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高压氧治疗对重度颅脑外伤后偏瘫疗效的分析.方法:56例颅脑外伤后偏瘫患者分为高压氧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均常规治疗结合康复功能训练,高压氧组同时配合高压氧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MBI)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高压氧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能显著改善重度颅脑外伤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一步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2.
孙慧娟  杨伟江  姚含英  孙昇 《河北医学》2011,17(9):1247-1249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高压氧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给予高压氧进行治疗,另一组在高压氧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观察理疗前后的疗效。结果:通过高压氧治疗后,护理组的总有效率高于非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能提高疗效,加强护理可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开颅术后,行高压氧(HBOT)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12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60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取高压氧治疗,作为观察组,其余60例患者采取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入院前后4周的GCS评分。结果观察组在入院后第1周GCS评分比较,结果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2~4周GCS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的患者在术后行高压氧,其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治疗重症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本文就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和效果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8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64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2),2组患者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行综合护理,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同时给予患者优质的综合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肝功能受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11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分成高压氧组65例和对照组45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结果两组在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压氧组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乳酸脱氢酶下降幅度更加显著(P﹤0.05)。结论高压氧综合治疗可以加速促进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高蕾 《中外医疗》2016,(26):158-16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舱治疗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4年8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2例,两组患者均采取高压氧舱治疗,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率以及治疗前后的GCS评分。结果治疗和护理前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和护理后,其GCS评分为(12.28±2.86)分,而且护理满意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7.83%和4.35%,数据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压氧舱治疗结合相应的综合性护理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够改善其昏迷症状,而且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率。  相似文献   

7.
张跃群  郑岚 《中国医药导刊》2017,19(11):1202-1205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干预在重症医学科(ICU)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院ICU进行治疗的102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按照乱数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记录并分析两组的包括机械通气、ICU治疗和住院时间在内的3项临床护理时间指标,接受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NIHSS)评分和运动功能(FMA)评分的改善情况,以及院内感染发生率。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分析处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3项临床护理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缩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患者经过相应护理措施干预后,NIHSS评分与FMA评分均显著改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组间差异,观察组的NIHSS评分与FM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褥疮、感染发生率(切口感染、胃肠道感染、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ICU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干预,对于临床治疗时间的缩短,患者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的改善有显著效果,并能有效预防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8.
郭锦梅  李航  肖宏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5):137-139
目的 探讨高压氧综合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于高压氧综合护理的早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照组给予高压氧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高压氧综合护理,包括制定护理重点,康复计划及预见性护理措施.对比不同护理的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及因并发症中断高压氧治疗时间的差异,并比较两组高压氧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别.采用GCS评分行近期疗效评定.采用远期生活质量评估量表(KPS)行远期生活质量评定.结果 高压氧治疗及高压氧综合护理3个疗程后,研究组消化道出血发生(4/42)较对照组(14/41)减少,因并发症中断高压氧治疗的时间f(13.64±2.78)d]比对照组[(20.90±8.96)d]缩短,高压氧不良反应的发生(0/42)比对照组(4/41)显著下降,治疗前后GCS评分及治疗后KP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高压氧综合护理对早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具有更佳的临床效果和更大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高压氧舱治疗的护理办法。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以及护理基础上采用高压氧舱治疗及相应护理)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9%)明显高于对照组(75.8%),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高压氧舱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加强相应的护理配合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高压氧治疗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在2012年4月至2013年5月收入院的65例危重颅脑外伤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高压氧早期治疗组(A组)34例和高压氧晚期治疗组(B组)31例,A组在入院后3周内采用高压氧治疗,B组则在入院后3周后采取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34例患者和B组31例患者在治疗前GCS评分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 、0.02,P〉0.05).治疗后A、B两组患者的GC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A组GCS评分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P〈0.05);两组ADL评分均较前提高,A组ADL评分高于B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2.36,P〈0.05).结论 对于危重颅脑外伤的神经外科患者,早期应用高压氧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宜在临床中推广早期应用高压氧治疗危重颅脑外伤患者.  相似文献   

11.
