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糖尿病胃轻瘫西医诊断包括糖尿病病史,存在持续性嗳气、饱胀、腹痛、厌食、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等,西医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中医将糖尿病归为"消渴病"、"消瘅"范畴,根据糖尿病性胃轻瘫呕吐食物、痰涎诸物或干呕无声的临床特点,归属于"消渴"兼"痞满"、"恶心"、"呕吐"、"反胃"、"积滞"、"胃缓"等范畴,中医治疗包括辨证论治、中药复方、针灸治疗等。未来将新技术、新方法逐步运用到糖尿病胃轻瘫的中西医研究中,找出最佳诊治途径。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作为继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而胃轻瘫作为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对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目前西医尚无针对性强的治疗方法,此文结合临床经验,认为糖尿病胃轻瘫因脾胃受损所致,较详细分析中西医结合从脾论治糖尿病胃轻瘫方面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3.
杨伟飞  崔云竹 《光明中医》2014,29(12):2691-2693
糖尿病性胃轻瘫是糖尿病胃肠神经病变常见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导致不可预测的血糖波动,使病情恶化.文章从糖尿病胃轻瘫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方药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中医药治疗的进展.中医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糖尿病胃轻瘫的症状,其疗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糖尿病胃轻瘫中医辨证分型进行文献再评价。方法:查阅、整理公开发表的有关糖尿病胃轻瘫辨证论治、中医治疗相关文献,统计从证型论治的文献篇数,进行文献再评价,同时阐明"久病致虚"理论在糖尿病胃轻瘫治疗中的重要指导作用,为临床辨证治疗提供参考。结果:从脾胃虚弱、胃阴不足、痰湿中阻、寒热错杂、饮食停滞、肝胃不和辨证论治糖尿病胃轻瘫,其中脾胃虚弱证为多。结论:"久病致虚"理论在糖尿病胃轻瘫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性胃轻瘫中医诊治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洪兵  王旭 《辽宁中医杂志》2009,(11):2009-2011
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血糖控制。文章讨论了糖尿病胃轻瘫的病因病机,从方药、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针灸按摩及其它治疗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中医药治疗策略的进展。通过综述古今中医文献认为:糖尿病胃轻瘫多为虚实夹杂之证;辨证论治和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原则可以有效缓解糖尿病胃轻瘫的症状,且不良反应小,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其疗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张玉琴教授论治糖尿病性胃轻瘫的临床经验。方法应用升阳益胃法对糖尿病性胃轻瘫进行辨证施治;结果应用升阳益胃法论治糖尿病性胃轻瘫疗效可靠。结论升阳益胃法论治糖尿病性胃轻瘫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胃轻瘫西医诊断包括糖尿病病史,存在持续性嗳气、饱胀、腹痛、厌食、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等,西医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中医将糖尿病归为“消渴病”、“消瘅”范畴,根据糖尿病性胃轻瘫呕吐食物、痰涎诸物或干呕无声的临床特点,归属于“消渴”兼“痞满”、“恶心”、“呕吐”、“反胃”、“积滞”、“胃缓”等范畴,中医治疗包括辨证论治、中药复方、针灸治疗等。未来将新技术、新方法逐步运用到糖尿病胃轻瘫的中西医研究中,找出最佳诊治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证实"消渴和胃"方可有效缓解糖尿病鼠胃轻瘫,促进胃排空,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10只实验鼠随机分成四组:对照组20只,糖尿病+中药组30只,糖尿病+胃复安组30只,单纯糖尿病组30只。饲养12周后,观察以下项目:①13C呼气实验法测定胃内固体半排空时间;②胃内残留甲基橙液体量;③胃壁肌间神经丛数;④胃壁平滑肌厚度。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鼠的胃壁肌间神经丛数明显减少,平滑肌厚度明显变薄,固体及液体的排空时间明显延长;②给予中药或胃复安治疗可明显改善糖尿病鼠的胃排空速度(P〈0.01,P〈0.05);③中药组胃壁神经丛数及平滑肌厚度均高于胃复安组(P〈0.01,P〈0.05),对糖尿病鼠胃固体排空的改善效果优于胃复安组(P〈0.05)。结论:"消渴和胃方"可有效促进糖尿病鼠胃动力,固体排空效果优于传统全胃肠动力药胃复安,为糖尿病胃轻瘫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胃轻瘫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胃轻瘫(DGP)为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中医药对其治疗有一定优势。本文就专方治疗、分型论治以及联合西药/针灸进行治疗等方法的进展深入综述,并认为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和中医药现代化的推进,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将会取得更大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性胃轻瘫辨证论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糖尿病性胃轻瘫是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累及消化系统的常见慢性并发症.临床表现可见难以定位的上腹部胀满,进食后明显,恶心呕吐,胃纳欠佳,反酸嗳气,便秘或便溏等症状.实验室检查一般无胃器质病变.中医辨证可归于"消渴"、"瘕聚"、"痞满"范畴.其病机与原发病糖尿病有密切相关.胃轻瘫常常因为糖尿病血糖未得到及时控制,久病失治、误治所致.现举糖尿病性胃轻瘫辨证论治医案如下:  相似文献   

11.
