮瓣的转染,探讨基因治疗对不同时间断蒂的大鼠随意型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 以SD大鼠为实验模型制作背部随意型皮瓣,实验组注入脂质体包裹的PcDNAVEGF165(目的 基因组),对照组分别注入PcDNA(空白质粒组)和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于用药后1、3、5、7 d,每组每时相点分别随机选取10只断蒂,断蒂后7 d处死大鼠,观察下述指标:①皮瓣成活率.②皮瓣组织标本行常规HE染色检测平均微血管数目及内径.③行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VEGF表达情况.④取皮瓣组织标本在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结果 ①皮瓣成活率:1、3、5、7 d断蒂实验组皮瓣成活率分别为(45.45±12.24)%、(82.95±3.81)%、(85.00±3.38)%、(85.96±3.25)%.1 d断蒂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7 d断蒂各实验组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组(P<0.05),3、5、7 d断蒂各实验组则随着断蒂时间的延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平均微血管数目及内径:各实验组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各实验组VEGF染色深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④超微结构:实验组内有新生血管形成,内皮细胞内可见较多粗面内质网,线粒体等结构,组织内成纤维细胞增多,细胞合成代谢旺盛.结论 皮下注射脂质体介导VEGF基因可提高皮瓣成活率,促进早期断蒂,是一种简单,高效,经济,相对安全的基因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bFGF-PLGA微球促进随意皮瓣早期断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聚乳酸 /聚乙醇酸 (bFGF PLGA)微球促进随意皮瓣早期断蒂。方法 :通过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bFGF PLGA微球 ,采用60 Co辐照灭菌。将bFGF PLGA微球注入大鼠背部随意皮瓣下方 ,4d后断蒂 ,断蒂后 10d观察皮瓣成活率、新生微血管数量。并与单独使用bFGF组进行对比。结果 :皮瓣成活率A组为 (89 2± 2 6 0 ) %,B组为 (85 6± 2 9 7) %,C组为 (76 6± 3 2 2 ) %。新生血管数A组为 2 9 7,B组为 2 4 6,C组为 12。经统计学分析 ,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bFGF PLGA微球能够更好地促进随意皮瓣的早期断蒂。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治疗大鼠缺血皮瓣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基因治疗对大鼠缺血皮瓣生存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缺血皮瓣的动物模型 ,采用直接注射法转移 pcD2 /hVEGF12 1真核表达质粒于大鼠缺血皮瓣肉膜层 ,术后 7d ,应用苏木素 伊红 (HE)染色、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 (SPECT)及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等方法检测皮下血管密度、皮瓣血供和皮瓣成活率。结果 经VEGF基因治疗组的大鼠缺血皮瓣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皮下血管密度增加、血液供应增多和皮瓣成活率显著性增高 (P <0 .0 1)。结论 VEGF基因治疗能够诱导新血管形成、增加血流灌注 ,促进缺血皮瓣的生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基因治疗在组织移植方面的方法。应用 构建并体外扩增表达质粒pcDNA3.1/Zeo( )-VEGF165,以之直接皮下注射转染SD大鼠背部随意皮瓣模型。通过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其对皮瓣活力的影响,并采集组织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基因转染组在毛细血管周围及肌间隙可见VEGF的沉积,与对照组相比皮瓣的平均成活面积显著增加。结论 皮下注射的基因在组织中能够表达VEGF,增加皮瓣活力,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基因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促进预构皮瓣血管新生作用上的差异,探讨EPCs移植提高预构皮瓣存活面积的可行性.方法 分离雄性Wistar大鼠(45只)一侧股血管柬,转位植入腹部皮下,建立预构皮瓣实验模型.