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经桡动脉或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发生情况。方法:对99例因冠心病准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根据采用路径分为两组: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n=50)和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FI,n=49)。同时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d分别进行焦虑抑郁状态评分。HAMA8分定义为焦虑状态,HAMD8分定义为抑郁状态。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HAMA和HAM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7.15±1.78)vs.(7.75±1.82),P=0.216]和[(6.80±1.75)vs.(6.78±2.15),P=0.763]。术后TRI组的HAMA平均评分:[(9.74±3.36)vs.(12.82±5.68),P=0.038]和HAMD的平均评分:[(9.94±3.37)vs.(13.02±3.75),P=0.022)]均显著低于TFI组。TRI组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发生率显著低于TFI组[焦虑状态:18.0%vs.38.8%,P=0.022);抑郁状态:16.0%vs.34.7%,P=0.032]。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TFI和TRI相比是术后抑郁和焦虑状态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焦虑和抑郁状态均是PCI术后常见的情绪障碍,而TRI在对患者这两种情绪障碍的影响上均明显优于TFI。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Ⅰ期院内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认知行为疗法对冠心病(CHD)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运动处方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入选2016年1月~4月于我科住院的CHD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常规康复组(73例,接受常规Ⅰ期院内康复治疗)和联合干预组(71例,在常规康复组基础上加用认知行为治疗),疗程7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医院内焦虑抑郁量表(HADS)焦虑、抑郁评分及出院后6个月的运动处方依从性。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联合干预组治疗后HADS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下降(P=0.001,0.02)。与常规康复组比较,联合干预组治疗后HADS焦虑评分[(8.88±3.56)分比(7.42±3.01)分],HADS抑郁评分[(7.68±3.54)分比(6.37±3.19)分]均显著降低,而运动处方完全依从率(17.80%比35.21%)显著升高,P0.05或0.01。结论:Ⅰ期院内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认知行为治疗可降低冠心病患者HADS焦虑和抑郁评分,提高其运动处方依从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首次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高血压反应(acute hypertensive response,AHR)与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成都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发病≤24h的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70例,根据AHR定义分为AHR组118例,非AHR组52例。根据患者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分为PSCI组91例,非PSCI 79例。发病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 AHR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非AHR组(64.4%vs 28.8%,P0.01)。AHR组MMSE总分[(20.23±4.87)分vs(24.29±4.78)分,P=0.000]、即刻回忆[(1.97±0.80)分vs(2.69±0.61)分,P=0.000]、注意力和计算力[(3.02±1.57)分vs(3.60±1.62)分,P=0.030]、延迟回忆[(1.19±0.91)分vs(1.87±0.93)分,P=0.000]、视空间能力[(0.31±0.46)分vs(0.54±0.50)分,P=0.005]明显低于非AHR组。与非PSCI组比较,PSCI组收缩压、平均动脉压、脉压差、脑卒中后肺部感染、AHR发生率、AHR持续时间、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HR为PS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3.835,95%CI:1.844~7.976,P=0.000)。结论 AHR是PSCI的危险因素,早期监测和干预可能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合并抑郁的情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选择69例老年CHD患者(CHD组)和70例老年非CHD患者(非CHD组)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评估,对两组HAMD总分及各因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HD组抑郁发生率显著高于非CHD组(36.23%比12.86%),P0.01。与非CHD组比较,CHD组焦虑/躯体化[(1.69±0.68)分比(4.01±1.03)分]、认知障碍[(1.18±0.37)分比(1.89±0.78)分]、日夜变化[(1.17±0.23)分比(1.89±0.71)分]、睡眠障碍[(1.28±0.52)分比(2.69±0.71)分]、绝望感[(1.02±0.41)分比(3.71±0.49)分]因子分和HAMD总分[(8.49±2.31)分比(16.47±4.91)分]均显著升高,P均0.01。结论:抑郁症状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发生率较高,在临床工作中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应重视抑郁症状,尽早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情绪焦虑抑郁状态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 连续收集2006年2月至2007年10月入住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东方医院、上海市闸北区中心医院和上海市市东医院5所医院心血管内科病房的647例ACS患者,于入院时抽取外周静脉血,监测其发病36h以内血浆hs-CRP;患者入院7d内完成标准化问卷调查表<医院情绪抑郁及焦虑量表>(HADS)并计分,记录年龄、性别、冠心病危险因子及相关临床数据.