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宫颈癌患者血清SCC、CEA 表达水平的变化进行检测,明确其在宫颈癌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治疗的60例可手术宫颈癌患者和60例健康者对照血清进行化学发光法检测SCC、CEA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宫颈癌中的临床诊断意义。结果:宫颈癌组SCC、CEA血清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当患者临床分期增加,肿瘤恶性程度增高,其表达水平也升高( P<0.05)。结论:检测血清SCC、CEA对于诊断宫颈癌具有重要意义,并且临床分期影响其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2.
郭瑞静 《大家健康》2016,(11):195-196
目的:研究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0月到2015年10月在该院诊断为宫颈癌的患者共80例作为患者组,另选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健康组,对比分析两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正常组(P <0.05)。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宫颈癌的发生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李玲  余发琼  廖蓉 《基层医学论坛》2016,(14):1891-1893
目的:探讨叶酸干预对复发性流产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叶酸水平的影响。方法以42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45例正常孕前检查者为对照,检测2组血清HCY水平、叶酸水平,根据检查结果给予叶酸干预,比较干预后2组HCY、叶酸水平。结果入组时复发性流产组血清HCY、血浆叶酸及红细胞叶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3个月后,复发性流产组血清HCY水平仍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红细胞叶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是血浆叶酸水平接近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流产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正常女性,叶酸水平偏低,叶酸干预可改善患者叶酸代谢紊乱、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相似文献   

4.
何芳  杨慧娟 《中国现代医生》2014,(12):142-144,147
目的 探讨妇女的生活方式、膳食、叶酸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 选择病理确诊的宫颈癌患者118例(宫颈癌组)和同期在我院治疗的其他已婚妇科病患者1048例(对照组),调查两组宫颈癌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其生活方式、膳食习惯、叶酸等与宫颈癌的相关性.结果 被动吸烟、孕产次多、被动吸烟时间长、吸烟是宫颈癌的危险因素(P<0.01).饮茶、水果摄入频次多、血清叶酸水平高是宫颈癌的保护因素(P<0.01).结论 饮茶、水果的摄入是宫颈癌的保护因素,而吸烟、被动吸烟、孕产次多等是宫颈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张玲  史梁  张杰 《重庆医学》2016,(27):3785-3787
目的: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与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在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产科诊断为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15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妊娠期甲状腺功能正常孕妇1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游离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同型半胱氨酸、血清维生素B12、叶酸水平,分析血清促甲状腺激素以及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血清指标。结果观察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促甲状腺激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促甲状腺激素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呈正相关( P<0.05),血清促甲状腺激素与维生素B12和叶酸无明显相关性( P>0.05)。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呈正相关(P<0.05),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叶酸水平呈负相关(P<0.05),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维生素B12无明显相关性( P>0.05)。结论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和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叶酸的浓度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心血管疾病患者135例,分为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及心肌炎组,每组45例,同时选取同龄的健康体检人群50例为对照组.血清Hcy的测定方法为循环酶法,叶酸的测定方法为化学发光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的Hcy水平比对照组高,而叶酸水平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炎组血清Hcy及叶酸的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组与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叶酸浓度随Hcy浓度的升高而出现降低,呈负相关(r=-0.653,r=-0.702,P<0.05),而心肌炎组血清叶酸浓度与Hcy浓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 高血清Hcy浓度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在心血管疾病中,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升高时,叶酸水平却出现了降低的情况,这说明了对此类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测Hcy与叶酸水平,对低水平叶酸患者应通过及时补充叶酸等治疗措施,把Hcy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降低此类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血清NSE、叶酸水平与老年继发性肌张力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年3月~2019年8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老年患者1017例,检测患者入院时血清NSE、叶酸水平,住院治疗后随访3个月,期间发生继发性肌张力障碍患者纳入患病组,其他则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入院时血清NSE与叶酸水平,观察各血清水平预测疾病发生的价值。结果 全部患者中发生继发性肌张力障碍81例,发生率为7.96%;患病组血清NSE高于对照组,叶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SE水平过表达、叶酸缺乏与老年继发性肌张力障碍发生相关,可能是疾病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绘制ROC曲线,血清NSE、叶酸预测老年继发性肌张力障碍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66、0.910,预测价值高。结论 老年患者入院时血清NSE过表达、叶酸缺乏可能预示继发性肌张力障碍高风险,入院时监测其血清NSE、叶酸水平,对早期预测继发性肌张力障碍发生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叶酸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检测和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清叶酸水平。方法  本研究是2013年7月-2013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进行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60例健康受试者纳入本次研究。所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年龄均在20岁及以上,发病时间从24h~30d,经脑CT/头部MRI扫描证实。收集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液样本,检测空腹血糖血清叶酸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结果  病例组中45例(75%)为男性,15例(25%)为女性,年龄均值为(58.42±11.47)岁。对照组男性和女性分别为43例(71.7%)和17例(28.3%)。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清叶酸水平分别为(6.26±4.06)和(8.07±4.70)。观察到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清叶酸项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本研究表明,在缺血性卒中的早期阶段,血清叶酸水平不足。结论  低血清叶酸浓度与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加存在显著性和独立性。

  相似文献   

9.