将体外诱导分化的EPCs(组Ⅰ,n=15)和VEGF(组Ⅱ,n=15)分别注射于皮瓣局部,对照组仅注射PBS溶液(组Ⅲ,n=15).4周后形成以植入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原位缝合;术后7 d对皮瓣存活率、血管密度计数进行检测.结果 组Ⅰ、组Ⅱ、组Ⅲ的皮瓣存活率分别为(87.26±10.13)%、(66.13±9.9)%、(55.59±13.06)%,组Ⅰ分别与组Ⅱ和组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微血管密度分别为:(38.67±9.52)个/mm~2、(25.83±6.33)个/mm~2、(26.5±5.61)个/mm~2(P<0.05).结论 EPCs促进预构皮瓣血管新生的作用优于VEGF,局部应用骨髓来源的EPCs可以有效地提高预构皮瓣存活面积.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基因对腹壁下动脉皮瓣的转染 ,探讨应用VEGF基因对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 以SD大鼠为实验模型制作腹壁下动脉皮瓣 ,并分别注入脂质体包裹的PCD VEGF1 6 5(目的基因组 ) ,PCD(空白质粒组 )和生理盐水 (生理盐水组 )。术后 ,①通过腹腔注射荧光素钠估计皮瓣的血流量 ;②计算断蒂后各组大鼠皮瓣的成活面积 ;③取大鼠皮肤标本行常规染色检测平均血管数目及内径 ;④皮肤标本行VEGF免疫组化染色检测VEGF表达情况。结果 目的基因组、空白质粒组和生理盐水组的平均荧光染色面积分别为6 0 6 4%、30 15 %、2 9 89%(P <0 0 5 ) ,大鼠断蒂后的平均成活面积分别为 92 3%、30 5 %、31 8%(P<0 0 5 ) ,平均血管数目分别为 10 1 72、91 35、89 85 (P <0 0 5 ) ,平均血管内径分别为 2 6、31 0 9、32 5 1μm(P <0 0 5 ) ,免疫组化染色示目的基因组染色深度明显高于空白质粒组和生理盐水组 (P <0 0 5 )。结论 PCD VEGF1 6 5转染能够改善皮瓣的成活 ,且通过转染表达了丰富的VEGF1 6 5。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脂质体介导的重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factor 165,VEGF165)基因转染后的犬骨髓基质干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 factor,VEGF)的能力及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为改善骨缺血坏死的干细胞治疗方法提供基础.方法 实验分VEGF165基因转染组与空白对照组,从成年犬的胫骨抽取骨髓,体外分离纯化,贴壁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传代培养后以脂质体法将携带荧光蛋白VEGF165基因的穿梭质粒转入实验组骨髓基质干细胞中,在荧光显微镜视下观察转染效率,并通过ELISA法分别检测转染后1、3、5、7、9、11、13 d实验组与对照组培养液中VEGF的含量,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MTT法检测转染细胞的增殖能力,绘制增殖曲线.结果 重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recombinate the human being vasular endotheial growth factor165,hVEGF165)基因通过脂质体能够成功转染犬骨髓基质干细胞并分泌VEGF.h-VEGF165基因转染组培养液中VEGF蛋白含有量较未转染组增高,ELISA结果显示转染后上清液中第2天即可出现VEGF浓度的增高,到第7天时达到分泌高峰,筛选后的细胞上清液中VEGF浓度稳定在300ng/L左右,与对照组相比升高约10倍,其差别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骨髓基质干细胞转染基因后,细胞的增殖能力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别.结论 采用基因转染技术可将hVEGF165基因转染到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并可有效表达VEGF. hVEGF165基因转染犬骨髓基质干细胞对细胞的增殖能力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预构皮瓣成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研究使用重组人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对预构皮瓣存活的作用 ,探讨VEGF能否促进正常血供组织的血管化。方法 取大鼠自体尾动脉 8cm移植 ,两端分别与股动、静脉吻合 ,成环状植入下腹部皮下组织 ,对照组局部应用 0 9%NaCl和16 %聚乙烯乙醇 ,实验组将VEGF分别溶于 0 9%NaCl和 16 %聚乙烯乙醇局部应用。分别于术后 3,4 ,5周以植入的尾动脉为血管蒂于下腹部形成 3cm× 4cm大小皮瓣 ,游离掀起皮瓣后缝回原处 ,7d后运用面积仪测出存活皮瓣面积的百分比。结果 第 5周后的皮瓣存活率VEGF组 (75 0 0 % ,5 8 4 1% )明显优于实验组 (10 % ,2 5 % )。结论 VEGF有利于预构皮瓣的存活。  相似文献   

9.
