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分析动态心电图对于心律失常型冠心病的诊断和监测价值.方法 选取冠心病患者65例,同时采用动态心电图(DCG)和常规心电图诊断和监测,其中动态心电图作为观察组,常规心电图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结果.结果 动态心电图监测患者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短阵室上速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监测和诊断心律失常型冠心病患者临床意义重大,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诊断的阳性率与临床应用价值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辽宁省北票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102例冠心病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分为对照组(常规心电图检查)与观察组(动态心电图检查),每组各51例。对比两组病人的心肌缺血阳性率与心电图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心肌缺血的阳性率达到了92.16%(47/5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51%(38/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的室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以及短阵室上速的诊断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病人在室性早搏早发、房性早搏早发、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病人心律失常的诊断,相较于常规的心电图诊断,动态心电图诊断阳性率更高、更为准确、灵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郑州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按诊断时所用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行动态心电图检测,对照组35例行常规心电图检测,比较两组检出结果。结果两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房性早搏与室性早搏的二三联律、房性早搏与室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的检出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常规与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对所有患者同时行常规心电图监测与动态心电图监测。其中将常规心电图监测设为对照组,动态心电图监测设为观察组,比较2组的监测结果。结果对照组检出心律失常阳性率为58%,观察组检出心律失常阳性率为6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以及短阵室上速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检出率上较常规心动图更加精准,效率更高,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分析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中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天津市胸科医院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130例,其中试验组65例,诊断方法为动态心电图,对照组65例,诊断方法为常规心电图。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心律失常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8%vs. 70.8%,P <0.05)。试验组患者室性早搏单发、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以及房性早搏单发、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和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情况检出率同样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动态心电图同常规心电图相比可以更好地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各种亚型,建议在临床中加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西安市第四医院接诊的8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所有患者的冠心病均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得到证实.患者先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再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方式在冠心病、心律失常中的诊断结果.结果 动态心电图冠心病阳性检出率为90.00%,高于常规心电图的5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支冠状动脉病变、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检出结果中,动态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检出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常规心电图结果明显低于冠状动脉造影及动态心电图检出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式在房性早搏早发、室性早搏早发检出结果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的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检出结果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中,动态心电图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冠心病心律失常的重要辅助检测方式,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应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 :将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0例冠心病患者在其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为观察组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进行检查,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的阳性检出率为82.7%(496/600),对照组患者心律失常的阳性检出率为64.2%(385/600),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心率失常的整体检出率(室性早搏二/三联、房性早搏二/三联、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的检出率及房室传导阻滞、房性早搏早发、室上性早搏早发的检出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应用常规心电图相比,应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情况进行诊断可取得更理想的效果,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两种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42例冠心病患者,分别采用动态与常规心电图进行监测,比较其诊断结果。结果:常规心电图诊断阳性患者37例,阳性率52.11%;动态心电图组诊断阳性患者48例,阴性患者23例,阳性率67.01%,两种方法阳性率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检出冠心病患者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成对及短阵室上速有效率较常规心电图更高(P<0.05)。对室性早搏早发、房室传导阻滞等诊断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灵敏度与有效率高于常规心电图,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20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按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照组行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心肌缺血阳性率及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心肌缺血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房性早搏以及房室传导阻滞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心律失常检查结果,如室性早搏二、三联,房性早搏二、三联、短镇室上速等,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检查,采用动态心电图较常规心电图诊断效果更优,且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重复性较高,能尽早发现严重冠心病心律失常,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6月‐2015年11月收治的97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及对不同类型心律失常诊断的正确率情况。结果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阳性检出率为73.2%,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的阳性检出率55.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对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短阵室上速以及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优于常规心电图,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式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9):30-33
目的 分析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实施冠心病治疗的200例患者为研究样本。全部患者入院后均实施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在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方面检出率及对不同心律失常类型的检出率。结果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心肌缺血检出率为81.50%、47.50%(P0.05);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心律失常检出率为87.50%、56.50%(P0.05)。在房室阻滞、室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单发、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单发及房性早搏成对方面动态心电图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结论 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采用动态心电图实施检测可提升检测准确性,且动态心电图还可用于不同心律失常类型诊断,为临床合理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有利于疾病的早期治疗,发挥一定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吴圆一 《当代医学》2022,28(2):12-14
目的 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作用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76例冠心病患者,按照检测方式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心电图诊断,实验组采取动态心电图诊断.比较两组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与心律失常检出率.结果 实验组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为78.95%,高于对照组的5...  相似文献   

13.
