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讨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应用于艾滋病病人肝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该组选取在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90名艾滋病肝脏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全部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进行评价诊断。结果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显示,没有血流信号(肝血管瘤)的患者53名;血流信号丰富(原发性肝癌)的患者21名;血流信号较小(转移性肝癌)的患者16名。原发及转移性肝癌患者的DPI、PCI、RR及TLBF指标均比肝血管瘤患者的指数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准断艾滋病病人肝脏病变具有较大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艾滋病感染合并腹部结核患者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武汉市皮肤病防治院初治艾滋病患者22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有26例患者合并腹部结核。所有患者均结合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观察分析艾滋病以及艾滋病合并腹部结核时病变形态、边界、内部后方回声、钙化灶、包膜、血流分级、阻力指数等特征。以穿刺或者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艾滋病及合并腹部结核病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结果 26例艾滋病合并腹部结核患者中,15例患者合并肝脏结核,13例表现为肝脏肿大,而6例表现为肝脏局部病变,呈大小、密度均匀的高/低回声小结节,彩色多普勒超声内部与周边可见血流信号。17例患者合并脾脏结核,14例患者表现为脾脏肿大,7例表现为脾脏局部病变,呈均匀散在的低回声结节,1例病变表现为弥漫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没有明显的血流信号。3例患者合并肠道结核,1例合并胰腺结核,1例合并有泌尿道结核,6例患者合并腹腔积液,部分病灶无回声区域可见细小密集高回声。合并有腹部结核患者,在3~6个月抗结核治疗后,再次接受超声检查发现病变明显缩小或者消失。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艾滋病合并腹部结核的敏感度为73.07%,特异度为96.98%。结论超声可以动态分析艾滋病合并腹部结核患者病变的特点与变化,病变多呈现为无回声液化区,内少有钙化,并且肿大的淋巴结与腹腔积液以结核性为著,在临床定性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患者的肺部病变及其放射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部病变是艾滋病患者的常见病变。本文就艾滋病患者的肺部病变,包括感染和肿瘤的临床与放射学诊断等有关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艾滋病腹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滋病腹泻很普遍,在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中,虽然多数胃肠道病变不重,但肠功能紊乱明显,腹泻持续时间长,易反复。本文就艾滋病腹泻的病因,发生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的有关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艾滋病患者胸部病变的X线表现,为认识和诊断艾滋病提供医学影像依据,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收集本院2005~2011年内确诊的艾滋病患者胸部X线照片16例,分析其病变的影像学表现。结果患者胸部影像表现为:弥漫肺间质、小叶改变6例;单纯肺纹理增多呈网格状改变、肺野透亮度降低2例;斑片、斑点状浸润性病灶4例;胸内肿块病灶1例;空洞病灶1例;胸腔积液1例;液气胸1例。结论艾滋病患者胸部病变多由胸部机遇性感染或与AIDS相关的恶性肿瘤引发,影像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多种影像表现并存,病灶分布无规律,影像学确诊相对困难,但结合临床表现提示临床医师作相关实验室检查对诊断及治疗有较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周晓晖 《现代保健》2013,(14):89-90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胆囊病变的B超检查结果,探讨B超图像与肝脏病变存在的关系,辅助临床诊断。方法:选择本院肝胆内科2007年1月一2012年1月经过影像学、实验室指标检测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后肝硬化的患者67例进行B超检查。观察研究组和对照组胆囊超声异常率,研究组里慢性乙型肝炎和乙肝后肝硬化组胆囊病变情况。出现胆囊感染的患者采用抗生素治疗1周后,再次复查胆囊B超结果。结果:(1)胆囊病变与肝脏的损伤有关,肝硬化、乙肝、健康人群中以肝硬化胆囊改变率、损伤程度最高,其次为乙肝胆囊改变。(2)抗生素治疗后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视乙肝和乙肝后肝硬化的胆囊B超改变,有利于协助判断肝脏的病变程度,对临床诊断治疗起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艾滋病患者的肺部病变及其放射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部病变是艾滋病患者的常见病变。本文就艾滋病患者的肺部病变,包括感染(主要是结核和卡氏肺囊虫肺炎)和肿瘤(主要是卡波济氏肉瘤和淋巴瘤)的临床与放射学诊断等有关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肝脏实质性占位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2月~2016年1月我院拟诊断为肝脏实质性占位病变的患者,采取飞利浦公司生产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诊断。分析(1)肝脏实性占位病变超声表现。(2)不同肝实性占位病变的血流检查情况。(3)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诊断肝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1)105处肝脏实性占住病变,其中血管瘤占71处,肝癌32处,肝硬化结节及脂肪瘤各1处。(2)肝癌和血管瘤血流检查阳性率分别为50%、7%,比较有差异(P0.05)。(3)相对与病理结果,超声诊断肝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4%、84.3%。结论:超声对于诊断和鉴别肝脏实质性占位病变有较好意义。  相似文献   

9.
艾滋病感染后从检测诊断到实施抗病毒治疗,再到治疗成功抑制病毒复制,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医疗服务过程,称之为艾滋病感染诊断治疗服务链。沿着该服务链的各阶段接受诊疗服务的感染者人数逐级衰减。减少该服务链的各阶段间衰减,使得最大比例的艾滋病感染者实现病毒抑制,则是控制艾滋病传播流行的有效策略。本文综述了国际和国内艾滋病诊断治疗服务链的研究进展,为我国推动到2020年实现艾滋病感染诊断90%、治疗90%和有效90%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艾滋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艾滋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35例。结果:有效率88.7%,临床症状得以改善。结论:艾灸疗法对艾滋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与二维超声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两者在肝脏良恶性病变超声诊断中的优势。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7年10月在宝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肝脏良性病变180例和肝脏恶性病变129例,均行超声弹性成像与二维超声检查。对相关指标进行测算,如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度。结果二维超声检查对肝脏恶性病变的灵敏性为0.822、特异性为0.806、阳性预测值为0.752、阴性预测值为0.863、准确度为0.812;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对肝脏恶性病变的灵敏性为0.915、特异性为0.950、阳性预测值为0.929、阴性预测值为0.939、准确度为0.93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在肝脏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二维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12.
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口腔病变是该病的重要诊断指征之一,许多患者是由于口腔病变首先就诊。医务人员必须具有这方面的知识,以避免交叉感染和误诊。艾滋病的口腔表现为: 白色念珠菌病 此病俗称“鹅口疮”或“雪口”。口  相似文献   

