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
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是以胃脘部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治疗后复发率比较高.本病属中医学的"胃脘痛""肝胃气病""心痛"等范畴. 本病的病因以情志因素、饮食因素和劳倦因素为主.从而导致脾不健运、胃失和降,或肝失疏泄,横逆犯胃,气机阻滞,气滞血瘀,瘀血久积,致局部气血失于濡养,日久导...  相似文献   

2.
中医脾胃病包括"胃痞""胃脘痛""泛酸""呕吐""嘈杂"等,李振华、徐景藩、张镜人等当代中医名家认为脾胃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气虚、阴虚为主,标实以湿热、气滞、瘀热居多;常见病证有脾胃虚弱证、胃阴亏虚证、肝胃不和证、湿热中阻证、胃络瘀滞证等。在治疗时注重气机升降,强调补中益气、益阴生津、疏肝理脾、清热化湿、行气活血等治法的综合运用。当代中医名家的临证思想基本代表了中医药诊治脾胃病的权威,对如何总结与传承中医药诊治脾胃病的中医验方验案指明了方向,并对传承名老中医经验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于中医学"胃脘痛""痞满""嘈杂"等病证的范畴。以自拟方"调胃护膜汤"为基础方,从调畅气机、和胃护膜角度出发,探讨慢性胃炎治疗新思路,以期为中医临床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慢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属中医"胃脘痛""吐酸""痞满""呕吐"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慢性胃炎的发生主要与饮食不节、情志刺激、感受外邪、禀赋不足等有关。其基本病机为气机阻滞,胃失和降。慢性胃炎病位在脾胃,与肝脏密切相关,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上述因素导致肝气郁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临床上肝胃不和证是慢性胃炎的常见证型之一,疏肝和胃法治疗慢性胃炎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节精神心理状态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正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临床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又叫碱性反流性胃炎,它是指由含胆汁的十二指肠液返流入胃,腐蚀胃黏膜,从而造成胃黏膜充血、糜烂、水肿等病变的慢性胃炎~[1]。本病归属于中医的"胃脘痛""痞满""呕胆""呃逆"等范畴,多因肝失疏泄,致胆液不循常道,脾胃气机逆乱,肝脾升降失调,胆汁倒流入胃而发病。西医则认为本病因胆汁在十二指肠异常蠕动或幽门口开放而反  相似文献   

6.
调气法在消渴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新 《光明中医》2010,25(9):1560-1561
"消渴"之病名始见于《素问·奇病论》。中医认为:"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病理特点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变脏腑以肾为主,并与肺胃关系密切,治疗上历代医家多以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主。我们从临床实践中发现"气机紊乱"才是导致消渴病的基本病机,阴虚燥热是气机紊乱的病理结果,消渴病的整个病理过程,实质上是气机失调所致,调畅气机是消渴病的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7.
正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以胃排空延缓或障碍为主要特征,属于中医学"痞满""呕吐""胃痞"等范畴。目前研究认为:导致糖尿病胃轻瘫的中医病机是中焦气机逆乱,脾胃运化功能失常。现代医学中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认为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高血糖及胃肠激素变  相似文献   

8.
慢性胃炎多归属于中医学痞满、胃脘痛、嘈杂、吐酸等范畴。本病的发生多由中焦气机升降失调所致,平调气机是治疗的根本。选方用药上力求精简,以"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为原则,以调气机升降为主,兼辨寒热、平虚实、和燥湿等进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9.
壮医"三道两路"理论核心认为,"谷道"调节枢纽在脾胃,"气道"调节枢纽在肺,"水道"调节枢纽在肾。"三道"调和则人体气机平和,身体康泰。"三道"阻塞或调节失度,则影响"三气"同步,致脾胃、肺肾气机失衡,进而致胃气上逆,而发为胃食管反流病。故基于壮医"三道两路"的理论指导,应用壮医筋经疗法从局部疏经通络以调畅整体气机,通调"气道""水道""谷道",以致肺肾、脾胃气机调和,恢复机体的内外平衡和天、地、人三气同步,以降上逆之胃气,从而达到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学根据其胃脘月真胀、嗳气等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胃痞"范畴。胃痞证的发生多与中焦气机失调相关,故治疗胃痞证多以调理中焦气机为要。香砂六君子汤配伍严谨,具有健脾化湿,行气化痰之效,可以有效调理中焦气机,为治疗胃痞的有效复方。现总结验案4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1.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属于传统医学"胃脘痛"、"胃痛"、"痞满"、"吞酸"、"嘈杂"等病范畴,临床上多表现为上腹部的胀满、疼痛,常伴有嗳气、反酸、疲乏、食欲不振等症状。本病多由脾胃虚弱所致,脾气虚,气机运行不畅,则见痞满、腹胀;气机瘀滞,通行不畅,则见胃脘痛;胃气虚,气机上逆,则见呃逆吞酸。西医在治疗CAG时,一般采用抑酸药和铋剂为主,配用两种抗生素的四联治疗方法,但随着西药耐药  相似文献   

