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左茜颖 《河南中医》2007,27(11):81-82
健美操是一项年轻的体育运动项目,虽然其发展历史只有短短的20几年时间,但是由于时代的进步,健美操以自身的魅力及项目的特点,风靡全球,赢得了人们广泛的喜爱。然而,目前国内竞技健美操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们国家尽管在训练方面有一定的经验作为指导,但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基本内涵及文化背景等方面入手,将中傣医理论的核心内容精气学说和五蕴学说进行分析比较。以说明二者所表述人体生命现象的基本内涵是一致的,但在源流和文化背景方面则有明显差异。为此,本文意图揭示二者隐含在医学理论中的文化潜流,促进中傣医在更深层次的交流。同时,希望二者能在保留各自特色的基础上,相互借鉴各自医学的文化内涵,促进各自医学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继而说明用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方法来提升民族医药研究的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精气神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精气神稳态是机体阴阳平衡的物质和功能基础,精气神合一,则形神俱全。以精气神学说为基础,提出精气亏耗,神散气消,阴阳失交是睡眠障碍的核心病机,故以聚精、养气、存神的调和阴阳之法治疗睡眠障碍。影响睡眠昼夜节律变化的生物钟系统,受生物钟基因转录产生的分子震荡所调控,是生物体不断适应自然规律而逐渐形成的时钟。精、气、神分别作为寤寐安和的物质基础、动力与体现,能感知传递自然信号,其功能类似现代医学认识的振荡放大节律信号,同步调控生物钟基因表达信号,形成以“输入—振荡—输出”为反馈周期的生物钟系统。认为聚精、养气、存神的调和阴阳方法可能通过大脑/肌肉芳香烃受体核转位因子样蛋白1 (BMAL1)/昼夜运动输出周期蛋白(CLOCK)-周期蛋白(PER)/隐花色素(CRY)转录反馈环,实现对生理活动综合调控,以适应自然界环境变化,对睡眠障碍发挥积极的治疗作用,以期为中医药重塑内源性生物钟分子调控系统防治睡眠障碍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制作大鼠缺血性脑中风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等方法,针、灸治疗24天后,观察梗死侧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分化,结果表明:针刺、艾灸对MCAO大鼠脑内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有促进作用,并且艾灸作用强于针刺。  相似文献   

6.
研究表明脑缺血能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在此基础上针刺可进一步促进其增殖,从而加速神经功能的恢复。然而其内在机制研究尚不充分,现对近些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文献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正干细胞是指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的未分化或低分化细胞,能够不断分裂增殖,并在一定条件下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和组织~([1])。传统观点认为,神经细胞不可再生,神经损伤很难恢复。1992年,Reynolds等~([2])首次证实了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存在,提出神经干细胞的概念,此后兴起了"如何以干细胞取代损伤和变性的脑组织"的研究热潮,成为很多无法治愈的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8.
苗族学说有“五基成物学说”“三界学说”“九架组学说”“气、血、水三要素论”“毒学说”“毒乱致病论”等.其中“毒”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致病因素,在苗族,自古以来就流传着“百病由毒而生,毒为百病之源”“无毒不生病,无乱不成疾”等说法,且苗族人擅长用“毒”,说明苗族先辈们对“毒”有颇深的认识和研究.主要阐述苗医“毒”学说在糖尿...  相似文献   

9.
10.
中医肾精理论与神经干细胞关系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康锋  张洪斌  张立娟 《新中医》2005,37(12):76-77
近年来,对神经干细胞(NSC)的研究已成为医学研究的重点,国内外学者对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神经损伤后修复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对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血管性痴呆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与临床研究,为本病的治疗展示了美好的前景。应用中医药诱导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促进神经功能的修复与重建,可望为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开辟全新的治疗途径。本文拟从神经干细胞与肾精的关系,探讨中医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治未病"是中医学中最具影响和最有特色的学说思想之一,一直以来被国际社会评价为"最先进最超前的预防医学"。现将中医体质学说的内容与"治未病"的思想有机结合,责之于体质与疾病不可分割的关系,体质决定着发病与不发病,体质决定病情的转变与预后,所以辨易感人群,辨各类不同体质变化,调整改善体质状态,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是中医体质学说必将达到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2.
