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B(GKB)对癫痫大鼠海马中Notch-1与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影响。方法:21 d 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生理盐水组(NS组)、戊四氮(PTZ)致癫痫持续状态(SE)模型组(PTZ组)、GKB治疗组(P+G组)、GKB治疗+Notch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DAPT)干预组(P+G+D组)、DAPT干预组(DAPT组)。1%PTZ(80 mg/kg)于大鼠腹腔注射诱导建立癫痫持续状态模型。建模前10 h大鼠海马注射DAPT(0.03 mg/kg),建模前30 min给予相关大鼠腹腔注射1 mg/ml GKB(5 mg/kg),各时间点未予药物组均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NS、PTZ、P+G组建模后2、4、8、12、24、48和72 h,DAPT、P+G+D组建模后8 h分别取出大鼠海马组织,检测HIF-1α、Notch-1蛋白的含量和HIF-1α、Notch-1阳性细胞数的表达。结果:HIF-1α和Notch-1蛋白在NS组存在低水平表达,而且表达水平平稳;在PTZ组、P+G组存在明显的表达时程变化,2 h时表达开始上升,8 h表达达高峰,在各个时间点的表达与生理盐水比较差异明显(P0.05)。在SE后8 h,PTZ组及P+G组大鼠海马内的HIF-1α和Notch-1蛋白表达水平和阳性细胞数表达较高,P+G组表达更高于PTZ组,而在DAPT处理后P+G组表达低于PTZ组(P0.05)。结论:在癫痫持续状态后大鼠海马内的Notch和HIF-1α信号通路均被激活,银杏内酯B不仅进一步加强两个信号通路的表达,而且显示出Notch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海马内HIF-1α表达的调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布洛芬对戊四氮(PTZ)点燃癫痫大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PTZ组和PTZ+布洛芬组(按布洛芬剂量分为4组),分别对其进行干预,观察记录各组大鼠行为学及脑电图变化,同时观测布洛芬的不良反应,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GFAP的表达情况。结果:PTZ组与对照组相比,痫样发作和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明显(P 0. 05); PTZ+布洛芬各组痫样发作和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情况较PTZ组降低,且剂量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P 0. 05),但不良反应的发生也越多。结论:布洛芬可通过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影响癫痫发作,且剂量越高抑制作用越强,但其不良反应也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3.
点燃模型大鼠海马和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变化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君茹  潘三强  吕来清  高秀来 《解剖学研究》2003,25(3):166-168,171,F002
目的 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在戊四唑 (PTZ)化学点燃模型癫痫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 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 ,对PTZ点燃各发作级别大鼠海马结构和颞叶皮质部位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的变化作动态观察。结果 GFAP值改变见于点燃后Ⅲ级组开始增加 ,Ⅴ级组达到高峰 ,Ⅴ级后 2 4h组仍有持续增加。结论 戊四唑点燃癫痫模型中 ,随着点燃级别的进展 ,GFAP免疫表达逐渐增加。提示星形胶质细胞GFAP含量的增加可能是PTZ点燃模型癫痫发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在0.1%甲醛诱导的急性炎性痛中的作用。方法将30只ICR雌性小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NS)组、甲醛(F)组、右美托咪定+甲醛(DEX+F)组。向右后爪足底注射25μl 0.4%甲醛建立小鼠急性炎性痛模型,在甲醛注射前1 h,DEX+F组小鼠腹腔注射DEX,NS组和F组小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以小鼠舔咬足累计时间评价自发痛行为。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自发痛评分结果显示,与NS组相比,F组小鼠出现典型的双相痛反应;与F组相比,DEX+F组小鼠的第Ⅰ时相痛(P<0.001)和第Ⅱ时相痛(P<0.001)累计时间明显减少。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NS组相比,F组小鼠脊髓后角GFAP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增多(P<0.001);与F组相比,DEX+F组小鼠脊髓后角GFAP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减少(P<0.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NS组相比,F组小鼠脊髓GFAP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F组相比,DEX+F组小鼠...