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复方蜂胶乳膏对家兔皮肤的刺激性实验。方法观察复方蜂胶乳膏对健康家兔单次涂药及多次涂药的皮肤刺激性的影响。结果对完整皮肤无刺激性;对家兔破损组皮肤多次涂药有轻度刺激性。结论复方蜂胶乳膏是一种安全性较好的外用制剂。  相似文献   

2.
朱红膏促进皮肤溃疡愈合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朱红膏促进皮肤溃疡愈合的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SD雄性大鼠66只随机分为皮肤破损组、溃疡模型组、凡士林基质组及朱红膏高(38.08 mg/kg)、中(19.04 mg/kg)、低(9.52 mg/kg)剂量组。皮肤破损组仅以刀片刮伤大鼠皮肤;溃疡模型组选择皮肤缺损+细菌感染+埋置异物法造模;朱红膏和凡士林基质组以纱条方式在大鼠造模创面上贴敷给药14 d,每日保证给药时间4 h,观察尿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含量及肾脏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溃疡模型组比较,朱红膏各剂量组、凡士林基质组及皮肤破损组尿NAG活性未见明显差异(P〉0.05),尿RBP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肾脏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示,随着用药剂量的增加,肾脏组织病变有加重趋势,与皮肤破损组比较,朱红膏高剂量组有较明显病变(P〈0.05),与溃疡模型组比较,朱红膏各剂量组、凡士林基质组及皮肤破损组肾脏病变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朱红膏中剂量用药2周可认为基本安全,朱红膏高剂量用药2周有可能引起肾脏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复方酮康唑乳膏的应用提供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依据。方法:将复方酮康唑乳膏涂敷于豚鼠背部皮肤,3次致敏接触。隔14天后,再涂药激发接触,观察过敏反应;用复方酮康唑乳膏多次重复涂敷于家兔完整及破损皮肤。采用同体左右侧自身对比,涂药期间每日观察局部皮肤红斑及水肿情况。结果:复方酮康唑乳膏与完整皮肤及破损皮肤接触均未发现皮肤出现明显的红斑和水肿反应,刺激指数均小于0.4;复方酮康唑乳膏和基质均未引起豚鼠皮肤出现红斑、水肿等过敏反应。结论:复方酮康唑乳膏对家兔皮肤无刺激性,对豚鼠皮肤未出现过敏症状,属安全制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肤康乳膏的药理作用与毒性。方法:观察肤康乳膏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2,4-二硝基氟苯(DNFB)致大鼠皮肤迟发型变态反应,磷酸组织胺所致豚鼠的瘁阈的影响和大鼠皮肤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肤康乳膏能明显减轻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度;明显抑制DNFB所致大鼠皮肤肿胀度,提高磷酸组织胺所致豚鼠致痒阈;该制剂大剂量使用后,无一动物出现急性毒性反应。结论:肤康乳膏具有明显的抗炎、抗变态反应、止痒作用,长期使用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斌斌  伊乃英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2):1780-1781
目的:考察复方五倍子膏的皮肤刺激性和抗炎镇痛作用。方法:以小白鼠、大鼠和家兔为实验动物,扶他林乳膏为对照药品作药效学研究。结果:复方五倍子膏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作用,对皮肤没有刺激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龙血竭对糖尿病大鼠溃疡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探讨龙血竭治疗糖尿病皮肤溃疡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建立糖尿病大鼠溃疡创面模型,以胰岛素为对照药,随机分为龙血竭组、胰岛素对照组、糖尿病创面组、正常创面组。龙血竭组给予龙血竭胶囊内容物外用于创面;胰岛素对照组给予胰岛素稀释液外用于创面,均每天换药1次,疗程2周;糖尿病创面组、正常创面组大鼠将创面暴露于外,不作任何处理。观察各组大鼠创面面积变化、创面愈合率及其对Smads蛋白的影响。结果:第4、8、12、15天。龙血竭组创面面积小于胰岛素对照组、糖尿病创面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龙血竭组创面愈合率大于胰岛素对照组、糖尿病创面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胰岛素对照组面积小于糖尿病创面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胰岛素对照组创面愈合率大于糖尿病创面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龙血竭组Smad3、Smad4表达水平低于胰岛素对照组与糖尿病创面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龙血竭促进糖尿病大鼠溃疡创面愈合优于胰岛素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青痤乳膏治疗痤疮的作用机制及药效学研究。方法:采用小鼠二甲苯耳肿胀法、豚鼠磷酸组织胺法、小鼠耳部奇正消痛贴微循环实验法以观察青痤乳膏的药效学机制。结果:青痤乳膏能够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片炎性肿胀、提高了磷酸组织胺对豚鼠右后足背部的致痒阈、改善了奇正消痛贴对小鼠耳廓微循环。结论:青痤乳膏具有较好的改善微循环、抗炎、止痒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改变朱红膏纱条单位面积中药含量研究其量效关系,探讨最佳用药剂量。方法: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溃疡模型组,基质组(凡士林)及5个中药剂量组(A、B、C、D、E含中药分别为27.2、13.6、6.8、3.4、1.7mg/cm2)。连续给药7d,观察创面愈合速度及创面形态的变化,检测肉芽组织中总蛋白及羟脯氨酸含量。结果:基质组及中药D、E组大鼠创面愈合速度较快(P<0.01),A、B组创面愈合速度呈减缓趋势;D、E组用药早期较好的体现了提脓祛腐作用,后期创面平整光滑、质地柔软;各中药组肉芽组织中蛋白及羟脯氨酸含量均明显提高(P<0.01)。结论:朱红膏促进慢性皮肤溃疡创面愈合存在量效关系,增加剂量未见提高疗效,纱条中药含量1.7mg/cm2及3.4mg/cm2具有较好的促进愈合作用。  相似文献   

