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建立血瘀证各兼证的诊断标准,为临床诊治血瘀证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检索近30年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的血瘀证相关文献,经筛选后逐条录入各要素,并进行临床表现、舌像、脉象统计.结果 共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184篇,研究发现,气虚血瘀证兼症11个,血虚血瘀证兼症9个,气滞血瘀证兼症8个,寒凝血瘀证兼症11个,痰凝血瘀证兼症11个,热毒血瘀证兼症11个,阴虚血瘀证兼症7个,阳虚血瘀证兼症5个.结论 确定了血瘀证兼证可分为8个类型及各类型的诊断要素,为中医临床诊治血瘀证及其兼证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3.
冠心病血瘀证分布特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大量古代文献,指出心血瘀阻是冠心病的发病关键,心血瘀阻证是冠心病常见的证候之一,并从冠心病证候分布规律上表明心血瘀阳证是最常见的证型,加强对胸痹血瘀证证候本质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血瘀证是中医临床常见证候,是多种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病机,是现代中医研究热点领域之一。根据中医“异病同治”思想,不同疾病出现血瘀证,均可采用活血化瘀治法进行治疗。中医对于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治法的认识历史悠久,在中医学理论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萌芽于先秦西汉时期,初建于东汉时期,成长于隋唐时期,发展于宋金元时期,成熟于明清时期。当今,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治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基于其理论渊源,再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将会进一步推动血瘀证理论的创新研究和活血化瘀中药及复方的临床精准应用。 相似文献
5.
血瘀证证型结合模型研究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血瘀模型及相关中医理论寒冷造成的动物血瘀证模型中医认为“寒则凝,凝则成瘀”、“阳气虚衰则脉道拘急,血行不畅而寒凝血瘀”,根据这一理论,建立了寒冷造成的血瘀证模型。此模型一般采用动物冰水浴,也常和肾上腺素皮下注射,使外周血管强烈收缩,心脏后负荷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血瘀证分布特征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查阅大量古代文献 ,指出心血瘀阻是冠心病的发病关键 ,心血瘀阻证是冠心病常见的证候之一 ,并从冠心病证候分布规律上表明心血瘀阳证是最常见的证型 ,加强对胸痹血瘀证证候本质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用药规律,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人工筛选近10年来国内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文献,对临床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处方、药物组成和功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17篇文献,出现81种处方名称,中药共计121味;根据中药的功效及分类,使用频次较多的药物依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解表药、止血药、理气药;用药频次前4位的补气药分别是黄芪、人参、甘草、党参,用药频次前4位的活血化瘀药分别是丹参、川芎、红花、桃仁。结论:中医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解表药、止血药、理气药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型及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对国内三大数据库知网、维普、万方自建库至2015年12月的全部期刊进行检索,对符合要求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证型和证素进行归纳总结,原始数据用Excel表建立数据库,利用频数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311篇,其中哮喘发作期193篇,缓解期118篇。经统计得出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期证型包括热哮、寒哮、痰热壅肺等11个证型;缓解期包括肺脾气虚、肾气亏虚等16个证型。证素分布情况:发作期病位在肺,其次为肾、脾;病性为热与寒,其次为痰、瘀等。缓解期主要病位在肺,其次为脾、肾;病性主要为气虚,其次为阴虚、阳虚、痰湿等。结论: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期以实证为主,病性以热、寒、痰、瘀多见,病位在肺;缓解期以虚证为主,病性以气虚多见,病位主要在肺、脾、肾。