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父母身体活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国际身体活动问卷(IPAQ)基础上调整设计问卷,2014年对沈阳、广州、成都和武汉市的12 501名中小学生父母每周身体活动的天数、每天活动的时间、静态活动时间等身体活动状况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不同地区、学段、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经济状况对中小学生父母身体活动和静态活动的影响。结果四城市中小学生父母身体活动不足的比例为58.3%,55.7%学生父母每天静态活动时间2 h及以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小学生父母相比,初高中学生父母身体活动不足的风险[OR_初=0.796(95%CI 0.728~0.869),OR_高=0.746(95%CI 0.683~0.815)]和静态活动时间2 h及以上的风险[OR_初=0.823(95%CI 0.750~0.904),OR_高=0.788(95%CI 0.712~0.872)]降低。与小学文化程度相比,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学生家长身体活动不足的风险[OR=1.288(95%CI 1.107~1.497)]和静态活动时间2 h及以上的风险[OR=1.303(95%CI1.120~1.515)]增加。与家务/待业/离退休人员比,农牧业/设备操作人员身体活动不足的风险[OR=0.755(95%CI 0.634~0.899)]及每天静态活动2 h及以上的风险[OR=0.731(95%CI 0.617~0.867)]降低。结论四城市中小学生父母身体活动水平不足的比例及静态活动时间2 h及以上的比例较高。地区、学生学段、父母文化程度和职业对身体活动水平及静态活动时间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身体活动、能量消耗及睡眠现状,为制定学龄期身体活动相关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PAQ)基础上调整设计问卷,调查沈阳、广州、成都、武汉4城市的10 909名中小学生的身体活动及睡眠状况,并进行性别、学段、城市间的比较。结果调查对象每周平均有(4.0±1.9)d、每天(44.9±39.5)min参加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有(3.1±1.8)d、平均每天(38.5±38.5)min参加高强度身体活动,身体活动能量代谢当量平均每周为(1602.2±1939.3)MET-miniutes,每周达到中等和高身体活动水平的学生分别占29.1%和31.5%;男生的身体活动强度和时间高于女生,低学段高于高学段,城市间存在差异。调查对象每天闲暇时平均静坐活动时间为(158.6±154.3)min,53.7%的人每天静坐活动2 h及以上,随着学段升高,静坐活动时间和比例升高。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为(7.7±1.6)h,睡眠不足的比例是79.9%,女生高于男生,高学段高于低学段。结论中小学生中高身体活动水平比例较低,静坐活动时间较长,睡眠不足的比例较高,性别、学段和城市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南京城区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水平与休闲时间体力活动间关系,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南京4个城区居住时间≥5年、年龄≥35岁居民,采用南京市成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调查问卷进行面对面调查。结局变量为体力活动,分为充足、不充足2类;自变量为家庭人均收入,分为低、中、高3等。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家庭人均收入与休闲时间体力活动水平间流行病学关联。结果调查7 402人,平均年龄为(55.76±12.98)岁,休闲时间体力活动充足率为44.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中、高等家庭人均收入居民休闲时间体力活动水平充足率分别为低家庭人均收入的1.44倍(95%CI:1.28~1.62)、1.69倍(95%CI:1.48~1.93),不同性别、年龄组人群休闲时间体力活动充足率均与家庭人均收入呈正相关。结论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水平与休闲时间体力活动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广东省成年人身体活动和静态时间的现状,为制定慢性病相关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对象来源于2018年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数据。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广东省14个监测点的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抽取调查对象。采用基于复杂抽样和加权的率的估计方法计算研究对象经常锻炼率、从不锻炼率,采用基于复杂抽样估计的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描述研究对象每日静态行为时间。采用基于复杂抽样设计校正的Rao-Scottχ2检验和秩和检验分别分析不同人群经常锻炼率、从不锻炼率和每日静态行为时间的差异。结果 本研究纳入身体活动资料完整的研究对象8 599人。研究对象中经常锻炼者1 547人,经常锻炼率为22.53%(95%CI:18.51%~26.55%),男性高于女性(25.10%vs 22.53%)。研究对象中从不锻炼者6 639人,从不锻炼率为66.97%(95%CI:60.07%~73.88%),女性高于男性(73.92%vs 60.45%)。平均每日静态行为时间为5.63(95%CI:4.78~6.48)h,男性为5.72(95%CI:4.96~6.48)h,女性为5.53(95%CI:4.56~6.49)h。18~44岁、城市、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家庭总收入>7 500元/月、未婚的居民每日静态行为时间较长,分别为6.10、6.01、7.57、6.31、7.45 h。