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5,(9):1653-1654
作者采用跨年度大样本方法,对运用中医五行辨证治疗胃脘痛1248例进行回顾性调研分析,得出胃脘痛的五行辨治层次有三:一是胃土本脏腑寒热虚实胃脘痛辨治;二是胃脘痛病及肺、心、肾、肝的母病及子、子病犯母、相乘、相侮的五行辨治;三是它脏病及胃脘痛的五行辨治。由此可完善胃脘痛的五行辨治系统。  相似文献   

2.
泄泻是一种常见病,对人体损害亦大。笔者就其病因、病机、治疗诸方面进行论述,并附两典型病案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试论中医辨证治疗泄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 2 0年来 ,笔者根据泄泻的病因病机及证候 ,辨证分型进行治疗 ,取得一定疗效 ,现小结如下。1 寒袭脾胃型 症见大便溏泻 ,甚则水泻如注 ,兼有腹痛、肠鸣、恶寒发热 ,但寒多热少 ,舌苔白 ,脉浮或缓滑。治宜解表散寒、温中止泻。方用自拟紫苏芩连汤 :紫苏 10g ,黄芩、黄连、炮姜、煨木香、防风各 6g ,焦三仙 3 0g ,云苓 10g ,秦皮 6g。例 1 赵某 ,男 ,3 0岁 ,军人。 1978年10月 4日初诊。患者 10月 2日夜间外出执行任务 ,衣着单薄 ,3日晚归队后觉肠鸣、腹痛、恶寒微热、随即腹泻 ,便如水样 ,至次日晨已便 7~ 8次。查体温 3 7 8℃ ,…  相似文献   

4.
张玲 《光明中医》2012,27(2):343-344
泄泻是儿科的常见病,临床上以二证四型进行辨证,即实证泄泻,包括伤食型、暑湿型;虚证泄泻,包括脾虚型、脾肾阳虚型.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多,便下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是小儿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四季皆可发生,尤以夏秋两季最多,小儿脾胃薄弱,无论内伤乳食,感受泄泻或脾肾虚寒等,均易引起泄泻。  相似文献   

6.
戴永生 《中医药学刊》2004,22(5):805-806
秦伯未《谦斋医学讲稿》指出:“临床上运用五行学说.主要也是解释人体内脏的相互联系及生理、病理的复杂变化,从其正常和不正常情况下所反映的现象,作为推断病情和确定治法的依据之一”;并强调,临床上运用五行生克,不是机械的,也不是简单的。今个人学习秦伯未先生论五行,结合临证抛案三则,以期光大五行辨证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7.
妇人每值经前或经期大便泄泻,经净自止者,称为“经行泄泻”,亦称“经来泄泻”。本病属西医学“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范畴。笔者在临床上将本病分为以下3型辨治,常能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以《丁甘仁医案》中18个病证共36个医案为依据,区分解析为母病及子、子病犯母、相乘和相侮五行辨证四类模式;提出"同病异辨"与"异病同辨"是五行辨证的核心思维方法,应在临证中传承光大。  相似文献   

9.
冯自铭 《光明中医》2006,21(3):18-19
目的:论述肝硬化使用中医疗法,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进行辨证治疗.方法:从肝硬化以瘢积、臌胀范畴着手,以病证特点分型,分阶段辨证论治.结果:肝硬化期多从气虚血瘀、脾虚失运论治,祛瘀消积贯穿治疗始终,健脾固本,清利湿热为扶正祛邪方法;腹水以逐水利尿,活血化瘀,健脾补中相参,并进行不同阶段辨证治疗研究和临床验证,探索一些新思路.结论:肝硬化使用中医辨证施治,不但疗效好,病情相对稳定,而且毒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0.
失眠又称为“不寐”“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无眠“少寐”等,是指睡眠的始发和睡眠的维持发生障碍,使睡眠质量不能满足生理需要而明显影响患者白天活动(疲劳、注意力下降、反应迟钝、烦躁等)的一种睡眠障碍综合征。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失眠症发病率在我国不断上升,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和工作以及健康的主要问题。现代医学认为,失眠是一种睡眠障碍综合征。包括睡眠时间不足和睡眠质量较差。其原因较多,常见的如精神因素(精神紧张、过度兴奋、外伤、思虑过度等),躯体疾病(多种痛证、瘙痒、心肺疾患等),化学因素(睡前服用酒、茶、兴奋剂等),环境因素(生活习惯改变、噪音、强光、冷热刺激等)。因此,治疗时需排除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中医倒五行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所述倒五行,陈修园称为“颠倒五行”。包括倒相生、倒相克、倒生克等内容。历代医家多有论及,中医应用倒五行可解释病理,确定治疗方法,指导选用方药、医案记载。这一思想源于古代逻辑思辩家墨翟“五行毋常胜”观点;倒五行与顺五行一样,类似现代控制论内稳定器系统的自调反馈原理,其实质说明五行生克的相对性,进而可完善五行学说朴素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2.
中医论治痢疾 ,盖莫外五法。笔者临证多年 ,常根据病之新久、症状甚微、下痢脓血多少、有无后重等出入于这五法之中 ,灵活遣药 ,取得满意效果。现简述于下 ,以就正于同道。1 应用体会一曰祛邪。痢疾多由外感湿热、疫毒之气 ,内伤饮食生冷 ,损伤脾胃与肠腑而形成。笔者着眼之邪  相似文献   