试论中医“气血”学说中的免疫学思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对中医“气血”学说中的免疫学思想进行了探讨。认为在中医的“气血”学说中,包括现代免疫学免疫系统中的诸多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也贯穿着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和免疫监视等免疫学功能的思想;从气虚、血虚患者的免疫功能多发生变化,而补气血方药多能增强或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等研究资料分析,也能进一步佐证“气血”学说与免疫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李泽鹏  韩露 《河南中医》2012,32(5):570-571
中医体质学分型标准不一,中华中医药学会将中医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淡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九类.中医体质学说对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可出现使医生的辨证论治产生倾向性错误,增加诊疗难度等影响,故临床辨患者的体质只能作为中医诊治疾病的辅助手段或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14.
郁证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的特点,严重威胁人类精神心理健康。病因主要为情志失调与体质因素。情志失调指七情过极,刺激过久,超过人体调节能力而导致气郁、火郁、痰郁、热郁、湿郁、食郁、血郁中的一种或多种。病机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不同体质的患者对于郁证的易感性不同,人体在一种情志刺激下能否发病,不仅与该刺激的类型、刺激量有关联,更重要的是与人的体质有关。郁证患者的体质以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气郁质为主,以体质学说指导针刺治疗郁证,可纠正患者失衡的体质,针对郁证发病的基础,充分体现中医治病求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针刺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ENSCs)的诱导分化。方法 25只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针刺治疗组。假手术组不损伤脊髓,模型组和针刺治疗组用改良Allen’s重物坠击法制备脊髓损伤模型。模型组不予任何处理;针刺治疗组予以针刺治疗,每日1次,7d为1疗程,共2个疗程。于2周后取材,对距离损伤中心5mm的脊髓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estin、Brdu、NSE、GFAP的表达。结果 Nestin和Brdu的表达针刺治疗组较模型组多,假手术组最少;NSE的表达针刺治疗组较模型组多,但少于假手术组;GFAP的表达模型组高于针刺治疗组,假手术组最低。结论针刺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有诱导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理论上探讨针刺任督脉对脑缺血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本文通过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神经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从神经干细胞的功能,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和脑缺血的关系,各种调控因素对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的作用等方面,结合中医对任督脉的认识,探讨针刺任督脉对于脑缺血后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结论:从神经干细胞角度,深入对任督脉实质的认识,对于针刺治疗脑缺血的疗效的探讨,具有临床和理论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7.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中医体质学说重视体质,即强调中医的"治病求本、因人制宜"。"因人"、"求本"归根结底是辨体质,因质施治。体质决定患者针刺的治则,针感、耐受性,手法及针具。故本文拟就体质学说在针刺临床中运用的必要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柯婷 《四川中医》2014,(2):50-52
目的:了解"伏邪内伤"学说在中医脑病中的应用。方法:通过该学说的渊源、发展及临床验案举隅,明确"伏邪致病"在中医脑病中的具体体现。结果:"伏邪内伤"理论源于中医经典,其在中医学,尤其是中医脑病学中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并指导临床实践。结论:关于"伏邪内伤"学说,在中医脑病学理论与临床实践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常成体哺乳动物脑内存在有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增殖和分化潜能,在机体损伤时能激活产生新的神经细胞以修复损伤组织.神经干细胞的出现可能带来脑血管疾病治疗学的突破.本文阐述了神经干细胞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可能策略以及中医药所面临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20.
脑组织病变后,未折叠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积聚诱发内质网应激(ERS),可通过一系列复杂信号通路维持神经细胞稳态,称为未折叠蛋白反应(UPR)。但过度的激活会诱发细胞凋亡,自噬具有溶酶体介导功能,可降低ERS水平,从而抑制因ERS过度激活而诱发的凋亡。近年来大量科学研究表明针刺对ERS具有明确调控作用。本研究主要从针刺疗法对IRE1、ATF-6、CHOP和PERK等蛋白表达的影响为切入点,并结合内质网与氧化应激、细胞凋亡、自噬和血管内皮细胞再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依据进行概述,以期为针刺治疗脑病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