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探寻吲哚氰绿(ICG)试验与CTP分级两者之间在评价肝脏储备功能方面的相关性,尝试提出与肝硬化诊断相关的指标数据并建立数学模型。方法:利用脉冲式色素浓度图像分析仪(DDG)分别对30例健康志愿者及196例肝硬化患者行ICG排泄试验,测定ICG血浆清除率(K)、15min滞留率(R15)和肝脏有效血流量(EHBF);并测定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腹部B超或CT、MRI检查,两名主治医师进行C1]P评分分级。比较肝硬化患者的K、R15、EHBF与CTP分级及分值之间的关系,分析得出与肝硬化诊断相关度最高的指标数据并建模。结果:正常人K:(0.227±0.046)/min、R15:(4.10±2.48)%、EHBF:(1.353±0.461)L/min;与CTP分级属A级的肝硬化患者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TP分值的升高,IcG试验指标中K、EHBF逐步降低,R15逐渐升高;B级、c级与A级比较,各指标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C级与B级比较,R15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回归方程为:P=1/{1+e-(5.043-0.729RBC+2.05EHBF-33.558K)},该数学模型对肝硬化诊断的准确度为75.5%。结论:ICG试验联合CTP分级可以较为准确的评估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建立的数学模型对肝硬化的诊断有一定意义,其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与肝脏储备功能以及有效肝血流量之间的关系,从肝脏功能代谢角度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的特征表现。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163例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四诊信息及“以方测证”归纳中医证型,分析不同中医证型间的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CG-R15)、有效肝血流量(EHBF)、Alb、MELD评分、Child-pugh评分等的组间差异,并进行分析。结果:乙肝肝硬化中医证型以肝肾阴虚证为主,占48.46%。不同中医证型间ICG-R15、EHBF、Alb、PA、PT、Child-pugh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CG-R15、Child-pugh分值呈现肝郁脾虚证/肝胆湿热证>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脾肾阳虚证的趋势;EHBF呈现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的趋势。EHBF在肝肾阴虚证中呈现随Child-pugh分级降低而下降的趋势(P=0.008)。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及肝有效血流量与中医证型的演变分期具有一致性。肝肾阴虚证的有效血流量具有随肝脏储备功能下降而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肝硬化CT分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对134例肝硬化患者进行CT分型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两种分型的相关性。结果:均匀型和节段型肝硬化多为肝郁脾虚证和湿热蕴结证,次而对应气滞血瘀证和水湿内停证,最次为脾肾阳虚证和肝肾阴虚证。结节型肝硬化则以气滞血瘀证和水湿内停证最多,其次为脾肾阳虚证和肝肾阴虚证,最次为肝郁脾虚证和湿热蕴结证。各分型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分型与中医证型存在密切联系,可相互辅导借鉴,制定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研究肝硬化中医证型和腹部超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7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98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腹部超声诊断,对比分析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腹部超声诊断的差异。结果肝气郁结证和肝肾阴虚证患者肝左叶上下径均明显高于血瘀证患者(P 0. 05);湿热内蕴证患者的脾脏厚度明显低于血瘀证患者(P 0. 05);肝气郁结证患者的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均明显高于血瘀证患者(P 0. 05)。其他指标不同证型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 0. 05)。结论肝硬化患者不同中医证型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肝脾大小和血流动力学均有一定程度的变化,门静脉主干内径、主干血流量和流速可作为临床判别脾肾阳虚证患者和血瘀证患者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酒精性肝硬化(AC) 患者中医证型与肝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3 例A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证型不同分肝气郁结证组39 例、湿热蕴结证组54 例、瘀血阻络证组28 例、肝肾阴虚证组27 例和脾肾阳虚证组15 例,比较各组肝功能特征和Child-Turcotte-Pugh(CTP) 分级。结果:AC 中医证型分布中以湿热蕴结证为主。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胆碱酯酶(CHE)、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 和CTP 分级在各证型中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湿热蕴结证组ALT 高于肝气郁结证组、肝肾阴虚证组,且AST 高于瘀血阻络证组、肝肾阴虚证组,且GGT 高于其他4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气郁结证组Alb 高于肝肾阴虚证组、脾肾阳虚证组,且CHE 显著高于湿热蕴结证组、脾肾阳虚证组,且PT较湿热蕴结证组、肝肾阴虚证组和脾肾阳虚证组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蕴结证组的TBil高于肝气郁结证组、瘀血阻络证组、肝肾阴虚证,且TBA 高于肝气郁结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 患者中医证型与肝功能、CTP 分级存在相关性,其证型演变与CTP 分级递增一致,且湿热蕴结证是本病的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HBV携带者不同证型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慢性HBV携带肝郁脾虚、湿热中阻、瘀血阻络3种证型各30例,比较以上三个证型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G)及纤维化分期(S)。结果:肝郁脾虚组及湿热中阻组以G0~G2、S0~S2为主,瘀血阻络证组以G3~G4、S3~S4为主。与瘀血阻络组比较,肝郁脾虚组及湿热中阻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湿热中阻组与肝郁脾虚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的慢性HBV携带患者肝组织炎症及其肝纤维化情况不同。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中医证与肝纤维化指标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方石  卜平 《辽宁中医杂志》2000,27(11):481-482
对131例6种证型组的肝硬化患者进行了血清有关指标检测,结果显示,6组4项指标均较正常人增高,除肝郁脾虚型的LN外,其余各证型的各指标与正常人均有显著性差异。4项指标在各证型中均以肝郁脾虚型为最低,HA、LN以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型为最高,且证型彼此间大多差异明显。PⅢP以气滞血瘀型为最高,并与其余5年有显著差异,NAG以肝肾阴虚型为高,证型彼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于HA、LN、PⅢP值升高在证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中医证型与血清神经肽(NP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比较代偿期与失代偿期患者的血清NPY值;规范医生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辨证结果,分别选取代偿期与失代偿期中出现频次高的前5个证候并比较不同证候间的血清NPY值。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NPY水平的分别为119.135 0、72.860 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PY水平在代偿期各证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肝郁脾虚组气滞血瘀组湿热蕴结组肝肾阴虚组肝气郁结组;在失代偿期五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NPY水平与疾病的进展有关,与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中医证型有关。  相似文献   

9.
