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整体护理的重要性.方法 介绍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整体护理要点.结果 发生献血反应14例,献血反应率2.23%.其中枸橼酸盐过敏反应3例,较严重的低钙反应1例,轻度献血反应10例.结论 做好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整体护理,可增强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提高血站服务水平,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预防和降低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采集过程献血反应的发生,保证机采血小板质量,促进无偿机采血小板的宣传和发展工作.方法 对2008年1 801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者的情况详细记录及分析,并与2009年在机采血小板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的2 039例进行比较.并就Trima和MCS+血细胞分离机进行血小板采集过程中一些献血反应的诱因进行分析,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 2008年机采血小板1 801例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149例,占8.27%,2009年2 039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过程中实施全过程护理干预,仅发生献血反应19例,占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选择体质量>55 kg,血小板计数高的献血者,可减少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实践证明全过程的沟通干预有助于献血者保留、招募及其再次献血, 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保证机采血小板质量,并对进一步开展无偿机采血小板工作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心理护理始终贯穿于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护理全程.方法:严密观察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献血全程,对献血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结果:心理护理直接影响献血者的情绪及有无献血反应的发生.结论:加强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心理护理可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保证了血小板产品质量和献血者的安全,同时激发了献血者再次参加无偿献血的激情.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及分析引起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不良反应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做到反应前的预防措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献血者的安全和机采血小板产品的质量.方法:调查465名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其中发生献血反应的有95例,并对其资料进行详细调查分析.结果:465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共发生反应95例,轻、中、重度反应率分别为15.26%、5.16%、0.结论:献血前严格按相关标准要求,选择高体重,多次献血者,做好献血前的告知及献血前中后的护理等.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机采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确保血小板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无偿机采血小板捐献过程中的心理护理研究,有效避免机采血小板采集过程中献血反应的发生.方法 通过对易引发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心理变化因素的研究,分析其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结果 无偿机采血小板捐献过程中的心理护理有效地避免了机采血小板捐献过程中的献血反应发生,对固定成分献血者队伍的建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结论 让每一位献血者从生理、心理上得到积极的护理,不仅有助于避免献血反应的发生、确保献血者的安全,而且有利于固定献血者的保留,保证机采血小板的采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针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选择191例首次参加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献血中不良情况的发生率和献血者满意度。结果:191例献血者均顺利完成机采,其中2例发生低钙反应,献血者满意度为98.95%,二次献血率为61.26%。结论: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加强实施全面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整个采血过程的顺利进行,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提高献血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引起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主要原因,并预防其发生;方法对456名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的72例献血资料进行详细分析;结果456例机采血小板者中共发生献血反应72例,占15.7%;其中发生轻型献血反应者67例,占14.6%,中型献血反应者5例,占1.09%,未发生重型献血反应。结论只要严格掌握献血前的相关标准要求,做好献血前、中、后的护理工作,可以降低机采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的原因和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本站2004年1月~2006年12月500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国家规定的献血体检标准。对以上献血者实施预防和护理措施:加强献血相关知识宣传,消除人们对献血的恐惧和顾虑、实施采集前护理、采集中护理和采集后护理等。结果发生献血反应共5人次,发生率为1.0%(5/500)。其中,初次献血者3人,空腹献血者1人,劳累或者睡眠不足者1人。实施科学有效护理措施后,5例发生献血反应者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进行采集前、采集中和采集后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可减少献血反应发生,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引起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主要原因,并预防其发生;方法:对430名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的67例献血资料进行详细分析;结果:430例机采血小板者中共发生献血反应67例,占15.6%,其中发生轻型献血反应者64例,占14.9%,中型献血反应者3例,占0.7%,未发生重型献血反应。结论:只要严格掌握献血前的相关标准要求,做好献血前、中、后的护理工作,可以降低机采献血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文章重在探讨机采血小板发生献血反应原因和预防对策.方法:择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达到机采血小板标准的献血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当中出现献血反应的因素和处理手段实施相应分析,归纳出防范机采血小板出现献血反应的措施.结果:出现献血反应的献血者有40例,占总数的22.21%,献血反应的出现和献血者的年龄、血型没有关系,和献血者的体重、性别、献血次数和献血量以及采血环境的温湿度有关.结论:应对献血者的指标进行严格管控,挑选的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需具备:体重合格、身体素质强、具备相应献血经历等条件,在开始献血前应做好相应的健康教育,将相应的护理工作落实到位,可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对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不良心理及献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按编号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90例。