结果 焦虑组患者血浆hs-CRP显著低于非焦虑非抑郁组[(10.43±3.55)mg/L对(13.19±4.90)mg/L,P<0.05],抑郁组患者血浆hs-CRP显著高于非焦虑非抑郁组[(25.41±7.07)mg/L对(13.19±4.90)mg/L,P<0.05],焦虑抑郁共病组患者与非焦虑非抑郁组患者血浆hs-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62±5.01)ms/L对(13.19±4.90)mg/L,P>0.05].结论 ACS舍并情绪抑郁程度与患者体内炎性反应活跃有关;而焦虑情绪与炎症反应活性之间无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抗癫痫药物规范化治疗后,老年患者抑郁状态的变化。方法选择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在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初诊或未曾规范化治疗的≥65岁的癫痫患者45例,男性19例,女性26例,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根据HAMD评分分为抑郁组14例,非抑郁组31例,患者进行规范化抗癫痫治疗,随访2年,再次评定HAMD评分,并收集相关资料。结果抑郁组患者治疗前HAMD评分[(21.14±3.66)分vs(12.19±3.00)分]及癫痫发作频率[(2.39±0.96)次/月vs(1.39±0.68)次/月]均明显高于非抑郁组(P=0.00)。2年正规用药后,抑郁组HAMD评分高于非抑郁组[(18.00±3.26)分vs(12.09±2.68)分,P=0.00],2组癫痫发作频率无显著差异[(0.05±0.12)次/月vs(0.07±0.18)次/月,P=0.73],抑郁组8例HAMD评分下降为正常(P0.05),6例仍抑郁患者HAMD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但无明显差异(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前HAMD评分及治疗前癫痫发作频率与抑郁改善呈正相关(r=0.77、0.55,P=0.00)。结论正规抗癫痫治疗能良好控制癫痫发作情况,并明显改善患者抑郁情绪,帮助恢复社会功能。治疗前癫痫发作越频繁,抑郁程度越重患者改善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运动对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单一手术组行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258例,按照其术后6~12个月是否运动达标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于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分别应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进行测评。结果:运动组患者术后12个月焦虑[(6.63±1.27)vs.(6.20±1.18),t=2.462,P=0.015]和抑郁[(6.05±0.93)vs.(5.67±1.05),t=2.683,P=0.008]得分低于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两组比较,运动组焦虑得分[(6.20±1.18)vs.(6.66±1.06),t=-3.262,P=0.001]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于行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患者,达标的运动干预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焦虑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中青年女性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影像学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入选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在马鞍山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中青年女性患者253例(年龄≤55岁)和同龄男性冠心病患者22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成女性冠心病组(n=96)、女性非冠心病组(n=157)和男性冠心病组(n=222),分析不同性别冠心病组冠状动脉病变的数量和部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影响因素。结果中青年女性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相比,吸烟史、血压[(147.3±14.6/79.9±13.5)vs.(127.9±4.7/71.1±13.1)mm Hg]、空腹血糖[(6.32±1.26)vs.(5.56±1.19)mmol/L]、总胆固醇[(4.99±0.96)vs.(4.44±0.78)mmol/L]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96±0.71)vs.(2.48±0.69)mmol/L]高(均p0.01)。与男性冠心病组相比,女性冠心病组糖尿病史比例较高(16.7%vs.4.5%,p0.05),冠状动脉病变以单支病变多见(58%vs.41%,p0.01);吸烟史比例、三支病变的发生率低(分别3.1%vs.14.9%,17%vs.36%,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高血压及吸烟史是女性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4.286、3.267、2.500(均p0.05)。结论中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糖尿病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其冠脉病变多为单支病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期首发脑卒中后抑郁状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与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7月在北京市海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期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3例,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为非PSD组77例,PSD组26例。又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分为非PSCI组30例,PSCI组73例,评估抑郁情绪和认知功能损伤,记录人口学资料和临床指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PSD和PSCI的各种危险因素。