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彭清华 《国医论坛》1989,4(5):39-42
诊法是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内容,查阅一下古代文献,就可发现历代医家虽对各种诊法多有涉及,但一直都只重视舌诊、脉诊的研究。其实,其它诊法和舌诊、脉诊一样,不仅简便易行,而且在临床上又确有其实用价值,因而加强对各种诊法的研究,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就穴位诊、拨罐子诊、手足诊、尿诊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2.
彭清华 《国医论坛》1990,5(3):44-45
笔者曾在本刊1989年第四期和第五期中分别综述了十种中医诊法,本文拟再就皮纹诊、鼻诊等八种中医诊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供同道参考。一、皮纹诊人类皮肤纹理是在胚胎发育19周时分化形成的一种多基因的遗传组织。1971年Commi-nus提出癌症与皮肤纹理有关,同年Berka报  相似文献   

3.
几种中医诊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清华 《国医论坛》1989,4(4):30-34
诊法是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内容,建国以来,由于各地医者的努力,舌诊、腹诊、目诊、耳诊、穴位诊等各种中医诊法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拟就颜面色诊、山根诊、唇诊、齿诊、颊粘膜诊、唾液诊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以供同道参考。 一、颜色色诊 颜面色诊主要是观察病人两侧颧部和颊部的色泽。有人观察到面部蟹爪纹的分布主病有一定规律性,心病以颞区布纹为主,肝病、肝肾同病以鼻、颊区为主,肺病以颧区为主,  相似文献   

4.
寸口人迎脉诊法在针灸临床中的作用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寸口人迎脉诊法在针灸临床中的作用初探朱文宏,马文珠,邬继红,唐绍华,赵阳(北京中医药大学针推系,100029)主题词针灸疗法,脉诊,脉诊部位,经络辨证脉诊是中医"切诊"法之一,在中医临床辨证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寸口、人迎脉诊法为古代脉诊的一部分,早...  相似文献   

5.
脉诊是中医诊法的特色和精华,同时也是中医诊法教学的主要难点内容之一。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好脉诊技能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本文就脉诊教学方法,提出激发脉诊学习兴趣、规范脉诊操作步骤、强化脉诊指法练习、锻炼全面采集脉诊信息能力、培养凭脉辨证和首辨虚实的脉诊临床思维能力等带教思路。  相似文献   

6.
中医脉诊学现代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脉诊是中医学诊法中一种独特的诊断方法,是中医诊断学的标志性方法,但是,大部分人很难准确地掌握中医脉诊,在临床实践中也不能灵活运用。因此,加速脉诊的现代化研究,使中医脉诊标准化,不仅是中医脉诊学创新和发展的要求,而且可以使脉诊更加客观化,有利于临床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马王堆医书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古医籍,其脉诊内容表现为:开创“遍身诊法”之先河;出现“寸口诊法”的思想苗头;提出诊“脉”辨证的范例;发现了某些特殊脉象。它是中医脉诊发展的历史源头。  相似文献   