结论 广东省成年人身体活动水平仍不高,静态时间过长,处于较高水平。防控成人身体活动不足的问题的同时也应关注成人静态时间过长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的身体活动和睡眠状况,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实施身体活动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于2016-2017年应用在国际身体活动问卷基础上调整设计的"医务人员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调查问卷",对北京、兰州、长春、济南、宁波、青岛和重庆7个城市的681名医务人员身体活动、闲暇静坐时间和睡眠时间进行调查分析,并进行性别、年龄、不同医疗机构等因素的比较分析。用SPSS 22.0软件进行非参数检验、χ~2检验。结果调查对象平均每天身体活动总量的中位数为6.82千步当量(P_(25)~P_(75):3.50~12.53千步当量),平均每天身体活动总量达到6和10千步当量的比例分别为56.83%和32.16%;每周达到高、中、低等强度身体活动水平的医务人员占比分别为27.90%、50.95%和21.15%。调查对象平均每天闲暇静坐时间为2.37 h,中位数为2.00 h(P_(25)~P_(75):1.00~3.00 h),每天闲暇静坐时间≥2 h的占比为57.12%,不同年龄、不同医疗机构间每天闲暇静坐时间≥2 h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每天睡眠时间平均为6.78 h,中位数为7.00 h(P_(25)~P_(75):6.00~8.00 h),睡眠不足率为30.40%,随着年龄增长,睡眠不足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务人员闲暇静坐时间较长,睡眠不足率高,应倡导医务人员积极参加休闲锻炼,保持适宜的睡眠时间,提高医务人员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湖北省职业场所慢性病高风险人群的身体活动情况,为开展人群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从湖北省随机抽取2家化工企业,对企业内的35岁以上且无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在职职工进行免费体检筛查,最终确定821名慢性病高风险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调查对象业余锻炼等身体活动相关数据与平均每天的静态行为时间。结果调查对象中身体活动水平偏低者356人(43.4%),中等者368人(44.8%),较高者97(11.8%)。女性、年长者和文化程度高者身体活动水平较高。调查对象中224人(27.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女性经常锻炼率(34.2%)高于男性(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9,P0.05)。35~40岁组的经常锻炼率最低。调查对象的静态行为时间中位数为2.00 h(P25~P75为1.67~3.00 h)。男女性别间静态行为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不同者静态行为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职业慢性病高风险人群中存在着身体活动不足,锻炼率偏低,静态行为时间长等问题,需要开展针对职业场所慢性病高风险人群预防慢性病的健康干预活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在校小学生身体活动模式及其与肥胖的相关性,为有针对性开展儿童肥胖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市海淀区2所小学一~五年级学生共190名,测量身高、体重,并使用"24 h身体活动记录表",记录儿童1周的身体活动内容及活动类型。结果 190名小学生躺、坐、轻度活动、慢走、轻家务劳动、轻强度体育活动、中强度体育活动、高强度体育活动8类身体活动时间的中位数分别是10.7,9.4,0.6,1.5,0.5,0.5,0.4,0.0 h/d,其中中高强度体育活动时间的中位数是0.43 h/d。非超重组的躺和轻家务劳动时间明显高于超重肥胖组,而坐和慢走活动时间明显低于超重肥胖组(P值均<0.05)。非超重组学生中、高等强度体育运动时间的中位数是0.45h/d,超重肥胖组的中位数是0.36 h/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生身体活动模式存在不足,缺乏中、高强度体育运动,静态活动过多。不同营养状况小学生的身体活动模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中国中小学生闲暇时间静态活动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使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身体活动调查数据,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共调查中小学生39 242名,现对其闲暇时间看电视、使用电脑、玩电子游戏、阅读、做作业等静态活动的情况进行分析。采用2009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数据,进行复杂抽样加权处理,计算其闲暇静态活动时间,采用均数和率来描述中小学生静态活动的时间及其分布。结果中国中小学生闲暇平均每天静态活动时间是2.92 h;城市(3.04 h)高于农村(2.81 h);男生静态活动时间(2.90 h)略低于女生(2.94 h);高中、初中和小学学生静态活动时间分别为3.45、3.06和2.60 h。平均每天闲暇静态活动时间大于2 h的学生占86.2%,城市(87.5%)高于农村(85.1%);男、女生分别为86.4%和86.0%;高中、初中和小学学生平均每天闲暇静态活动时间大于2 h的比例分别为91.1%、88.8%和82.5%。平均每天做作业时间为1.48 h,男生(1.44 h)略低于女生(1.52 h);高中、初中和小学学生平均每天做作业的时间分别为1.90、1.62和1.20 h。结论中国中小学生闲暇时间静态活动时间过长,建议学校及家庭创造支持性环境,鼓励其减少静态活动,提高其身体活动水平。  相似文献   

9.