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NF-κB阻滞剂吡咯烷二硫基甲酸盐(PDTC)阻断NF-κB的表达,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发育鼠戊四氮(PTZ)点燃癫痫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生后10 d(P10)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PTZ组、PDTC+PTZ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3组,制备戊四氮反复点燃癫痫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改变、海马各区细胞形态及细胞计数、NF-κB表达、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阳性细胞数和苔藓纤维发芽等指标。结果:(1)NF-κB表达,PTZ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及PDTC+PTZ组(P<0.01);(2)海马神经细胞计数,PTZ组齿状回(DG)区颗粒细胞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PDTC+PTZ组CA1、CA3和门区神经元数较PTZ组均明显减少(P<0.05);(3)DG区BrdU阳性细胞数,PTZ组和PDTC+PTZ组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PDTC+PTZ组DG区BrdU阳性细胞数目明显较PTZ组少(P<0.01);NF-κB吸光度值与BrdU阳性细胞数/颗粒细胞数相关性分析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苔藓纤维发芽,PDTC+PTZ组和PTZ组均有苔藓纤维发芽,两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结论:NF-κB在发育鼠癫痫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海马神经元发生,保护海马神经细胞,但对苔藓纤维发芽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和探讨灵芝孢子粉干预后戊四氮(PTZ)致痫大鼠皮质和海马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神经营养因子-3(NT-3)的变化,进一步研究癫痫的发病机制及灵芝孢子粉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癫痫模型组和灵芝孢子粉治疗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PTZ腹腔注射制作Wistar大鼠慢性点燃模型。实验后断头迅速取脑,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皮质和海马区GDNF和NT-3表达的变化;同时用Westernblotting检测海马各指标蛋白的变化。结果:灵芝孢子粉干预后,免疫组化显示:皮质和海马区GDNF和NT-3较癫痫模型组明显增加;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海马中GDNF和NT-3表达较癫痫组显著增加。结论:灵芝孢子粉能够增强GDNF和NT-3的表达从而减轻癫痫发作给神经系统带来的损伤,所以灵芝孢子粉可能具有减轻痫性发作、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戊四氮诱导癫痫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海马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的表达变化。方法戊四氮(PTZ)腹腔注射诱导慢性癫痫(CEP)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对两组大鼠进行行为学检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海马CA1、CA3区PSD-95的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大鼠海马PSD-95mRNA的表达。结果癫痫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受损;其海马CA1、CA3区PSD-95免疫阳性产物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同时伴有海马PSD-95mRNA表达下降(P<0.01)。结论戊四氮诱导癫痫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受损可能与海马神经元PSD-95的表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8.
李正莉  朱长庚  魏瑛 《解剖学报》2001,32(3):193-196,T001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GC)的抗痫效应和抗痫机制。方法:动物行为学观察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戊四氮(PTZ)可诱发癫痫大发作,如诺在注入PTZ前30min先注入地塞米松或苯妥英钠(DPH)能减轻或抑制大鼠癫痫发作症状。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表明,PTZ致痫组大鼠大脑皮质、海马回、齿状有大量肥大的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GC或DPH抗痫组GFAP免疫反应明显减弱,阳性细胞数量减少,突起短而少,Fos蛋白在PTZ组大鼠致痫后1-1.5h有大量表达,而在上述两抗痫组显著少于PTZ致痫组。结论:1.