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胰管结石是慢性胰腺炎的常见并发症,并可加剧慢性胰腺炎的进一步进展,取出结石、保持胰液引流通畅、降低胰管内压力是胰管结石治疗的基本原则。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直径较小的胰管结石多可通过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出,但对于直径较大、质地坚硬且与胰管壁有粘连的胰管结石,ERCP取石成功率较低。近年来,体外震波碎石术(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 ESWL)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胰管结石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长海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是国内首家开展胰管结石ESWL治疗的单位,并已成功实施3 500例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患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1-2]。本文着重从术前、术中、术后三个方面阐述胰管结石行ESWL治疗的临床护理,以期为ESWL的开展提供更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在胰管结石诊治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胰管结石(PDS)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月-2000年12月本院经ERCP诊治的18例PDS患者的治疗方式和结果。结果:18例PDS患者临床上均以上腹痛为主要首发症状且合并慢性胰腺炎,其中1例合并胰腺癌。经B超检查,10例患者检出有PDS或胰管扩张;全部病例经ERCP检查后均明确显著有PDS和胰管扩张。经ERCP+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胰管括约肌切开术(EPST)成功取石4例;行EPST+体外震波碎石(ESWL)及ESWL+胰管内支架引流(ERPD)者各1例,半年后复查时胰石消失:行ERPD者12例。3例患者置管后3个月内因伴主胰管多发、巨大结石和胰腺癌而接受手术治疗。18例患者经1-11个月的随访,腹痛近期(<3个月)缓解率为88.9%,远期(>3个月)缓解率为75.0%,体重、脂肪泻、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足表现有不同程度的改善。ERCP术后早期并发症主要为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支架阻塞是其晚期并发症。结论:ERCP能清晰显示结石的位置、大小、形态及数量,是诊断PDS的主要手段。经ERCP取石具有安全可靠、创伤小、疗效满意及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在PDS的治疗中亦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头旁憩室对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治疗胰管结石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4例胰管结石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治疗病例,其中无乳头旁憩室的胰管结石患者148例为对照组,46例合并乳头旁憩室为试验组;比较两组ERCP插管成功率、EST胰管取石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ERCP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9.13%vs 89.19%,P0.05),试验组EST取石成功率明显降低(90.24%vs 97.73%,P0.05),试验组EST术后创面出血显著增多(13.04%vs 8.78%,P0.01),术后胰腺炎及结石复发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头旁憩室对EST治疗胰管结石有一定影响;EST仍是治疗乳头旁憩室胰管结石的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胰管结石是慢性胰腺炎患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 发生率可达90%以上。胰管结石与胰源性疼痛和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减退等密切相关, 去除结石可有效缓解慢性胰腺炎症状。目前, 胰腺体外震波碎石联合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已成为胰管结石的一线治疗方法, 无法开展体外震波碎石术或经过充分的体外震波碎石后结石仍未碎裂者可考虑行胰管腔内碎石术。近年来随着ERCP子母镜技术的发展, 腔内碎石术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旨在阐述胰管腔内碎石术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主要应用于泌尿系统、胰腺,少数报道应用于肝内胆管结石,较少应用于胆总管结石,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7年4月在我科行ESWL联合ERCP治疗的胆总管困难结石患者资料,探讨ESWL联合ERCP治疗胆总管困难结石的有效性、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行ERCP治疗的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136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经ERCP治疗后,取石成功率和取净率均为100%,住院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和抗感染治疗时间方面均较显著。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括约肌功能障碍(SOD)病史(OR=1.318,95%CI=1.114~4.926)、胰管显影(OR=1.101,95%CI=1.022~2.731)和插管时间>60 min(OR=1.026,95%CI=1.016~3.769)为影响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术后并发胰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胆道结石病史(OR=1.249,95%CI=1.105~3.621)、胆道中高位梗阻(OR=1.412,95%CI=1.263~4.788)和胆管治疗史(OR=1.281,95%CI=1.051~2.871)为影响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术后并发胆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主要为SOD病史、胰管显影、插管时间、胆道中高位梗阻、胆道结石病史和胆管治疗史。  相似文献   

7.