结果 PSD组冠心病、同型半胱氨酸、前部病灶、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MoCA21分比例明显高于非PSD组[38.5%vs 19.5%,P=0.04;(20.12±12.96)μmol/L vs(14.73±6.41)μmol/L,P=0.01;84.6%vs61.0%,P=0.02;(12.04±9.95)分vs(3.35±2.79)分,P=0.00;65.4%vs 42.9%,P=0.04]。PSCI组年龄、独居比例明显高于非PSCI组,男性、中学以上教育程度、吸烟、饮酒、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非PS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AMA、同型半胱氨酸为PSD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是PSC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期首发PSD和PSCI的相关性不明确,两者有各自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非肥胖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与冠状动脉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自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因胸闷、胸痛症状入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非糖尿病、非肥胖患者483例。根据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定义胰岛素抵抗(IR)组(n=118)和胰岛素敏感组(n=365)。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确定的病变血管数目和SYNTAX积分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广泛性和严重程度。结果:IR患者年龄偏小[(57.1±10.4)vs.(59.5±9.4)岁,P=0.02]、平均BMI水平高[(27.1±2.8)vs.(25.1±2.8),P=0.001]、高血压(72.9%vs.57.5%,P=0.03)和超质量(76.3%vs.50.7%,P=0.00)发生率高。IR患者冠状动脉无病变比例低(14.4%vs.23.3%,P=0.04),2支或以上血管病变比例高(50%vs.36.7%,P=0.01),平均SYNTAX积分[8(5,15)vs.7(2,12)]以及SYNTAX积分高分组(SYNTAX≥10)的比例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控制多种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后,偏相关分析显示HOMA-IR与病变血管数目(r=0.23,P=0.00)、SYNTAX积分(r=0.20,P=0.01)、支架数目(r=0.17,P=0.02)呈正相关。结论:在非糖尿病、非肥胖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广泛性和严重性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识别高危患者的工具;改善IR状态可以作为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策略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不良情绪、心绞痛发作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39),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治疗后疗效,心绞痛发作及心功能,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12%vs.69.23%)(P0.05);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疼痛评分、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14±0.30)次/周vs.(6.01±0.91)次/周,(2.13±0.72)分vs.(5.06±0.80)分,(2.10±0.63)min vs.(6.19±1.21)min](P0.05);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9.10±5.12)分vs.(51.39±7.34)分,(39.20±6.41)分vs.(47.27±8.32)分](P0.05);SDSS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85±0.12)分vs.(1.40±0.16)分,(1.13±0.09)分vs.(1.51±0.03)分,(1.56±0.36)分vs.(3.02±0.51)分,(0.76±0.13)分vs.(1.71±0.22)分,(0.83±0.12)分vs.(1.32±0.21)分,(0.89±0.02)分vs.(2.05±0.04)分,(1.09±0.11)分vs.(1.78±0.30)分,(0.79±0.14)分vs.(1.85±0.30)分](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对冠心病患者护理效果显著,可改善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医患和谐。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中国急诊就诊的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现状。方法:2008-11至2011-10在全国20家医院连续入选急诊就诊中有心房颤动诊断的患者,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和治疗,按性别将患者分成男女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及治疗现状。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风险评估采用CHADS2评分,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华法林使用的因素。结果:2 015例心房颤动患者中,女性组1 104例,男性组911例。与男性患者比较,女性平均年龄较高[(69.11±12.96)岁vs(67.67±13.63)岁,P=0.015]、体重指数偏低[(23.24±3.73)kg/m2 vs(23.89±3.47)kg/m2,P=0.000],合并心力衰竭(39.7%vs 34.6%,P=0.019)、瓣膜病(26.6%vs 12.4%,P=0.000)的比例高,而男性患者吸烟(41.4%vs 5.1%,P=0.000)和合并冠心病(45.1%vs 39.1%,P=0.007)及既往心肌梗死(9.5%vs 5.5%,P=0.001)的比例较女性高。女性非瓣膜病患者CHADS2评分高于男性[(2.0±1.4)分vs(1.8±1.4)分,P=0.008],且CHADS2评分≥2分比例高于男性(58.0%vs 51%,P=0.005)。407例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中,167例(41%)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其中女性119例(40.5%),男性48例(42.5%)(P=0.713);1608例非瓣膜病心房颤动CHADS2评分≥2分的患者中,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仅有105例(12.0%),其中女性54例(11.5%),男性51例(12.5%)(P=0.636)。结论:中国急诊心房颤动的男、女患者间临床特征及治疗存在差异。女性患者中合并瓣膜病及心力衰竭者较多,男性患者中吸烟及合并冠心病者较多。在抗凝治疗方面,心率快及心力衰竭影响女性使用华法林,合并高血压影响男性使用华法林。  相似文献   