Zheng Y  Yi CG  He LJ  Wang YM  Feng SQ  Liu D  Guo SZ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3):203-206
目的探讨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的小鼠NIH3T3细胞移植对缺血皮瓣的血管新生和皮瓣存活率的影响。方法体外PcDNA3.1(-)/VEGF165质粒转染小鼠NIH3T3细胞,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小鼠NIH3T3细胞体外表达VEGF的情况,CM-DiI标记小鼠NIH3T3细胞。将小鼠随机分为3组:A组[PcDNA3.1(-)/VEGF165质粒转染的NIH3T3细胞移植]、B组(单纯NIH3T3细胞移植)、C组(单纯DMEM培养基注射)。每只小鼠背侧皮下按组分别注射细胞悬液和培养基,注射后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连续检测大鼠血浆VEGF浓度,注射后第4天掀起一个蒂在尾侧的4.0cm×1.5cm的随意皮瓣。术后第7天分别观察皮瓣的存活率、血流灌注、皮瓣毛细血管密度、NIH3T3细胞在皮瓣内的分布和存活情况。结果转染VEGF165基因的小鼠NIH3T3细胞体外和体内检测均高表达VEGF165蛋白。A组的皮瓣存活率、毛细血管密度、血流灌注比值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5)。结论转染VEGF基因的小鼠NIH3T3细胞皮下移植可促进缺血皮瓣的血管新生,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0.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率高;支架术后再狭窄率仍高达15%~54%。采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治疗的方法以质粒、重组病毒作为VEGF基因载体经心外膜下或心内膜下心肌内注射。我们用携带人VEGF165基因重组腺病毒(Ad-VEGF165),在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体内进行了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促进股骨头坏死修复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目的 探索治疗股骨头及其它骨缺血性坏死新方法。方法 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真核表达质粒pCD hVEGF1652 0 0 μg与胶原混合植入坏死的兔股骨头内 ,术后 2、4周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情况 ,组织形态学分析术后 2、4周修复区血管生成情况及术后 6、8周股骨头新骨形成情况。结果 术后 2周免疫组化证实基因转染组股骨头内有VEGF表达 ,组织形态学检测发现术后 2、4周转染基因的股骨头内血管生长快于对照组 ,术后 4、8周转染基因股骨头新骨形成多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P <0 0 1)。结论 利用VEGF基因转染刺激坏死骨组织内血管再生 ,可促进坏死骨修复 ,为临床治疗骨缺血性坏死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手外伤带蒂皮瓣早期断蒂四例李远景作者于1990.8.7.~1990.9.27,共行4例手外伤病人行手部供区带蒂皮瓣术,术后最短7天最长10天断蒂,皮瓣全部成活,临床资料4例均为男性,年龄25~39岁,平均32.25岁;损伤至手术时间2~6小时,平均3...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注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携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后对大鼠缺血皮瓣存活的影响.方法 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VEGF,将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pcDNA3.1(+)-VEGF组:于背部皮肤皮下多点注射pcDNA3.1(+)-VEGF 30 μg/100μl;VEGF组:多点注射VEGF蛋白100 ng/100μl;生理盐水(NS)组:注射生理盐水100μl,注射2d后在其背部形成7 cm×3 cm的全厚随意型皮瓣,48 h后按原设计掀起皮瓣并原位缝合.术后10 d测量皮瓣的成活面积,计算成活面积百分比,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皮瓣成活面积百分比:pcDNA3.1(+)-VEGF组为(79.1±3.5)%,VEGF组为(62.2±2.7)%,NS组为(59.9±3.1)%,pcDNA3.1(+)-VEGF组皮瓣成活面积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皮下注射pcDNA3.1(+ )-VEGF可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比单纯注射VEGF蛋白更能提高皮瓣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徐佳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0):126-127
在整形外科领域中,皮瓣移植得到了广泛应用及发展,但无论是何种皮瓣移植术,因设计不当所造成的皮瓣缺血坏死一直都是较为常见的问题。尽管采取了多种办法,如改善皮瓣的设计、皮瓣的延迟转移、应用活血抗凝药物、扩血管药物及高压氧等,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未解决皮瓣移植过程中发生皮瓣坏死的问题。因此作为促血管新生作用最强、特异性最高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提高皮瓣移植术  相似文献   

