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肠肛管吻合术不伴辅助性结肠造口(Parks‘术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东华  郁宝铭 《浙江肿瘤》1997,3(4):208-210
目的:评估Parks’术在低位直肠癌中的价值以及不按常规加作辅助性结肠造口是否安全,方法:1991年之间7例加作辅助性结肠造口,1991年后26例未作辅助性结肠造口,改用螺纹管支撑留置结构内径肛门引出,结果;33例中无手术死亡;未作辅助性结肠造口组术后2例发生吻合瘘(7.69%),术后3例发生吻合口狭窄,均是未作辅助性结肠造口组,术后局部复发3例,1例为常规辅加结肠造口组,2例为未作辅助性结肠造口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结肠造口灌洗 结肠造口灌洗是将一定容量的液体由造口处灌到大肠里,刺激大肠加快蠕动,液体带动大便一起排出体外的一种排泄方法。其目的是使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消除因担心肠造口排泄物不定时排出的困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iles手术中结肠造口疗效。方法设A组(Miles术 腹膜外结肠造口)71例恶性肿瘤患者,并与B组(Miles术 腹膜内结肠造口)6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腹膜外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较腹膜内结肠造口术明显减少(P<0.05)。结论直肠下端恶性肿瘤Miles术中行腹膜外结肠造口,简单易行,并发症减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回顾性分析528例Miles术后结肠造口回缩的原因及处理。发生结肠造口回缩者12例,其中6例因为造口处肠管缺血坏死,2例因继发造口皮下感染,另4例因肥胖所致;8例予局部手术治疗,4例保守治疗效果好。初步研究结果示,造口处肠管缺血坏死是结肠造口回缩的主要原因,术后局部复发行Miles术的患者为高危人群,局部行肠管提取术治疗为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将结肠直接引出腹壁在肠壁上造口而使肠内容物排出体外的术式称为结肠造口术。本科自 1998年 3月~ 2 0 0 0年 12月共行结肠造口术 15例 ,护理经验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5例 ,男 6例 ,女 9例。年龄 4 5~ 73岁 ,平均6 1岁。直肠下段癌行Miles术式 8例 ,乙状结肠癌晚期行造瘘术 7例。并发造口周围皮肤炎症 3例 ,造口粘膜水肿出血 1例 ,结果均治愈出院。2 护理2 1 心理护理 术前向病人与其家属详细说明肠造口对治疗的必要性 ,列举肠造口术后康复病例进行解释及教育工作 ,使病人认识到肠造口术只是将正常的排便渠道由肛门移到腹…  相似文献   

6.
回顾性分析528例Miles术后结肠造口回缩的原因及处理。发生结肠造口回缩者12例,其中6例因为造口处肠管缺血坏死,2例因继发造口皮下感染,另4例因肥胖所致;8例予局部手术治疗。4例保守治疗效果好。初步研究结果示,造口处肠管缺血坏死是结肠造口回缩的主要原因,术后局部复发行Miles术的患者为高危人群。局部行肠管提取术治疗为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喻德洪 《中国肿瘤》1994,3(11):15-17
肠道口有3种,结肠造口、回肠造口及尿路造口,其中以结肠造口最多见。正确的肠造口术及术后康复治疗可提高术后生存率及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一、肠造口康复治疗的历史肠造口康复治疗观点起源于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肛肠外科创始人RupertTurn-bull,1958年他首先提出“造口治  相似文献   

