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一变态反应性疾病.人间布鲁菌病是由畜间传染来的.农十师一八一团1990-2000年期间,畜间布鲁菌病无暴发流行,人间无新发病例.但近几年来,畜间每年连续不断出现点状暴发流行,人间布鲁菌病逐年增多,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这就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视.为此,将一八一团2003-2007年人间布鲁菌病点状暴发的流行情况作出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乌兰察布市2001—2005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疫情流行现状、特征、流行因素及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1—2005年主动监测和布病专业门诊被动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乌兰察布市人间布病5年的发病率分别为0.2/10万、0.4/10万、0.5,10万、14.96/10万、80.52/10万,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局部地区出现暴发流行,2004年最多,有8个暴发点数。结论今后一段时间仍为乌兰察布市人间布病流行高峰期,但流行强度将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乌海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流行动态,分析疫情特征及现状,预测疫情发展趋势,为布鲁氏菌病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分析2010—201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资料;2010—2014年人间布病防治项目调查及监测资料,历史资料。结果乌海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呈上升态势,但发病总体上呈散发状态;该地区人间布病为较典型的"城市型"布病,病例多集中在养殖、屠宰、兽医、畜产品购销等行业,非职业人群发病增多。结论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测工作,加大布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做好畜间检疫、免疫、淘汰宰杀病畜等工作,有效控制人间布病疫情。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01-2008年陕西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疫情提供依据。方法对陕西省人间布病报告病例及布病监测结果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2001-2008年人间布病发病率上升8倍,疫区面积扩大,感染人数众多。结论长期坚持高密度大范围畜间免疫,形成免疫屏障,控制畜间布病,降低人间发病。  相似文献   

5.
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蓄共患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果防制不得力可引起人畜间布病的暴发流行。为了解锦州市及周边地区本病流行隐患,为防制提供科学依据。现将锦州及周边地区布病检出和流行状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茂名市自1972年发现布鲁氏菌痢(下简称布病)阳性猪后,为摸清布病流行情况,分别从1979年和1984年起在牲畜及职业人群开展布病摸底调查,并采取了一系列防治措施,获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茂名市1979~1998年布病防治资料整理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材料来源1-1-1 各县(市、区)历年布病调查和监测资料和布病专题调查资料1-1-2 茂名市畜牧部门提供的畜间布病方面的资料。1-2 对象及方法1-2-1 人间布病检测:以兽医、屠宰工及饲养员为重点,抽取静脉血分离血清,进行虎红卡片凝集试验或试…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邹城市人、畜问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特征与流行趋势,为指导布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邹城市2011年疫情报告的12例布病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人、畜间感染情况调查等相关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邹城市1977—2005年布病连续29年无病例报告;2006—2010年布病发病疫情呈散发状态;2011年累计报告12例病人,年均发病率为1.037/10万,分布在全市5个镇(社区)7个村庄,其中凫山社区6例,北宿2例,钢山、千泉、峄山、香城各1例。重点人群监测54人,阳性4例,阳性率为7.4%;监测重点人群家庭羊只16只,未监测到阳性家畜,可疑暴露因素可能是暴露的皮肤黏膜与病畜接触感染。结论:邹城市1962年首发布病,之后疫情蔓延,1960年代末1970年代初形成流行高峰,之后逐年下降,到1977年仅确诊2例;1977—2005年连续29年无病例报告,之后布病发病疫情呈散发状态;2011年布病疫情明显上升,疫情报告布病12例,疫区范围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8.
<正>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为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多年来在市区不断发生和流行。1978年以来由于狠抓了以畜间免疫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所以,畜间疫情大幅度下降;人间发病也稳定在1/10万以下。从而达到了控制区标准。为了探求其流行规律;现将26年来,我市区有关布病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如下:流行病学调查一、发病情况:1957年我市卫生防疫站曾从一患者血液  相似文献   

9.
我县以农业为主,几乎每户饲养生猪,习惯人猪混居。本县在人、畜间未使用过布氏菌疫苗。1989年经省畜牧兽医防疫站调查,证实我县猪间有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流行。为了解人间布病状况,我们于1990年9月上旬至10月中旬在猪间布病流行较严重的新  相似文献   