成都市学龄儿童身体活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成都市学龄儿童总体身体活动模式特点及问题,为科学指导儿童身体活动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成都市城区两所小学4~6年级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况调查收集其近1周内闲暇时间身体活动、职业性身体活动、静坐活动、上下学交通方式及睡眠等信息,分析和评价儿童总体身体活动模式及性别年级差异.[结果]儿童最常见的活动类型为球类、跑步、散步;活动充足率为81.8%;参加体育训练率为45.2%;平均静坐活动时间为2.9h/d,71.7%儿童的静坐活动时间大于2 h/d;步行上下学比例为53.3%;51.7%儿童睡眠不足.身体活动模式存在性别年级差异.[结论]成都市学龄儿童身体活动模式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10.
我国成年居民闲暇静态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国成年居民闲暇时间静态活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使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一年回顾性身体活动调查表"收集的数据,对我国54398名18岁及以上成年居民(男性25773人,女性28625人)闲暇时间看电视、阅读、使用电脑以及玩电子游戏等静态活动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8岁及以上居民闲暇时参加静态活动的比例为93.9%,闲暇时间花在静态活动的时间平均为2.5h/d,平均每天静态活动时间2h及以上的比例为70.4%。城市居民平均每天静态活动时间2h及以上的可能性显著高于农村,高年龄段显著低于低年龄段,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农、林、牧、渔、水利人员显著低于其他职业人员,高收入家庭显著高于低收入家庭居民,受教育程度高的居民显著高于受教育程度低的居民,未婚居民显著高于其他居民。结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闲暇静态活动水平比较高,年龄、性别、地区、职业、家庭经济状况、教育水平以及婚姻状况可影响成年居民的静态活动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北京市6~14岁儿童课余身体活动、静态行为及睡眠时间现状,为指导学龄儿童合理进行身体活动及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3 460名一、三、五及七年级中小学生进行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儿童及家庭的基本信息和儿童的身体活动、静态行为及睡眠等活动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儿童每日课余身体活动(LTPA)时间的中位数为20.0(8.6, 38.6)min,郊区(18.6 min)和七年级儿童(14.3 min)相比城区及其他年级儿童LTPA时间更短(Z/H值分别为5.12,119.11,P值均<0.01)。儿童平均每日睡眠时间为(8.71±0.76)h,睡眠不足的儿童占比54.7%,随着年级的增加,睡眠不足发生率显著增加(χ2=407.13,P<0.01)。学生每日静态行为时长中位数为195.7(145.0, 255.7)min, 84.5%的儿童每天有超过2 h的静态行为,城区(202.9 min)和肥胖儿童(210.4 min)相比郊区和其他体型儿童静态行为时间更长;且随着年级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山东省青岛市、泰安市、烟台市3~4年级小学生闲暇时锻炼、静态活动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青岛市、烟台市和泰安市2283名3~4年级小学生,采用自制问卷(包括基本情况、闲暇时参与锻炼情况、静态活动情况等)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不同城市、性别、对自身体重认识、对自身外形满意度、家长是否参与锻炼/静态活动时间是否过长等对小学生闲暇锻炼和静态活动的影响。结果三城市调查前一周闲暇时小学生锻炼参与率为65.9%,锻炼人群中中高强度锻炼天数为4天,平均每天锻炼时间为30 min。小学生闲暇时是否参与锻炼与地区、性别、对自身外形满意度、家长是否参与锻炼有关。闲暇时平均每天静态活动时间为0.9 h,平均每天静态活动时间2 h及以上的小学生占13.6%。小学生闲暇时静态活动时间过长与其对自身体重认识、家长静态活动时间过长有关。结论应同时加强小学生和家长的身体活动干预,进一步改善小学生的身体活动现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中国成年居民闲暇静态活动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身体活动调查问卷"收集的数据,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中国142 369名18岁及以上成年居民(男性62 563人,女性79 806人)的闲暇静态活动时间进行调查,使用SAS 9.1描述分析闲暇静坐活动的时间和静坐活动时间2小时及以上的人群的比例,建立多元Logistic模型对静坐时间2小时及以上人群的比例与社会人口学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8岁及以上居民闲暇时静态活动的时间平均为2.66小时/天,平均每天闲暇静态活动时间2小时及以上的比例82.1%。