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亲属活体供肾者术后早期的安全性评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亲属活体供肾者术后早期的安全性。方法供肾切取前对43名活体供肾者进行一般情况和社会状况、重要系统功能、免疫配型以及肾脏功能和解剖学(包括常规检查和特殊的有创性检查)等四个方面评估;肾脏切取术后观察供者的一般情况、肾功能以及是否发生并发症。结果43名供者均符合入选标准,供肾切取前的血肌酐为(58.17±12.35)μmol/L,术后1周时的血肌酐为(87.11±21.77)μmol/L,较术前明显上升(P<0.01),上升幅度接近50%,但除1名供者的血肌酐稍高于正常值上限外,其余供者的血肌酐仍在正常范围。术后仅1例出现切口脂肪液化,更换敷料后3周治愈,无其它并发症。结论只要术前对供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严格的筛选,术中操作规范,活体供肾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活体亲属供肾肾移植1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活体亲属供肾肾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10例活体亲属供肾肾移植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供者捐肾后的情况。结果:10例供者供肾后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术后7~10天出院。10例受者均为首次肾移植,术后6~24个月随访,肾功能恢复良好,仅1例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经激素冲击治疗后逆转,人/肾存活率为100%。结论:活体亲属供肾肾移植是安全可行的,受者人/肾存活率优于尸体供肾;活体亲属供肾是扩大供肾来源的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3.
亲属活体供肾移植供者的选择和取肾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6年以来我院共行亲属活体供肾移植 11例 ,均获得成功。本文就亲属活体供者的选择和取肾术的围手术期处理作一探讨。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11例供者均为自愿捐献 ,男 3例 ,女 8例 ,年龄 2 3~ 5 3岁 ,平均 4 4岁 ,无高血压、糖尿病、肾炎及遗传性疾病和肿瘤病史。供受者血缘关系 ,父子 1例 ,母子 6例 ,母女 1例 ,兄弟 2例 ,兄妹 1例。术前供者均行双肾B型超声波、彩色多普勒、静脉肾盂造影、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 (ECT)和肾动脉造影等检查。免疫学检查包括ABO血型、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和HLA配…  相似文献   

4.
亲属活体供肾移植8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 83例活体亲属供肾移植,其中血缘亲属供肾79例,夫妻间供肾4例.术前对供者进行全面综合评估,包括心理评估.73例采用开放手术取肾,10例经腹腔镜取肾.除接受同卵双生供肾移植的1例不用免疫抑制剂外,其余82例术后采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霉酚酸酯(或硫唑嘌呤,或咪唑立宾)及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结果 术后无肾功能恢复延迟发生,8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甲泼尼龙冲击或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后全部逆转.术后随访1个月至8年,所有供者恢复良好,血肌酐正常;83例受者中,死亡2例,1例术后2年死于呼吸衰竭,1例术后7年死于心力衰竭.结论 术前应对供者进行全面综合评估,取肾应采用术者最熟练最有把握的方法;缩短受者术前透析时问,术后早期免疫抑制剂的用量应同尸体肾移植,但维持用药可采用较低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单中心亲属活体供肾者术前评估与筛选方面的经验. 方法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根据历年来经验,将亲属活体供肾者评估与筛选过程分为门诊咨询与告知、初步评估、详细评估、签署知情同意书和伦理委员会审核5个步骤进行.结果 2007年6月至2009年3月共有124名亲属活体拟供肾者接受术前评估与筛选,其中82名(66.1% )成为合格供者,另42名(33.9% )则被剔除.被剔除者中快速医学评估阶段剔除9名;供、受者的亲属关系验证阶段剔除8名;心理评估阶段剔除3名;生理和手术相关评估阶段剔除18名;签署知情同意书阶段剔除4名.结论 该单中心的评估内容和筛选步骤是可行的.我国需尽快建立活体供者评估与筛选的统一指南,以保证供、受者的安全、权利与利益.筛选时要仔细验证供、受者间的亲属关系,严防威胁我国活体器官移植健康发展的器官买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活体亲属供肾移植及术前特异性输供体血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 总结5例活体亲属供肾移植的临床效果和供肾者术后的恢复情况。结果 5例活体亲属供肾者经随访10~24月全部健康,正常工作,术后无明显的并发症,5例肾移植受者目前移植肾功能(血肌酐及内生肌酐清除率)均正常,且已恢复正常的学习和工作,术后的免疫抑制剂使用量较同期的尸体肾移植受者低10%~15%。结论 活体亲属供肾是扩大供肾来源的较好途径,移植术后人/肾存活率优于尸体肾移植人/肾存活率。