通过与苯妥英钠(传统抗痫药)的抗痫效果相比较,进一步证明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痫效应。2.糖皮质激素的抗痫机制可能与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动有关。3.Fos蛋白表达的变化与癫痫活动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丹参对急性痫性痉挛模型大鼠行为学、脑电图和脑内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观察丹参的抗痫效果。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戊四氮(PTZ)致痫组、丹参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戊四氮致痫组大鼠腹腔注射戊四氮(75 mg/kg);丹参干预组先给大鼠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10 ml/kg),30 min后再腹腔注射戊四氮;正常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大鼠注射戊四氮后,观察其行为学改变,描记脑电图。各组大鼠于戊四氮注射24 h和72 h后处死,取含有海马的脑组织行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观察、照相,并用图像分析系统对各组大鼠海马结构内GFAP阳性细胞进行计数和平均灰度值测定。结果 (1)行为学改变:丹参干预组大鼠痫性发作等级和发作时间明显小于戊四氮致痫组(P〈0.05)。(2)脑电图显示,两组在发作期无明显的脑电图改变;在发作后恢复期,丹参组与PTZ组相比,脑电图出现棘波的频率低(1次/5s vs 8次/5s),波幅低。(3)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①24 h组:与正常组大鼠相比,PTZ组海马内GFAP表达量增多,以齿状回和CA3区最为明显。GFAP阳性细胞突起增多、增粗、分支增多,细胞着色加深。丹参治疗组GFAP表达较注射PTZ组增多,阳性细胞数量增加,突起数目增多,长度增长,细胞着色更深。②72 h组:PTZ组和丹参组与正常组相比,GFAP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丹参可以明显降低急性痫性痉挛模型大鼠的发作等级和发作时间,癫痫发生后24 h海马内GFAP表达增多对机体可能有保护作用;丹参可能是通过促进GFAP表达增高来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柴胡皂苷a(SSa)对戊四氮(PTZ)诱导的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抑制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将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PTZ组、PTZ+0.625 mg/L SSa组和PTZ+1.25 mg/L SSa组。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来鉴定细胞;用MTT检测评估细胞活力;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周期变化;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中GFAP和间隙连接蛋白43(Cx43)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和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体外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贴壁生长,细胞突起明显。免疫荧光显示星形胶质细胞呈GFAP阳性表达。与对照组比较,PTZ组细胞活力和G_2/M期细胞百分比显著增加(P0.05),GFAP和Cx43的表达水平也显著上调(P0.05);与PTZ组比较,PTZ+0.625 mg/L SSa组和PTZ+1.25 mg/L SSa组细胞活力和G_2/M期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下降,GFAP和Cx43的表达水平也降低,但细胞凋亡水平显著增加(P0.05)。结论:SSa能够显著抑制PTZ诱导的海马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抑制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  相似文献   

11.
慢性癫痫模型大鼠脑谷氨酸神经元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谷氨酸在戊四唑 (PTZ)化学点燃癫痫模型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采用戊四唑点燃癫痫大鼠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按点燃进程 ,又随机分为Ⅰ级组、Ⅲ级组、Ⅴ级组和V级后 2 4小时组。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 ,对PTZ点燃各发作级别大鼠海马结构和颞叶皮质部位的谷氨酸 (Glu)神经元的变化作一动态观察。结果 PTZ点燃癫痫大鼠 ,Ⅲ级组和Ⅴ级组与对照组相比 ,Glu免疫反应 (Glu IR)阳性神经元数目显著性增加 ,平均光密度 (AOD)值升高 ;而Ⅴ级组与Ⅲ级组相比 ,相应部位各观察值有所下降 ,Ⅴ级后 2 4小时组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结论 PTZ点燃癫痫模型中 ,随着点燃级别的进展 ,谷氨酸表达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可见谷氨酸导致癫痫发作可能是由于其早期胞内合成增加、后期胞外大量释放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NM)对戊四氮(PTZ)点燃癫痫持续状态(SE)大鼠海马P75NTR和P53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应用尼莫地平治疗癫痫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方法: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PTZ组和NM组,模型诱导成功后,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并取脑常规HE染色,并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相关基因P75NTR和P53的表达。