1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促进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1)寻找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体内转染的有效途径;(2)了解外源性VEGF基因表达对于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股骨干骨折模型,将Lipofectamine、pBLAST49-mVEGF质粒混合物局部注射于骨折断端的骨膜下,在术后不同时间点观察大体标本,X线摄片和HE染色比较,观察外源性VEGF基因在体内表达对于骨折愈合的影响.结果:大鼠股骨骨折术后,pBLAST49-mVEGF基因转染组骨折愈合及重新塑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2周.结论:(1)局部注射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质粒混合物是一种有效的体内转染途径;(2)pBLAST49-VEGF基因转染能有效促进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体外转染大鼠神经干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探讨经脂质体介导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21基因的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体内外基因表达的特点。方法脂质体介导法将VEGF121基因转染到大鼠神经干细胞中。经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转基因神经干细胞及其分化细胞的基因表达情况。用立体定向法将BrdU标记的转基因神经移植到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的纹状体缺血半暗区。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移植后1周转基因神经干细胞在脑内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转基因神经干细胞及其分化的子代细胞均有VEGF121的表达并持续2周左右。转基因神经干细胞移植后1周在宿主脑内迁徙并表达VEGF基因产物。结论经脂质体介导转染VEGF121基因的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在体内外均有良好的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促进伤口愈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转染治疗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和骨质外露的方法。方法 将重组质粒 pCD- hVEGF165 200μ g吸附于明胶海绵内,贴于兔耳伤口上,同时进行自身对照及异体对照。结果 术后第 7、 14 d实验组所取肉芽组织的血管面积比及肉芽组织厚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0.05)。结论 伤口局部应用 VEGF基因治疗后,局部组织能有效、持久地表达 VEGF,促进血管增生及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腺相关病毒(AAV)介导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hVEGF165)基因转染的兔骨髓内皮祖细胞(EPCs)自体移植对于移植细胞存活率和缺血肢体血管再生的影响。方法构建、制备携带hVEGF165基因或β-半乳糖苷酶(β-gal)基因的AAV载体AAV-hVEGF165和AAV- LacZ;用AAV—hVEGF165和AAV-LacZ分别转染体外培养的EPCs,得到AAV/VEGF-EPC和AAV/LacZ-EPC,用RT-PCR、免疫细胞化学、流式细胞术检测外源基因的表达。分别用AAV/VEGF-EPC、AAV/LacZ-EPC和PBS自体移植于兔右下肢缺血的肌组织,28 d后行双侧肢体血流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AAV/VEGF—EPC和AAV/LacZ-EPC内可检测到外源基因的表达。AAV/VEGF—EPC、AAV/LacZ-EPC和PBS组患/健侧血流比值、毛细血管密度分别为0.73±0.21、0.64±0.13、0.45±0.10;(962±291)、(557±132)、(361±69)/mm2。AAV/VEGF-EPC和AAV/LacZ-EPC组移植成活的EPCs密度分别为(330±81)/mm2和(204±55)/mm2。结论AAV能够高效将外源基因转入EPCs,对其进行基因修饰。自体移植AAV-hVEGF165转染的EPCs可提高其移植存活率和增强其促进缺血肢体血管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表达载体 (PCHO/hVEGF D)肠系膜上静脉注射后大鼠肝脏表达的维持时间以及血管形成效果观察。方法 健康级S D大鼠实验组 (2 4只 ) ,肠系膜上静脉注射PCHO/hVEGF D 15 0 μg/只 ,对照组 (18只 )同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然后行门静脉部分结扎术 ,制成门静脉高压症模型。术后 8、14、2 1d处死大鼠 ,取下肝脏标本 ,原位杂交法检测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hVEGF D)mRNA的表达水平 ;Ⅷ因子法计算肝脏的血管计数。结果 实验 1、2、3组的hVEGF D的mRNA表达平均积分和阳性率分别为 6.83± 1.72 ,5 /6;3 .71± 2 .14 ,2 /7;2 .5 7± 2 .0 7,1/7;对照组极弱或无表达。第 1组与第 2组、第 3组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 (t1/ 2 =2 .86,t1/ 3 =3 .99,P <0 .0 1)。第 2组和第 3组之间 ,差异无显著性 (t =1.0 16,P >0 .0 5 )。对照组未检测到表达。实验 1、2、3组的血管计数分别为 :12 .83± 4.0 2、8.2 0± 1.92 ,t =2 .3 5 ,P <0 .0 5 ;12 .71± 3 .14、8.80± 1.79,t =2 .49,P <0 .0 5 ;12 .0 0± 3 .74、7.67± 2 .5 0 ,t =2 .41,P <0 .0 5。 3组均显著高于相应对照组 ;实验组 3组之间血管计数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裸基因肠系膜静脉注射PCHO/hVEGF D可以在门静脉部分结扎大鼠得到高效表达hVEGF D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质粒直接皮下注射,结合直流电脉冲刺激的基因治疗方案的血管生成效应及不同剂量质粒对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设计大鼠随意皮瓣模型,利用直流电脉冲将皮下注射的重组质粒PCMVMCSVEGFIRES2EGFP导入缺血皮瓣内。观察皮瓣成活的情况,利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VEGF基因的血管生成效应。结果皮下直接注射结合直流电脉冲成功地将重组质粒导入皮肤。基因转染后7d观察到明显的血管增生。基因治疗组皮瓣成活面积[80μg为(77.38±4.56)%,400μg为(82.57±5.21)%]显著大于对照组[(48.96±4.32)%]。但两基因治疗组皮瓣成活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VEGF质粒直接皮下注射结合直流电脉冲刺激能够高效转染大鼠皮肤,具有明显的血管生成效应,能够显著促进大鼠随意型皮瓣的成活。质粒的剂量对皮瓣成活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