单号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献血护理,双号为干预组,采用护理干预。观察2组献血者的不良心理及献血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献血者的不良心理总发生率5.56%,不良献血反应总发生率3.3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89%和17.78%(P<0.01)。结论:对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采用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消除献血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机采血小板出现轻微献血反应的诱因以及护理措施,从而预防、降低机采血小板出现献血反应的机率,保证采血质量并促进机采成分血的发展。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12月在本血站进行成分血血小板捐献的198例献血者的献血资料以及记录分析。结果:在实施了全过程的采血护理工作后,198例献血者中有2例献血者出现轻微献血反应,占1%。结论:选择男性体重大于等于65kg,女性体重大于等于60kg,成分血采集时间间隔1个月以上,PLT≥150×109/L,HCT38%,饮食、睡眠情况正常,无特殊药物服药史的并且双臂静脉条件较好的适龄献血者可有效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并且全程进行有效的护理有助于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从而保证了机采血小板的质量,并对开展无偿机采血小板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机采血小板的采集中,任何一位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不仅直接影响到血小板收集的顺利进行和采集质量,同时对周围献血者可造成连带反应,间接影响到无偿机采血小板血源的保留和发展。现就笔者在机采工作中发生的1例重度献血反应的原因、护理措施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刘颖  徐洪卫 《吉林医学》2011,(30):6484-6484
目的:针对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发生率的发生,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机采血小板反应的护理干预方法。结果:经过强化护理干预,机采血小板反应发生率比例明显下降。结论:加强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护理干预,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率,提高大众的献血积极性,对社会的医疗事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整体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娜  刘静  陈蓓怡 《吉林医学》2011,(7):1419-1420
目的:探讨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整体护理特点。方法:通过对384例首次献血者的观察,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献血者情绪平稳,无中、重度献血反应发生,对首次献血服务满意度高。结论:加强采血前宣教、心理护理和正确的护理指导是献血者首次献血顺利的重要保证,并对建立固定的献血者队伍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心理状态及献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6月期间接待的初次捐献血小板献血者8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献血者在献血小板的同时均给予常规护理,而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并对两组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及献血反应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心理状态发生忧虑、紧张、恐惧的比率明显减少,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干预组献血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改善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并有效减少献血反应发生率,对保证献血者身心健康及血液质量,促进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再次招募及无偿机采血小板工作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萧少春 《河北医学》2007,13(2):222-224
目的:探讨对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最佳护理方法,以保证献血者的安全和血小板产品质量,促进无偿献血者的招募和保留,满足临床需要,保证我市机采血小板100%来自无偿捐献者.方法:对无偿机采血小板捐献者在全献血过程适时实施护理干预.结果:无偿献血者对机采血小板捐献过程满意,成为固定的、志愿的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结论:做好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全程护理,可大大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血小板产品质量和捐献者的安全,促进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的稳定、壮大.  相似文献   

18.
王红梅  陈琳  王芳 《求医问药》2011,(9):199-200
目的:探讨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最佳护理方法,以保证献血者的安全和血小板产品质量,促进无偿献血者的招募和保留,满足临床需要,保证我市机采血小板均来自无偿献血者。方法:对无偿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的整个献血过程适时实施护理干预。结果:无偿献血者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过程满意,成为固定的、自愿的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结论:做好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全程护理,可大大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血小板产品质量和献血者的安全,促进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的稳定、壮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的原因、程度、处置措施,并根据反应的程度有针对性的预防与观察,保证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者献血过程的安全.方法 2009年使用MC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217人次,对发生献血反应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和随访,结果发生献血反应19例,献血反应率8.76%.轻度18例,占献血反应的94.74%,重度1例,占献血反应的5.26%.结论 成分献血中机采血小板的猷血反应主要是轻度,重度较为少见且危重,应引起特别注意.对于机采献血者应进行严格筛检,以预防和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原因分析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英汉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4):1685-1685,1694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原因。方法:回顾400例献血车献血者的情况和反应,并进行分析和处理意见的提出。结果:采血小板供者共400人次,仅有1.2%的献血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结论:为减少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机采血小板可能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种类、临床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护理,对保障献血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