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0年7月39例脑脊液鼻漏患者病例资料,其中骨折发生在筛窦18例,蝶窦12例,额窦9例;瘘口大小5mm×5mm~30mm×30mm。经鼻内镜找到漏口,搔刮创面后用自体材料修补,覆盖筋膜,或填塞自体肌肉封闭窦腔。结果随访2个月至2年,39例均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6d。结论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是外科治疗脑脊液鼻漏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鼻内镜下额筛窦骨瘤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额筛窦骨瘤鼻内镜径路切除术的效果。方法:18例额筛窦骨瘤患者中,位于额窦者8例,筛窦者6例,起源于筛窦突入额窦者4例,骨瘤大小为1cm×1cm×1cm~1.5cm×3.0cm×4.0cm,单纯采用鼻内镜径路切除17例,鼻内镜联合鼻外径路切除1例。结果:全部患者均完整切除肿瘤,无脑脊液鼻漏和眶筋膜损伤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3年,术前症状消失,未见复发。结论:对于额筛窦骨瘤,通过鼻内镜必要时结合眉弓切口外径路手术能够完整切除,并能够保护颅底、额窦后壁以及眶纸板等重要结构免受损伤。  相似文献   

3.
1998~ 1999年经鼻内镜用肌肉筋膜修补筛顶部脑脊液鼻漏 12例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 12例中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17~ 5 8岁 ,平均 32岁 ;均为外伤所致 ,其中 11例因车祸外伤 ,1例因鼻内镜手术所致 ;脑脊液鼻漏瘘孔均为筛顶部 ;病程 2~ 10个月 ,均经保守治疗未能够治愈。1.治疗方法 :平卧位 ,常规消毒 ,鼻腔以 2 %丁卡因表面麻醉 2次 ,钩突、翼腭窝注射 1%利多卡因作局部麻醉。置入鼻内镜 ,先切除钩突 ,按Messerklinger术式彻底的筛窦切除 ,刮除筛顶黏膜 ,在 70°内镜引导下 ,用吸引器反复吸引寻找瘘孔。用…  相似文献   

4.
我科于2002-2005年共收治脑脊液鼻漏患者11例,均在鼻内镜下利用带蒂的中鼻甲黏膜瓣修补,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1例中,男9例,女2例;年龄28-52岁,平均42.5岁。病程16d~1.5年。9例为外伤性,2例为医源性,其中6例曾在神经外科行开颅修补而失败。术前均行CT和鼻内镜检查,其中6例在椎管内注入核素后行核素扫描检查,脑脊液鼻漏均在前颅底,筛板7例,筛窦4例。前颅底骨质缺损处直径0.5~1.6cm,平均1.2cm。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96~2006年间收治9例脑脊液鼻漏患者,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后,均一次性成功。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9例患者中,男6例,女3例;年龄31~65岁,其中医源性3例,均为鼻内镜鼻窦手术所致;自发性4例,外伤性2例。除1例医源性术中即发现脑脊液鼻漏外,其余8例病史1~14月。1例有脑膜炎病史。术前行鼻窦冠状位和轴位CT薄层扫描,鼻内镜检查定位瘘孔。瘘孔位于筛窦顶6例,蝶窦外侧壁2例,嗅区1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内镜在鼻颅底外伤处理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对35例鼻颅底外伤的患者应用鼻内镜技术进行诊治,回顾性分析手术前后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鼻颅底外伤患者中15例合并有鼻大出血,急诊经鼻内镜处理后出血停止。单纯鼻骨骨折3例行鼻内镜手术,术后鼻外观及鼻通气良好。5例鼻骨骨折合并鼻中隔骨折或脱位,4例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复位术,术后鼻外观及鼻通气良好;1例术后左鼻塞,检查见鼻中隔左偏,1个月后行中隔矫正后鼻塞消失。2例合并鼻泪管断裂,鼻内镜辅助下手术治愈。处理上颌窦(前、上壁)骨折4例、筛窦骨折2例、额筛窦骨折4例(2例伴脑脊液鼻漏)、上颌窦筛窦骨折合并眶纸板骨折4例(2例伴复视)、蝶筛窦骨折6例(1例伴脑脊液鼻漏)。鼻内镜手术后均对位生长愈合良好,无复视及视力障碍,眼球运动正常,外形尚好,窦口引流通畅,鼻腔鼻窦上皮化好。伴脑脊液鼻漏者已愈合。35例中1例鼻腔大出血,虽鼻出血停止但因合并严重脑挫裂伤死亡。结论在处理鼻颅底复杂性外伤中配合应用鼻内镜可以获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应用耳屏软骨-软骨膜修补筛区脑脊液鼻漏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0年10月间15例脑脊液鼻漏患者应用耳屏软骨-软骨膜经鼻内镜下修补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以及术后处理。15例漏口均位于筛区,最大径<10 mm,外伤引起者10例,医源性4例,自发性1例。手术采用内镜下定位、处理漏口移植床,根据漏口大小、形状修剪耳屏软骨-软骨膜形成软骨岛,使漏口与软骨岛嵌顿后,明胶海绵覆盖修补区及碘仿纱条填塞鼻腔,术后7~10 d内逐渐抽出鼻腔碘仿纱条。结果 15例患者漏口一期全部治愈,随访6~18个月,颅底缺损组织愈合良好,无延迟性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发生。结论 耳屏软骨-软骨膜具有两层软骨膜及中心夹有软骨的“三明治”结构,是一种可靠的内镜下经鼻入路颅底重建修补材料,具有愈合快、抗感染能力强、修补牢固、不易坏死和易于获取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1997年3月至1998年2月我院共收治脑脊液鼻漏6例,应用EC耳脑胶行修补术均获成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6例中男5例,女1例;11~52岁,平均30岁;其中颅脑外伤所致4例,蝶窦手术所致1例,自发性1例;病程1周~10年;瘘孔位于筛板者3例,筛顶者1例,蝶窦顶壁者2例.  相似文献   