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鼻-鼻窦炎证素分布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VIP),2010年1月至2019年6月关于鼻窦炎的文献报道,建立EXCEL 2010数据库,导入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频数分析统计。结果:共检索到符合标准的文献131篇。共提取证型38个。鼻窦炎常见证型是胆腑郁热、肺经风热、脾胃湿热、脾肺两虚型。其中病位证素7个,其肺、脾、胆为常见病位证素,病性证素统计得9类,以热、湿、气虚、风为常见病性证素;证素组合包括:单一证素和两证素组合两种方式。单一证素类型中,证素组合以热+胆、气虚+脾肺为主;在两证素组合中,证素组合以风热+肺、湿热+脾胃、虚寒+肺为主。结论:鼻窦炎的证型最常见的是胆腑郁热、肺经风热、脾胃湿热、脾肺两虚,病位证素最常见的是肺、脾、胆,病性证素最常见的是热、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文献中挖掘中医证候信息,进行规范研究,以期对中医的规范化,现代化起到一点借鉴作用.方法:选取了西医病名的4个疾病,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进行检索血瘀证的症状数据,其中包括血瘀证及其兼证的症状信息,从“证候-疾病(证-病)”的角度进行了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另外,选取糖尿病作为基本疾病来研究其证候规律,即“疾病-证候(病-证)”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将所有病种所有症状信息进行提取,建立数据库,将症状、证候的词语进行规范,使其成为最小中医信息单元,输入计算机,转换成计算机可以识别计算的数据.使用WEKA进行判别分析.SPSS进行聚类分析,得出证候信息.结果:通过以上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的证候信息跟现有的证候标准相似.说明文献作者对现有标准是比较认可的.或多或少都受到了现有标准的影响.但是这个结果不能完全被现有标准所包括,考虑是因为临床疾病的多样性,复杂性造成的,所以现有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结论:通过对文献进行数据挖掘,用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几种疾病的证候特点的证候研究方法是可行的,同时提出了证候规范化方法研究需要引入证素的概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文应用CiteSpace Ⅲ软件的“共词分析”功能,对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血瘀证证候诊断标准的研究历史、现状和趋势。方法: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为来源数据库,检索与血瘀证证候诊断标准相关的文献,检索得到相关文献835篇,将所得数据文件导入CiteSpace Ⅲ软件中,进行作者、机构和关键词的共现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结果:通过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血瘀证证候诊断标准研究的主要研究人员301人和7个稳定的研究团队,该研究领域的重要学者有王阶、姚魁武、王庆国、王天芳、史载祥、陈可冀等;主要研究机构是研究院所及中医药大学的附属医院,北京地区以中国中医科学院及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中心,出现频次>10的6家机构分别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和山东中医药大学,以上6家单位的总出现频次104次,占总数(386次)的26.94%,是血瘀证证候诊断标准研究的主要阵地;主要研究方向有血瘀证证候诊断标准的制定、临床试验研究、相关性研究及系统综述。受到关注较多的疾病是冠心病心绞痛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本研究预测:西医疾病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证候要素研究、系统综述和循证医学研究,以及脑梗死研究可能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及研究热点。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利用CiteSpace Ⅲ软件的“共词分析”功能,对血瘀证证候诊断标准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可对该领域的发展历史、现状和主要的研究领域有直观的了解,并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13.
