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人进入中老年之后,在双眼的下方,由于下眼睑皮肤松弛,皮肤与眼轮匝肌间的纤维组织连接减弱,肌肉与眶隔膜间的张力降低,以致眶内脂肪组织经眶隔的薄弱部位向外疝出,久而久之,可造成下眼睑皮肤松垂,表现出下眼睑饱满,皮肤松弛,皱纹增多,就像一个小小的口袋,这就是所谓的“眼袋”。眼袋  相似文献   

2.
潘华 《医药与保健》2006,14(4):29-29
面部衰老过程,也就是面部曲线的增多过程。下眼睑衰老的重要标志,是眼袋逐渐加重。随着岁月的流逝,及地球引力的持续作用,下睑皮肤、眼轮匝肌、眶隔膜蜕变松弛下垂、眶脂肪向下移位脱垂等生理变化导致下睑组织不同程度的臃肿、膨隆或下垂,使眼睑皮下形成臃肿的袋状结构,故称为“眼袋”。衰老是大自然的普遍规律,完全避免眼袋的发生,是不可能的,但可以尽量延缓眼袋的出现及加重。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长期不足,是过早出现眼袋并使眼袋加重的重要原因。另外,均衡的营养摄入,保健按摩,优质的营养霜类都是减缓眼袋的有效方法。但是,眼袋一…  相似文献   

3.
眼袋系下眼睑皮肤、皮下组织、肌肉及眶隔松弛,眶后脂肪肥大、突出形成袋状的突起.眼袋常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它是人体开始老化的早期表现之一.一般来讲,成年人,尤其是女性,在25~30岁时就会出现眼袋. 眼袋的形成主要与遗传有关,另外,年龄增长导致皮肤和肌肉松弛、睡眠不好均是引起眼袋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眼袋是眼睑皮肤松弛、眶隔薄弱、眶脂膨隆、轮匝肌肥厚以及诸多因素导致眼睑皮肤向前隆起造成的,严重者眼睑皮肤可形成悬垂的袋状结构。导致眼袋产生的原因主要为:眼睑皮肤松弛症多见于老年人,偶见于中年人,如累及上睑则表现为上睑皮肤过多且松弛,出现皱褶;眼睑皮肤与轮匝肌眶骨连接的部位组织肥厚松弛,皮肤向下悬垂,甚至超过睑缘,使睑裂缩小变形,呈三角形睑裂,造成假性或真性上睑下垂,遮挡部分视野。眼睑松弛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眼睑疾病,可能与遗传和内分泌因素有关。多数患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眼睑皮肤血管性水肿,主要累及上睑,以女性青年…  相似文献   

5.
眼袋是人体面部老化的最初表现,其原因是下睑皮肤松弛、眼轮匝肌和眶膈膜蜕变松弛,眶脂肪移位、脱垂等病理变化所致下睑组织不等程度的臃肿、膨隆或者下垂,以致形成袋装结构,故得此名。眼袋又分为皮肤松弛型、眼轮匝肌肥厚型、脂肪脱垂型及混合型。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睑袋整复术已经成为美容手术中最常见的手术。手术有外路与内路两种,外路有皮瓣法与肌皮瓣法。现回顾分析近年来106例外路法眼袋祛除美容术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妍莉 《大众健康》2005,(12):39-39
拯救“眼袋”的饮食秘方 年龄的增长、过度用眼,皮肤松弛…都会造成眼袋。想要避免眼袋过早来临.不妨试试下面的秘方.  相似文献   