每天静态活动时间和静态活动2小时及以上的比例,城市居民(83.0%)高于农村(81.3%),男性(83.8%)高于女性(80.4%),随年龄降低,教育程度升高,居民静态活动时间2小时及以上的比例上升,家庭人均年收入一万元及以上(83.6%)的高于低于一万元(80.7%)的居民,未婚居民(89.1%)高于有配偶(81.3%)和离异或丧偶者(77.2%)。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地区、性别、年龄、教育水平、职业、婚姻状况、家庭人口数、家庭人均年收入与闲暇静态活动2小时及以上人群的比例之间都有显著关系。结论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闲暇静态活动水平较高,不同年龄、性别、地区、家庭经济状况、教育水平以及婚姻状况的成年居民的静态活动水平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青海省疾病监测点成年居民身体活动水平和特点,为在人群中推广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青海省“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2010)”调查中慢性病患病和身体活动部分数据,对3个国家级疾病监测点的1 792名18岁及以上居民身体活动时间的分布特征、活动水平及其与慢性病的关系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用秩和检验。结果 调查对象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29.9%、8.9%、29.6%、4.9%和47.6%(标化率分别为29.2%、8.5%、26.2%、4.3%和47.5%)。城市、农村和半农半牧地区调查对象每周总身体活动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10、1 100和1 380 min/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8~44岁年龄段调查对象每周高强度职业性身体活动时间多于高年龄段调查对象,而其每周交通性身体活动时间少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调查对象中有50.2%的人身体活动水平为活跃,15.0%的人身体活动不足;随着年龄和学历的升高,调查对象身体活动不足的比例逐渐增加,经趋势χ2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趋势χ2值分别为19.3和27.2,P〈0.01);单因素分析发现,身体活动不足是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其患病风险分别为身体活动水平活跃者的1.69、1.41、2.48和1.78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身体活动不足是多种慢性病的危险因素,青海省成年居民的身体活动以职业性和交通性身体活动为主,休闲性锻炼时间少,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应结合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大力倡导城乡居民在休闲时间积极参加身体锻炼活动。  相似文献   

15.
2010年中国老年人业余锻炼及静态行为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中国≥60岁老年人业余锻炼及静态行为。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国疾病监测点系统及新疆生产建没兵团农二师,利用包含全球身体活动问卷(GPAQ)的调查问卷,通过面对面调查收集≥18岁成年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病)相关危险因素及业余时间中、高强度休闲性身体活动的频率和持续时间等身体活动信息。本研究利用其中15193名>60岁调鱼对象的信息,对老年人业余锻炼及静态行为进行分析。对样本进行复杂加权后,计算从不锻炼率、每周参与至少3 d且每天至少30 min中等强度或相当量活动比例(经常锻炼率)和每周参与至少5 d且每天至少30 min中等强度或相当量活动比例(积极锻炼率)以及总静态行为时间等指标。结果中国≥60岁老年人从不锻炼率为85.4%(95%CI:83.5%~87.3%),经常锻炼率为12.o%(95%CI:10.o%~1 3.1%),积极锻炼率为9.9%(95%CI:8.5%~11.3%)。其中城市人群经常锻炼率(23.8%,95%ci:20.7%.26.9%)和积极锻炼率(20.5%,95%ci:17.9%一23.1%)均明显高于农村。随教育水平、家庭经济收入增加,老年人经常锻炼率和积极锻炼率均上升,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老年入平均每日总静态行为时间为42(95%Cl:4.1~4.4)h,平均每日看电视时间为105.1(95%CI:100.6~109.6)min。城市地区、教育水平及家庭经济收入均较高的老年人,每日总静态行为和电视时间均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国老年人业余时间参与锻炼的水平较低,尤其是农村地区老年人的锻炼情况更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6.
