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鼻硬结病的组织病理学和临床特点,探讨鼻硬结杆菌对宿主造成组织损伤的机理。方法以24例鼻硬结病患者的组织标本为研究对象,用HE及组织化学W-S(Warthin-Starry)染色,其中11例组织分别用CD43(T淋巴细胞)、CD20(B淋巴细胞)、CD68(巨噬细胞)、溶菌酶抗体免疫组化ABC法染色,2例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肉芽肿期15例,纤维瘢痕期9例。W-S染色和电镜观察均在Mikulicz细胞内检测出大量鼻硬结杆菌,细胞外偶见。电镜下Mikulicz细胞内出现大量吞噬体,将细胞器挤到一侧,粗面内质网及溶酶体很少。在病变组织内T淋巴细胞很少,Mikulicz细胞的溶菌酶抗体表达较弱。结论鼻硬结病患者显示细胞免疫功能障碍的特点,宿主的免疫反应是导致组织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鼻硬结病是一种少见的慢性感染性肉芽肿疾病,通过回顾性观察鼻硬结病的临床病理学和组织学特点,初步探讨鼻硬结病的发病、发展及转归。方法 以43例鼻硬结病患者的组织标本为研究对象,用HE及组织化学Warthin-Starry(W-S)染色,其中13例组织分别用CD43(T淋巴细胞)、CD20(B淋巴细胞)、CD68(巨噬细胞)、溶菌酶抗体免疫组化ABC法染色。结果 全部标本均检测到鼻硬结杆菌,W-S染色和电镜观察均在Mikulicz细胞内检测出大量鼻硬结杆菌。全部患者采用抗生素治疗,13例辅助手术治疗,3例辅助放疗。随访1~26年,11例复发,31例一次治愈,1例未控。结论 临床和组织学特征分析有助于鼻硬结病早期诊断。宿主细胞免疫功能障碍是潜在致病机制。以抗生素为主包括放疗和手术的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清除鼻硬结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分析鼻腔鼻窦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与鼻硬结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6例鼻腔鼻窦RDD及4例鼻硬结病临床病理资料,EnVision免疫组化二步法行S-100、CD68、IgG、IgG4染色及Warthin-Starry(W-S)特染。结果 RDD中4例伴多部位病变,鼻硬结病1例伴喉部病变;前者无鼻腔黏膜破坏,后者多伴溃疡;前者“明区”和“暗区”交错分布,后者“Mikulicz”细胞成片分布,常见中性粒细胞聚集灶;前者组织细胞内见稀薄的嗜伊红物质,伴淋巴浆细胞“伸 入”,后者“Mikulicz”细胞胞质空亮,内见细小颗粒;前者组织细胞S-100、CD68阳性,后者只CD68阳性,W-S染色见鼻硬结杆菌;二者IgG4阳性计数均值分别为26个/HPF及8个/HPF,IgG4/IgG均小于40%。结论 RDD是系统性疾病,鼻硬结病多局限于上呼吸道;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S-100、CD68)及特染(W-S)有助于鉴别诊断;纤维化明显时二者需与IgG4相关性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4.
报告对4例未经治疗的肉芽肿期鼻硬结病变扫描和透射电镜的观察结果。结合电镜所见,扼要讨论了鼻硬结杆菌侵入的可能途径及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5.
喉癌局部的细胞免疫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全面地了解喉癌局部细胞免疫状况,收集14例喉高分化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病例,用其冰冻切片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CD3(T3/T总淋巴细胞)、CD4(T4/辅助性T淋巴细胞)、CD8(T8/抑制性T淋巴细胞)、CD(22)(B淋巴细胞)及CD(68)(吞噬细胞)抗体,标记了五种免疫细胞。结果喉癌局部浸润的免疫细胞主要为T淋巴细胞,其中以CD3为最多,其次为CD8和CD4细胞,两者中CD8较CD4为多,CD(22)阳性细胞相对少见,CD(68)阳性细胞最少。据此认为喉癌局部主要是T淋巴细胞,尤其是CD8细胞介导的弱细胞毒排斥反应,过继免疫疗法应能使喉癌的局部免疫反应增强。  相似文献   

6.