7.
刘嘉锋 《家庭医生》2008,(16):60-60
小孩子,长眼袋,不常见 六岁的明明是个聪明可爱的小男孩,可是,他的“朋友圈子”却给他起了一个难听的外号——“小老头”。原来,明明的眼睛下像老人一样鼓起了大大的眼袋。每次看到镜子里鼓鼓囊囊的下眼睑,明明总是不解地问妈妈:“为什么我的眼睛和别的小朋友不一样呢?”妈妈虽然也觉得孩子的下眼睑突出像是眼袋,但在妈妈的印象中,眼袋应该是大人才有的。这么小的孩子也会有眼袋吗?怀着疑问,她带明明到门诊求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年龄较大的眼轮匝肌明显松弛患者眼袋整复术的方法,以避免发生术后下睑外翻,提高眼袋整复术远期疗效.方法 对52例年龄较大的眼轮匝肌明显松弛患者进行眼袋整复术.切开后在皮下分离皮肤接近眶下缘,打开眶隔,祛除脱出的眶脂肪后加固缝合眶隔、分离睑板部轮匝肌,于颞侧1/3处垂直于睑缘切除松弛的轮匝肌,用可吸收缝线“8”字形间断缝合两断端,使该部肌肉张力加大.切除多余的皮肤后缝合切口.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至10年,眼袋消失且自然,无凹陷,无一例出现下睑外翻,下睑张力明显增加,除2例下睑轮匝肌吻合处有小的瘢痕结节外,患者满意.结论 祛眼袋手术不可破坏睑板部的眼轮匝肌,为了追求手术显效而去除过多的皮肤和眼轮匝肌,不仅容易发生术后立即看得到的睑球分离,睑缘退缩和外翻,更会给患者留下潜在的下睑外翻隐患.下睑外翻是手术后常见的失误,已得到重视,术中如果消弱了轮匝肌力量会给受术者留下潜在的下睑外翻的隐患这点认识还不足,估计等到若干年步入老年后,似老年性下睑外翻的发生率在祛眼袋的人群中将会大大提高,这点更应该引起我们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9.
马继光  小君 《健康》2012,(9):24-24
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眼睛下面都会鼓起一个小包,有些下垂得像要掉下来似的,我们称之为眼袋。实际上,下眼睑皮肤松弛、弹性降低,眼部肌肉及其相关结构发生退行性变化,是年龄增长后的正常生理现象,而20岁以下的年轻人的眼袋则多由家族遗传所致。眼袋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类。  相似文献   

10.
消除下眼袋     
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工作中,由于休息不当,劳累过度、睡眠不好,日久天长随着年龄的增长,下眼睑慢慢松垂,不由自主地在面颊部形成了眼袋。特别是爱熬夜、常伏案写作的中老年人,出现下限袋后轻者看起来颇显憔翠,有一种趋于苍老的感觉;严重者其松垂的眼袋将下眼睑推向内翻,引起倒睫,以致迎风流泪,久而视力下降。 过早出现下眼袋是由于下睑眼皮老化、松弛、皮肤与眼轮匝肌之间的纤维组织连接减弱,导致眼眶内较多的脂肪组织膨出,使下睑臃肿,造成难看而凸出的囊袋。若想延缓这一“人到中年”之后的美  相似文献   

11.
从30岁开始,人的皮肤开始老化。眼睑的皮肤最薄,眼睑是人暴露区域,其老化最易被察觉及受到重视。随着人的老化,构成下睑由浅入深的结构:下睑皮肤、眼轮匝肌、眶隔和眦韧带等结构松弛,变薄弱,加上重力作用,因而出现下睑皮肤松弛、皱纹。由于眶隔脂肪脱垂呈袋状,俗称眼袋。  相似文献   

12.
《长寿》2006,(3):34-34
广东省读者林西仁来信问:眼袋是怎么形成的,怎样才能消除或是延缓眼袋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皮肤是反映人体生长、衰老状况的一面镜子。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在自己原本秀丽光洁的脸上出现了不平的皱纹,你不必过分忧伤。只要精心爱护,科学保健,可以推迟皮肤的衰老,抹去岁月的痕迹。下面介绍一种运动面部肌肉保健方法,若想养颜驻容,不妨试之。具体可按以下步骤护理。 ①双眼向上望,用手指将下眼睑慢慢向上内推,然后再将眼睑肌肉缓慢推回原位,此法可起到收紧下眼睑肌肉,防止眼袋形成之用。 ②放松面部肌肉,两拳放在下颔,头部向下稍用力压,两拳则稍用力向上  相似文献   

