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俐  康智奇 《新疆医学》2010,40(10):77-79
困难气道是指具有五年以上临床麻醉经验的麻醉医师在面罩通气时遇到了困难(上呼吸道梗阻),或气管插管时遇到了困难,或两者兼有的一种临床情况。困难气道的处理与麻醉安全和质量密切相关。困难气道的发生率为1%-5%,70%的死亡病例是由气道管理不当所引起。  相似文献   

2.
气管插管术作为麻醉气道管理的主要手段,是麻醉医师必须掌握的临床重要技能。传统的气管插管术操作一般选用普通直视喉镜,但很多时候由于患者舌体和咽部解剖结构阻挡了声门的暴露,使其暴露时视野较小、暴露不完全或者暴露不出来,导致插管困难甚至插管失败。特别是对于困难气道的处理,普通直视喉镜气管插管更为困难,麻醉医生可能需要多次尝试才能成功,在这期间患者可能会发生口腔组织和牙齿的损伤、缺氧以及心血管反应过大导致心律失常等。更容易引起围手术期的并发症,有研究报道:麻醉死亡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麻醉诱导期间气管插管困难导致通气失败造成低氧血症,许多麻醉相关死亡病例与严重的气道困难处理不当有关。所以麻醉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安全快速有效的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3.
刘丹  金菊英 《重庆医学》2016,(19):2731-2732
困难气道是指具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麻醉医师,在面罩通气或气管插管时遇到困难的情况[1],约90%以上的困难气道可通过术前评估发现[2]。对已预测的困难气道,有准备有步骤地处理将显著提高患者安全性[3],反之,若在麻醉诱导时才临时发现会增加患者的麻醉风险[4]。现报道颅底凹陷症所致未预料的困难气道1例,以提醒麻醉医师高度重视麻醉前气道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麻醉中困难气道的原因及处理办法。方法:总结分析226例施行全麻插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6例中按是否“打鼾”、肥胖、张口度、甲颏距离、寰枕关节活动度等进行气管术前评估,对已确认或怀疑有插管困难者,经充分准备行清醒气管或喉罩等,能明显提高困难气道的处理成功率。结论:重视麻醉前评估,正确处理气管插管困难,能大大减少发生意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李玉敏  安艳聪  春远丽   《中国医学工程》2011,(6):131-131,133
目的探讨气道困难和困难气管插管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对21例困难插管患者,经过全面而系统的术术前和术中麻醉处理,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气管插管。结果经过积极正确的麻醉处理,提高了困难插管的成功率。结论气道困难和困难气管插管的患者,麻醉医师经过慎重、全面而系统的术前和术中麻醉处理,能有效提高困难插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陈秋宇 《重庆医学》2015,(35):5038-5039
困难气道(difficult airw ay ,DA )的管理与麻醉安全和质量密切相关,30%以上的严重麻醉相关并发症(脑损伤、呼吸心搏骤停、不必要的气管切开以及气道损伤等)是由于气道管理不当引起的。因此,所有患者都必须在麻醉前对是否存在困难气道做出评估。但是,有时术前评估基本正常的患者,也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气管内插管困难或通气困难。现将本院收治的术前评估为非急症困难气道演变为急症困难气道1例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困难插管气道简称困难气道,是指可能对气管插管及麻醉后维护气道畅通造成困难的各种临床情况。这类情况在临床麻醉中并非少见,约占5%,如处理不当,轻者麻醉失败,手术延期,气道损伤等,重者则可能因为严重通气障碍而缺氧,甚至窒息死亡。[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盲探气管插管装置在困难气道病人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对30例困难气道病人插管侧鼻道作表面麻醉,再行环甲膜穿刺作气管内麻醉,然后使用小剂量芬太尼和咪唑安定作静脉注射麻醉后,将食管导管经鼻插入食管,使食管导管口正对声门,然后将导引光索经此口插入气管达气管隆突处后改换成气管导管。结果:30例病人中有28例成功。结论:此装置为困难气道病人插管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困难气道在临床中时有发生,其发生率约为2%~3%。目前有多种方法处理困难气道,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纤支镜)引导经鼻或口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是处理困难气道的较好方法。我科2006年9月~2009年3月对38例困难气道患者采用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困难气道的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近4年收治的46例口腔颌面部手术麻醉的临床资料。结果 有6例困难气道的病人,其中5例采用鼻腔黏膜,口咽腔黏膜表面麻醉或/和经环甲膜注射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后经鼻清醒气管插管术,另1例于局麻下气管切开术后再实施麻醉,围术期均无严重缺氧、误吸、喉痉挛等并发症。结论 根据困难气道的不同原因和困难程度采取不同的麻醉方法和插管技术是确保病人安全度过麻醉手术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困难气道管理对于年轻麻醉医师是极大的挑战。临床教学时,从气道评估、气道管理模拟操作训练、气管拔管方法和病例分析几方面实施教学,使实习生强化气道管理知识,掌握困难气道处理方法,提高困难气道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全身麻醉困难气道的处理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对术前评估困难气道的40例患者进行检查和处理。结果:40例患者经过处理后,无一例出现喉头水肿、缺氧等并发症。结论:全身麻醉手术前对患者气道进行合理评估,并且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理的插管方式,有利于解除困难气道通气,提高临床麻醉手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七氟烷应用于困难气道全麻诱导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困难气道手术患者32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16例。实验组患者采取七氟烷吸入诱导麻醉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氯胺酮肌注诱导麻醉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在麻醉期间吸入诱导管成功率、屏气和呼吸抑制、麻醉诱导时间、术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采取的七氟烷诱导吸入麻醉方法可以以减缓患者的焦虑症状,并且麻醉起效时间快,患者的血流动力变化平稳,患者出现呼吸抑制的情况少。结论:将七氟烷用于困难气道全麻诱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对气管的损伤性较小,患者麻醉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4.
正困难气道是指经过常规培训的具备临床麻醉经验的麻醉医师所遇到的面罩通气困难或气管插管困难或两者兼有的临床情况~([1])。困难气道主要包括困难面罩通气、困难喉镜暴露、困难气管插管和气管插管失败。困难气道是一个潜在的灾难性事件,是导致麻醉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献报  相似文献   