鼻息肉组织内淋巴细胞亚群的免疫组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抗人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技术(ABC法),对11例健康成人、10例鼻息肉鼻粘膜组织内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分布和数量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健康对照组鼻粘膜固有层内T:B为4.5:1,CD4^ /CD8^ 比值为1.8:1。鼻息肉组则分别为2.5:1和1.9:1。鼻息肉与健康成人相比,CD20^ 细胞数和CD4^ 细胞数以及CD4^ /CD8^ 比值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显示鼻从组织内具有正常的免疫反应性,且其内的体液免疫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从而为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参与鼻息肉的形成提供了间接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淋巴细胞(CD20)和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在慢性鼻-鼻窦炎(CRs)中的表达及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B淋巴细胞(CD20)和辅助性T细胞(CD4)、细胞毒性T细胞(CD8)在实验组[分为15例CRS不伴鼻息肉(CRSsNP)组、12例CRS伴鼻息肉(CRSwNP)组、7例复发性CRSwNP组]和对照组(13例下鼻甲黏膜对照)中的表达。采用Mann-WhitneyU检验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情况,实验组组间淋巴细胞浸润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有明届的13淋巴细胞(CD20)和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浸润(P〈0.05):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在CRSwNP组和复发性CRSwNP组病变中的表达明显高于CRSsNP组(P〈0.05);CD4在复发性CRSwNP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CRSwNP和CRSsNP组(P〈0.01)。结论:实验组鼻腔黏膜中B淋巴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高表达,均参与炎症的形成,其炎症匣应与T淋巴细胞浸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从预防感染的角度,对扁桃体组织内代型T细胞的分布和功能进行了研究。习惯性(复发性)扁桃体炎17例,男6例,女11例,年龄7~33岁。将摘除的扁桃体切碎,金属网过滤后,离心,行扁桃体淋巴细胞分离,与F叮C标记抗体相互作用,45分钟后,用PBS冲洗2次,再用PBS悬浮,测定YST细胞的含量。另W29例(年龄4~33岁)摘除的扁桃体(习惯性扁桃体炎12例,扁桃体肥大8例,病灶性扁桃体9例),行Y己T细胞抗原受体阳性细胞免疫组织学研究。分19岁以下,20~39岁,40岁以上,3个组,观察各个部位、各种疾病的组织内分布的Y6T细胞数及与T细胞总…  相似文献   

9.
鼻硬结病(rhinoscleroma)是由鼻硬结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肉芽肿性疾病。目前以抗生素治疗为主,但治疗时间较长,患者症状缓解较慢,且长期用药易产生不良反应。我们自2002年1月-2006年6月采取鼻内镜下手术联合环丙沙星治疗肉芽肿期鼻硬结病9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非性病专业临床和病理医生对鼻、口咽部梅毒误诊率较高 ,探讨检测活体组织内梅毒螺旋体的方法 ,以提高鼻、口咽部梅毒检出率。方法 以 12例鼻、口咽部可疑梅毒螺旋体感染的活检黏膜为研究对象 ,用HE染色观察其病理学特点 ,用改良的Warthin Starry (W S)染色法检测病变组织及其渗出物涂片中的梅毒螺旋体。用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 (venerealdiseaseresearchlaboratory,VDRL)、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rapidplasmareagincircletest,RPR)、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 (fluorescenttrepnemalantibody absorptiontest,FTA ABS)、螺旋体血细胞凝集试验 (trepnemapallidumhemagglutinationtest,TPHA)加以证实。用国家颁布的驱梅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W S染色显示 12例切片黏膜上皮中及 6例渗出物涂片内见大量梅毒螺旋体 ,固有膜内螺旋体很少发现。血清学检查 :11例次VDRL( + + + + ) ,7例次RPR ( + ) ,1例次FTA ABS( + ) ,11例次TPHA( + )。 1例回当地治疗 ,未作血清学检查。 11例均临床治愈 ,血清学检查均转阴性。结论 用病理组织化学改良的W S染色方法 ,能直观地显示活检标本及渗出物涂片内梅毒螺旋体 ,结合临床及梅毒血清学检查 ,可以提高鼻及口咽部梅毒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消瘤汤对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复发与恶变的抑制作用及对宿主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60例,术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术后服消瘤汤半年,对照组不用药物治疗,均随访8个月以上,观察病变复发和恶变情况.