8.
经腹膜内和经腹膜外腹壁结肠造口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经腹膜内和经腹膜外腹壁结肠造口进行较为客观、准确的疗效评价。方法 采用书信、电话 ,并对病人或家属进行随访 ,比较 1990~ 2 0 0 0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和浙江省龙游县人民医院行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病人中两种腹壁永久性结肠造口方法的术后半年、1年控制排便能力的差异。结果 本组 84例 ,经腹膜外结肠造口组 4 5例 ,经腹膜内结肠造口组 39例 ,术后半年随访结果经 Ridit和秩和检验 ,差异无显著性(P>0 .0 5 )。术后 1年随访结果 ,人工肛门功能评价经腹膜外造口组好于经腹膜内造口组 (P<0 .0 1)。人工肛门功能时间变化 ,术后 1年时功能比术后半年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P<0 .0 1)。结论 经腹膜外结肠造口比经腹膜内结肠造口具有更好的控制排便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Parks’术在低位直肠癌中的价值以及不按常规加作辅助性结肠造口是否安全。方法;1991年之前7例加作辅助性结肠造口,1991年后26例未作辅助性结肠造口,改用螺纹管支撑留置结肠内经肛门引出。结果:33例中无手术死亡.未作辅助性结肠造口组术后2例发生吻合瘘(7.69%)。术后3例发生吻合口狭窄,均是未作辅助性结肠造口组。术后局部复发3例,1例为常规辅加结肠造口组,2例为未作辅助性结肠造口组,总的复发率为9.1%。全组5年生存率82.38±3.36%,木后排便控制功能恢复至一年时达到顶点,90%感觉满意,但有10%患者诉常有粪便外溢污染内裤。结论:Parks’术作为一种保肛手术与腹会阴切除术相比可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但其术后控便功能不及Dixon’术,为保证保肛手术的远期疗效,此术应严格选用。此外,采用螺纹管支撑经肛门引出方法可有效地替代常规辅助性结肠造口而避免二期关闭,是一种安全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藻酸盐敷料对结肠造口出血的止血效果和总结护理方法。方法对26例直肠癌及14例结肠癌术后有结肠造口出血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藻酸盐敷料,观察其止血效果并分析护理要点。结果 40例患者术后造口出血于3日内停止,造口血运良好,术后10日顺利拆线。结论藻酸盐敷料应用于结肠造口出血,止血快且效果明显,并可促进伤口愈合,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减少护士的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的发病情况及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88年~1998年浙江省肿瘤医院654例结直肠癌行结肠造口术后其造口并发症的发病率及发病原因。〔结果〕结肠造口术后并发造口狭窄的发生率为17%,术后肠梗阻26%,造口周围皮肤炎31%,腹部切口感染57%,无造口坏死、回缩及脱垂发生。总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1%。其中17例肠梗阻中13例由肠粘连所致,4例由肠内疝所致。切口感染和造口周围皮肤炎常与术前肠道准备不充分,及术后护理不仔细有关。〔结论〕充分的术前肠道准备,经腹膜外隧道造口,采取平坦形造口及术后加强护理常能有效地降低造口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结肠造口术和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老年乙状结肠癌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法分为结肠造口组和回肠袢式造口组,每组40例.观察2组患者Ⅰ期和Ⅱ期手术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禁食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肠造口回缩、坏死、水肿、脱垂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随访2年,观察2组患者的死亡率和复发率.结果 回肠袢式造口组患者Ⅰ期术后排气时间、禁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结肠造口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术后,2组患者的术后造口回缩、坏死、水肿、脱垂等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回肠袢式造口组患者Ⅱ期手术时间、排气时间、禁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结肠造口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术后,结肠造口组患者低血钾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回肠袢式造口组患者(P<0.05).2组患者1年、2年死亡率和1年、2年复发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回肠袢式造口术用于老年乙状结肠癌患者的治疗与结肠造口术有相当的疗效,但是回肠袢式造口术更利于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结肠造口并发症的原因,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987年至1997年10年间所作结肠造口158例,其中结直肠癌150例,结肠吻合口疾3例,肛管直肠外伤需旷置3例,结-肚吻合口瘘2例;单腔结肠造口122例,双腔结肠造口36例;急诊手术组32例,择期手术组126例。(结果)并发症共27例,发生率为17%;单腔造口为11例,双腔造口为16例;急诊手术组为10例,择期手术组为17例,前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后者。[结论]术前充分的肠道准备,合理选择造口术式、造口部位及造口器材;术中正确细心的操作;术后细致的护理及严密观察,是减少结肠造口并发症,提高结肠造口水平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4.
肠造口及康复治疗10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肠造口术的先进方法及术后康复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103例肠造口方法及术后康复治疗方法的改进.术前由手术医师、造口师及家属共同决定造口部位,多采用经腹膜外一次性翻造口的方法,术后采用传统的自然排便法,结肠灌洗法及结肠造口栓方进行康复治疗.结果103例中元明显造口并发症(狭窄、脱垂、坏死、回缩等)发生,术后康复顺利.结论合理正确的肠造口术及术后先进的康复治疗无严重并发症,病人可以完成接近正常人的日常工作与生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直肠癌Miles手术人工肛门制作的合理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方法 选择183例须行Miles手术的直肠癌患者,并在术前按双盲法随机分成改良造口组和传统造口组.改良造口组94例应用Goligher结肠造口法并将腹壁外结肠管留长至5~7 cm(腹茎),传统造口组89例仍用传统手术造口法.比较两组术后造口旁皮肤及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阴道瘘治疗预防措施。方法3例直肠阴道瘘患者行结肠造瘘术,并对一例典型病例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结肠造口术、阴道瘘口修补术、结肠造瘘口还纳术,3例均已治愈。结论对直肠阴道瘘患者行规范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大肠癌患者结肠造口并发症的治疗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大肠癌患者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的治疗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结肠造口的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研究的肠造口并发症包括周围皮肤炎症、缺血坏死、出血、皮肤黏膜分离、感染、造口回缩、造口狭窄及造口脱出。结果 结肠造口并发症发生24例,占全部病例的29.27%。造口坏死、造口回缩或者狭窄、感染等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急诊手术高于择期手术(χ2=8.2,P<0.05)。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手术操作技术影响造口并发症的发生。发生肠造口并发症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生活质量减低(t=3.325,P<0.05)。本组研究病例无肠造口并发症相关死亡病例。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的手术方式的选择,规范仔细的手术操作,术后积极的治疗,及时的观察和正确的护理,是防治大肠癌结肠造口并发症的关键。避免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的发病情况及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回生分析自1988年~1998年浙江省肿瘤医院654例结直肠癌行结肠造口术后其造口并发症的发病率及发病原因。〔结果〕结肠造口术后并发造口狭窄的发生率为1.7%,术后肠梗阻2.6%,造口周围皮肤炎3.1%,腹总切口感染5.7%,无造口坏死、回缩及脱垂发生。总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1%。其中17例肠梗阻中13例由肠粘边所致,4例由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直肠癌距肛7cm以下者约占80%,多数需经腹会阴切除治疗。但术后腹部结肠造口无疑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为此,近年来国内有较多的报告将结肠造口改到会阴  相似文献   

20.
吕澎彪 《现代肿瘤医学》2011,19(8):1636-1638
目的:通过对直肠癌Miles术中肠造口选择不同造口部位方法,探讨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高的术式。方法:分析结肠自平髂前上脊连线经左腹直肌和采用左髂前上棘至脐连线中外1/3处的造口两种术式,采用问卷调查对结肠造口术后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腹直肌造口术式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结论:直肠癌Miles术经左腹直肌造口术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