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目的探讨巩膜外垫压术治疗单纯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对2000年至2004年住院的28例(28眼)视网膜脱离病人行巩膜外垫压结合巩膜冷凝术,封闭视网膜裂孔治疗.结果术后随访中27例视网膜复位,1例视网膜脱离复发.1次手术成功率96.43%.术后随访两个月以上,视力≥0.3的有20眼,其中≥1.0的有7眼.结论巩膜外垫压结合巩膜冷凝术治疗单纯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效果满意.本手术应用于早期手术的视网膜脱离,或者视网膜裂孔不复杂的病例,术后视力恢复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寻找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理想的巩膜外垫压物。方法 对64例64眼视网膜脱离病人采取常规的巩膜扣带术,取自体四肢皮下结缔组织,缝于裂孔对应的巩膜外做垫压物。结果 56眼(87.5%)视网膜脱离得到治愈,无出现感染、坏死、排异反应等并发症。结论 皮下结缔组织具有合适的柔软度、固定性和弹性。不发生排异反应,感染机会少。是在基层医院一种较理想的垫压材料。  相似文献   

3.
用冷凝巩膜外垫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54例(54只眼),成功率92.6%。本法不破坏巩膜,不影响再次手术。不受涡静脉眼外肌的限制,手术方法简便易行,成功率高,已被临床广泛采用。本文做了病例分析,并讨论了冷凝及硅胶巩膜外垫压的优点和手术经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治疗视网膜脱离患手术区新型巩膜层间垫压物。方法:采用经过处理的牛眼巩膜,备好巩膜条,放入巩膜层间行加压。结果:151例患视网膜脱离区均获解剖复位,无1例垫压物外排和感染。术后视力得到提高。结论:牛眼巩膜是一种值得选用的新型垫压材料。  相似文献   

5.
最小量单纯外垫压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最小量单纯外垫压手术对一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6例57眼连续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并进行最小量单纯外垫压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方法:术前利用三面镜、双目间接眼底镜明确视网膜裂孔,术中使用双目间接眼底镜直视下已冷凝头顶压定位裂孔对裂孔周做适度冷凝并做标记。根据裂孔的大小、位置及形态,使用水平状、放射状海绵、硅胶块及复合加压块(硅胶块+硅海绵缝合为一体)加压缝合。在前房穿刺致眼压降低后只垫压视网膜裂孔区,不做环扎术。术后观察视网膜是否复位、视力及并发症。结果:本组56例(57眼)中包括男25例25眼和女31例32眼,年龄15~74岁。51例的脱离时间不超过1月。初次手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53眼(时间2~90天),包括PVRC1~3 14例、PVRD1级1例。初次手术成功率93%。初次手术后复位失败4眼,虽然视网膜裂孔位于加压嵴上,但玻璃体收缩致裂孔瓣受到牵拉仍然漏水。这4例中2例行环扎外加压术后复位,2例行玻璃体腔注气术,1例复位,另1例因玻璃体腔注气发生严重PVR再次脱离,经平坦部三切口玻璃体手术和硅油填充术复位成功。结论:最小量单纯外垫压对大多数新鲜性(裂孔较大,位置靠后)、陈旧性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仍然取得满意效果,术后视力恢复好,这一术式首选。个别病例因各种因素术后发生牵拉引起裂孔瓣膜漏水,造成手术失败,仍可经环扎、注气或玻璃体切割手术获得成功复位。  相似文献   

6.
王渝龙  谯雁彬  詹天顺  易虹 《重庆医学》2021,50(7):1162-1165
目的 观察内照明辅助巩膜外垫压术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使用内照明辅助巩膜外垫压术治疗的36例(36眼)陈旧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患者视网膜复位情况、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变化、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2例(89%)一次手术解剖复位,4例(11%)二次手术解剖复位.术前最小分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巩膜外垫压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03/2012-04月在作者医院接受治疗的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脱离患者30例(总共30眼),所有患者均给予巩膜外垫压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治疗,随访至2013-12月,观察这30例患者的总体治疗情况及术后相应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30例患者总共30只病眼均治愈,其中有3只病眼因为初次手术后的眼裂口周围的冷冻瘢形成较差而再次进行眼底激光治疗;另有2只病眼于手术完成46d后发现其他象限周围视网膜再次出现小裂孔,经再次巩膜外垫压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治疗后将视网膜完全复位。所有患者术后视力均未出现下降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比较,患者术后视力在0.02以上所占的比例显著高于术前(P<0.05),患者手术后第30天的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均较手术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巩膜外垫压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杨俊  区显宁  衷昕 《西部医学》2006,18(6):697-698
目的探讨不放液的节段性外垫压治疗单纯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对19例(19眼)视网膜脱离病人行巩膜外垫压结合巩膜冷凝术封闭视网膜裂孔治疗。结果术后随访中17例视网膜复位,2例视网膜脱离复发,1次手术成功率89.47%。术后随访两个月以上,视力≥0.3的有13眼,其中≥1.0的有2眼。结论不放液的节段性外垫压结合巩膜冷凝术治疗单纯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效果满意。本手术应用于早期手术的视网膜脱离,或者视网膜裂孔不复杂的病例,术后视力恢复好。  相似文献   