13.
王丽凤  钱英  魏军  兰岚 《中国校医》2010,24(8):569-569,571
近年来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取得很大的进展。目前,肝脏疾病日益增多,尤其是一些肝脏的占位病变。常规MRI平扫只能发现肝脏上异常信号病变,但不能做定性诊断,因此,我们采用MRI增强扫描来确定占位病变性质,要想获得清晰、具有诊断价值的图像与医生技术水平有关外,护士的配合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脏低回声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在本院诊治的肝脏低回声病变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超声造影检查,并与临床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分析超声造影诊断的准确率和误诊率。结果: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显示良性病灶48例,恶性病灶18例,2例病变性质不明确。临床病理分析确诊良性病灶48例,恶性病灶17例,2例不明确性质为炎性病灶,1例病理不明确。超声造影检查良性病变48例和17例恶性病变与病理诊断相符,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为95.58%,1例患者实为血管瘤造影误诊为肝癌,误诊率为2.94%。结论:超声造影技术是一项辨别性高、安全性强、无创伤性的检查诊断技术,能有效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避免误诊漏诊的现象发生,为临床尽早治疗提供可靠诊断依据,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艾滋病患者并发肝脏损害的CT表现,以提高对艾滋病肝脏损害的CT影像学认识。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经临床确诊的125例艾滋病住院患者接受CT扫描,对其中83例并发肝脏损害的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艾滋病患者肝脏损害的CT影像学异常主要包括肝脏弥漫性改变和肝实质病灶,前者表现为单纯性肝肿大10例,单纯肝密度减低9例,肝肿大同时伴肝密度减低36例,弥漫性脂肪肝8例和肝硬化2例;后者表现为肝脏机会性感染10例,艾滋病相关性肝血管瘤6例,相关性原发性肝细胞癌2例。结论:艾滋病患者肝脏损害的CT表现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资料,有助于临床对艾滋病病情的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性肝硬化背景下肝脏恶性病变的临床特点及磁共振成像(MRI)、超声造影(CEUS)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20年8月在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收治的98例HBV感染相关性肝硬化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MRI和CEUS。以手术或肝脏穿刺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MRI和CEUS诊断肝脏恶性病变的一致性。结果根据手术或肝脏穿刺病理结果,98例HBV感染相关性肝硬化患者分为恶性病变组(n=58)和良性病变组(n=40)。MRI显示,恶性病变组患者病灶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低于良性病变组(P0.05); CEUS显示,恶性病变组患者增强开始时间、增强达峰时间和增强减退时间均短于良性病变组(P0.05)。MRI、CEUS及联合检查诊断肝脏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Kappa值分别为84.48%、90.00%、0.731,91.38%、87.50%、0.789和96.55%、85.00%、0.828。结论 MRI和CEUS均对HBV感染相关性肝硬化患者肝脏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一致性,临床可根据其ADC值变化评估肝脏恶性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在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B超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准确性。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9年2月—2020年4月收治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此次研究,对所有患者统一进行病理检查以及B超检查,将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在进行轻度肝脏病变、中度肝脏病变的检查过程中,两种不同方法的检查结果,以及在进行大三阳和小三阳的检查中,B超检查的结果。结果在进行轻度肝脏病变和中度肝脏病变的检查中,B超检查结果和病理检查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诊断结果中阳性率为89.00%;B超检查阳性率为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过程中,B超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较高,能够较为准确的诊断出轻度慢性乙型肝炎,以及中度慢性乙型肝炎,其准确率和病理检查处于相同水平,对患者的确诊和治疗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郝美嘉  胡东辉 《现代预防医学》2014,(22):4220-4221,4224
目的探讨研究超声造影对于肝脏恶性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效果及分析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超声造影检查88例肝脏恶性占位性病变情况,同时对88例患者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将超声造影和常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分析不同程度和类型的肝脏恶性病变与超声造影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采用超声造影正确诊断肝脏恶性占位性病变80例,准确率为90.9%;而常规超声检查诊断肝脏恶性占位性病变准确率仅为64.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88例患者肝脏病变程度与显影增强时间和消退时间等超声造影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肝脏恶性占位性病变采用超声造影检查比常规超声检查具有更好的诊断效果,同时造影参数能够部分反映患者恶性病变程度的大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1991年3月和5月广州市2例艾滋病现症病人的调查处理情况。调查分析表明:2例艾滋病病人均为输入性病例,是广州地区(亦是广东省)最早发现的艾滋病病人。两例病人都有艾滋病临床表现,但初次就诊时均有误诊,经过较长时间观察才作出艾滋病的诊断。提示必须提高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的诊断水平,及时诊断,及时做好疫情报告,必须加强境外人员的艾滋病监测,防止艾滋病传入并造成国内传播。  相似文献   

20.
肝脏是体内主要的蛋白质合成器官,许多肝脏病变都会在蛋白质代谢变化中反映出来,所以诊断疾病和一般体检时常通过化验血清蛋白质来发现肝脏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