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PGZ)干预对大鼠颅脑损伤后脑组织中核转录因子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细胞凋亡的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8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PGZ组(n=42)及对照组(n=42),前者通过改良Feeney法建立颅脑损伤模型后立即予以腹腔注射PGZ 10 mg/kg,对照组则建立模型后予腹腔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2 ml/kg,以后各组分别每24小时腹腔注射一次等量PGZ或0.9%氯化钠注射液,直至动物被处死,根据伤后处死时间随机分为1h、3h、6h、12h、24h、3d和7d共7个亚组,每亚组各6只.取损伤灶周围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并比较挫伤灶周围脑组织中NF-κB及TNF-α蛋白表达情况,同时采用TUNEL法观察并比较脑挫伤灶周围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PGZ组NF-κκB及TNF-α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均P<0.05).以NF-κB含量水平为自变量,TNF-α含量水平为应变量,回归方程Y(PGZ组)=-0.432+0.271X,r2=0.947(P< 0.01);Y(对照组)=-4.168+0.748X,r2=0.961(P<0.01).结论 颅脑损伤后PGZ可能通过降低NF-κB活性,控制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凋亡,从而发挥对颅脑损伤后的神经细胞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青蒿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凋亡因子及炎症介质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青蒿素预处理组.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处死大鼠,脑组织取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Fas、FasL、Bcl-2、Bax mRNA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TNF-α和IL-1β蛋白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比较,模型组Fas、FasL、Bcl-2和Bax mRNA表达水平上调(P<0.05),Bcl-2/Bax比值下调(P<0.05),TNF-α和IL-1β蛋白水平升高(P<0.05),青蒿素预处理可明显下调Fas、FasL、Bcl-2和Bax mRNA水平及TNF-α和IL-1β蛋白水平(P<0.05),上调Bcl-2/Bax比值(P<0.05).结论 青蒿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干预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中NF-κB、TNF-α和细胞凋亡的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84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BDNF组(n=42)及对照组(n=42),前者通过改良Zea-longa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后立即予以腹腔注射0.5μg/μl BDNF,对照组则用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代替BDNF,以后各组分别每24小时腹腔注射一次等量BDNF/生理盐水,直至大鼠被处死,根据伤后处死时间分为l、3、6、12、24 h、3d和7d共7个亚组,每亚组各6只.取缺血灶周围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并比较脑组织中NF-κB及TNF-α蛋白表达水平,同时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并比较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BDNF组NF-κB及TNF-α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中二者均呈正相关(P <0.001);同时BDNF组脑组织细胞凋亡数量较对照组也有所下降(P<0.05).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能通过降低NF-κB活性,控制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凋亡,从而发挥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细胞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蒺藜皂苷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蒺藜皂苷治疗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脑缺血再灌注24h后检测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ELISA 法检测大鼠脑组织及血清TNF-α、IL-6和IL-10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较,蒺藜皂苷治疗组可明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损伤和脑水肿程度,降低缺血脑组织和血清TNF-α和IL-6的含量、增加缺血脑组织和血清IL-10的含量。结论:蒺藜皂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强IL-10的表达,降低TNF-α和IL-6的表达,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大脑神经功能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5.
