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比较通督调神针法与西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每组30例.针刺组采用通督调神针刺法,取督脉穴百会、风府、神庭、水沟、大椎、神道为主穴,每日1次,每周6次,连续治疗4周;药物组予以口服百忧解20 mg,每日1次,连续服药4周.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末运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MES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分,比较两组间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4周后,针刺组HAMD评分(18.93±6.49)、MESSS评分(17.47±6.56)均低于药物组(26.07±8.66,22.43±8.26),BI评分(65.67±8.97)高于药物组(49.67±8.6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针刺组抑郁症总有效率96.7%(29/30)、神经功能缺损总有效率93.3%(28/30)、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有效率100.0%(30/30),均优于药物组的83.3%(25/30)、80.0%(24/30)、80.0% (24/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不仅能改善PSD患者抑郁症状,同时能够改善PSD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疗效优于西药百忧解.  相似文献   

2.
益肾调督养心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症2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肾调督养心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成针刺组、药物组各25例,针刺组采用益肾调督养心针法,药物组给予安定片睡前口服,共治疗4周。用睡眠障碍改善有效率和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睡眠改善总有效率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匹茨堡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益肾调督养心针法能够改善脑卒中后失眠症患者睡眠、生活质量,远期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60只,月龄7—8月,体重250~300g,经1周适应性喂养后行OPEN—FIELD行为学评分筛选,保留评分相近48只用于实验,电脑随机数字法产生12只作为正常组,其余采用单侧颈总动脉不全结扎引起局灶性缺血合并慢性应激结合孤养复制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模型。造模完成后再次筛选并保留PSD大鼠24只,电脑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针刺组和模型组,每组12只。正常组常规饲养,不予任何治疗。针刺组予以针刺百会、水沟、神庭、大椎穴,每日针刺一次,每次40min,20min行针一次,每周6次,连续治疗4周。模型组不予任何治疗。3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完成时、治疗4周时运用ZeaLanga神经行为学评分及蔗糖水消耗实验、敞箱实验进行行为学测定,同时采用生物素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血浆中单胺类神经递质(5-HT、NE)的含量。结果:造模完成时,模型组和针刺组蔗糖水饮用量、水平及垂直运动得分、血浆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均较正常组降低,ZeaLanga神经行为学评分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4周时,与正常组和针刺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蔗糖水饮用量、水平及垂直运动得分、血浆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均降低,ZeaLanga神经行为学评分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正常组与针刺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可以改善PSD模型大鼠的行为,提高其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提示通督调神针法治疗PSD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确立通督调神针刺法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通督调神法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国际通用的吞咽训练方法训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均采用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及洼田饮水试验进行吞咽功能评分和分级,治疗2个疗程后评估治疗效果。并观察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VFSS评分差值、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差值、治疗后两组间治愈率与总有效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而对照组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高。结论:通督调神法的针刺处方是一种行之有效、安全性高、整体调理作用强、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的穴位选择。  相似文献   

5.
调督通阳针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俞国桥 《上海针灸杂志》2009,28(10):577-578
目的观察调督通阳针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3例痉挛性瘫痪患者按门诊序号随机分为调督通阳针法组(治疗组)52例,常规针刺组(对照组)51例。治疗组取夹脊穴、头部督脉经穴为主进行治疗;对照组取手足三阳经穴进行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55.8%,对照组愈显率为2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督通阳针法为治疗痉挛性瘫痪有良好疗效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通督调神针法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辅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调节机体神经免疫炎症的作用。方法:筛选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78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患者39例。两组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10 m L/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通督调神针法,1次/d,6次/周。两组连续治疗6周。比较两组HAMD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HAMD量表因子评分以及临床疗效。检测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皮质醇(Cor)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4~+和CD_3~+CD_8~+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AMD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治疗后HAMD量表各因子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为92. 31%,显著高于对照组69. 23%(P 0. 05)。观察组血清IL-2、IL-6、TNF-α、Cor水平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D_3~+CD_4~+明显高于对照组,CD_3~+CD_8~+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1)。结论:通督调神针法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辅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疗效显著,调节患者神经免疫炎症途径可能与其疗效有关。  相似文献   

