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角膜地形图指导拆线控制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激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检影指导拆线控制人工晶体术后角膜散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由缝线引起的角膜散光是影响术后探眼视力的首要因素。有条件者用角膜屈率计及角膜地形图指导拆线。我们自1995年1月开始用检影指导选择性拆线以控制人工晶体术后角膜散光,取得较满意效果。对象及方法1.对象:选择1995年五月~1996年8月所行人工晶体植入术后  相似文献   

3.
4.
人工晶体术后拆线对角膜散光的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应用一次性注射器针头拆断角巩膜缝线法对人工晶体植入后6周,顺规性散光≥2.5D30只眼进行控制研究。结果表明:拆断缝线后2周,角膜散光由4.85±1.62D消退至1.47±0.85D,平均消退3.25D。平均拆断每一根缝线,角膜散光可减少1.75D。30只眼研究中平均需要拆断缝线数目为1.96根。拆断缝线后角膜散光轴位向逆规性方向转变。裸眼视力平均提高5行。研究证明:一次性注射器针头拆断缝线法是一种简单、可靠、安全的术后角膜散光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5.
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远期角膜散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奕志  李绍珍 《眼科学报》1991,7(4):181-184,175
本文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二年的74眼中,用角膜计和显然验光检查,发现63只眼(85.14%)的角膜散光≥0.50D,平均角膜散光度为1.78±1.41D,以循规性散光占优势(77.03%);结果分析显示:10—0尼龙缝线缝合切口所引起的角膜散光,即使术后二年,散光不会自行完全消退。持续存在的角膜散光可影响工人晶体植入术后远期裸眼视力,矫正散光所需的柱镜度数与角膜散光的度数很接近。本文说明了控制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必要性,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80例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前后的角膜散光变化观察并采取控制方法表明:术后角膜的循规性散光于术后2周平均增加5D,术后3个月平均减至2D。术中调节缝线的张力,术后2周至3个月选择性拆除角膜缝线和无缝线巩膜隧道式切口等都是控制术后角膜散光的有效措施,我们提出了综合控制术后角膜散光产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80例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前后的角膜散光变化观察并采取控制方法表明:术后角膜的循规性散光于术后2周平均增加5D,术后3个月平均减至2D。术中调节缝线的中张力,术后2周至3个月选择性拆除角膜缝线和无缝线巩膜隧道式切口等都控制术后角膜散光的有效措施。我们提出了综合控制术后角膜散光产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散光的控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分析了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手术性散光的来源及变化规律。总结了手术性散光的测量分析方法:角膜曲率计测量的简单法、精确法和屈光检查法及二者的关系。对手术性散光的有关因素进行了讨论。对手术中应用角膜曲率计的效果和使用要点作了介绍。概括了控制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之手术性散光的几项要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择近2年来人工晶体植入术100例109眼,用角膜曲率计于术前及术后6个时期测量角膜前面中央光学区两主经线上的屈折力。结果说明术后散光度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减少,术后1年趋于稳定;顺规散光的发生率由高降低,反规散光则由低升高。  相似文献   

10.
对63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2月~1年存在循规性角膜散光的患者,用刀片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行角巩缘断线术,断线后角膜散光显著减少,尤其是在术后5个月内断线者,裸眼视力明显提高,因其不需特殊器械,故认为刀片断线是矫治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循规性角膜激光简便、省时、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的改变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对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118只眼术后角膜散光的自然变化过程进行了观察。术后1周手术产生3.37D的循规性角膜散光,术后2年内自然衰减2.31D,术后1、2和3个月平均衰减速度分别为0.60、0.63和0.39D/月。结果提示:人工晶体植入产生峰值为2.00~3.00D的循规性角膜散光可自然恢复至无或生理性角膜散光状态。并讨论了散光的变化与术后视力和眼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植入术后 ,由于缝线所致的角膜散光对术后视力影响较大 ,拆除缝线是纠正术后角膜散光常用而十分有效的方法 ,尤其是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 ,对提高裸眼视力有很大帮助。作者於 1998年起应用检影法指导选择性拆线 ,控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 ,获得较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所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44例 ,5 0眼。男 2 4例 ,2 8眼 ;女 2 0例 ,2 2眼。年龄在 3 8~ 72岁之间。全部病例均用PMMA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或睫状沟植入。术后小孔视力提高 2行以上 ,循…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早期角膜地形图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了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早期切口对全角膜弯曲度的影响。方法 用TMS-1型角膜地形图,记录经长约11mm阶梯状角膜缘切口行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42只眼,在术后3个月内角膜屈折力及其图形变化。结果 术后角膜地形图均呈现以角膜顶点为中心纵向“哑铃形”图形改变,表示垂直经线各部位的角膜变陡,屈折力增加,中央2.5mm 半径处显著大于1.5及3.5mm处,上象限大于对应的  相似文献   

14.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喜林 《眼科新进展》1999,19(4):240-241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的规律与程度。方法随机对51例53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者进行了术前、术后0.5mo及术后6mo的角膜曲率计检查。结果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逆规性角膜散光。结论多缝线的这种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在较低水平,且这种散光在6mo内趋向稳定。  相似文献   

15.
角膜切开术治疗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散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的进步,术后散光已成为限制视力恢复的重要因素,降低术后散光已成为提高视力的关键,受到普遍关注,本文对散光的基本概念,散光的测定,影响白内障术后散光的因素,白内障术后屈光及角膜地形图变化,手术矫正角膜散光的历史,散光矫正术手术的原理,散光矫正手术的术式,角膜切开术矫正白内障术后散光的研究现状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刘奕志  李绍珍 《眼科学报》1995,11(4):202-204
目的:为了了解手术切口长度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我们观察了36例采用6.5mm角膜缘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并与采用11mm角膜缘切口的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者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周、1、3和6个月,6.5mm切口的平均手术产生的角膜散光分别为2.13±1.41、1.58±1.07、0.92±0.75和0.77±0.55D,11mm切口的角膜散光分别为4.63±1.39、3.08±1.11、2.52±0.89和2.04±0.87D,两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后1周和1个月裸眼视力≥0.5者在6.5mm切口组占52.8%和 61.1%,显著高于11mm切口组的28.6%和36.1%(P<0.05),术后半年≥0.5的视力比例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缩短手术切口可降低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加速术后早期视力的恢复。眼科学报 1995;11:202—204。  相似文献   

17.
角膜切开术治疗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散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的进步,术后激光已成为限制视力恢复的重要因素,降低术后散光已成为提高视力的关键,受到普遍关注,本文对散光的基本概念、散光的测定、影响白内障术后散光的因素、白内障术后屈光及角膜地形图变化、手术矫正角膜散光的历史、散光矫正手术的原理、散光矫正手术的术式、角膜切开术矫正白内障术后散光的研究现状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人工晶体植入术散光的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9.
简易手术角膜计对人工晶体植入术中角膜散光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自制简易手术角膜计对67例人工晶体植入的病人进行术中散光控制,并与43例未用组的病人进行对照。术后0.5、3和6个月两组散光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应用组差异不明显(P〉0.05),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中不规则散光的比例较高。认为该角膜计具有简便,经济,可靠,实用,易普及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田喜林 《眼科研究》1999,17(6):491-492
目的 探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的规律与程度。方法 随机对51例53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者进行了术前、术后0.5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角膜曲率计检查。结果 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逆规性角膜散光。结论 多缝线的这种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在较低水平,且这种散光在6个月内超向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