9.
复方大蒜软胶囊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振秋  李恩玉 《中成药》1997,19(9):44-45
复方大蒜软胶囊是由大蒜、王浆等中药组成,具有滋补、强壮、降血脂等功效。对本品动物的降血脂,抗衰老的药效学进行了实验研究。1实验材料10%胆固醇乳剂二取猪油2009置于1000ml烧杯中,加热熔化,加人100g胆固醇溶化.再加入209胆酸钠和109甲基硫氧吨院,充分搅匀.然后放入200ml吐温80、200ml丙二醇及300ml蒸馏水,不断搅拌,待甲基硫氧嘴吹溶解后,再加蒸馏水至1000Inl,并充分混匀即成。冰箱保存,使用时先在37’C水浴中融化。药品:复方大蒜软胶囊,自制;月见草油由辽宁北方制药厂提供。仪器:瑞士全自动生化分析仪,Vi-tall型荷…  相似文献   

10.
中药"敛疡散"对慢性皮肤溃疡的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敛疡散对慢性皮肤溃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敛疡散加入肉汤培养基中研究最低抑菌浓度;正常豚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疮疡及环磷酰胺处理的豚鼠疮疡模型,比较敛疡散和黄连膏治疗后疮疡的红肿、分泌物、疮口的改善情况以及脓液中溶菌酶的水平;利用热板法和化学法观察敛疡散对小鼠痛阈改变;观察敛疡散对小鼠耳肿胀、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及大鼠琼脂肉芽肿作用;观察敛疡散对巨噬细胞百分率和吞噬指数改变以及对小鼠鸡红细胞攻击的小鼠的溶血素及环磷酰胺处理的小鼠溶血素作用。结果:敛疡散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00547g/ml,0.02188g/ml,0.01094g/ml;敛疡散对正常豚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疮疡及环磷酰胺处理的豚鼠疮疡模型中疮疡的红肿、分泌物、疮口得到良好的改善,脓液中溶菌酶的水平治疗后也的明显的提高,而且敛疡散的作用比黄连膏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1);物理法和化学法镇痛实验均证明敛疡散对小鼠的痛阈具有明显的提高作用,特别是大剂量组的作用更为明显;敛疡散对小鼠耳肿胀、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及大鼠琼脂肉芽肿均表现出非常明显的抑制作用。敛疡散对实验动物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具有增强作用,表现为巨噬细胞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均明显地提高,作用强度呈剂量依赖性,且作用强度明显优于黄连膏对照组(P<0.01);对小鼠鸡红细胞攻击的小鼠的溶血素及环磷酰胺处理的小鼠溶血素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作用,且作用优于黄连膏对照组。结论:敛疡散具有抗菌抑菌作用,抗实验性疮疡作用,明显的抗炎、抗渗出、抗增生、镇痛作用,以及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因此对慢性皮肤溃疡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芙蓉软膏对大鼠皮肤疮疡的药效学,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百多邦(莫匹罗星软膏)组、芙蓉软膏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通过对皮肤划损致感染的方法,建立大鼠皮肤疮疡模型。各组进行相应干预。观察芙蓉软膏对大鼠体质量、进食情况、毛色、活动情况、疮疡处组织、伤口愈合时间、体表温度及血常规等各项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给药第4 d,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WBC明显升高(P0.01),提示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百多邦组和芙蓉软膏组大鼠WBC明显降低(P0.05);给药第7 d,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MCH、MCHC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百多邦组WBC、MCH明显降低(P0.05),芙蓉软膏组WBC、MCH明显降低(P0.05)。给药第7 d,与模型组比较,百多邦组、芙蓉软膏组愈合动物数均明显增加(P0.05);两组给药3~7 d大鼠疮疡分值均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芙蓉软膏具有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方法 将89 例患者随机分为2 组,治疗组45 例,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对照组44 例,外用冰黄肤乐软膏;2 组均治疗2 周.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1.11%和72.72%(χ2=5.10,P<0.05).结论 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优于冰黄肤乐软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一种对Ⅲ-Ⅳ期褥疮治愈率高、疗程短,且经济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方法选择Ⅲ-Ⅳ期褥疮患者,根据疾病分期按2:1比例随机分为立奇膏组和对照组,立奇膏组采用自制的中药药膏立奇膏外敷,对照组采用0.02%呋喃西林抑菌液外敷。