张武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4):57-58,61
目的评价动态心电图诊断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48例动态心电图检查有室性期前收缩的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分为研究组(122例,诊断为冠心病)和对照组(126例,诊断排除冠心病)。比较两组患者的室性期前收缩的频率、类型及QRS波时限。经临床治疗后,再比较治疗前后的上述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室性期前收缩更易频发(χ2=21.36,P=0.006),且多为复杂性(χ2=11.42,P=0.015);QRS波时限明显增加(t=2.687,P=0.004)。与治疗前相比,研究组治疗后的室性期前收缩发生频率减少(χ2=10.12,P=0.024),且复杂性也较少(χ2=9.49,P=0.033);QRS波时限明显减少(t=2.165,P=0.038)。结论动态心电图的室性期前收缩可以对冠心病诊断有辅助价值,且能了解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于老年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诊断的价值.方法: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选取xxx医院就诊的老年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35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再选择心电图正常的老年人35例,比较两组患者动态心电图心率动态、心律失常发生率、动态心电图分型、类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24h总心率和24h平均心率均低于对照组,且测得的最高心率和最低心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检测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2.46);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出现单纯房性、室性期前收缩以及房室传导阻滞的心律失常比例无明显差别,但观察组患者出现窦性停搏、窦房阻滞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老年患者检出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老年人.动态心电图检测具有简便快捷、无创、可重复性高的优势,可以作为老年患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诊断的优先选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关秀兰  邓月娟 《中外医疗》2012,31(19):6+8-6,8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评价室性早搏危险性的价值。方法选取150例经动态心电图检查有室性早搏的患者,分为器质性心脏病组和非器质性心脏病组进行对比,观察两组室性早搏的QRS形态、起源部位、按Lown分级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根据室性早搏QRS形态、起源部位、Lown分级及其他心电图改变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室性早搏区分功能性和病理性与室性早搏QRS形态、起源部位及IJ0wn分级密切联系,不可忽视,结合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判断,对评价其预后危险性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12导联和3导联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老年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接诊的1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均分为三组,分别采用12导联、3导联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进行检查.分析比较三种检查手段对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结果:12导联组对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检出率(78.33%、76.67%)明显高于3导联组(61.67%、63.33%)和常规组(46.67%、51.67%),3导联组明显高于常规组.12导联组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左束支阻滞、右束支阻滞及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明显高于3导联组和常规组,3导联组明显高于常规组.12导联组对下壁、侧壁的检出率(16.67%、11.67%)明显高于3导联组,对ST段抬高、压低的检出率(46.67%、55.00%)明显高于3导联组(28.33%、26.67%).结论: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老年患者中的诊断价值良好,可显著提高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诊断率,且对心律失常分型的诊断效果良好,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程美莲  严卫国 《安徽医学》2015,36(7):819-820
目的:探讨12导动态心电图在病窦综合征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经临床确诊的40例病窦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的动态心电图结果。结果观察组最快心率,最慢心率、24 h平均心率和24 h总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及慢快综合征等心律失常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导动态心电图可全面观察患者心律和心率变化,显著提高心律失常检出率,是早期诊断病窦综合征一项必不可少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动态心电图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翠霞  吴晓峰  蔡晓虹 《河北医学》2010,16(9):1062-1065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诊疗的SSS患者35例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者设为对照组,总结分析其动态心电图特征及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24h总心率、最高心率、最低心率及24h平均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动态心电图分型中本组Ⅰ型和Ⅱ型各占28.57%、20.00%,Ⅲ型占14.29%,Ⅳ型占22.86%。心律失常主要以显著窦性心动过缓、偶发房性期前收缩、偶发室性期前收缩、窦性停搏、短阵房性心动过速为主。结论:动态心电图具有简单、无创伤、重复性强的特点,可作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检出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路海棠 《安徽医学》2017,38(2):181-184
目的 探讨左室增大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情况及室性心律失常的特征.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心脏彩超提示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5 mm的心力衰竭患者121例,按照LVEDd分为A组(LVEDd≤65 mm)82例和B组(LVEDd>65 mm)39例,采用NYHA分级评价心功能,根据Schamroth室性早搏形态、起源部位及Lown分级法比较24 h动态心电图的室性心律失常的特点.结果 ①A组心功能以Ⅱ、Ⅲ级为主,B组心功能以Ⅲ、Ⅳ级为主;②B组病理性室性早搏发生率高于A组;两组室性早搏多起源于左室;在LownⅢ级以下,A组发生率比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LownⅢ级以上,B组发生率比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室增大的程度与心功能级别相关.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Schamroth室性早搏形态、起源部位及Lown分级法的综合分析,有助于区分室性心律失常的性质.  相似文献   

20.
宋美娟 《当代医学》2022,28(3):122-125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动态心电图监测的运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52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作为疾病组,52例正常妊娠孕妇作为正常组,对两组孕妇实施动态心电图监测,并获取相应的心电图监测结果.结果 疾病组孕妇中动态心电图异常孕妇有17例,异常率为32.7%;正常组孕妇中动态心电图异常孕妇有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