分别在术前及术后半年,以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观察消瘤汤对宿主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复发2例(2/30,6.7%),对照组复发8例(8/28,28.6%,其中3例存在轻至中度不典型增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检测结果比较,治疗组的CD3^+、CD4^+T细胞及NK细胞比例升高,CD8^+T细胞比例降低,对照组的CD3^+、CD4^+T细胞及NK细胞比例均降低,而CD8^+T细胞比例升高.结论 消瘤汤可降低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并通过改善宿主细胞免疫功能而起到抑制其复发与恶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硬结病是1870年vonHebra在鼻腔内发现并加以描述命名为鼻硬结病。后来又有许多学者相继发现其他部位的硬结病,例如喉、气管和支气管。下面对20名未治疗的鼻硬结病病人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和分析,这些病人境检查前均经过门诊检查、胸部及颈部X线检查,所有病人均有确切的鼻硬结病病史,年龄大多数在20~40岁,男女分别为12例和8例,其中6例为萎缩期,7例为肉芽肿期,另外7例为纤维化或狭窄期。结果发现8例(40%)病人病变侵及声门下结构,病理改变有肉芽肿或肿物(3例)、愈合疤痕增厚或狭窄(2例)、萎缩(2例)、浅表溃疡(1例),与其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鼻-鼻窦恶性肿瘤Th1/Th2水平的变化,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紊乱与鼻-鼻窦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取鼻-鼻窦恶性肿瘤80例,以8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作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恶性组与对照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佛波酯PMA诱导培养后测定Th1细胞内IFN-γ和Th2细胞内IL-4的水平。结果恶性肿瘤组的CD3+CD8-IL-4+细胞高于对照组(P〈0.05),而CD3+CD8-IFN-γ+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且Th1/Th2比值降低(P〈0.05)。结论外周血处于Th2优势分化状态,细胞免疫功能不能有效地激活,从而不利于机体组织以细胞免疫为主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使鼻-鼻窦恶性肿瘤细胞得以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32例扁桃体炎患者切除的扁桃体标本应用双染色流式细胞仪(FCM)测定淋巴细胞亚群及其活性。患者分两组,21岁以上16例(成人组),15岁以下16例(儿童组)。肥大型扁桃体炎14例,复发型扁桃体炎18例。淋巴细胞与用异硫氰基荧光素(FITC)或藻红蛋白(PE)标记的相应特异单克喹抗体结合后进行 FCM 测定。结果发现扁桃体组织中辅助 T 细胞(CD_4~+Leu8~-)较外周血显著增高(P<0.005),而诱导 T 细胞(CD_4~+Leu8~+)、抑制 T 细胞(CD8~+CD11~+)及细胞毒性 T 细胞(CD8~+CD11~-)较外周血少(P<0.005),尤其抑制细胞在扁桃体组织中非常少见。成人患者扁桃体组织中四种 T 细胞所占比例均不同程度地较儿童患者高。肥大型组的细胞毒性 T 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复发型组(P<0.05),而复发型组的诱导 T 细胞和抑制 T 细胞所占比例又明显高于肥大型组(P<0.005)。外周血活性 CD4~+或 CD8~+细胞不到总淋巴细胞的1%,  相似文献   

15.
鼻和口咽梅毒的临床病理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非性病专业临床和病理医生对鼻、口咽部梅毒误诊率较高,探讨检测活体组织内梅毒螺旋体的方法,以提高鼻、口咽部梅毒检出率。方法 以12例鼻、口咽部可疑梅毒螺旋体感染的活检黏膜为研究对象,用HE染色观察其病理学特点,用改良的Warthin-Starry(W-S)染色法检测病变组织及其渗出物涂片中的梅毒螺旋体。用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enereal disease research laboratory,VDRL)、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apid plasma reagin circle test,RPR)、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luorescent trepnemal antibody-absorption test,FTA-ABS)、螺旋体血细胞凝集试验(trepnema pallidum hemagglutination test,TPHA)加以证实。用国家颁布的驱梅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W-S染色显示12例切片黏膜上皮中及6例渗出物涂片内见大量梅毒螺旋体,固有膜内螺旋体很少发现。血清学检查:11例次VDRL( ),7例次RPR( ),1例次FTA-ABS( ),11例次TPHA( )。1例回当地治疗,未作血清学检查。11例均临床治愈,血清学检查均转阴性。结论 用病理组织化学改良的W-S染色方法,能直观地显示活检标本及渗出物涂片内梅毒螺旋体,结论临床及梅毒血清学检查,可以提高鼻及口咽部梅毒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已知T淋巴细胞与细胞免疫功能、B淋巴细胞亚群与体液免疫功能有关。为了探讨淋巴细胞对癌细胞的反应即肿瘤局部的免疫状态,作者对45例未经治疗的头颈部鳞癌(鼻及鼻窦16,口腔6,咽10,喉13)的肿瘤标本,以抗人胸腺细胞血清(ATS)测定肿瘤组织内T、B细胞的分布,同时检查末梢血淋巴细胞数、淋巴细胞转化率及迟发型皮肤反应,分析癌组织的淋巴细胞浸润与免疫功能的关系。结果:(1)淋巴细胞多分布于癌细胞灶间的间质部分,少量分布于癌细胞灶内。其中80%为T细胞,B细胞则很少。(2)临床Ⅰ、Ⅱ期癌组织内T细胞浸润显著增多,Ⅲ、Ⅳ期的T细胞浸润减少。(3)在有所属淋  相似文献   

17.