9.
经鼻内窥镜脑脊液鼻漏修补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内窥镜鼻窦外科发展迅速 ,并应用于颅底外科。自 1 989年 Papay等 [1]首次报道应用鼻腔内窥镜经筛窦和蝶窦修补脑脊液鼻漏以来 ,国内外相继开展 [2~ 5]。 1 997年~ 1 998年 1 2月作者用该方法修补脑脊液鼻鼻漏 5例 ,获得了满意效果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患者年龄 1 2~ 63岁 ,平均 4 6岁。男 4例 ,女 1例。其中筛顶脑脊液鼻漏 1例 ,筛板脑脊液鼻漏3例 ,蝶窦脑脊液鼻漏 1例。 5例患者由鼻腔鼻窦手术引起 2例 ,经鼻蝶垂体瘤手术并发脑脊液鼻漏 1例 ,颅底外伤性骨折 1例 ,不明原因 1例。1 .2 手术方法 :头稍后仰…  相似文献   

10.
当蛛网膜下腔与鼻窦间有异常交通时 ,就会出现脑脊液鼻漏。Cairns将脑脊液鼻漏分成 :急性外伤、外伤后延迟发生、手术和自发性四类。Ommaya等则将外伤性脑脊液鼻漏分成意外型和医源型 ,非外伤性脑脊液鼻漏分成高压性和正常压力两种。修复脑脊液鼻漏有颅外、颅内两种进路。经鼻内窥镜或鼻外筛窦进路修复术的成功率均在 80 %以上 ,但多为成人 ,儿童患者的资料较少。本文总结了 4例颅外进路修复外伤后脑脊液鼻漏的治疗经验 ,年龄为 3.5~ 9岁 ,损伤多位于筛窦顶部 ,内科疗法无效后采用手术治疗。对于病变能于鼻内窥镜下查见的患者 ,首选窥镜下…  相似文献   

11.
外伤性脑膜脑膨出诊断与经鼻内镜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告5例外伤性脑膜脑膨出脑脊液鼻漏的经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结果,探讨诊断和手术方法。材料和方法:1998年9月至2002年3月诊断为外伤性脑膜脑膨出并行鼻内镜手术修补的5例患者病例资料,脑膜脑膨出定性和脑脊液漏出部位的定位诊断主要依靠高分辨鼻窦CT扫描、MRI检查和MR和CT脑池造影。结果:蝶筛交界处顶壁膨出1例,左侧筛窦顶壁中部膨出1例,右侧蝶窦外侧壁膨出,筛板中后部有2处脑脊液信号与鼻腔通1例,右侧额窦后壁近额窦底膨出,伴发鼻窦炎l例,右侧筛窦顶壁前部膨出1例。手术一期修补成功,随访4~38个月。无手术中和手术后并发症。结论:脑膜脑组织膨出和脑脊液漏出位置的确定可依靠MR和CT脑池造影等,首选CT脑池造影;内镜下经鼻切除膨出脑膜组织并修补颅底安全精确,镜下手术处理膨出脑组织的关键要使用双极电凝器。  相似文献   