血瘀证是银屑病难治愈,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肝与银屑病密切相关,肝藏血,主疏泄,气血失和,皮肤不得濡养,发为此病。现代实验研究证实,银屑病与代谢综合征联系密切,而瘀血的存在是代谢综合征进一步发展、导致并发症的关键因素,同时也阐明了银屑病血瘀证与部分血清细胞因子的相关性。对于银屑病血瘀证的诊治,本着治病求本的原则,首先应活血化瘀,再根据导致血瘀证不同的原因,兼顾益气、养阴、清热、凉血、理气、行气、化痰、温阳、温经散寒等。同时灵活运用中医特色外治法如走罐、针刺、火针、刺络放血法等辅助治疗,以更好地控制银屑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共情缺陷常见病症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运用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近20年间发表的共情缺陷常见病症的相关文献,筛选出包含辨证分型标准、疾病诊疗指南、专家共识或证候分布的基础或临床研究类文献,提取文献中出现的证候并对不同病症的共有证候进行归纳、整理、分析。结果:存在共情缺陷的病症有14种,对其中9种病症的中医证候进行统计筛选得中医证候51个。在各病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前四位证候是痰火内扰证、心脾两虚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结论:共情缺陷多涉及心、肝、脾、肾四脏,临床诊疗可从以上思路进行证候辨识并进行早期干预,避免严重精神心理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方水林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11):70-71
全身血液运行不畅,或局部血液停滞,或体内存留离经之血,都称之为瘀血,又称为蓄血。瘀血的形成及致病特点多由于气滞、气虚、血寒、血热等原因而形成。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若因气滞,或因气虚推动无力,均可造成血液凝滞成瘀。寒凝血脉,则经过全身血液运行不畅,或局部血液停滞,或体内存留离经之血,都称之为瘀血。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气滞血瘀证差异表达谱,以探索气滞血瘀证可能的生物学基础与发生机制。方法:①检索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中气滞血瘀证组学层面研究的相关文献331篇,提取并总结基本资料与RNA差异表达谱;②应用GeneCards数据库进行基因功能注释;③借助DAVID平台对差异表达RNA 进行生物功能与信号通路富集分析;④利用starBase v2.0 平台中的miRNA-target interactions 模块、miRNA-lncRNA interactions 模块、miRNA-circRNA interactions 模块与STRING Version 10.5平台中的Multipleproteins模块建立气滞血瘀证ceRNA-mRNA-protein相互作用网络。结果:①文献分析显示,共有41篇文献报道了气滞血瘀证组学层面研究的结果,其中蛋白表达研究数量最多,其次为mRNA、SNP、miRNA、DNA甲基化、lncRNA、circRNA;②差异表达谱GO功能富集显示,在生物过程方面,气滞血瘀证相关基因主要与细胞对环状化合物的反应、对转录、神经元凋亡基因表达的负性调控以及炎症反应相关;在细胞组成方面,气滞血瘀证相关基因主要与蛋白复合物、核质、细胞表面相关;在分子功能方面,气滞血瘀证相关基因主要与可识别蛋白结合、酶结合、转录调控区域的基因结合相关,其中炎症反应与目前气滞血瘀证生物学基础研究联系最为密切。③差异表达谱KEGG信号通路分析显示,与气滞血瘀证相关基因可能有关的信号通路包括肿瘤相关蛋白多糖、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肿瘤相关信号通路、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其中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与目前气滞血瘀证生物学基础研究联系较为密切。结论:气滞血瘀证相关基因涉及多种生物功能、多条信号通路,其中与炎症反应与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联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中医杂志》2017,(4):687-690
目的:比较分析历年血瘀证的诊断标准的异同及优异,为临床医师诊断提供更全面准确的标准参考。方法:检索CNKI、CBM、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中1915—2016年发表的血瘀证诊断标准的相关文献,并检索各标准的引用次数,获取应用最广泛的标准,并对文献中各血瘀证诊断标准组成进行分类,探讨不同标准的异同点。结果:共纳入期刊文献6篇、国家标准1篇,共7篇文献。其中,期刊包括1982年第一次全国活血化瘀研究学术会议修订(上海会议)提出的血瘀证诊断试行标准;1986年第二次全国活血化瘀研究学术会议修订(广州会议)提出的《血瘀证诊断标准》;1986年《国际血瘀诊断标准试行方案》(小川新,日本);1988年《血瘀证诊断标准的研究》(王阶,中国);1988年《血瘀证研究国际会议》(北京会议)提出的血瘀证诊断参考标准;201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提出的《血瘀证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及1997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GB/T 16751.2)的国家标准。其中,以国家标准引用最多,高达523次。7篇诊断标准中,共同的证候有:舌质紫黯或舌体瘀斑、瘀点;面部、唇、齿龈及眼周紫黑者;肌肤甲错;固定性疼痛;身上有病理性肿块等8项。不同诊断标准在情志因素,肢体麻木等方面上对血瘀证的诊断有了新的认识。引用频次最多的证候标准有舌质紫黯有瘀斑,面部眼周紫黑,肌肤甲错,脉涩或结、代,月经紊乱、经期腹痛、色黑有血块,固定性疼痛,血不循经而停滞及出血后引起的瘀血、黑粪、皮下瘀斑等。结论:目前血瘀证诊断标准以《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应用最广;其他血瘀证诊断标准各有优异,但应用仍也存在很大局限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