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主要由肝脏合成的蛋白质,参与机体对炎症的免疫反应.笔者通过近两年临床观察发现,肝炎肝硬化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均有不同程度的CRP浓度的升高,且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通过本研究,探讨CRP反应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细胞损害的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所有观察对象,包括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59人,均为本科住院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肝硬化CT影像学结果与中医肝硬化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统计分析213例肝硬化患者CT影像学资料、肝动脉灌注量、门静脉灌注量数据,结合肝硬化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结果,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结果显示,CT影像学分型中,均匀型以湿热蕴结证及肝气郁结证两大证型所占均匀型比重最高(P<0.05),节段型中,肝肾阴虚证所占比重高于其他证型(P<0.01),在结节型中,水湿内阻证所占结节型比重最高(P<0.05);从肝脏血液灌注上看,肝动脉灌注量中以瘀血阻络证与脾肾阳虚证灌注量高于其他证型(P<0.05);而在门静脉灌注量中肝肾阴虚证与湿热蕴结证灌注量低于其他证型(P<0.05).结论:中医证型变化对应肝硬化不同阶段,肝硬化早期主要表现为肝气郁结,随着病情加重,逐渐出现水湿内阻、湿蕴生热、气滞血瘀、脾肾阳虚及肝肾阴虚等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酒精性肝硬化(Alcoholic Cirrhosis,AC)患者中医证型与肝功能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探析不同中医证型AC患者的病机特点。方法 回顾2008年至2018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AC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证型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数据,运用Epidata和Excel整理和管理提取数据,对提取后的数据进行证型规范和中药规范后,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纳入有效病例数193例,平均年龄58.59 ± 10.95岁,平均每日饮酒量339.60 ± 205.05g,平均饮酒年限28.50 ± 11.75年,平均饮酒度数为45.43 ± 8.17%。193例AC患者中,不同证型间的白蛋白、前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谷草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甲胎蛋白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不同证型间的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 本研究发现肝气郁结证AC患者的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证型者(P < 0.05),而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方面则明显低于其他证型(P < 0.05),脾肾阳虚证和瘀血阻络证AC患者的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其他证型者(P < 0.05)。瘀血阻络证AC患者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 < 0.05)。而不同证型的AC患者肝细胞损害情况总体差异不大,但瘀血阻络证AC患者的谷草转氨酶中位数水平最高。本研究揭示AC早期病机多为肝郁气滞、湿热蕴结,晚期转化为瘀血、阳虚证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初发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和胰岛功能的相关性及规律性.方法 130例入选病例分为正常对照组,阴虚热盛证组,气阴两虚证组,阴阳两虚证组,每个患者均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C-肽.结果 C肽检测结果显示,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患者的分泌都延迟,并且分泌的数值减低,和正常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分泌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和正常对照组空腹血糖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各证型间空腹血糖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呈逐渐增高之势,表现为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空腹胰岛素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降低趋势,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依次降低.HOMA-IR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增高的趋势,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HOMA-IR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降低趋势,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相关分析显示HOMA-IS与年龄、空腹血糖呈负相关,HOMA-IR与年龄、空腹血糖呈正相关.结论 初发2型糖尿病证型和客观指标具有相关性,各证型在胰岛功能的规律上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与肝功能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余年来.关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客观化的临床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诸多学者从病毒学、病理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等方面研究探讨了慢乙肝证候与客观指标的关系.并得出了相应的结果。本研究应用量化的方法。探讨慢乙肝证候与肝功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型与肝、脾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以发现对其中医辨证有价值的超声检查参考指标.