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公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浓度高于7 0mmol/L或餐后2h血糖浓度高于11 1mmol/L[分Ⅰ型,即胰岛素依赖型(IDDM )占5 %~10 % ,属少数;Ⅱ型,即非胰岛素依赖型(NIDDM )占90 %以上,属绝大多数],自1999年12月至2 0 0 3年6月,笔者采用自拟消渴方治疗糖尿病,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5 8例中,男性35例,女性2 3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5 5岁;病程1年~2 5年,以5年为多见,全部病例以实验实检查与临床表现确诊。1 2 临床表现:(1)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尿频量多,形体消瘦。(2 )初起可…  相似文献   

12.
杨莉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11):101-F0003
根据中医三消辨证理论,为糖尿病患者提供辨证施护的方法,对控制病情进展,提高生存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消渴病长期临证中应用中医药提高降糖疗效的心得,加以整理分述,供同道参考。[方法]门诊及住院患者68例辨证分型中药治疗。[结果]症状改善,效果满意,痊愈5例,有效6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结论]消渴病中药治疗增效。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且趋向年轻化。笔者经过大量的门诊观察分析发现,糖尿病治疗不能单一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消渴证临床上根据三多症状分为上消、中消、下消。其主要是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肾阴亏虚等原因所致燥热偏盛、内热伤阴。通过对消渴证临床辨证并结合饮食、情志运动及药物护理,同时给予入院评估、病情观察和健康教育,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了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王晓中 《东方养生》2007,(4):115-115
中医认为“消渴之疾皆起于肾”,早在汉代就已经有了对消渴症(糖尿病)的病因、病理、治法、方药、病例等的详细记载[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王晓中 《东方养生》2007,(6):117-117
中医认为“消渴之疾皆起于肾”,早在汉代就已经有了对消渴症(糖尿病)的病因、病理、治法、方药、病例等的详细记载[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王晓中 《东方养生》2007,(8):138-138
中医认为消渴之疾皆起于肾,早在汉代就已经有了对消渴症(糖尿病)的病因 病理 治法 方药 病例等的详细记载。[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包含在中医学的消渴范畴,其表现以“三多一少”为特征,抑郁症包含了中医学中的郁证、心悸、不寐、胸痹等病证,是一种以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糖尿病与抑郁症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最新研究表明,抑郁是诱发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并可能加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自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多项纵向、交叉研究已经详细调查了糖尿病和抑郁症及重度抑郁之间的关系,糖尿病和抑郁症在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有着双向作用。中医学对糖尿病和抑郁症关系的认识:糖尿病主要是由于素体阴虚,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所致,以阴虚为…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消渴病长期临证中应用中医药提高降糖疗效的心得,加以整理分述,供同道参考。[方法]门诊及住院患者68例辨证分型中药治疗。[结果]症状改善,效果满意,痊愈5例,有效6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结论]消渴病中药治疗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