闫文杰  杨菁  尹太郎  张博  余楠 《重庆医学》2011,40(22):2255-2257
目的探讨原发性早泄患者血清叶酸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早泄的可能机制。方法随机收集原发性早泄患者30例为研究组,正常男性20例为对照组。记录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及平均阴道内射精潜伏期(IELT),并检测血清叶酸和性激素水平。比较年龄、BMI、IELT、性激素及叶酸水平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叶酸与年龄、BMI、性激素、IELT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叶酸水平和IEL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5)。血清叶酸水平与年龄、BMI、性激素之间无显著相关,但与IELT呈显著正相关(r=0.414,P=0.003)。结论早泄患者存在明显的叶酸水平下降,可能通过影响5-羟色胺和一氧化氮的代谢而引起早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巨幼细胞贫血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自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伴发巨幼细胞贫血,将其分为观察组(n=67)和对照组(n=53)。实验室检查患者叶酸(FA)和维生素B12的水平,胃镜检查时取胃黏膜组织作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查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结果经胃镜+病理检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维生素B12、叶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感染率为67.16%,对照组Hp感染率为69.81%;Hp阳性患者的维生素B12水平及叶酸水平均显著低于Hp阴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阳性患者的血清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显著低于Hp阴性患者,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巨幼细胞贫血有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诱发巨幼细胞贫血,巨幼细胞贫血能加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叶酸、维生素B12、同型半胱氨酸代谢与脑梗死患者脂质水平、炎症反应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6月间攀钢总医院密地院区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6例作为脑梗死组,另取同期在本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群7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入院后即刻,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外周血叶酸、Vit12、Hcy含量;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脂质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炎症因子含量。结果:脑梗死组患者的血清叶酸、VitB12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Hcy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脑梗死患者的血清TC、LDL-C、ApoA1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HDL-C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患者的血清IL-4、IL-10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IL-8、CRP、TNF-α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脑梗死患者的叶酸、VitB12、Hcy含量与脂质水平、炎症反应呈直接相关关系。结论:叶酸、维生素B12、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可直接影响脑梗死患者的脂质水平及炎症反应,是早期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水平、凝血功能与先兆流产的相关性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确证为先兆流产的孕妇62例,纳入先兆流产组,另选择同期在本院妇产科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清Hcy、叶酸水平、凝血功能指标(Fbg及D二聚体)差异情况,分析各指标间的关系。并根据62例先兆流产患者的妊娠结局分为顺利分娩组(n=45)、难免流产组(n=12)和过期流产组(n=5),比较三组的血清Hcy、叶酸、Fbg、D二聚体水平。结果先兆流产组叶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cy、Fbg、D二聚体、血小板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Hcy与Fbg、D二聚体、血小板呈正相关性(P0.05),血清叶酸与Fbg、D-二聚体、血小板呈负相关性(P0.05),血清叶酸与Hcy呈负相关(P0.05)。过期流产组、难免流产组叶酸水平明显低于顺利分娩组(P0.05),Hcy、Fbg、D二聚体明显高于顺利分娩组(P0.05),过期流产组孕妇叶酸水平明显低于难免流产组,Hcy、Fbg、D二聚体明显高于难免流产组(P0.05)。结论联合检测Hcy、叶酸、Fbg、D二聚体及血小板水平,对预测孕妇是否存在先兆流产的发生风险及评估其妊娠结局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内障患者血清及房水中氧化应激指标的改变及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列为观察组。另纳入健康体检者并列为对照组。结果:共纳入观察组42例,对照组15例。观察组血清SO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MD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房水SO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房水MD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年龄与血清SOD及房水SOD呈现显著性负相关;观察组年龄与血清MDA及房水MDA呈现显著正相关。结论:白内障患者血清及房水中氧化应激指标升高且与年龄呈现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0):67-69+73
目的 探讨叶酸代谢障碍联合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临床意义,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生殖中心自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同期收集我院门诊非孕期育龄妇女,且没有不良妊娠史且至少有1次正常生育史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棉签搔刮口腔黏膜组织检测两组叶酸代谢障碍,同时收集两组人群的血清,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分析高Hcy与妇女发生URSA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叶酸代谢障碍遗传检验示高度风险15例(30%),中度风险25例(50%),低度风险3例(6%),未发现风险7例(14%);对照组高度风险5例(10%),中度风险8例(16%),低度风险10例(20%),未发现风险27例(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Hcy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Hcy水平与叶酸代谢障碍遗传检验呈正相关(P0.01),对照组Hcy水平与叶酸代谢障碍遗传检验无相关性(P0.05)。结论 通过检测叶酸代谢障碍及血清Hcy有助于URSA的诊断及预后的判断,叶酸代谢障碍遗传检验异常及高Hcy血症均是导致URSA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在临床诊治中要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15.