方法 对符合乙肝后肝硬化标准的135 例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和肝脾超声检查.对门静脉内径及平均血流速度、脾静脉内径及平均血流速度、门静脉每分钟血流量、脾静脉每分钟血流量、门静脉淤血指数、脾静脉淤血指数等指标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 脾肾阳虚、瘀血阻络证与肝气郁结、湿热内蕴证相比较,门静脉淤血程度更重,具体表现为主干内径更宽、主干血流量更大、血流流速更缓、淤血指数更高等.脾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不甚明显.结论 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伴随病情进展呈动态演变的规律.门静脉主干内径、门静脉主干血流量及流速、门静脉淤血指数可以作为脾肾阳虚证、瘀血阻络证的判断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候的动态变化。方法:对86例肝硬化患者进行1~3年的随访,采集患者不同时间的中医四诊信息,通过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患者前后两次主要的症状、体征以及中医证候因子积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的症状体征主要表现为肝肾阴虚的临床征象,中医证候积分上,肝肾阴虚中医证候因子积分明显高于其他证候组,阴虚血热、肝气郁结、脾肾阳虚这三类中医证候积分均较第一次随访时有明显增加(P0.05),而肝肾阴虚、脾虚湿盛两组随访前后证候积分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肝硬化阶段呈现虚实夹杂的证候特点,正虚以肝肾阴虚为主,并且随着病情进展,肝肾阴虚证候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研究冠心病造影结果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探讨冠心病的症候实质。方法:对61例胸痹心痛患者进行冠脉造影及证候分型,判别二者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的气虚证、血瘀证及痰浊证非常普遍,但均未表现出随冠脉病变程度变化而变化的趋势;气虚证和血瘀证的冠脉病变支数及程度显著高于非气虚证及非血瘀证(P<0.01);而痰浊证同非痰浊证的冠脉病变支数及程度比较未达到统计学意义。结论:气虚血瘀在冠心病发生发展及冠脉病变形成中起重要作用,但不表现出随冠脉病变程度变化而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证型的肝纤维化与肝功能和肝组织羟脯氨酸的关系.方法:分别设立正常对照组、单纯肝纤维化组、肝纤维化肝郁脾虚证组和气虚血瘀证组,采用CC14注射法复制单纯肝硬化模型,肝郁脾虚证组附加夹尾和大黄灌胃法、气虚血瘀证组附加游泳疲劳法复制不同证型的肝纤维化模型,分别予相应药物干预.然后其测血清肝功能和肝组织羟脯氨酸的水平.结果:各模型组与正常组肝功能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不同证型间肝功能有一定差异.但并无很好的一致性;各模型组羟脯氨酸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1),气虚血瘀组较单纯肝纤维化组明显升高(P<0.05),肝郁脾虚组与单纯肝纤维化组及气虚血瘀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药物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结论:肝功能仅反映肝脏损伤程度及代偿功能,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性不大;羟脯氨酸和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判断病情和指导治疗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对10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中医证型的分类,并观察其中医证型与hs—CRP的相关性。结果发现代谢综合征各组患者hs-CRP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中医各证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hs—CRP增高现象,其值随证型的演变而变化,肝阳上亢〈痰浊阻遏〈痰瘀互结〈阴虚热盛〈阴阳两虚〈气阴两虚(P〈0.05)。结论hs-CRP的水平可反映代谢综合征的严重程度,可将hs—CRP作为中医辨证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其中医辨证分型与西医肝功能检测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选235例慢性乙肝患者,根据其临床征象辩证为肝郁脾虚(74例)、湿热中阻(80例)、脾肾阳虚(20例)、肝肾阴虚(25例)以及瘀血阻络(36例)5组,比较5种证型肝功能(ALT、AST、ALT/AST、TBIL、DBIL)等指标的检测差异。结果:湿热中阻、肝郁脾虚两型中ALT(235.77±113.31、197.34±83.39)μ/L、AST(184.53±73.85、135.61±62.17)μ/L指标明显高于其他三型(P<0.05);湿热中阻型患者TBIL(45.77±43.31)μmol/L、DBIL(34.53±33.85)μmol/L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其他证型TBIL、DBIL均处于正常范围。结论:不同中医辨证分型,其患者部分肝功能指标亦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中医证型与肝功能指标二者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心脏功能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脏功能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中医临床辨证分型的影响。方法:应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指标,对138例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其对中医辨证分型的影响。结果:肝火亢盛证是EH-LVH早期的主要证候特征,而阴阳两虚和痰湿壅盛则为较后期的主要证候特征。EH-LVH早期呈肝火亢盛实证表现时,对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影响较小,而阴阳两虚时多属高血压病后期,反映出心脏收缩舒张功能明显异常。结论:不同中医证型EH-LVH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左室重构和舒张功能减退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可以作为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型的客观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