12.
哮喘病发作期多数学者认为以实证为多,多由风、痰、瘀等致病,还有学者从肝、胃、大肠等脏腑失和致气机逆乱的角度论述;缓解期以虚证多见,所涉脏器以肺、脾、肾为主,主要病机为肺气虚弱、脾常不足及肾虚失纳所致。  相似文献   

13.
林锥婵 《国医论坛》2019,34(3):59-61
慢性胃炎的发病率在消化系统疾病中较高,且在内镜观察下确诊也较为明确。中医学并无慢性胃炎这一病名,但根据慢性胃炎的证候特点,可将其归为"胃脘痛""痞满"等。慢性胃炎的病因多以外感邪气、情志失调和内伤饮食等为主;病机则多责之于寒热错杂、气机升降失常、气机郁滞等。因此临床应紧抓主证、厘清虚实寒热,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寒热平调法为指导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4.
胃脘痛诊疗指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脘痛又称胃痛,是指以胃脘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多由忧思郁怒、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感受外邪等导致胃之气机阻滞,不通则痛;亦有因脾胃虚弱,络脉失养,不荣则痛。病位在胃,但与肝脾关系最为密切。一般来说邪气犯胃所致胃脘痛多属急症、实证;脏腑失调,胃痛反复发作,时轻时重者,以虚证或虚实夹杂为主。常见于西医的急慢性胃炎、胃痉挛、消化性溃疡等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15.
甲型肝炎以黄疸型为多见,其急性发作期以发热、黄疸、乏力、胃呆、呕噁等症状为主。其辨证以实证为主,不外乎肝胆脾胃之湿热蕴遏,气机阻滞。通过清热利湿、疏  相似文献   

16.
消化性溃疡归属中医"胃脘痛"、"胃痛"、"心下痞"、"呕吐"、"心痛"、"吞酸"、"吐血"、"便血"、"胃痈"等范畴[1],但以"胃脘痛"为多.外邪、饮食、情志等因素导致脾胃受损、运纳失常、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进而产生痰湿瘀热等病理因素,最终胃肠功能紊乱、脉络受损、腐肌噬脏而形成溃疡[2].胃脘痛主要由肝、脾、胃此病及彼,彼病及此,相互影响,使三者功能失常所致[3].中医学对溃疡病的认识, 呈现出在脏腑定位上以脾、胃、肝为中心,病机病性以虚为重点[4],治疗在辨证施治基础上,以疏肝健脾和胃、理气活血为主[5].  相似文献   

17.
牛阳教授认为胃痛发生多因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发生趋于年轻化,以实证居多,原因在于饮食不节(洁)、生活工作压力大。"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是基本病机。脾主升,胃主降,脾胃升降之枢全赖肝之疏泄,故治疗应充分掌握"同病异治"原则,调理气机,理气和胃止痛。主要治疗方法为清热、疏肝、利湿。附验案4则。  相似文献   

18.
董子亮先生认为胃脘痛多由情志失调、饮食起居失宜引起,病位在脾胃,肝胆与脾胃关系密切,引起胃脘痛原因不同,肝胃气机失调为主要发病机理,董老遵循"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针对基本病机,以疏肝和胃为基本原则,提出"疏肝要结合和胃,和胃又必须疏肝"治疗原则,辨证论治、审证求因,疗效显著善于从肝论治胃脘痛,调畅肝胃气机,通而痛止,创立疏肝和胃方结合辨证加减用药,治疗胃脘痛等消化系统疾病,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李杲,字明之,晚年自号东垣老人,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在临床上他十分强调脾胃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在《内经》"人以胃气为本""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对于内伤虚损性疾病,多从脾胃入手,强调以调治脾胃为中心的治疗原则,因此他也被称作"补土派"。其代表作《脾胃论》中,阐述了脾胃生理特性、病理变化,提出了以脾胃为元气之本、脾胃为气机升降枢纽、"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等为主要  相似文献   

20.
胃食管反流病多因饮食不节、七情失和、素体禀赋虚弱等原因,导致脾胃受损,土壅木郁,肝胃不和,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出现反酸、烧心、嗳气、胃胀等症状。其发生与肝、脾、胃密切相关,气机逆乱,胃失和降是其基本病机。由于本病病程较长,病情易反复发作,易成为顽固性胃食管反流病。而顽固性胃食管反流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是指因疾病反复发作所导致的脾胃虚弱,标实是指由于脾胃虚弱、脾失健运、土壅木郁、气机不畅所导致的痰湿、气滞、热郁、血瘀等实邪。最后结局是痰气郁(瘀)交阻,脾胃升降失司,胃气上逆,从而引起反酸烧心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纵观核心病机,乃"气郁"、"痰阻"导致的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治疗顽固性胃食管反流病时宜"从气而治""从痰而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