内镜下诊治伴发胰管结石慢性胰腺炎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ERCP在胰管结石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及其安全性评估。方法分析2008年2月~2008年10月期间共20例接受ERCP诊断和治疗的伴发胰腺结石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病例中,16例(80%)胰管结石位于胰头处,3例(15%)位于胰头及胰体处,1例(5%)累及全程胰管。14例(70%)患者一次性取石完全,5例患者术后接受体外震波碎石(ESWL),1例患者未能完成取石,建议其外科手术治疗.18例表现为腹痛的病例,在接受内镜下治疗结石后,腹痛症状均消失,在接受治疗后2~10d内出院,平均(5.3±2.43)d。术后2例(10%)出现一过性的血淀粉酶升高。结论对于伴有胰管结石的慢性胰腺炎病例而青,内镜下取石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同时应川支架及鼻胰管引流,不仅对胰管结石的治疗有效,而且充分的胰液引流对于缓解腹痛症状、减少术后的胰腺炎、高淀粉酶m症的发乍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胰管结石影像特点及临床处理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胰管结石影像学特点及选择治疗策略。方法 对43例胰管结石的影像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石分布部位、大小、胰管形态学特点、诊断方法和内科保守治疗方法、ERCP取石以及外科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结果 43例胰管结石经影像学诊断42例,1例术中探查发现;其中B超确诊20例,CT10例,ERCP12例。结石位于胰头部10例,胰体、尾部29例,广泛分布4例。对20例位于胰体、尾部的单发胰管结石患者行内科保守治疗;6例结石位于胰头部者行ERCP乳头切开取石;17例患者胰管结石为多发,且广泛分布,大小在0.8~2.5cm,并伴有胰管形态学改变,经手术治疗痊愈。结论B超、CT或ERCP是确诊胰管结石较理想的方法,根据结石的特点选择治疗方案和手术术式在胰管结石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 ERCP在青少年患者(≤18岁)中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9月至2006年9月于长海医院接受ERCP诊治的62例次青少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2例次患者61例成功,ERCP成功率98.4%.疾病中心CP最常见,占36%,其次为胆总管结石26%.47例次次行ERCP下治疗,其中35例行EST切开,20例次行胰管与副胰管支架置入术,14例行胰管结石取出术;13例行胆总管结石或蛔虫残骸取出术中,有5例行ENBD术;3例SOD患者有2例行EST治疗,1例行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治疗.本组并发症发生率9.68%,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结论 ERCP对青少年胆胰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较高价值,治疗性ERCP对青少年患者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胰管结石的诊断方法及如何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方法 对2005年3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16例胰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患者以不同程度的上腹痛就诊,1例以不规则腹泻就诊.血、尿淀粉酶高于正常值上限3例,血糖升高4例.B超、CT、MRI、ERCP和腹部平片的诊断率分别为93.8%(15/16)、68.8%(11/16)、57.1%(4/7)、100%(2/2)和50%(3/6).治疗方式包括内镜下胰管括约肌切开取石+胰管支架引流术2例,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胰体尾切除+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治疗后腹痛症状均有明显改善.随访14例,无结石复发,失访2例,随访率为87.5%,随访时间为1~53个月.结论 胰管结石首选B超检查,多种影像技术的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诊断率.全面的影像学检查是判断选择内镜治疗抑或是手术治疗的重要依据.随着内镜治疗技术的逐步成熟,ERCP将与外科手术一样成为胰管结石重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对胆管微小结石相关性疾病的诊治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5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和16例胆道结石梗阻患者,入选患者同时完成MRCP、ERCP检查治疗,所发现胆胰结石直径均小于3 mm,分析比较两种方法 对胆管微小结石的诊断价值.结果 68例患者MRCP明确提示存在胆总管末端狭窄或胆胰管扩张,占94.4%:61例患者ERCP检查可直接发现微小结石,占84.7%:8例患者通过EST切开及取石球囊取石才发现微小结石或泥沙样结石.结论 MRCP作为胆胰疾病的一种无创检查而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ERCP对于微小结石导致的胆胰疾病具有重要诊断意义和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在老年性难取性胆总管结石患者中胆道塑料支架置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先行常规逆行性胆胰管造影(ERCP)明确诊断,根据胆管扩张及结石大小情况,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后经导丝引导放置胆道塑料支架通畅引流.结果:103例取石困难患者在常规ERCP后置入塑料支架.3-6mo后复查ERCP显示有60例(58.2%)结石成为小结石,经内镜应用网篮取出;13例(12.6%)结石未变化,重新更换支架引流;11例(10.6%)最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管探查取石治疗;16例(15.5%)患者因无特殊不适未复查ERCP,长期行内支架引流.结论:对于老年性难取性胆管结石患者,塑料支架内引流是一种十分有效和相对安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胰管结石是慢性胰腺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临床上可以引起慢性腹痛,甚至急性胰腺炎的反复发作,针对胰管结石治疗的目标是彻底取净结石,解除胰管梗阻,保持胰液引流的通畅⑴。