8周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立奇膏组Ⅲ、Ⅳ期褥疮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25%、80.00%,对照组分别为67.50%、50.00%;组间比较,Ⅲ、Ⅳ期临床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奇膏治疗Ⅲ-Ⅳ期褥疮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复方榴莲皮软膏对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屏障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符合要求的特应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外用复方榴莲皮软膏,对照组予外用0.1%糠酸莫米松乳膏,并于治疗第0周、第2周、第4周比较两组SCORAD评分、VAS评分、角质层含水量、PH值、TEWL等指标。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SCORAD评分、VAS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皮损处角质层含水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H值、TEWL值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榴莲皮软膏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皮肤屏障功能,远期疗效好,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玉屏风胶囊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4月—2014年4月诊治的94例慢性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复方氟米松软膏外用治疗,观察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玉屏风胶囊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5%,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玉屏风胶囊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慢性湿疹效果好,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用中药-复黄生肌愈创油膏(复黄膏)促进慢性皮肤溃疡创面修复的机制.方法:用醋酸氢化可的松造成SD大鼠背部慢性体表溃疡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复黄膏治疗组(复1组)、小剂量复黄膏治疗对照组(复2组)、生肌白玉膏(白玉膏)治疗对照组(白玉组)和模型组.采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创面组织中EGFmRNA和bFGF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测定创面组织细胞DNA周期.结果:复黄1组创面组织中EGFmRNA和bFGFmRNA表达水平与模型组、白玉组、复2组相比呈明显上调,P<0.05,复1组S期细胞数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复黄膏促进慢性皮肤溃疡愈合作用与上调EGFmRNA和bFGFmRNA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复方南星止痛膏治疗痛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痛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复方南星止痛膏加抗骨增生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狗皮膏加抗骨增生胶囊治疗。观察临床疗效、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31例,显效6例,好转2例,无效1例,愈显率为92.5%。对照组治愈22例,显效7例,好转6例,无效5例,愈显率为72.5%。2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VAS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复方南星止痛膏治疗痛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逯越  刘超  宫婷  郭晓菲  高明 《辽宁中医杂志》2012,(10):2073-2075
目的:观察复方儿茶止泻霜对腹泻大鼠小肠AQP1表达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法比较腹泻模型组(DM)、正常对照组(NC)及低(L)、高(H)剂量药物治疗组、阳性对照药物治疗组(PC)的AQP1表达。结果:DM组AQP1表达低于L组、PC组和H组,L组AQP1表达低于H组和PC(P<0.01),但H组和PC与NC组间无明显差异(P>0.01)。结论:复方儿茶止泻霜上调腹泻大鼠小肠AQP1表达。  相似文献   

19.
马钱子散对家兔肌电潜伏期的影响及其药效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马钱子散的药物动力学过程。方法:以家兔肌肉诱发电位的潜伏期为指标,进行了马钱子散的药效动力学研究。结果;马钱子散用药后其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并与给药剂量正相关(r=0.9581,P〈0.05)。其药效动力学过程符合血管外给药的一室开放模型。药效上升速率常数为0.0790min^-1,药效倍增期为8.8min,药效峰时间为药后44.1min;药效峰强度为其潜伏期较药前缩短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