13.
252例中医脾病五行辨证医案调研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永生  周睿娴  杨静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1):1662-1663
对252例中医脾病五行辨证医案从来源、选用原则、调研方法、病症模式等进行探微,从而构建了脾病传及肺、心、肾、肝的母病及子,子病犯母、相乘、相侮以及肝旺乘脾的五种辨证模式,提出"异病同辨"和"同病异辨"的五行思维方法,拟在基础上建立脾病医案五行检索系统,共为临床医学服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中医综合方案治疗重症监护病房(ICU)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ICU住院期间出现AAD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44例.两组均给予内科基础治疗,治疗组中脾肾阳虚证给予加味胃关煎;风湿相搏、正虚邪犯证给予加味人参败毒散治疗,每日1剂,分4次鼻饲或口服.对照组给予金双歧20000万IU、甲硝唑400 mg或万古霉素0.5g鼻饲或口服,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7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腹泻的起效时间、腹泻程度积分、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组患者药物起效时间[(2.64±1.79)d]早于对照组[(3.77±1.45)d](P<0.05).两组治疗后腹泻程度积分第3、5、7天与治疗后第1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第3、5、7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1.3%,对照组总有效率63.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综合方案治疗ICU内AAD可明显缩短药物起效时间,降低腹泻程度积分,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治疗小儿乳糖不耐受症腹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检对象486例均为1岁半以内腹泻婴幼儿,采用新鲜粪便pH值、醋酸铅法、层析法检测,小儿乳糖不耐受症(LI)诊断标准为:pH<6,醋酸铅法( ),层析法( )。对其中148例LI的患儿分3组治疗观察,Ⅰ组为常规西药治疗,Ⅱ组为常规西药及去乳糖饮食疗法,Ⅲ组为中药治疗,并根据急性(湿热)和慢性、迁延性(脾虚)各给予止泻Ⅰ号、止泻Ⅱ号,急性腹泻观察5天,慢性、迁延性腹泻观察10天。结果486例婴儿腹泻中LI发病率为54.73%,其中慢性、迁延性腹泻发病率为72.73%;对急性腹泻LI,各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慢性、迁延性者,则Ⅱ、Ⅲ组疗效优于Ⅰ组(P<0.05);去乳糖饮食疗法对急、慢性、迁延性腹泻LI有较好疗效,慢性、迁延性腹泻LI应用中药治疗能迅速缓解吐泻、腹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CKD)5期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5月多中心调查的MHD患者2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行病学方法,收集一般资料及中医症状信息,同时采用舌象仪采集舌象信息,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症状及舌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综合公因子中医证候含义。结果:共提取12个公因子,病位证素有肾、脾、肝、心、胃,以肾、脾、肝为主,病性证素有气虚、阴虚、阳虚,以气虚、阴虚为主,病邪证素有湿、热、血瘀、风动,以湿、热、血瘀为主。结论:CKD5期MHD患者本虚标实并见,本虚包括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实证包括肾络瘀热、肝胆湿热,虚实夹杂包括脾虚湿浊、肾虚湿热、气虚血瘀、阴虚风动。  相似文献   

17.
从五行互藏探讨五藏互藏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藏互藏的立论依据是五行互藏理论。五行学说 ,人们通常注意到的是五行特性、归类、生克、乘侮等内容 ,对五行互藏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对五藏互藏理论更是论之甚少。然而 ,五行互藏恰是五行学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内容 ,由此推演而来的五藏互藏理论更是补充和完善了中医藏象学说。有鉴于此 ,笔者试图从五行互藏入手 ,对五藏互藏理论进行系统深入地探讨 ,以求进一步阐释藏象学说的科学内涵。1 五行互藏的科学内涵五行学说是基于古人阐释事物关系的需要而形成的理论 ,由于它的合理性和普适性 ,必然被纳入中医学 ,用以阐释人体结构、脏腑…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组成部分的五行学说,在引入中医学后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五行学说蕴舍的五行认识图式,成为古人认知自身与外部世界的途径,其理性价值和准科学价值有待挖掘.中医基础课程教学作为中医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在中医事业的传承中起着固本延真、启蒙开新的作用.无论师承教育抑或院校教育时期,五行学说在中医基础课程教学中均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与中医人才的培养和中医文化的承扬紧密相联.结合相关认识论研究,并利用案例分析与比较的方法.对中医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五行学说进行认知解读,将有助于探索中医基础课程教学的内在规律,促进中医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9.
由于深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医学具有自身的基本特色,即以阴阳五行为论理工具来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并将阴阳五行的具体内容运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如五脏的阴阳属性为五脏用药提供了基本原则;阴阳互根、转化关系在方药中均有深刻体现。五行系统中的普通元素之一——风,具有自然因素、病因、病机、药性等多重涵义;五行生克关系在脾胃病中的具体体现和运用等,均说明中医理论与临床之间是高度统一的。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相关性腹泻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艾灸疗法和参苓白术丸治疗艾滋病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艾滋病相关性腹泻诊断标准患者122例,按行政村整群抽样随机分为艾灸治疗组41例、中药治疗组47例、西药对照组34例,分别采用艾灸、中药、西药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停药后观察4个月。结果艾灸组治愈23例,显效5例,好转10例,无效3例,有效率92.7%;中药组治愈21例,显效6例,好转18例,无效2例,有效率95.7%;西药组治愈3例,显效7例,好转14例,无效10例,有效率70.6%。艾灸组和中药组疗效优于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疗法和参苓白术丸对艾滋病相关性腹泻具有确切的疗效,能改善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