余智  廖小明  李浩  唐永刚  齐立  孙军  刘开祥 《广东医学》2012,33(23):3541-3544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γ干扰素(IFN-γ)和细胞凋亡的变化及吡格列酮(PGZ)干预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方法 1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PGZ组(P组)、GW9662+PGZ组(GP组)和二甲基亚砜(DMSO)组(D组),每组24只。除S组外,其余各组均通过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损伤模型。P、GP、DMSO组于术前45 min分别经尾静脉注射PGZ 10 mg/kg、GW9662 0.3 mg/kg+PGZ 10 mg/kg、10%DMSO 2 mL/kg。缺血90 min再灌注24 h后,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干湿质量法检测脑含水量;ELISA法检测NF-κB、IFN-γ含量水平;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尼氏染色、TUNEL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结果 (1)与S组比较,M组神经功能评分、脑含水量明显增加(P<0.05);与M组比较,P组神经功能评分、脑含水量明显降低(P<0.05)。(2)与S组比较,M组NF-κB、IFN-γ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M组比较,P组NF-κB、IFN-γ含量显著降低(P<0.05),并且M、P两组中两者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1)。(3)与S组比较,M组凋亡细胞明显增加及健存神经元显著减少(P<0.05);与M组比较,P组凋亡细胞明显降低而健存神经元显著增多(P<0.05)。结论 NF-κB、IFN-γ以及细胞凋亡的改变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症反应存在相关性,而PGZ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细胞水肿及形态学改变、抗神经细胞凋亡途径,对神经细胞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与依达拉奉(ED)联合应用对气虚血瘀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率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饥饿、疲劳、高脂饮食等复制大鼠气虚血瘀模型,再用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2 h,再灌注治疗72 h后,观察EGb、ED及EGb+ED组对气虚血瘀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率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EGb、ED及EGb+ED组均能降低气虚血瘀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凋亡细胞数(P<0.01),下调bax基因表达,上调bcl-2基因表达,减轻神经细胞损伤(P<0.01),两药联用变化趋势更明显。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和依达拉奉能降低气虚血瘀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鼠脑组织细胞凋亡基因bax的表达,增加具有神经元保护作用的bcl-2基因表达,从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加速神经功能的恢复,共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天麻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晶  杜亮  陆远富  石京山 《重庆医学》2012,41(18):1841-1842,1898
目的探讨天麻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后取大鼠大脑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TUNEL法计数凋亡细胞,Real time RT-PCR检测胱天蛋白酶3(casepase-3)mRNA的表达。结果天麻素能明显改善中动脉闭塞所致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减少细胞凋亡(P<0.01),降低caspase-3mRNA的表达(P<0.05)。结论天麻素可通过下调caspase-3mRNA的表达减少大脑神经细胞凋亡,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从信号转导及细胞凋亡角度,研究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72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亚低温组(M组),每组24只;三组缺血10min后分别按再灌注12h、24h、48h,再分为3个亚组,各亚组动物均为8只。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制作采用改良四血管阻滞法,免疫组化SP法动态观察各个时间点海马CA1区caspase-3蛋白的变化;光镜和电镜分别观察再灌注48h亚组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形态和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1)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12h海马CA1区caspase-3即有明显表达,24h达高峰,48h后仍有较高表达;(2) IR组和M组各时间点caspase-3表达水平比S组明显升高(P<0.05);24h亚组线粒体超微结构和神经细胞形态受损严重;(3) M组各个时间点caspase-3表达水平较IR组明显下降(P<0.05或P<0.01);24h亚组线粒体超微结构和神经元形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亚低温对caspase-3依赖的线粒体凋亡通路有干预作用,通过维持线粒体膜稳定,抑制释放和激活caspase-3蛋白,保护线粒体的形态功能,从而减少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水蛭注射液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NF-α、IL-1β和ICAM-1表达的影响,以探讨水蛭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96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参对照组、水蛭注射液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规定时间取脑标本,检测相关指标。结果:再灌注3h后脑组织TNF-α、IL-1β和ICAM-1含量明显升高,水蛭注射液可以明显降低脑组织TNF-α、IL-1β和ICAM-1含量(P〈0.01~0.05)。结论:水蛭注射液可降低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CAM-1的表达,抗脑缺血后炎症反应,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消栓通络有效成分组(XECG)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对照组(4 mg·kg-1),XECG高、中、低剂量组(200、100、50mg·kg-1)。采用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MCAO)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后,HE染色观察大鼠缺血侧脑组织的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侧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的表达。结果 XECG能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的病理变化,降低缺血侧脑组织TNF-α、IL-1β的表达。