7.
益肾调督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庞勇 《辽宁中医杂志》2002,29(8):475-476
缺血性中风 6 0例随机分为益肾调督取穴组和普通取穴组各 30例 ,治疗 30天。观察针刺前后两组病类评分、血浆内皮素 (ET)的水平 ,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疗效差别有显著性 ,益肾调督取穴组优于普通取穴组。两组均能降低患者血浆ET的含量 ,此效应以前者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调督通任针刺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调督通任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督通任针刺法是一种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浅析益肾调督针法在中风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督脉有络脑通髓,总督神明;联系脏腑,统诸阳经;关乎诸经,主司动力之生理功能.而督脉治疗中风的病理联系关键是:病位在脑;脏腑阴阳失调(尤其是心、肝、肾三脏功能失司).在脏腑阴阳失调的病理基础上,产生风、火、痰、瘀等病理产物,阻滞督脉,耗损精气,进而损伤髓海,见中风之症.中风偏瘫,病虽在肢节,其源实在脑."益肾调督针法"治疗中风,是以肾经、督脉穴为主,加少量配穴,以达到肾气充,肾精足,机体元气充沛,经脉气血流畅,脑和肢体均有所养之目的.验之临床确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益肾通督针法治疗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分水岭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法治疗,治疗组采用益肾通督针法治疗,疗程均为4周,根据NIASS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8%,对照组为7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通督针法能有效改善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对其预后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调督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针刺组、药物组各30例,针刺组采用调督针法,药物组给予安定片睡前口服,共治疗4周,随访3个月,并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PSQI评分(7.44±3.02)分,对照组(16.56±2.12)分,2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调督针法能够改善脑卒中后失眠症患者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生活质量,远期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分组的原则将80例病例分为针刺治疗组40例与口服百优解对照组40例,治疗3周观察结果。[结果](1)卒中后抑郁患者经两组治疗前后Hamilton抑郁量表HAMD总分、减分率比较(x珋±s)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P<0.01,两组间比较,均为P>0.05,两组无显著性差异。(2)经两组治疗前后CGI量表分比较(x珋±s),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P<0.01,两组间比较P>0.05,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5,(5):1132-1135
中风后抑郁症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其病机多为脑府受损,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同时夹杂痰浊瘀血等病理因素。针灸临床治疗中风后抑郁症,选穴紧紧围绕其病机进行,在重点选用具有调神通络、醒脑开窍功效的穴位同时,亦十分重视使用具有活血行气、疏肝解郁、调理脏气等功效的穴位,具有重视病变部位、明辨本虚标实之选穴规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抗抑郁药物联合疏肝调神针法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8例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治疗组给予抗抑郁药物联合疏肝调神针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抗抑郁药物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1月、3月、5月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在心理、社会、躯体及生活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抑郁药物联合疏肝调神针法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的提高,且安全性好,值得推荐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针刺对缺血性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6例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3组,针刺组(23例)接受电针治疗,对照组(18例)接受康复训练配合穴位经皮电刺激疗法,安慰针刺组(25例)接受康复训练配合穴位安慰针刺治疗。3组患者均每天治疗1次,疗程20次。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积分变化。 结果 治疗后针刺组总有效率为6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0%,安慰针刺组总有效率为64.0%, 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在患者总体情况、进食持续时间、身体不适发生的频率、情绪变化、进食的愿望、社交功能、疲劳及睡眠、精神健康等方面改善优于其他两组(P<0.05)。 结论 针刺能够提高缺血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眼针疗法加百忧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将8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用百忧解20mg,每日1次口服,治疗组口服百忧解同时加眼针疗法。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眼针疗法是治疗PSD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早期针刺治疗对中风患者生活质量的长期影响.方法 选择80例脑中风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西医常规治疗,针刺组待生命体征稳定48h后进行针刺治疗2周.分别于入选时、针刺结束和病程6个月时评估汉化版SF-36、功能独立量表(function independent measure,FIM)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 针刺结束后评估发现,除FIM的认知功能、SF-36的躯体疼痛和生理功能外,针刺组在其他各项目的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病程6个月时,两组在FIM的得分继续提高,针刺组在SF-36的情感职能、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NIHSS、FIM的运动和认知、SF-36的其他各项目得分,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早期针刺能够提高中风患者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在长期预后上,由针刺带来的益处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在心理和社会功能等生活满意度方面仍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erary(1950~2010)、Elsevier(1950~2010)、PubMed(1950~2010)、Embase(1950~2010)、BMJ(1950~2010)等英文数据库和CMCC(1984~2010)、VIP(1989~2010)、CNKI(1979~2010)、万方(1960~2010)等中文数据库。手工检索部分中医类杂志及有关学术会议论文汇编,全面收集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的随机对照试验,并按照Jadad标准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数据并进行评价。结果:共纳10篇文献,共计668例患者。近10余年有大量文献报道关于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文章,但国内外发表的文献缺乏高质量的文献报道,尚不能客观评价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疗效。结论:今后需要更多随机、设计严谨的对照试验来证实它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