术前特异性输供体血有利于诱导受者产生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亲属活体供者供肾前后肾功能的变化.方法 102名供者均经过严格的术前筛选及评估,其中男性32名,女性70名,供肾时年龄为34~62岁,平均为51.7岁.采用腹腔镜切取供肾74例,开放手术切取供肾28例;其中取左肾90例,取右肾12例.术后对供者进行长期随访,收集术后1 d、7 d、14 d、1个月、3个月、6个月及每年的随访检测资料,检测内容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及肾小球滤过率(GFR)等,观察术后不同时期肾功能的变化情况,并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 102例亲属活体供肾切取术均获得成功,术后随访时间为3~99个月,平均37.85个月,供者均健在.供肾术后早期供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有所下降,但分别在术后1周和2周后恢复至术前水平;供者的血清Cr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但未超出正常范围;除术后第1天供者的血清BUN水平较术前有所升高外(P<0.05),其他随访时间血清BUN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供者的GFR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从术后2周开始,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术后3个月时的增幅最大;术后各随访时间均未检测出尿蛋白定性呈阳性的供者.结论 活体供肾后,供者的血清Cr水平虽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未超出正常范围,GFR呈代偿性增高,活体供肾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肾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手段,肾源缺乏成为限制发展的主要因素,亲属活体供肾移植是一条扩大供肾来源的较好途径,其安全性及良好的效果已得到证实.本文综述了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现状及进展.  相似文献   

9.
活体亲属供肾移植3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活体亲属供肾移植的安全性和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至2006年9月30例活体亲属供肾移植的临床资料.其中夫妻间供肾移植2例,直系血缘亲属供肾移植28例.供受体间2条单倍体相同6例、1条单倍体相同22例;HLA全错配1例,4抗原错配1例.供体切取右肾7例、左肾23例,经腹部取肾5例、经腰部25例,均为开放手术取肾.受体再次移植2例,首次移植28例. 结果 30例供体取肾术后7~10 d出院,随访3~6个月,肾功能正常.30例受体中1例因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肺部感染死亡.术后发生排斥反应4例,1例经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逆转,3例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逆转.术后发生移植肾肾周血肿再次手术止血1例;发生尿瘘2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29例存活者随访1~4年,其中术后1年发生慢性移植物失功1例,移植肾功能正常28例. 结论 活体亲属供肾移植安全,效果良好,供肾热缺血时间短、组织配型好、排斥反应小、免疫抑制剂用量少、长期存活率高,应积极提倡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活体供肾移植的临床经验,提高其临床疗效.方法 同顾分析62例活体供肾移植的临床资料及供者情况.62例中,60例为三代内直系亲属供肾,2例为夫妻问供肾.移植前按程序对供、受者进行评估.供、受者 ABO血型均相同,供、受者间补体依赖淋巴细胞毒均为阴性,受者群体反应抗体阳性2例.53例行HLA配型,其中无抗原错配者5例,1个抗原错配者5例,2个抗原错配者20例,3个抗原错配者18例,4个抗原错配者2例,5个抗原错配者2例,全错配者1例.取左肾51例,取右肾11例.采用抗CD25单克隆抗体及甲泼尼龙(MP)诱导者36例,单纯采用MP者26例.术后采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及泼尼松方法排斥反应.结果 供者住院时间为(9.4±2.2)d,取肾前血肌酐(Cr)为(66.8±16.4)μmol/L,取肾后第1天、第7天以及3个月以后的血Cr分别为(109.3±23.6)ttmol/L、(101.1±24.4)μmol/L和(91.1±15.5)tanol/L,虽明显高于取肾前(P<0.05),但仍在正常范围.供肾热缺血时间为(70.9±41.7)s,冷缺血时间为(148.2±37.4)min.供者术后的并发症有气胸(3例,4.8%)、淋巴漏(2例,3.2%),切口愈合延迟(2例,3.2%),经治疗后痊愈.受者随访最长者达42个月,人、肾1年存活率均为100%.术后并发症包括急性排斥反应6例(9.7%),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4例(6.5%),移植肾破裂1例(1.6%),移植肾动脉吻合口狭窄1例(1.6%),骨髓抑制2例(3.2%),有症状的巨细胞病毒感染3例(4.8%),一过性肝功能异常12例(19.4%),结核2例(3.2%).结论 活体供肾移植的长期效果良好,并发症少;活体供肾是安全的;完善的术前评估程序是保障供、受者良好预后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1.