15.
困难气道是指可能对麻醉后维护气道通畅及气管插管造成困难的各种临床情况。麻醉病人中困难气道并非少见,如处理不当,轻者麻醉失败、手术延期、气道损伤等,重者可因严重通气障碍而缺氧,甚至窒息死亡。  相似文献   

16.
气道管理指是全身麻醉(以下简称全麻)的一个重要环节。困难气道是指接受过麻醉培训的医师在气道处理中遇到可预料或未预料的困难或失败的临床场景,包括但不限于面罩通气、喉镜显露、声门上通气装置通气、气管插管、气管拔管或建立有创气道困难或失败,是全麻并发症的主要影响之一。患者气道解剖结构复杂、个体化差异明显,困难气道发生率较高。解决困难气道主要依赖临床经验和气道工具。随着麻醉学发展,出现了许多处理困难气道的新型气道工具。本文从气道工具的结构特点、使用方式、适用范围等最新进展情况进行综述,以期为降低困难气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所有的医疗不良事件中,有30%发生在麻醉手术中^[1],而在所有的麻醉事件中,约30%是因气管内插管困难导致的^[2]。因而在全身麻醉中寻求一种切实有效的困难气管插管办法是麻醉安全实施的有效保证。我科自1998年以来对45例经Willson综合评定或声门分级确定为困难气道者采用光索(1ightwand光棒)引导下半清醒诱导气管插管,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张口受限小儿麻醉诱导药物、麻醉方法的选择,以及掌握经鼻盲探气管插管要领、拔管指征及术后处理。方法:对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儿采取清醒状态下气管切开后麻醉。其余采用经丁酸钠、氯胺酮、地西泮或芬太尼慢诱导加完善的咽喉表面麻醉下经鼻盲探气管插管。结果:清醒状态下气管切开1例,经鼻盲探气管插管19例,成功17例,失败2例。术后呕吐2例,窒息死亡1例。结论:术前正确评估气道困难的程度,选择适当的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方法,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及术后处理,可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9.
37例困难气管插管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回顾性研究37例困难气管插管麻醉的临床特点和插管方法,方法:张口困难14例(37.84%)声门显露不清15例(40.54%),气道解剖异常8例(21.62%),均采用慢诱导麻醉。结果:20例经鼻盲探插气管成功;13例经口明视插管成功;4例经上述两种方法失败,行环甲膜穿刺引导插入3例,气管切开术1例, 生意外和严重并发症。结论:困难气管插管宜选用慢诱导麻醉,针对其困难程度与设备条件选择合适的插管方法,以提高插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52例颈椎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本组52例均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根据颈椎病情和气管插管困难程度选择不同气管插管方法。结果:本组4例2次插管成功,其余均1次插管成功,其中30例高位截瘫患者中,有6例发生气管插管困难,在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患者均保持自主呼吸。其余患者均在静脉快速诱导下经口气管插管。结论:术前给予充分的气道评估、严格遵循操作规程是保证麻醉成功和患者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