10.
2004年锡林郭勒盟白音库伦牧场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锡林郭勒盟白音库伦牧场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现状。[方法]2004 年6 月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白音库伦牧场进行人间布病调查。[结果]调查、检测854 人,血清学阳性60 人,感染率为7 03%;确诊现患病人44例,患病率为5 15%。[结论]白音库伦牧场发生人间布病暴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浙江省人畜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提出防制对策。方法收集浙江省1955—2014年人畜布病监测及防控工作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浙江省历史畜间布病阳性率最高达22.28%,证实有犬种、牛种布病疫源地存在;1996年达到国家布病控制区标准后,畜间布病阳性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但近年多地从外来肉山羊及本地湖羊中检出布病阳性,存在输入性疫源扩散的风险。人间布病疫情首次于1967年有确诊病例,当时仅在职业人群中确诊有散发慢性稳定型病例或隐性感染者;2003—2014年共报告布病506例,新增感染者767人,年报告发病率呈递增趋势(P=0.002);在此期间共发生9起人间布病局部暴发疫情,分布在绍兴、杭州、宁波、金华、嘉兴及衢州等地。全省在人和动物中已先后检出犬种、牛种、羊种5个生物型82株布氏菌,优势菌为羊种3型布氏菌。结论浙江省现阶段畜间布病以省外输入性疫情为主,人间疫情大多与经畜输入的疫源有关,随着省外肉羊输入逐年增多,疫情呈扩大趋势并存在扩散的风险,应加强布病联防联控,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做好人畜布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2.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沈阳市多年来重点防治的地方性传染病之一,90年代以前沈阳市布病防治工作达到了国家稳定控制标准,一直无畜间、人间疫情发生.但近年来布病疫情重新活跃,人间疫情出现大幅度回升,并出现多次局部爆发和流行,为掌握沈阳市人间布病发病规律和流行特征,探讨切实有效的防制对策,现将沈阳市2003年人间布病疫情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查清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方法现场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血样检测布病抗体。结果患者血清布病抗体阳性。结论患者在无病畜直接接触史的条件下,通过用生羊奶洗脸造成布鲁氏菌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山西省天镇县2001-2010年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控制特点,探索布病高发区的防治措施。方法对2001-2010年全县布病疫情进行统计分析,Excel软件绘制图表。结果 2001-2010年天镇县报告新发布病病例1958例,年平均发病率100.53/10万。病例以农民为主。布病发病呈明显的季节周期性;疫情逐年由部分乡镇向全县11个乡镇蔓延。结论 2001-2005年,牲畜交易频繁,传染源未得到有效控制,人间新发病例增加显著;2006-2010年加强监测,免费、规范及时治疗患者,档案化管理;强化宣传布病防治知识;政府主持下部门协作,加强检疫、淘汰病畜,遏制了疫情上升。  相似文献   

15.
某旗属于人间布病(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自然疫源地,流行史较长,以往经过各部门多年的努力,曾在1996年左旗布氏杆菌病防治达到"基本控制区标准"。但是,从1999年开始,又出现人间布病散发病例,并有逐年上升的势头,直至2004年人间布病暴发,到目前为止,流行情况十分严重。2003年发病专率为16.66/10万;2004-2008年发病专率分别为439.62/10万、722.33/10万、690.40/10万、1307.49/10万、1554.07/10万、2490.26/10万、1474.96/10万、870.62/10万。通过对某旗布病的"三间"分布的分析,主要以牧民青壮年男性居多,从事牧业劳作时是这里传染布病的主要途径,由于某旗是纯牧业旗,因此布病的流行严重制约着左旗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报告一起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的调查与处理结果,为处理类似事件提供参考。方法对本次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的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检验结果与调查处理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本次暴发疫情共发现病例3例,畜间调查共采集羊血液样本56份,其中阳性样本19份。结论本次为一起家庭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传染源为病羊,传染途径为饲养、屠宰病羊及为病羊接产等接触病羊等行为;通过采取综合控制措施,疫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7.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病,主要感染从事畜牧业生产、加工职业人群,1952年首次在西安市分离出布鲁氏菌,证实有人间病例存在,随后开展调查、防制,结果表明布病在西安市流行范围较广,畜间感染较严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陕西省按照国家布鲁菌病(简称布病)监测方案,选择监测点开展监测工作,了解布病感染情况。方法根据《全国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试行)》,结合陕西省实际情况,对国家布病监测方案,适时进行修订,采用在流行病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以血清学检测及病原分离的方法开展调查监测。结果2005—2008年布病平均感染率为7.01%,榆林市感染率最高,流行菌株为羊1、羊3型布鲁杆菌。结论陕西省布病疫情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现行监测方案应增加可操作性,使监测数据更加科学可靠。  相似文献   

19.
范凯  田疆 《中国公共卫生》2012,28(5):724-724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简称布氏菌)侵入机体,引起传染-变态反应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辽宁省从1994年起人间布病疫情开始回升[1],2002-2009年辽宁省布病发病率位居中国前列.  相似文献   

20.
赤峰市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发现于1935年,建国初期曾出现过大范围的暴发流行.其后,经过几十年卫生防疫工作人员的艰苦奋斗和科学防治,于1987年布病疫情得到了全面有效的控制,然而,从2000年开始,我市布病疫情明显回升,2011年赤峰市人间布病的发病创有资料记载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布病疫情逐年上升,已经成为赤峰市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本研究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参考相关文献[1-3]对赤峰市布病疫情现状及防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