结论 XECG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TNF-α、IL-1β的表达,抑制炎症级联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探讨PPARγ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用健康SpragueDawley(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吡格列酮组。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2h再灌注模型,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24h,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监测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通过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通过干湿重法检测脑水含量;通过TUNEL方法,观察各实验组鼠脑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的凋亡。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缺血再灌注损伤后24h吡格列酮组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P<0.05)、脑梗死面积(P<0.05)、脑水含量(P<0.01)和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凋亡(P<0.0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抗凋亡作用可能是PPARγ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Longa法建立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健康雄性清洁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和IRI组,缺血后处理(ischemia postconditioning,IPost)Ⅰ组、Ⅱ组、Ⅲ组、Ⅳ组。造模成功后,假手术组只暴露血管。IRI组阻断2 h,开放后不做任何处理。IPostⅠ~Ⅳ组分别开放15、30、60、120 s后,反复进行3个循环的阻断15 s/开放15 s,然后全面开放。于再灌注24 h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并制作脑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TUNEL法检测大鼠脑海马神经细胞的凋亡。结果:IPostⅠ~Ⅲ组TNF-α、IL-1β、IL-6较IRI组明显下降(P<0.05)。与IRI组相比,IPostⅠ、Ⅱ组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IPostⅠ~Ⅲ组大鼠脑组织MDA含量较IRI组明显下降(P<0.05)。与IRI组比较,IPostⅠ、Ⅱ组凋亡神经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早期缺血后处理(1 min内)可减轻炎症反应和改善氧自由基代谢,减少了脑组织细胞的凋亡,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葛花总黄酮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影响,从而探讨葛花总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小鼠反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双侧颈总动脉阻断血流10 min,恢复灌流10 min,再次阻断10 min的方法。将小鼠分为7组,阳性药组、葛花总黄酮各剂量组分别连续灌服相应药物7 d,每天1次,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最后1次给药1 h后手术造模,24 h后取脑组织,测小鼠脑组织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结果:小鼠反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成功,葛花总黄酮各剂量组可降低小鼠死亡率,降低模型小鼠脑组织中IL-6、TNF-α水平和血清NSE水平,升高脑组织中IL-10水平。结论:葛花总黄酮可改善脑组织炎症反应,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增加神经细胞营养因子保护神经元,减少小鼠脑缺血反复再灌注模型损伤,起到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期的基因表达.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脑缺血30 min再灌注6 h(IR6h)、12h(IR12h)、24 h(IR24h)、48 h(IR48h)组.动物模型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中动脉栓塞法,用RT-PCR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IL-1β、TNF-α及ICAM-1的表达.结果 IL-1β、TNF-α及ICAM-1在假手术组脑组织内低水平表达.IL-1β mRNA的表达在脑缺血—再灌注6h后即明显增高,12h后表达开始减弱,24~48 h呈低水平增高.TNF-α在脑缺血—再灌注6h表达开始上升,24 h达到高峰,48 h后开始下降.ICAM-1脑缺血—再灌注6h表达开始升高,24 h达到高峰,48 h后仍维持较高水平.结论 炎症因子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性损伤,且具有明显的时间规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脑缺血预处理(CIP)后24、72、120、168h4个不同的时间点再次缺血损伤大鼠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的变化趋势,探讨IL-1β、TNF-α、IL-10在脑缺血耐受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CIP后24、72、120、168h再次损伤组。CIP各组先短暂阻断双侧颈总动脉10min作为缺血预处理,分别于缺血预处理后24、72、120、168h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2h作为再次缺血损伤;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只阻断大脑中动脉2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匀浆中IL-1β、TNF-α、IL-10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大鼠脑组织中IL-1β、TNF-α和IL-10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比较,CIP后24、72h再次缺血损伤组IL-1β含量明显升高(P0.05),120、168h再次缺血损伤组IL-1β含量逐渐降低;CIP后24、120h再次缺血损伤组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5),72、168h再次缺血损伤组TNF-α含量呈降低趋势;CIP后24、72h再次缺血损伤组IL-10含量明显升高(P0.01,P0.05),120h再次缺血损伤组IL-10呈降低趋势,168h再次缺血损伤组IL-10又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CIP后24h脑组织中细胞因子IL-1β、TNF-α、IL-10水平明显升高能持续到72h(TNF-α除外),表明细胞因子作为触发物质,启动较早,刺激机体产生内源性的保护作用,对抗下次缺血带来的损伤,提高脑缺血耐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血清IL-1、TNF-α、IL-10表迭的变化,以及局部脑组织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Ⅰ组),常温缺血再灌注损伤组(Ⅱ组),亚低温缺血再灌注损伤组(Ⅲ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低血压脑缺血模型,Ⅱ,Ⅲ组行脑缺血30 