吴文利 《基层医学论坛》2014,(29):3912-3913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颅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高压氧进行治疗。统计分析2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行高压氧治疗后GCS评分显著增高(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可显著提高颅脑创伤患者的GCS评分,改善临床症状,增加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高压氧(HBO)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按是否进行高压氧治疗,分高压氧组(30例),其余38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在HBO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Glasgow昏迷量表(GCS)和严重颅脑外伤残疾评定量表(DRS)进行评定,并进行两组之间的比较。结果 HBO治疗4周后,高压氧组患者的GCS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而DRS评分则有显著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早期予以HBO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意识和残疾程度,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外伤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8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手术治疗)与对照组(非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能获得较非手术治疗更为显著的效果,可改善患者预后,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中、重型颅脑损伤的康复效果。方法将72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1)常规治疗组36例行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包括脱水、降颅压、止血、抗感染,营养脑细胞等对症处理。(2)高压氧(HBO)治疗组36例,除与常规治疗组相同治疗外,病人经临床抢救,生命体征平稳后,加用高压氧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GCS、DR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GCS、D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疗程后HBO组患者GCS评分明显提高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DRS评分较常规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是中、重型颅脑损伤较好的康复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高压氧治疗脑外伤的疗效及对外周血CD34+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5月在该院就诊的颅脑外伤患者147例,根据是否接受高压氧治疗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4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判断。治疗前和治疗4个疗程后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估两组患者昏迷程度;重症颅脑外伤残疾评分(DRS)评估两组患者颅脑外伤残疾情况;治疗后6个月进行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定。于入院后,治疗第1、3、5、7、11及14天,采用流式细胞仪计数CD34+细胞绝对值。结果  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GCS及D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DRS评分低于对照组;在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的G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GOS评级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外周血CD34+计数随时间变化逐渐升高,从治疗第3天开始,观察组及对照组外周血CD34+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外周血CD34+计数多,在治疗第7天时达到高峰,之后逐渐回落。结论  高压氧治疗可使脑外伤患者昏迷程度及颅脑外伤残疾情况减轻,改善预后。有可能与高压氧激活脑外伤患者骨髓干细胞动员,CD34+参与中枢神经损伤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16.
刘玉玲  丁峰  梅亚萍 《安徽医学》2015,36(8):1017-101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治疗中的作用,总结心理护理体会。方法选择130例高压氧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64例和观察组(心理护理组)66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制定并实施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在高压氧治疗中的配合度及疗效。结果观察组能够良好配合治疗的病例数(50例,75.8%)明显多于对照组(35例,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愈率(64%)明显高于对照组(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颅脑损伤患者在高压氧治疗中的配合度,可辅助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相关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高压氧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不进行高压氧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脑电图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帮助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高压氧治疗3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舱内护理的经验,以积累临床经验,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对高压氧治疗3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舱内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治疗,效果较理想。结论舱内护理的质量决定着高压氧治疗的疗效及病人的安全,做好舱内护理是高压氧治疗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患者继发外伤性脑梗死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进行整体护理重症颅脑损伤继发外伤后脑梗死患者21例作为整体护理组;选取2007年以前进行常规护理的21例重型颅脑继发外伤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常规护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伤原因、类型、部位、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整体护理组治疗良好率为47.61%,高于常规护理组的33.33%(P〈0.05);重残率及死亡率分别为14.28%、14.28%,低于常规护理组的23.81%、23.81%(均P〈0.05)。结论:积极、正确的整体护理措施是对重型颅脑损伤继发外伤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但治疗的关键在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2月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治疗,观察组则以常规术后治疗加高压氧治疗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上下肢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相关指标、脑组织氧代谢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6个月时的上下肢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相关指标、脑组织氧代谢相关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较为积极,有助于改善患者各方面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