结果:PTZ组大鼠有典型的SE发作,其海马P75NTR和P53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与PTZ组比较,NM组大鼠海马P75NTR和P53表达均减少(P〈0.05)。结论:NM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抑制癫痫大鼠海马凋亡相关基因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一种戊四氮(PTZ) 致癫癎状态(SE) 模型,并探讨PTZ 致惊厥与癫癎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PTZ 致抽搐发作( 抽搐组) 和PTZ致抽搐延长发作即癫癎状态(SE 组) 对大鼠长期行为和脑电(EEG) 的影响,同时观察二者是否产生海马、皮质神经元损伤。结果:PTZ 致抽搐延长发作能够产生具有某些癫癎特征的长期效应,如自发癎样放电、惊厥阈下剂量PTZ 可诱导癫癎发作以及皮质和海马神经元损伤,而单次抽搐发作不具有这些长期效应。结论:PTZ 致抽搐延长发作模型更符合SE 模型特点,惊厥持续时间与癫癎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次癫痫发作后脑内NF-κB和N-Cadherin表达与海马结构中苔藓纤维发芽现象之间的关系与作用。方法:利用腹腔注射戊四氮(PTZ)制作发育期SD大鼠(14 d、28 d)单次惊厥发作模型,各日龄组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PTZ组、吡咯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组和PDTC+PTZ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和N-Cadherin的表达,利用Timm染色法观察海马苔藓纤维发芽现象。结果:NS组在海马CA3区可见极少Timm染色颗粒;致惊后1周偶见Timm染色颗粒、3周可见Timm染色颗粒沿海马CA3区呈条带样分布(P<0.01);PDTC预处理组Timm染色颗粒较PTZ致惊组明显减少(P<0.05)。NS组大鼠海马CA1、CA3区无NF-κB p65核转位细胞,致惊后24 h各日龄组幼鼠海马CA1、CA3区NF-κB p65核转位细胞较NS组明显增加(P<0.01);PDTC预处理后NF-κB p65的核转位细胞较致惊组明显减少(P<0.05)。NS组海马CA1、CA3区可见少量N-Cadherin阳性细胞;致惊组海马CA3和齿状回门区的N-Cadherin的阳性细胞与NS组相比明显增多(P<0.01),PDTC预处理后相同区域内N-Cadherin阳性细胞较PTZ致惊组明显减少(P<0.05)。NF-κB p65、N-Cadherin及Timm染色颗粒的表达结果与惊厥鼠的日龄并无关联性。结论:幼鼠单次惊厥发作可以引起海马不同程度的苔藓纤维发芽,而NF-κB p65、N-Cadherin的分布位置与变化时相与苔藓纤维发芽相吻合,表明NF-κB p65、N-Cadherin可能参与或伴随着苔藓纤维的发芽。  相似文献   

15.
刘静  李正莉  何青  黄红彦 《解剖学报》2015,46(3):324-328
目的 探讨卡铂(CBP)诱导的听神经病模型大鼠脑干蜗神经核细胞凋亡倾向及地塞米松(DEX)的神经保护作用。 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CBP制作听神经病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生理盐水组(NS)、卡铂组(CBP)、地塞米松干预+卡铂组(DEX+CBP),每组18只,并设3d及6d时间观察点。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脑干蜗神经核Caspase-3免疫反应性;RT-PCR技术检测凋亡酶激活因子1(Apaf-1) mRNA含量。结果 在3d及6d时间点,CBP组大鼠脑干蜗神经核腹侧核(VCN)及背侧核(DCN)Caspase-3免疫反应性及Apaf-1 mRNA含量明显强于NS组及DEX+CBP组(P<0.05),DEX+CBP组脑干蜗神经核VCN及DCN内Caspase-3免疫反应性及Apaf-1 mRNA含量与NS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6d时间点CBP组蜗神经核Apaf-1 mRNA含量显示强于3d时间点。结论 卡铂诱导听神经损伤的同时,也可引起大鼠脑干蜗神经核细胞凋亡倾向,而地塞米松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减弱上述的凋亡效应。
  相似文献   

16.
于胜波  金融冰  王建  宫瑾  隋鸿锦 《解剖学杂志》2005,28(1):53-55,i004
目的:研究黄体酮(P)对戊四唑(PTZ)致痫大鼠的发作情况和对海马结构内的微管相关蛋白2(MAP2)的影响。方法:采用成年去卵巢(OVX)雌性SD大鼠,设立空白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实验给药组,取含背侧海马的脑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1)实验给药组大鼠均未出现癫痫发作,实验对照组大鼠发作均达Ⅳ级以上。(2)实验对照组海马结构内MAP2免疫阳性反应减弱,而实验给药组则增强。结论:P可对抗PTZ致痫的行为发作,并且上调了海马内MAP2的免疫活性,可能参与了P对抗癫痫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