丁贤彬 《现代预防医学》2016,(16):2992-2996
目的 了解重庆市居民身体活动水平、慢性病患病情况以及两者的相关关系,为指导全民健身活动提供建议。方法 利用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数据分析重庆市居民身体活动水平。身体活动水平根据《中国成人身体活动指南(试行)》分为活跃、中等与不足。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身体活动水平与慢性病的相关关系分析采用双变量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水准α= 0.05。结果 共计调查5 394人,平均年龄(57.8±13.2)岁,84.93%的居民有职业性身体活动,73.51%的居民有交通性身体活动,16.13%的居民有休闲性身体活动,1周内休闲性身体活动水平为活跃、中等与不足分别占62.98%、25.70%、11.32%。静态生活时间为240 min。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户籍、自我健康状况评价等是影响身体活动水平的因素。身体活动水平与糖尿病、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重庆市身体活动水平不足的比例较低,以职业性身体活动为主,休闲性身体活动的比例低,应在全人群中倡导全民健身活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成年人身体活动和静态行为状况并进行分析,为改善居民不良生活习惯提供参考。方法:2018年6—12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黑龙江省10个县(市、区)作为国家级慢性病与营养监测点,对监测点18岁及以上居民进行身体活动和静态行为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经常锻炼率为15.70%,从不锻炼率为77.70%,日平均总静态行为时间为(4.60±2.69) h,日平均看电视、使用电脑、玩电子游戏、使用手机的屏幕时间为(2.82±2.02) h,日平均睡眠时间为(7.14±1.63) h。结论:黑龙江省成年人经常锻炼率较低,身体活动不足普遍存在,业余静态行为时间较长。相关部门应关注居民身体锻炼情况,由体育指导员引领居民开展适合的体育活动;应通过提高人群的经常锻炼率和缩短屏幕时间防控慢性病;应加强健康宣传与促进,使居民意识到身体活动的益处,从而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身体活动对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和控制体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身体活动不足是导致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提高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是促进体质健康和预防慢性病发生的关键。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干预研究,为提高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进行体质健康综合干预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通过健康教育、改变原有的体育课设置、提供支持性环境结合新媒体的应用等综合干预,可以促进青少年身体活动时间的增加。  相似文献   

19.
中等强度的身体活动可以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但人们往往将身体活动认为是高等强度身体活动,忽视了中等强度身体活动.多伦多身体活动宪章及其补充文件呼吁各组织加强中等强度身体活动,并且从不同角度提出相应的投资方案以促进身体活动.基于对补充文件,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工作促进我国城市社区居民身体活动,进而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江苏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身体活动与休闲静坐时间现状,为制定改善居民身体活动策略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方法  将2015年9月1日―2017年6月30日江苏省6个项目点16 066名35~75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纳入本研究。采用问卷收集个人基础信息、身体活动资料,分析不同特征身体活动与休闲静坐时间状况。  结果  身体活动强度值用代谢当量(metabolic equivalent, MET)表示,研究对象每天总身体活动水平的中位数为11.94 MET-h/d,工作和家务相关身体活动所占比例为87.90%,且不同特征人群身体活动模式各异。每天休闲静坐时间的中位数为1.71 h/d,49.00%的个体每天休闲静坐时间超过2.00 h/d,男性每天休闲静坐时间超过2.00 h/d的比例高于女性(χ2 =122.30, P<0.001)。  结论  江苏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身体活动以工作和家务为主,每天休闲静坐时间超过2.00 h/d者比例较高,应根据不同人群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