13.
目的验证ESSEN和SPI-Ⅱ评分量表预测脑卒中长期复发风险的效力。方法选择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患者209例,用电话随访结合电子病历查询方法,分为单发组119例和复发组90例,分别用ESSEN和SPI-Ⅱ量表进行评分,计算2种量表ROC曲线下面积(AUC)。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5年生存率。结果与单发组比较,复发组ESSEN评分[(2.54±1.15)分vs(1.89±1.09)分]和SPI-Ⅱ评分[(7.78±1.81)分vs(6.82±1.69)分]明显升高(P=0.000)。ESSEN评分的AUC为0.656,SPI-Ⅱ评分的AUC为0.652。ESSEN评分低危组患者5年生存率较高危组升高(65.6%vs 43.8%,P=0.002),SPI-Ⅱ评分低危组患者较中危组和高危组5年生存率明显升高(72.4%vs 43.8%和42.9%,P=0.000,0.030)。结论 ESSEN和SPI-Ⅱ评分预测急性脑卒中患者5年的脑卒中复发有相似预测效力,应用2个量表预测中国人脑卒中的5年复发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冠心病合并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IMR)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CABG+二尖瓣成形(MVP)两种手术方法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根据入排标准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1月,于行外科手术治疗的冠心病合并中度IMR患者125例,随访时间12个月,根据手术方式分为CABG组和CABG+MVP组,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呼吸机使用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在院病死率、术前、术后及随访时EF、LVEDD、二尖瓣反流面积、随访期病死率、MACCE事件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内动脉使用率(69.9%vs. 57.1%,P0.05)、旁路移植支数[(3.05±0.66)vs.(2.95±0.59)支,P0.05]、悬红[(1.73±2.77)vs.(2.57±4.48)U,P0.05]、血浆[(139.7±300.8)vs.(190±375.63)mL,P0.05]、血小板[(0.31±1.31)vs.(0.24±0.7)U,P0.05]使用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ABG+MVP组手术时间明显高于CABG组[(348±87.1)vs.(236.79±65.3)min,P0.001]。两组在院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vs. 9.5%,P0.05)。但CABG组IABP使用率(15.7%vs. 33.3%,P0.05)、呼吸机使用时间[26.0(21.0,52.0)vs. 46(24.3,70.5)h,P0.05],ICU滞留时间[42.0(23.2,65.9)vs. 63.4(44.3,118.8)h,P0.05]、术后心房颤动(0 vs. 14.3%,P0.05)、二次开胸(1.2%vs. 9.5%,P0.05)、术后肾衰竭(1.2%vs. 9.5%,P0.05)、低心排发生率(3.6%vs. 19%,P0.05)、总住院时间[(11.1±4.3)vs.(13.8±6.6)d,P0.05]均低于CABG+MVP组。两组随访MACCE事件发生率(6.25%vs. 5.26%,P0.05)、病死率(6.25%vs. 5.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去死亡病例,对比两组超声结果发现,两组患者术后EF [(52.2±8.8)%vs.(50±9.8)%,P0.05]、术后LVEDD [(49.7±6.1)vs.(49.8±6.3)mm,P0.05]、术后二尖瓣反流面积[1.7(0,2.7)vs. 0.6(0,2.4)cm~2,P0.05]、随访EF [(56±8.8)%vs.(52.8±9.1)%,P0.05]、随访LVEDD [(49.8±5.6)vs.(50.9±5.6)mm,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1年期随访二尖瓣反流面积CABG+MVP组明显少于CABG组[2.4(1.3,3.6)vs. 0.8(0.4,2.2)cm~2,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中度IMR患者行OPCABG治疗术后并发症少,中期疗效满意,或可作为此类患者一种可选的手术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多阶段心理干预对行再血管化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于本院进行再血管化治疗后抑郁的冠心病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常规心理护理组和多阶段心理护理组,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入组时和入组2年后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Gensini评分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入组2年后,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显著下降(P均=0.001),且与常规心理护理组比较,多阶段心理护理组SAS[(65.74±3.95)分比(61.13±3.87)分]、SDS[(70.14±5.69)分比(65.59±5.70)分]和Gensini评分[(40.33±4.30)分比(35.14±3.61)分]下降更显著(P均=0.001);多阶段心理护理组患者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心理护理组(13.75%比31.25%,P=0.008)。结论:在再血管化治疗后给予冠心病患者多阶段心理干预可明显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状态,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焦虑和抑郁与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神经科的住院患者220例,按照DMS-Ⅳ慢性焦虑抑郁诊断标准,分为慢性焦虑组107例和无慢性焦虑组113例;慢性抑郁组98例和无慢性抑郁组122例。并依据CT、MRI及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对患者进行脑梗死、缺血性脑白质病变及脑动脉粥样硬化影像学评分及分析。