刘红刚  韩德民 《耳鼻咽喉》1997,4(6):362-365
为在细胞学水平进一步了解免疫细胞和喉癌细胞间的相互关系,对12例喉鳞状细胞癌病例活检组织进行了光、电镜观察。光镜观察发现瘤体内免疫细胞浸润少,免疫细胞主要位于瘤体周边与下沉组织交界处,主要为淋巴细胞,少数为浆细胞,部分病例可见嗜酸性白细胞少数肥大细胞,电镜下发现儿癌细胞之间有三种累邻关系;(1)癌细胞团被大量免疫细胞民绕;(2)癌细胞团周围有少许免疫细胞;(3)单个或少数癌细胞被免疫细胞包绕,癌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人扁桃体淋巴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研究淋巴细胞的表型分布,为外周淋巴细胞的研究提供实验数据。方法通过临床外科手术摘除人的扁桃体组织,经过切割、刮细胞、裂解红细胞、过滤和Fieoll梯度离心等分离过程制备扁桃体混合淋巴细胞,通过荧光抗体标记和流式细胞术对混合淋巴细胞亚群的表型CD19、CD4、CD8、CD14、CD83进行分析。结果在所分离的细胞中,CD19表型的B淋巴细胞约占细胞总数的50%以上;T淋巴细胞约占30%,其中辅助T细胞(CD4)和溶细胞T细胞(CD8)分别占细胞总数的24%和7%,CD4/CD8值约为3;CD14表型的细胞(主要是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约占总细胞数的20%以上。CD83表型的细胞(主要是成熟的树突细胞和部分B细胞)占总细胞数的7%左右:同时还观察到在体外培养过程中,混合淋巴细胞的形态和表型分布均发生一定的变化。结论本文研究和建立的扁桃体淋巴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操作简单,制备的淋巴细胞具有较长的存活时间。通过表型分析证明,扁桃体淋巴细胞主要以B细胞为主,其次为T细胞。在培养过程中表现分布均发生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从喉鳞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中提取的可溶性抗原具有免疫活性,在抗CD3单抗和rIL-2的协同作用下,能刺激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增殖产生CD8+细胞毒T淋巴细胞为主的杀瘤细胞,称其为TAK细胞。它是异质性细胞群,其细胞表型以CD8+细胞为主,具有活化的淋巴母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常形成集落,并表达活化的淋巴细胞的表面标记,如IL-2受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ed receptor,PPAR)γ激动剂对小鼠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卵清蛋白(OVA)建立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观察吡格列酮(PIO)对变应性鼻炎症状的改善;取鼻腔组织行HE染色,采用real time PCR检测脾脏Foxp3、T-bet、GATA-3 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中CD4+Foxp3+T细胞含量。结果 小鼠变应性鼻炎组(AR组)喷嚏和搔鼻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control组),经PIO治疗后症状得以改善;AR组小鼠鼻黏膜上皮连续性破坏,黏膜下大量炎症细胞浸润;PIO治疗后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同时上皮完整性修复良好;PIO组Foxp3 mRNA表达高于AR组(P <0.001),GATA-3则较AR组明显降低(P <0.001),而T-bet 无统计学差异;AR组CD4+Foxp3+T细胞含量(4.43%±0.25%)较control组(5.19%±0.39%)降低(P <0.001),PIO治疗后CD4+Foxp3+T细胞含量(6.35%±0.37%)高于control组及AR组。结论 PPARγ激动剂能够有效缓解小鼠鼻过敏症状,调节Th1/Th2平衡;PPARγ激动剂可能是通过促进Foxp3表达,进而扩增调节性T细胞达到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