刘娟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9):110-111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以及叶酸和维生素B12对于血清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100例脑血管病患者血清Hcy水平,同时以32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结果:研究表明,各型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清Hcy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脑血管病患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无明显相关性;同时发现叶酸、维生素B12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血清Hcy的水平。结论:HCY血症与脑血管病发病密切相关,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通过早期的干预治疗能够降低血液中的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余辉云 《海南医学》2006,17(5):55-56
目的观察复发性脑梗死与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浓度的关系.方法将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初发脑梗死组49例,复发脑梗死组36例,同时设对照组36例.所有三组病例于入院次日晨抽血测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浓度,并对脑梗死病例于入院时行CSS评分,分析各组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及与C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①两脑梗死组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有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复发脑梗死组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浓度与初发脑梗死组比较有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两脑梗死组血清叶酸浓度与CSS评分均呈负相关(p<0.01),而维生素B12浓度与CSS评分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①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浓度在脑梗死患者中低于正常人,且复发脑梗死患者低于初发脑梗死患者;②在脑梗死患者中,CSS评分与叶酸浓度呈负相关而与维生素B12浓度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f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早期宫颈癌的相关性,并评价其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可能的价值。方法:以本院100例CIN患者和103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收集本院15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作为对照组;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实验组及对照组血清CysC的浓度,并对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结果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CIN组以及早期宫颈癌组中血清CysC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CIN组血清CysC的浓度与早期宫颈癌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18);CysC的浓度在CIN不同阶段无显著性差异(P=0.12)。结论:CysC在CIN与早期宫颈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与CIN病变程度无关,提示血清中CysC的检测在CIN患者和宫颈癌早期筛查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_(12)与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9月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成人2型糖尿病(T2DM)患者120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SDM)组(UAER<30 mg·g~(-1))和早期DN(EDN)组(UAER 30~300 mg·g~(-1)),每组60例;另选取同期健康成人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_(12)水平,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水平;对3组受试者血清叶酸、维生素B_(12)和胱抑素C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SDM组和EDN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EDN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高于SDM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M组和EDN组患者血清叶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EDN组患者血清叶酸水平显著低于SDM组(P<0.05)。3组受试者血清维生素B_(1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DM组和EDN组受试者叶酸缺乏症患病率分别为0.0%(0/60)、38.3%(23/60)和48.3%(29/60),SDM组和EDN组患者叶酸缺乏症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EDN组与SDM组患者叶酸缺乏症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DM组和EDN组受试者维生素B_(12)缺乏症患病率分别为0.0%(0/60)、6.7%(4/60)和8.3%(5/60),3组受试者维生素B_(12)缺乏症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患者存在血清叶酸缺乏,叶酸可能与EDN有关,但未发现维生素B_(12)与EDN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叶酸水平,观察血清叶酸水平与肝硬化的相关性,探讨叶酸在肝硬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对59例肝硬化患者、42例非肝硬化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叶酸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叶酸水平显著低于非肝硬化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P〈0.01),肝硬化伴腹腔积液患者叶酸水平更低,且与肝硬化伴腹腔积液患者叶酸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清蛋白、丁酰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活动度等反映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和肝纤维化进程指标具有良好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7681,0.8923,0.8210)。结论:肝硬化患者FA水平显著降低,与肝纤维化的病理进程密切相关,血清FA水平检测将成为有价值的肝硬化诊断指标,对肝硬化的发生、发展及疗效和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早泄患者血清叶酸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早泄的可能机制。方法:随机收集原发性早泄患者60例为研究组,正常男性40例为对照组。记录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和平均阴道内射精潜伏期(IELT),检测血清的叶酸和性激素水平。所有参与试验者均填写中国早泄患者性功能评价表(CIPE),并计算分数。比较IELT、性激素、CIPE分数及叶酸水平在两组间的差异,应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叶酸与年龄、体重指数(BMI)、性激素、IELT及CIPE分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叶酸水平、IELT和CIPE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叶酸水平与IELT、CIPE分数呈明显正相关(r=0.227,P<0.05;r=0.319,P<0.01)。结论:叶酸水平下降与早泄存在密切关系,可能通过影响5羟色胺和一氧化氮(NO)的代谢而引起早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