结果慢性焦虑组与无慢性焦虑组脑梗死、缺血性脑白质病变和脑动脉粥样硬化影像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83±0.94)分vs(1.48±1.19)分,(0.71±1.00)分vs(1.32±1.27)分,(1.27±1.02)分vs(1.80±1.12)分,P=0.000,P=0.025];慢性抑郁组与无慢性抑郁组上述3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焦虑评分与脑梗死、缺血性脑白质病变和脑动脉粥样硬化影像评分均呈负相关(r=-0.335,-0.213,-0.246;P=0.000,0.001,0.023);慢性抑郁评分与上述3项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适度的慢性焦虑对人体ICVD的发生、发展可能有延缓或减轻的作用,但需更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脑梗死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1日~2016年6月31日在我院行MHD的尿毒症患者327例,将发生急性脑梗死的34例患者作为脑梗死组,未发生脑梗死的293例患者作为非脑梗死组。回顾性分析MH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27例MHD患者中,脑梗死发生率为10.4%。脑梗死组糖尿病(58.8%vs 38.6%)和冠心病(29.4%vs 8.5%)比例、透析前收缩压[(160.38±23.50)mm Hg(1 mm Hg=0.133kPa)vs(136.81±21.05)mm Hg]、舒张压[(91.76±13.74)mm Hg vs(78.90±13.19)mm Hg]和白蛋白水平[(39.75±5.47)g/L vs(37.88±5.10)g/L]明显高于非脑梗死组(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3.420,95%CI:1.355~8.632)、冠心病(OR=7.860,95%CI:2.753~22.437)、透析前收缩压(OR=1.029,95%CI:1.004~1.055)、透析前舒张压(OR=1.059,95%CI:1.015~1.106)是发生脑梗死的影响因素。结论糖尿病、冠心病、透析前收缩压及舒张压是MHD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尿酸对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凝血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行PCI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10例,并按照血清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41例和对照组69例,患者于术后1周行血栓弹力图检测,比较2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血小板二磷酸腺苷(ADP)抑制率(ADP%)、花生四烯酸(AA)抑制率(AA%)。同时记录凝血反应时间(R值)、血凝块形成时间(K值)、血凝块形成的最大幅度(MA值)和血凝块形成的速率(α角)。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尿酸血症组的R值[(5.88±1.50)min vs(7.16±2.06)min,P=0.001]、K值[(2.15±0.63)min vs(2.58±0.88)min,P=0.007]、ADP%[(53.94±24.62)%vs(73.26±18.56)%,P=0.000]、AA%[(60.06±23.43)%vs(79.59±15.98)%,P=0.000]显著降低,MA值[(65.57±3.15)mmvs(59.01±6.99)mm,P=0.000]、α角[(64.69±5.24)°vs(56.51±4.86)°,P=0.000]显著增高。血尿酸与R值、K值、ADP%、AA%呈负相关(P0.05,P0.01),与MA值、α角呈正相关(P0.01)。血尿酸与ADP%、AA%独立负相关(P0.05)。结论合并高尿酸血症的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液呈高凝状态,血小板活性高,阿司匹林抵抗和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淋巴瘤并发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随访结果。方法检索2013年1月至2017年8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医院住院患者数据库中出院诊断包括"冠心病"和"淋巴瘤"、"肉瘤"或"癌"的所有患者,分为淋巴瘤组和非淋巴瘤组,登记治疗数据并电话随访。比较两组间人口学和共患病的基线特征、冠心病治疗情况以及临床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最终纳入并完成随访121例恶性肿瘤并发冠心病患者,淋巴瘤组和非淋巴瘤组分别为59例和62例,淋巴瘤患者占同期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0.09%。以患者出院时为基线,淋巴瘤组患者与非淋巴瘤组患者比较,年龄更年轻[(60.5±12.3)岁vs.(66.6±9.7)岁,P=0.003],肿瘤确诊后生存期更长[(12.1±7.75)年vs.(9.24±7.06)年,P=0.035],先患冠心病的比例明显偏低[27.1%vs. 43.5%,P=0.0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两组各有14例死亡,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瘤组患者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非淋巴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vs. 8.1%,P=0.033)。结论淋巴瘤患者与非淋巴瘤患者相比,冠心病发病年龄更轻,且更多见于肿瘤发生以后,严重出血事件更少,在确诊肿瘤后的生存期更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心医学模式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护理)和双心医学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给予双心医学模式的心理干预),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Zung抑郁/焦虑自评量表(SDS/SAS)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常规治疗组与双心医学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93.00%比98.00%,P=0.07);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双心医学组住院时间[(7.85±1.31)d比(6.23±1.27)d]、住院费用[(10441.53±3042.75)元比(6336.23±1400.36)元]均明显减少(P均=0.001);两组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双心医学模式组治疗后SAS [(55.79±7.13)分比(52.15±6.88)分]、SDS [(55.76±6.83)分比(53.70±6.00)分]评分降低更显著(P0.05或0.01)。结论:双心医学模式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可显著改善不良情绪,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