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胰管多发结石简便有效,现报道我院内镜联合ESWL治疗胰管多发结石一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胆管内超声对胆总管阴性结石的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8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消化科临床怀疑胆道结石或狭窄,但根据上腹部CT、磁共振和腹部B超无法确诊,最后行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的患者共183例,男102例,平均年龄69岁,女81例,平均年龄71岁.所有患者先进行ERCP造影,对于胆总管结石阴性患者再行胆管腔内超声(IDUS)探查.结果 ERCP诊断胆总管结石阳性134例,占73.2%,阴性49例,占26.8%.49例患者行IDUS探查,其中泥沙样结石24例,低密度结石11例,壶腹部肿瘤6例,胰腺癌2例,硬化性胆管炎6例.IDUS对胆总管结石定位定性准确率为100%,优于ERCP(80%).ERCP术后3例发生胰腺炎,保守治疗后好转,无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腔内超声技术对胆总管阴性结石的定位定性准确率高,可弥补ERCP的误诊漏诊,不增加ERCP的并发症.可以为临床上胆总管结石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胆道疾病临床常见 ,包括炎症、结石、梗阻、狭窄、外伤、寄生虫和肿瘤等 ,内镜是其最主要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主要包括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内镜超声检查术 (EUS)、胆道镜和腹腔镜等。一、ERCPERCP即是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段 ,找到十二指肠乳头 ,经内镜活检孔道插入一造影导管 ,并进入乳头开口部、胆管或胰管内 ,注入造影剂 ,作X线胰胆管造影。若造影导管仅插入胆管内 ,注入造影剂仅胆管显影 (ERC) ,是胆道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在ERCP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乳头括约肌 (EST)切开术和取石、放置引流管等操作已成为胆道疾病重要的治疗方法。(一 )诊断性ERCP1.胆管结石 ERCP是确诊胆管结石的最佳方法 ,可显示结石的部位、数目、大小等 ,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为 92 .1%~ 94 .6 % ,肝内胆管显影率为86 .6 % ,诊断符合率为 96 .6 %。有学者主张通过ERCP引导钢丝导入气囊导管至胆总管或左、右肝管 ,气囊充气后再注入造影剂 ,可清晰的显示肝内胆管的结石 ,准确性明显提高。2 .胆管癌 早期胆管癌ERCP诊断符合率(90 .3% )高于B超 (80 .7% )...  相似文献   

16.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指由各种原因所致的胰腺组织和功能持续件损害,表现为腹痛反复发作,内、外分泌功能不全,后期伴胰管结石、假性囊肿形成.传统治疗方法主要为内科药物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但部分患者疗效不佳.近年来随着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技术的发展,其已可部分替代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在某些病理因素作用下,胰腺细胞分泌胰石蛋白(钙稳定剂)减少,分泌乳铁蛋白增多,致使胰液中碳酸钙形成结晶,沉淀于以乳铁蛋白为主的蛋白网架上,形成胰腺结石,造成胰管阻塞和狭窄。X 线摄片和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ERCP 有助于确定诊断和安排手术方案。手术是治疗胰腺结石的主要方法,但也可尝试通过体外震波碎石和ERCP 途径取除胰管内结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腺结石的EUS和ERCP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或内镜下胰管取石确诊35例胰腺结石患者的EUS和ERCP检查结果.结果 35例中ERCP诊断27例(78.3%),8例诊断不明.伴有胰实质结石的4例患者ERCP均未能对胰实质结石做出诊断.而EUS诊断33例(94.3%),其中4例胰实质结石全部显示,2例胰管小结石未能诊断,EUS和ERCP联合检查全部35例均获得诊断.结论 ERCP联合EUS可提高胰腺结石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ERCP中十二指肠镜下胆管腔内超声胆管取石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讨论十二指肠镜下胆管腔内超声(IDUS)在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胆管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临床怀疑肝外胆管结石的患者100例,先进行ERCP,再行IDUS探查,而后行乳头切开取石,并对应用碎石网篮取石的患者取石后再次行IDUS检查.结果:胆管结石93例,癌栓1例,胆管絮状物1例、气体及Mirrizzi综合征各1例.无结石3例.胆管结石中37例应用碎石网篮取石,ERCP取石后仍残余结石3例.ERCP下诊断结石92例,可疑3例,无结石5例,最后结果表明误诊3例,其诊断结石的准确率和敏感性分别为97%、94.8%;而IDUS无漏诊及误诊,其诊断结石的准确率、敏感性均为100%和100%.结论:IDUS可弥补ERCP的视觉误差且在确定胆管结石方面优于ERCP,尤其是在胆管扩张和Mirrizzi综合征时,同时可以预防ERCP胆管取石术中残余结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狭窄、结石以及胰管中断是造成胰管高压的三大主要原因。通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放置胰管支架是主流的缓解手段。对于无法施行ERCP的患者来说, 超声内镜引导下胰管穿刺引流术(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pancreatic duct drainage, EUS-PD)是一种颇具应用前景的处理胰管高压的内镜微创治疗方法, 文献报道其具有较高的操作成功率及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本文总结了EUS-PD最新的治疗进展, 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