10.
韩泉洪  王琳  惠延年 《医学争鸣》2003,24(13):1164-1166
目的 :探讨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rhegmatogenousretinaldetachment,RRD)巩膜扣带术中将冷凝改为半导体激光透巩膜视网膜光凝封闭裂孔的治疗效果 ,讨论其手术的并发症和适应证范围 .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巩膜扣带术中接受半导体激光透巩膜视网膜光凝治疗的RRD患者 34例36眼的临床资料 .结果 :术后随访 3~ 6mo ,36只眼中 ,视网膜一次手术完全复位 32只眼 (88.9% ) ,视力 >0 .1者 31只眼(86 .1% ) ,无明显并发症 .结论 :将巩膜扣带术中冷凝改为半导体激光透巩膜视网膜光凝 ,可简化手术 ,操作准确 ,减少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的损伤及术后并发症 ,是治疗RRD的有效方法之一 .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采用脱水脐带巩膜内填充治疗视网膜剥离15例,手术成功12例,失败3例(其中1例为玻璃体纤维带牵引引起复发),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和手术并发症,文章对材料的制备和应用作了扼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用小剂量冷冻、半周巩膜缩短术治疗8例伴有高度近视的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7例成功。小剂量冷冻有轻度刺激粘连的作用,较大范围巩膜缩短,减少玻璃体腔容积,缓解玻璃体牵引,达到封闭裂孔、视网膜复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合并严重增殖的脉脱型视网膜脱离(PVR)的患者,行玻璃体切除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1年在我院就诊,最初术式选择为玻切手术的41例脉脱型视网膜脱离患者(PVR均为C级以上)的术前及术后的详细临床资料.结果:初次玻切手术后38眼网膜复位(92.6%),3眼短期出现再次脱离.网膜复位的38眼中,随访25眼,随访时间为1~18月(平均8.6个月),19眼(76%)最终复位,6眼再次出现视网膜脱离.玻切手术中裂孔的发现率明显高于术前.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PVR严重的脉脱型视网膜脱离有效方法,可提高视网膜复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作者应用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结合巩膜环扎和眼内C_3F_8气体填塞,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15例(15只眼),其中伴明显屈光间质混浊者1例,巨大裂孔3例,PVR与处伤性牵引者8例,黄斑裂孔3例。经随访2~24个月,视网膜完全复位者10例,部分复位者1例,术后视力恢复。至0.05以上者9例。主要手术并发症有:医源性视网膜裂孔1例,视网膜出血1例,近期低眼压1例,眼球萎缩1例。  相似文献   

15.
报道36例(38眼)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再次手术病例,占同期视网膜脱离住院病例的14.8%,术后复发原因为原裂孔漏液,出现新裂孔,PVR形成,术式选择不当等。新裂孔和PVR形成是主要原因,再次手术治愈率为70.3%。应根据膜形成状态及裂孔情况正确选择术式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150例视网膜脱离中发现8例合并脉络膜脱离。其临床特点为:“较低眼内压,色素膜炎,玻璃体混浊以及视网膜脱离合并不同形态的脉络膜脱离。其发病机制可能与低眼压有关。我们的治疗体会是卧床休息,扩瞳,口服或静滴激素,随后进行视网膜脱离手术。手术方式均采取巩膜外垫压加环扎术,疗效尚属满意。  相似文献   

17.
黄斑部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分析及手术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118例119眼黄斑部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应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手术后视网膜平复率及视力改善情况不一样。作者使用了睫状后长动脉后一毫米稍偏下方巩膜表面电凝及羊膜小枕外加压,乎术后治愈40眼(86.90%),视力进步33只眼(71.73%)。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视网膜脱离经手术复位后视力恢复不好,排除了原有严重影响视力的其他并发症的的37只眼。发现其主要原因,除与术前视网膜黄斑部脱离的时间有关外,与术后黄斑部和后部视网膜有膜样生成也有密切关系。而膜的生成又与视网膜裂孔的大小、裂孔所在的位置,透热或冷凝的强度有关。裂孔大,位于颞侧中纬线或以后,或接近黄斑部,手术后视网膜前膜易于形成,致严重影响中心视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应用同种异体肌腱巩膜外垫压皮层间填充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28例。治愈24例,好转2例,失败2例;术后随访6~36个月,无1例感染及肌腱脱出。认为异体肌腱取材方便,柔韧适中,组织相容性好,术后发应轻,手术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0.
230例视网膜脱离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琼江 《海南医学》1994,5(3):161-163
本文统计了230例257只眼视网膜脱离资料,裂孔以园形、马蹄形最多,位置以颞上、颞下象限为高发区,手术失败率26.6%,其中以未见孔者最高,为43.8%。认为视网膜变性是视网膜脱离的直接原因。寻找裂孔并准确定位是视网膜脱离术前各项检查的首位。遗漏裂孔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封闭裂孔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维护玻璃体对视网膜的支撑是防治视网膜脱离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