14.
<正>许多人刚刚人到中年,就过早的出现了下眼袋,使人明显的出现老相。下眼袋是由于眼睛的下睑眼皮老化、松弛,皮肤与眼轮匝肌之间的纤维组织连接减弱,导致眼眶内较多的脂肪组织膨出,使下眼睑臃肿,造成难看而突出的囊袋。若想延缓这一"人到中年"后的美中不足,可以求助于医学美容手段。但这毕竟比较麻烦。其实,只要按摩及运动使其肌肤变得结实些,就可以保留或恢复青春外貌,避免下眼袋过早  相似文献   

15.
张真,化验员,52岁,她说年轻时眼睛很大,还是双眼皮,近几年来眼皮慢慢下垂,上提无力,视力疲劳,眼胀痛,点眼药无效,戴上老花镜也无济于是。我建议她作了眼袋手术,不久,眼部不适症状完全消失,美丽的双眼皮、大眼睛又重新展现在她的脸上。 眼袋的形成是自然衰老现象,也有家庭遗传性。主要为皮肤松弛,眼轮匝肌肥厚、松弛及眶脂肪增多而脱垂等综合原因,形成了外观上可见下眼皮的皮肤松弛,有一块突出的皮下团块,外形如袋状,臃肿下垂,故称眼袋。眼袋是中老  相似文献   

16.
王琳 《健康博览》2008,(3):49-49
从古至今,拥有“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明眸,是每个人的理想。 不少年轻人由于遗传的关系,眼袋在二十多岁就很明显。而过了35岁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感受到皮肤的松弛和衰老,眼睛周围的变化又是最大的。尤其是下眼睑,会有一些皱纹,还会有膨出的脂肪、凹陷的眶沟等等问题。看上去显得格外衰老、没精神,  相似文献   

17.
有些中老年人一遇到迎面吹来的冷风,就会流泪。这是什么原因呢?(1)一般情况下,泪腺受到冷风刺激后,可反射性地引起泪液分泌增多。老年人由于眼睑皱褶多,上眼睑下垂或下眼睑出现眼袋,使下眼睑不能紧贴眼球表面,泪水的正常排出受阻,更易出现迎风流泪的现象。这属于老年性改变,医学上称功能性溢泪。  相似文献   

18.
<正>血脂升高包括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一般没有太多不适感。但部分患者脸上,尤其是眼睑可能长"黄包"(黄色瘤),这时应注意排除高血脂。黄色瘤的特征为:在上眼睑内眦(内眼角)处出现橘黄色丘疹,针头或黄豆大小,边缘略高出皮肤表面,质地较柔软,有时波及下眼睑,融合后会形成黄色圈。少数患者还会同时在手掌、指缝、臀沟、肘部和腘窝部出现黄色瘤。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的黄色瘤会占据大半部眼睑皮肤。两眼睑皮肤可同时或先后发病,呈对  相似文献   

19.
范志宏 《大众健康》2011,(11):114-115
皮肤老化通常从30岁开始,眼睑皮肤又是人体最薄皮肤之一。眼睛处于人体最暴露的部位,所以眼睑皮肤的老化症状最容易被人们观察。  相似文献   

20.
覃玲 《健康生活》2010,(3):58-58
除了眼袋大以外都还保养得不错 这张素颜大特写把她的眼袋问题暴露得更明显了,但同时也展现了她无暇粉嫩的肌肤。除了眼部以外,林志玲脸上的皮肤还是非常优的。肤质细腻、白皙,也很难看出有细纹,可见她对皮肤的保养应该是很有心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