8.
张英英 《陕西中医》2009,30(7):852-853
目的:探讨中医妇科腹诊。方法:根据临床经验,结合中医历代文献资料,当代研究成果对命题进行论述。结论:中医妇科腹诊是中医腹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中医传统诊断方法之一。中医妇科腹诊是中医腹诊的内容之一。腹诊起源于《内经》、《难经》,在《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腹诊内容有明显发展,并且与辨证论治相联系,从而成为中医临床诊断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医妇科腹诊参照现代医学的腹部触诊等方法,丰富了诊法技巧,提高了诊断准确率,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内经》舌诊理论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惠芳  马居里 《中医药学刊》2006,24(12):2204-2205
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也是充分体现中医诊法特色的内容之一。历代医家为舌诊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临床应用方面也更是代有千秋,功绩卓著,不仅为后人树立了典范,也使舌诊这一独特的诊法,发展成为中医这个宝库中的一块峋丽的瑰宝。为了准确继承古人的舌诊经验,使中医舌诊在现代临床诊治中也能更好发挥其应有的临床价值,现就《内经》中舌诊理论及其特点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诊法作为中医辨证的组成内容,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大量临床观察证明,当人体健康状况发生改变时,其舌色、脉象等征象也会随之变化,这提示中医诊法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预后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因此,笔者查阅相关文献,总结中医常用诊法及中医特色诊法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中医诊法现存问题与发展方向,以便进一步推动诊法在临床的发展和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舌诊客观化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祥立 《湖北中医杂志》2005,27(11):56-56,F0003
舌诊是中医望诊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中医诊法的特色之一。近10年来,许多中医和其他学科的研究人员致力于舌诊的研究,使其呈现出多角度、多层次、多学科交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也是充分体现中医诊法特色的内容之一。历代医家为舌诊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临床应用方面也更是代有千秋,功绩卓著,不仅为后人树立了典范,也使舌诊这一独特的诊法,发展成为中医这个宝库中的一块峋丽的瑰宝。为了准确继承古人的舌诊经验,使中医舌诊在现代临床诊治中也能更好发挥其应有的临床价值,现就《内经》中舌诊理论及其特点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中医诊法分为望、闻、问、切四诊,临床医生通过四诊所收集的资料,尤其是疾病的各个症状,作为判断各病种,辨别各证候的主要依据,故四诊法是中医认识和掌握疾病的基本手段。本文通过对临床资料的收集分析,整理归纳出中医四诊在中医外科皮肤病中运用的独特之处,旨在为中医四诊在皮肤病的临床诊断中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马王堆医书脉诊水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晓光  白善吉 《江苏中医》1995,16(12):30-31
马王堆医书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古医籍,其脉诊内容表现为:开创“遍身诊法”之先河;出现“寸口诊法”的思想苗头;提出诊“脉”辩证的范例;发现了某些特殊脉象。它是中医脉诊发展的历史源头。  相似文献   

15.
中医的诊断方法,即诊法,就是中医调查了解疾病的方法。它包括望、闻、问、切四个内容,又称为“四诊”。诊法,包括望、闻、问、切四种诊察方法.习惯上简称为“四诊”。四诊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我们必须把望、闻、问、切有机地结合’也就是“四诊合参”,才能全面而系统地了解病情,做出正确的判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中医古代文献记述,参考国内外有关论文,特别是大量参考日本汉方医腹诊,并结合临床,对许多腹诊内容进行了临床研究而写成。全文分为腹诊的源流与基本理论、腹诊的临床应用、腹诊法等几个部分,并以腹诊的临床应用为重点。  相似文献   

17.
脉诊是中医特色诊法,传统脉诊受医师临床经验、主观感悟等诸多因素影响,其临床应用与继承发扬受到限制。近几十年来脉诊客观化研究受到关注并取得一些成绩,但存在偏离中医理论、反映信息不全面、检测分析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在系统分析脉诊客观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结合中医整体观、动态观、平衡观及现代脉诊技术,将新型三探头中医脉诊信息系统与中医特色的脉象信息采集、分析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新思路,搭建中医脉学理论与临床实践之间的桥梁,使脉诊客观化研究能真正有效地服务于中医临床。  相似文献   

18.
腹诊是中医传统诊法之一,是“望、闻、问、切”四诊在胸腹部的综合运用。然而自宋代以来,中医腹诊在临床中的应用少之又少,几近于失传的状态。文章从中医腹诊的概念、原理、内容和方法及其在功能性便秘中医辨证中的应用进行阐述,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以期使中医腹诊得到更广泛地应用,并进一步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19.
柯雪帆 《中医研究》1992,5(1):15-19
腹诊是中医诊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都有关于腹诊的记载。自中医腹诊传入日本之后有所发展,有不少古代的腹诊专著,现在日本汉方医大多应用腹诊,有的还作为主要的诊断方法,也有不少近代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引起全球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对冠心病的深入研究意义重大,特别是诊断研究,冠心病的西医学诊断方法相对复杂,而中医对其早有研究,且相对安全、简便。脉诊、面诊、舌诊与手诊(以下简称“四诊”)是冠心病较为常见的中医诊法,从先秦时期及至现代,四诊在冠心病上都有不同层面的日趋成熟的研究。文章溯源冠心病的传统中医四诊研究,再结合当下的现代化科学研究方法,总结冠心病的四诊多层面研究,以期更好地指导冠心病临床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