群无差异(P=0.116).结论 活体供肾对于供者术后短期生活质量无明显的影响,部分肾功能指标在术后早期会有改变,但仍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手术前后的相关指标变化,探讨活体供者的安全性.方法对132例亲属活体供肾者进行心理和生理分析,包括尿常规、血生化、肾小球滤过率(GF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和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 132例供肾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与正常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供肾切取术前供者血肌酐(SCr)为(78.33±15.94)μmol/L,术后7 d为(108.49±19.88)μmol/L(P=0.000);术后6个月为(112.47±20.38)μmol/L,与术后7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9).供肾切取术前供者CCr为(95.80±20.92)ml/min,术后7 d为(57.36±14.92)ml/min,与术前比较P=0.017;术后6个月为(65.49±8.25)ml/min,与术后7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9).术前双肾GFR为(74.08±18.51)ml/min,右肾GFR为(38.43±10.33)ml/min,供肾切取术后6个月保留右肾GFR为(56.49±13.01)ml/min,与术前双肾GFR比较,P=0.000;保留右肾GFR与术前自身比较代偿性增加47.0%.手术并发症包括脾脏包膜下出血1例,降结肠破裂1例,切口脂肪液化5例. 结论 术前对供肾者进行充分系统的医学心理学和生理学评估,严格履行风险告知义务,供受者术中规范操作,围手术期合理管理和建立严密的随访制度,可以有效提高亲属活体移植供肾者的心理和生理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多种肾小球滤过率(GFR)估算方程在亲属活体供肾功能评估中的准确性,找出适合我国人群的GFR估算方程.方法 以44名亲属活体供肾者为对象,以99mTc-二乙三胺五乙酸(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的GFR为参考标准,并以体表面积(BSA)将其标准化(sGFR).将以Cockcroft-GauIt(C-G)方程估算的肌酐清除率(Ccr),C-G方程、改良C-G方程、肾脏疾病饮食调整研究组(MDRD)方程和改良MDRD方程估算的GFR(eGFR),分别与sGFR进行比较,分析其偏差、相关性、准确性和精确性.结果 sGFR为(123±24)ml/min,C-G方程估算的Ccr,以及C-G方程、改良C-G方程、MDRD方程和改良MDRD方程估算的GFR分别为(123±27)ml/min、(104±22)ml/min、(156±28)ml/min、(122±19)ml/min和(138±25)ml/min,其偏差值,MDRD方程最小,两种改良方程的偏差较大;配对t检验及相关性分析,C-G方程的Ccr估算值、MDRD方程的估算值与sGF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良C-G方程和改良MDRD方程的GFR估算值与sGFR之间的相关性较好;MDRD方程的准确性最高,两种改良方程的准确性较差;改良MDRD方程、改良C-G方程的精确性稍高.结论 5个估算方程估算的GFR均有不用程度的误差,相对来说MDRD方程的偏差较小,准确性较高,相关性和精确性尚可,但若应用于临床,有必要对其进行适当修正.  相似文献   

14.
活体肾移植血管重建6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活体肾移植血管重建的临床经验.方法 自2005年12月至2008年11月共行活体肾移植69例,供者手术均采用十一肋间小切口开放手术.58例单支肾动脉除2例外均采用肾动脉与髂外动脉端侧吻合重建血管,用4 mm打孔器作髂外动脉开口;6例副肾动脉分别采用原位(肾下极副肾动脉)或离体腹壁下动脉(肾上极副肾动脉)重建血管;3例双支肾动脉根据两支动脉口径不同采用不同方法重建血管;2例3支肾动脉采用受者离体髂内动脉重建血管.结扎多支肾静脉中较小的肾静脉只吻合其较大的主干,当两支肾静脉口径相近时,则将其整形为一个开口后吻合.结果 所有血管吻合均一次完成,开放血流时吻合口均通畅;所有供者和受者术后均恢复顺利,受者未发生血管重建相关并发症;随访1个月~3年,供受者均存活, 受者除1例血肌酐250~300 μmol/L外,68例血肌酐维持在70~150 μmol/L.结论 该活体肾移植血管重建方式安全、实用、操作方便,多支供肾动脉及多支供肾静脉均能较好重建,移植肾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15.
