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到《黄帝内经》的完成,已标志其理论的成熟,《黄帝内经》也确乎全面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在《内经》完成前,道家哲学之系统的确立者当推老子,他的《道德经》五千言,蕴含了尔后道家学术的所有基因。  相似文献   

2.
内丹术是道家核心修炼方式。内丹术正式形成并被命名是在晋唐时期,但内丹术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其核心的观念和技法在晋唐以前已经传播。追溯内丹术的发展脉络,受道家哲理及养生观念影响颇深的《黄帝内经》中已包含有初传时期内丹术的要素。  相似文献   

3.
《内经》中引用早期医学文献达数十种之多,<内经>的许多篇章即为传承和发挥这些古医经之作,其中"九针之经"(亦称<针经>)是<内经>撰著者所依据的最重要的古经之一."九针之经"写成于针、毫针等九种金属针具发明之后,有9篇、60篇和81篇等多种不同的传本.九针的使用,不仅带来了医疗技术的进步,同时也在针刺治疗的长期实践中促进了经脉、络脉及俞穴的进一步发现,从而完成了人体经络系统的构建;对经绺的深入认识与把握又推动了脉诊的进步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4.
正2010年6月20日,习近平同志在澳大利亚出席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时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2015年12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致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贺信"中再次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什么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  相似文献   

5.
《内经》中引用早期医学文献达数十种之多,《内经》的许多篇章即为传承和发挥这些古医经之作,其中“九针之经”(亦称《针经》)是《内经》撰著者所依赖的最重要的古经之一。“九针之经”写成于Ao针、毫针等九种金属针具发明之后,有9篇、60篇和81篇等多种不同的样本。九针的使用,不仅带来了医疗技术的进步,同时也在针刺治疗的长期实践中促进了经脉、络脉及俞穴的进一步局长,从而完成了人体经络系统的构建;对经络的深入认识与把握又推动了脉诊的进步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6.
内丹术是道家核心修炼方式。内丹术正式形成并被命名是在晋唐时期,但内丹术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其核心的观念和技法在晋唐以前已经传播。追溯内丹术的发展脉络,受道家哲理及养生观念影响颇深的《黄帝内经》中已包含有初传时期内丹术的要素。  相似文献   

7.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著作,列为四大中医经典著作之首。其成书年代一般认为在战国秦汉时期(公元前475—220年),绝大多数篇章(也即主体部分)成书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前221年)。  相似文献   

8.
《黄帝内经》系统地论述了脾胃的解剖形态、生理功能、脾胃病的病因病理、治疗和预防等基本理论,为脾胃学说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对当今临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筋痹首见于《黄帝内经》,是以病变部位命名疾病,乃痹证之一。系"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以春遇此者为筋痹","大凡风寒暑湿之邪入于肝,则名筋痹"。临床表现为"痹…在于筋则屈不伸","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伸而不屈者,其病在骨。"治疗宜"在筋守筋",强调"筋病治当守筋,不可误求于骨","病在筋,调之筋"。治疗以"刺筋上为故,刺分肉间,不可中骨也。病起,筋炅。病已,止","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转归如《素问·痹论》所说:"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  相似文献   

10.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著,在中医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对饮食养生和饮食治疗也做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是我国秦汉以前医疗水平的代表性著作,构建针灸学理论体系为后世针灸学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从"五行道地,异法方宜"、"取类比象,遂生经络"、"以痛为输,渐以定穴"、"补虚泻实,凝神侯气"四个方面来探讨《黄帝内经》针灸学理论体系,以溯古求源。  相似文献   

12.
13.
魏红  王希利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1):1889-1890
机体衰老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黄帝内经》较系统地阐述了衰老产生的机理以及中医养生防病的原则与方法。《内经》中的养生理念 ,为中医养生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杨上善与《黄帝内经太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杨上善是中国医学史上一位重要医家。却正史无考,今又乏论,从古至今,皆知著《黄帝内经太素》,然而鲜人评论其是非。笔者通过学究其人,略探其书,浅析其意,感发愚  相似文献   

15.
《黄帝内经》与中医养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红  王希利 《中医药学刊》2003,21(11):1889-1890
机体衰老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黄帝内经》较系统地阐述了衰老产生的机理以及中医养生防病的原则与方法。《内经》中的养生理念,为中医养生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筋痹首见于《黄帝内经》,是以病变部位命名疾病,乃痹证之一。系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以春遇此者为筋痹,大凡风寒暑湿之邪入于肝,则名筋痹。临床表现为痹…在于筋则屈不伸,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伸而不屈者,其病在骨。治疗宜在筋守筋,强调筋病治当守筋,不可误求于骨,病在筋,调之筋。治疗以刺筋上为故,刺分肉间,不可中骨也。病起,筋炅。病已,止,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转归如《素问·痹论》所说: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  相似文献   

17.
周鸿飞 《光明中医》2004,19(1):18-19
《黄帝内经》所构建的中医理论体系和对房事养生的相关论述 ,对房事养生具有原则性指导意义。本文从纵欲致害、七损八益、适时而御、节欲养生等四个方面简要论述了《黄帝内经》有关房事养生的问题 ,希望能对现代人的健康性生活有益。  相似文献   

18.
《黄帝内经》总结了春秋战国以前的食疗经验,提出了较为系统的食疗学理论。《黄帝内经》还结合某些病症,记载了许多具体的食疗方法。由于这些方法操作简单、效果可靠、实用性强,故后世医家临症多效其法,且至今仍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黄帝内经》与《孙子兵法》,一为医学、养生之著作,一为军事、战争学之著作,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经典巨著,在各自的领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中医历来讲究防病如防敌,用药如用兵。将兵学原理植于传统医学之中,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可以广开视野、拓展思路,将两者有机结合,对提高防治疾病水平、增进人类健康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周礼》与《黄帝内经》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周礼》、《黄帝内经》两书从季节与疾病关系、四季所主五味、医生职业的等级、脏腑所主五味以及五气、五声、五色与生死关系等内容作比较研究,说明儒家学说对中医理论的渗透与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