12.
鼻内镜下额鼻联合入路多发脑脊液鼻漏修补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鼻内镜辅助下额鼻联合入路行多发性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的方法、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5例(7侧)多发件脑脊液鼻漏者均同时累及额窦后壁及筛顶、筛板交界区颅底,伴颅内积气,3例次(5侧)累及额隐窝一鼻额管后壁区,2例次(2侧)同时累及蝶窦顶壁,2例次(2侧)累及后筛顶壁区.手术先行额窦开放、额窦后壁骨折脑脊液鼻漏修补,再于鼻内镜下行蝶、筛顶区颅底骨折脑脊液鼻漏修补.对于额隐窝一鼻额管后壁区骨折而致脑脊液鼻漏者同时给予修补并置放引流管,其中2例(4侧)损伤较重者同期置入塑形钛网支架.结果 5例(7侧)均一次修补成功.其中1例术前颅内感染者,术后再次继发感染,行大脑池引流并给予药物治疗,控制感染后因脑积水行脑脊液腩室一腹腔分流术而治愈.余均无任何并发症.术后定期内镜下随诊1年以上.3例术后6个月CT扫描复查,见漏孔区软组织封堵,植入物在位,鼻额管欠通畅.结论 同时累及额窦后壁的多发性颅底骨折脑脊液鼻漏,行鼻内镜辅助下额鼻联合人路手术修补,方法简便、安全、成功率高,可获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镜经鼻浴缸塞技术在儿童脑脊液鼻漏修补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9年9月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6例脑脊液鼻漏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5~123月龄,中位年龄57.5月龄。患儿常规进行鼻窦薄层CT及MRI检查,并进行了全身麻醉下经鼻内镜浴缸塞技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术后定期随访,对手术效果及并发症进行评估。对所有患儿的人口学特点、症状、体征、颅底漏口位置及面积、治疗及预后情况等进行归纳总结。结果16例患儿中,外伤性脑脊液鼻漏7例,先天性脑脊液鼻漏9例。单纯性脑脊液鼻漏2例,合并基底型脑膜脑膨出14例。颅底漏口分别为左侧筛板6例,右侧筛板4例,左侧筛顶2例,右侧筛顶1例,左侧额窦后壁2例,右侧蝶窦顶壁1例。漏口最大直径1~4 mm 4例,5~10 mm 7例,11~20 mm 5例。其中15例手术获得一次性成功,仅1例额窦后壁外伤性脑脊液漏内镜手术修补失败,改由神经外科行开颅修补术。术后随访24~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2.5个月,均未复发或出现并发症。结论内镜经鼻浴缸塞技术法儿童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测量鼻窦积液cT值对脑脊液鼻漏患者的诊断,为临床诊断脑脊液鼻漏提供更多的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37例窦腔积液的脑脊液鼻漏患者术前cT资料,其中18例窦腔积液位于筛窦和额窦、10例位于蝶窦和筛窦、4例位于筛窦、3例位于蝶窦、2例位于额窦。重点分析其窦腔积液中心区域的CT值及术中所见。结果37例患者颅底漏口部位与CT检查结果基本一致。18例窦腔积液CT值在3—20HU,术中未见明显积液或仅见少量淡红色清液;15例CT值在23~50HU,术中窦腔可见炎性分泌物;4例CT值67~85HU,术中窦腔可见陈旧血块。结论测量鼻窦积液的CT值,可大致反应积液的性质。临床上可作术前诊断参考,也可作为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后随访的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鼻内镜下颅底外科手术的可行性及手术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12年8月收治的41例鼻颅底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外伤性视神经病7例,脑脊液鼻漏11例,颅底肿瘤12例,蝶窦巨大囊肿8例,翼腭窝肿瘤4例,均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结果11例脑脊液鼻漏修补获得成功,视神经减压5例有效,2例无效,1例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保守治疗愈合;12例颅底肿瘤手术,术中均能很好暴露肿瘤,1例术中损伤海绵窦,经处理后出血得到控制,顺利完成手术,1例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保守治疗愈合,所有病例无颅内感染并发症发生。肿瘤患者均随访3年以上,无复发。结论在合理选择适应证的条件下,基层医院开展鼻内镜下颅底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鼻内镜下修补脑脊液鼻漏19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的瘘口定位、材料选择及修补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病例资料,其中骨折发生在筛窦顶壁14例、筛顶和对侧额窦后壁1例、蝶窦4例,瘘口0.8~2.5cm,搔刮创面后用生物胶肌浆填塞瘘口,覆盖筋膜,再填塞鼻腔填充物。结果19例患者均在鼻内镜下一次手术修补成功,其中出现局限性脑膜炎1例、局部真菌感染1例。结论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方法简单,损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导航指导下经鼻内镜行脑脊液鼻漏修补的不同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4例脑脊液鼻漏患者在导航指引下用鼻内镜行不同修补方法的临床资料及术后疗效。结果:14例脑脊液鼻漏患者中,特发性脑脊液鼻漏3例,外伤性脑脊液鼻漏10例(其中术前发现脑脊液鼻漏6例,术中发现脑脊液鼻漏4例,均为复合性颅底骨折),医源性脑脊液鼻漏1例,漏口1mm×1mm~20mm×10mm大。采用外贴法修补9例,内贴法3例,筋膜加软骨法2例,在导航指引下,鼻内镜修补均一次成功。结论:导航指引下鼻内镜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具有漏口定位准确、创伤小、操作简单、视野清楚、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结合耳脑胶的使用,手术成功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8.
自2003年10月以来,我们对所有鼻外伤性骨折患者均早期采取鼻内镜下鼻骨骨折复位,对伴发鼻中隔骨折、血肿的病例同时作相应的处理,至2005年8月共诊治3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1临床资料。32例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18~47岁,平均25岁;病程1小时~24小时31例,4天1例;其中拳击伤15例,硬器击伤6例,车祸11例。全部病例均行鼻骨轴位CT扫描,诊断单纯鼻骨骨折10例,复合性骨折22例,其中合并上颌骨额突骨折12例次、鼻中隔骨折11例次、鼻中隔血肿(图1)3例次、筛窦损伤8例次、软组织撕裂伤5例次。鼻内镜下检查见鼻腔顶前段向后移位25例次,鼻腔外侧…  相似文献   