活体亲属供肾移植29例报告   总被引:53,自引:4,他引:53  
目的 总结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总结29例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效果及供者损肾后的恢复情况。结果 29名供者供肾后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至今全部存活。27例受者肾功能正常,均恢复日常工作;1例受者术后14个月因感染并肝功能衰竭死亡;另1例术后12天因肺内出血栓塞死亡。人/肾1年存活率为96.6%。结论 亲属活体供肾移植效果明显优于同期尸体供肾移植,但目前我国施行数量太少,尚需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活体供肾动脉解剖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6名亲属活体供肾者在肾切取前进行肾动脉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血管三维成像,血管三维成像方法包括容积再现技术(V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成像(SSD)、血管内镜技术(CTVE)、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结果 横断面CT及MPR显示所有供者的双肾大小、形态及位置均正常,肾实质密度正常,呈均匀强化。VR、MIP、CPR显示双肾动脉粗细、形态均正常;29例双肾均为单一肾动脉,2例双肾有2支肾动脉,2例左肾为2支肾动脉,3例右肾为2支肾动脉,上述结果均在术中得到证实。11例VR及MIP同时较好地显示双侧肾小盏、肾盂及输尿管上段。SSD均能很好显示肾动脉主干的起源、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的解剖关系。CTVE能较好显示腹主动脉、双肾动脉开口及肾动脉血管内腔。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作为活体肾移植术前了解供肾血管及形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活体亲属供肾移植中供者手术的安全性及术后的生活质量。方法总结2001年12月至2005年9月间27例亲属活体供肾的切取方法,其中6例采用开放式经后腹腔切取供肾,21例采用经后腹腔镜下切取供肾。术后对27例供者随访14~60个月,比较供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段的血肌酐(Cr)、尿素氮(BUN)、血糖及血压的变化情况;根据SF-36健康评分调查和25条问卷题目观察供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成功地完成了对27例亲属供者的供肾切取。21例经腹腔镜下取肾术无1例中转开放。手术时间为60~180min,术中失血量为20~200ml,术后住院时间为3~7d。27例供者术后近期各项观察指标虽较术前有变化,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评分结果显示供者生活质量满意。结论活体供肾切取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术前进行详细的检查、术中仔细操作以及术后长期随访对于供者的安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亲属活体供肾移植与尸体供肾移植的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比较HLA配型和免疫抑制方案相同情况下亲属活体供肾移植与尸体供。肾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亲属活体供肾移植供、受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22例同期进行的、HLA配型情况相近的尸体供肾移植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各组术后人/肾1年及3年存活率、1年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及3年内的。肾功能。结果12例供者均无手术并发症,术后肾功能正常,生活及工作未受明显影响。术后1年内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亲属活体供。肾组和尸体供。肾组分别为16.7%和22.7%(P〈0.05);人/肾1年和3年存活率,亲属活体供肾组分别为100%(12/12)/91.7%(11/12)和91.7%(11/12)/83.3%(10/12),尸体供。肾组分别为100%(22/22)/90.9%(20/22)和95.4%(21/22)/86.4%(19/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内的。肾功能,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组明显优于尸体供肾移植组(P〈0.05)。结论在HLA配型和免疫抑制方案相同的情况下,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临床效果优于尸体供。肾移植。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Renal transplantation is the optimal mode of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enD-stage renal disease; the results are even better with living related donors. This procedure, therefore, favours the recipients, but what are the consequences for the donor? At our Department, between 1973 and 1996, 1325 kidney transplantations were performed, 78 from living, related donors (5.89 %). We decided to follow up these patients and investigate the function of the remaining kidney and also their current general health status. Thirty donors (38.4 %) were investigated. Of these, 25 of had normal blood pressure and 5 were hypertensive, needing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 The average age was higher in the hypertensive group (60.2/53.25 years). The time interval since transplantation was longer in the hypertensive group than in the normal one. We carried out a scintigraphy of the kidney with Tc99mMAG-3. The mean value of the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calculated from the MAG clearance was 98.1 ml/min and this value is higher than half of the normal isotope clearance value, i.e. higher then the expected value for a single kidney. We conclude that no impairment of renal function is observed in the living, related kidney donors. In 16.66% a mild hypertension developed. With isotope investigation we found hypertrophy of the remaining kidney. Thus, after a correct preoperative assessment, unilateral nephrectomy has no long-term consequences in healthy don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