min,再灌注3 h;Ⅲ组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的同时行局部脑组织亚低温处理,雏持至再灌注后3 h.常规监测鼓膜温度、MAP、CVP,分别于缺血前、缺血后30min、再灌注30 min、1,2,3 h采颈静脉球部血检测SajvO2,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1、TNF-α、IL-10表达.结果 Ⅱ组血清IL-1,TNF-α表达明显高于Ⅰ组和Ⅲ组(P<0.01),Ⅲ组IL-1、TNF-α表达高于Ⅰ组,但低于Ⅱ组,与Ⅰ、Ⅱ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Ⅲ组血清IL-10表达明显高于Ⅱ组和Ⅰ组,3组间两两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常温缺血再灌注损伤后SajvO2下降,与缺血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亚低温处理后SajvO2略高于常温缺血组,但两组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局部脑组织亚低温能减少血浆IL-1、TNF-α表达,增加IL-10表达,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变化及相应的脑组织细胞形态,探讨神经营养因子在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ulsinlli法建立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动态测定脑组织NGF、BDNF含量,石蜡切片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脑组织细胞形态.结果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BDNF、NGF表达均增高.模型组于灌注2 h上升,6 h达高峰,24 h回落;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光镜下观察,假手术组无异常神经细胞,模型组各亚组中异常神经细胞于缺血再灌注2 h时明显增加,6 h受损最轻,随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异常神经受损程度变重.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导BDNF、NGF表达,有利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损伤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毛冬青提取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NF-α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毛冬青三个剂量组.采用线栓法栓塞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1 h,再灌注24 h,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化SABC法染色,观察25,50,100 mg·kg-1毛冬青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CIRI模型组脑组织TNF-α及Caspase-3的表达增加;与CIRI模型组比,各剂量毛冬青提取物均能使脑组织TNF-α及Caspase-3的表达下降.结论 毛冬青提取物能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NF-α及Caspase-3表达的表达,并对脑组织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黄芪提取物(EA)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四动脉结扎模型,观察EA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学评分、血清IL-1β、IL-6、TNF-α含量及脑组织IL-1β、TNF-α的含量的影响。结果EA对全脑缺血再灌注24h后的大鼠神经功能有改善作用;EA能降低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清IL-1β、TNF-α、IL-6和脑组织IL-1β、TNF-α的含量。结论EA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L-1β、TNF-α、IL-6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同时间段的表达规律,探讨ICAM-1、TNF-α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2 h,分别再灌注2、6、12、24、48、96h,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ICAM-1、TNF-α表达水平.并设正常组、假手术组及永久缺血组对照.结果ICAM-1的表达永久缺血组、缺血再灌注组ICAM-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1);与永久缺血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除再灌注2 h时段外,ICAM-1表达明显增高(P<0.05);脑缺血再灌注2 h组局部脑组织ICAM-1的表达于再灌注48h达到峰值,再灌注96h仍保持较高水平.TNF-α的表达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缺血侧半球TNF-α的表达于再灌注2 h开始升高,再灌注12 h,阳性细胞显著增多,24h达到高峰,其后逐渐下降,96h达基础水平;缺血再灌注组TNF-α的表达较正常组、假手术组有显著差异(P<0.01),比永久缺血组TNF-α阳性细胞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再灌注组TNF-α的表达与ICAM-1的表达在24、48、96h时间段呈正相关(r分别为0.765、0886、0.787,P<0.05);TNF-α的表达早于ICAM-1的表达,且TNF-α与ICAM-1表达部位相同.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ICAM-1、TNF-α参与了脑缺血后的炎症反应,且二者有明显的相关性TNF-α可能诱导了ICAM-1的上调,在神经元迟发性坏死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