19.
作者报告8例脑脊液(CSF)鼻漏,年龄39~77岁,男5例,女3例。7例行蝶筛窦切除术和窦造口术,6例并行鼻息肉摘除术。4例为术中发现,4例为术后发生(1日~2年)。4例CSF漏位于后组筛窦/颅底,1例在蝶窦,2例位于筛隐窝,1例位于筛板,全部发生于右侧。均为全麻手术。6例经内窥镜下修复治愈,2例保守治疗,其中1例治愈。5例筛窦/颅底瘘用耳后筋膜和肌肉封闭,1例蝶窦瘘用纤维蛋白胶封闭,2例行腰穿引流减压。患者均未发生脑膜炎。修补方法:于耳后发际后  相似文献   

20.
脑脊液鼻漏的外科治疗(附1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损伤性脑脊液鼻漏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85年至2001年收治的12例损伤性脑脊液鼻漏的临床资料。结果:男7例、女5例,平均26.3岁,左侧5例、右侧7例;外伤10例(占83.33%),其中工伤和交通伤7例(58.33%),医源性损伤3例(25%,均发生于鼻息肉手术和鼻内筛窦开放术后);先天性脑膜脑膨出2例(16.67%)。病程3个月-22年,合并化脓性脑膜炎5例。症状为鼻腔流清水样液体,并经糖定量检查、影像及鼻内镜检查确诊;所有病例保守治疗2.3周无效再行手术修补。手术径路有鼻侧切开4例、面中部翻揭径路5例、鼻内镜2例、鼻侧切开+鼻内窥镜1例。一次手术治愈10例(83.33%),二次手术治愈1例,四次手术治愈1例。随访0.5-10年,远期均未出现脑脊液鼻漏复发。无颅内感染癫痫等术后并发症。结论:急性损伤性脑脊液鼻漏经及时保守治疗,大部分患者能自愈;无效者均须手术修补,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瘘孔的定位、术式和修补材料的正确选择以及贯穿始终的保守治疗措施。因鼻内镜手术视野广、亮度大、配套器械齐全、视频实时监控及创伤小等优点,应作为瘘孔定位及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