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与前白蛋白(PA)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检测178例乙型肝炎患者和35名健康成年人的血清RBP与PA水平,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除慢性轻度肝炎组外,其他各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RBP与PA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RBP的异常率均高于同组血清PA与白蛋白(ALB)的异常率(P<0.05).重型乙型肝炎死亡组血清RBP与队水平均显著低于存活组(P<0.01).血清RBP与PA水平呈正相关(r=0.728,P<0.01).血清RBP、队与ALB水平之间亦呈正相关(r1=0.597,r2=0.516,均P<0.01).结论 血清RBP和PA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程度相关.随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两者的血清水平逐渐下降.可以作为反映肝功能损害程度的指标,且RBP的半衰期明显短于PA,比PA能更灵敏、更快速、更特异地反映肝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B)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检测的意义。方法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98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69例正常人血清中PAB和RBP水平,了解其变化情况。结果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PAB、RBP含量明显下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PAB、RBP含量均降低。结论血清PAB和RBP检测结果均可反映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情的严重程度,与肝脏损伤相关,可作为肝功能早期损害的指标,动态监测可作为肝脏疾病发展转归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中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与前白蛋白(PA)的变化及诊断意义。方法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收集到的150例肝病患者及5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RBP与PA;上述标本再用溴甲酚绿法检测白蛋白(ALB),把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探讨各型肝病中RBP、PA及ALB的水平变化规律。结果各组血清RBP、PA、ALB水平均随着肝脏损伤程度的加深而明显下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BP及PA的灵敏度优于ALB。结论联合检测血清中RBP及PA的水平可以帮助正确评价肝脏功能损害程度,对各种肝脏疾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血清前白蛋白(PA)、血浆白蛋白(ALB)和胆碱酯酶(CHE)在各组肝病中的水平变化,探讨四项指标在肝脏合成蛋白功能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122例肝病患者及36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RBP、PA水平;用溴甲酚绿法检测ALB;用速率法测定CHE活性。结果血清RBP、PA、CHE含量在各组肝病中均低于对照组(P<0.01);ALB含量除急性肝炎偶见降低外,其他各组肝病亦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RBP、PA、ALB、CHE异常率随肝脏损伤加重而增高,ALB在急性肝炎组异常率较低,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RBP、PA及CHE浓度测定较之血清ALB浓度测定,更能及时地反映肝脏细胞合成蛋白能力。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肝脏合成功能和肝脏疾病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对评价肝炎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判断具有良好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联合前白蛋白(PA)测定在鉴别诊断肝硬化或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中血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64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肝硬组化)、60例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组)和60名健康成年人(对照组)血清RBP和PA的水平,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肝硬化组患者血清RBP和PA的水平低于对照组及消化性溃疡组(P0.01);消化性溃疡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RBP和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RBP和PA联合检测能及时反映肝脏损伤情况及肝脏的合成代谢功能,可作为鉴别肝硬化或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 血清前白蛋白(PA)是肝脏合成的一种蛋白,半衰期短。当肝脏损害时制造减少,血清浓度降低。因此,血清前白蛋白是反映肝脏损害的一项灵敏指标。为探讨血清PA在病毒性肝炎中的临床意义,我们对111例正常人和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肝炎124例检测了血清PA。现予以报道。  相似文献   

7.
戴珺 《中外健康文摘》2008,5(3):288-289
目的 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176例病毒性肝炎病人和50例健康人血清中PA水平,同时采用嗅甲酚绿法测定血清白蛋白(ALB),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各型肝炎病人血清PA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变化趋势与ALB相一致,而且随着肝炎病情的进展,血清PA下降更明显;急性肝炎组、中度慢性肝炎组PA与ALB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 血清PA是反映肝功能受损的早期较灵敏的指标,同时为临床观察病情的好转和判断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转铁蛋白(TRF)、铜蓝蛋白(CER)在不同临床类型的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77例不同临床类型的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RBP、TRF、CER水平.结果急性肝炎患者血清RBP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肝炎患者血清RBP、TRF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重型肝炎患者血清RBP、TRF、CER同时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TRF可以作为鉴别急慢性肝炎的指标,CER可作为判断重型肝炎的指标,RBP是反映急性肝炎的一个非常灵敏的指标,同时RBP、TRF也能灵敏地反映肝损害的程度,对重型肝炎的预后判断有价值.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NO与肝纤维化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享珍 《河北医学》2007,13(5):595-597
目的:研究慢性乙肝患者(CHB)血清一氧化氮(NO)、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A),IV型胶原(C-IV)血清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肝纤维化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比色法、放免法测定107例CHB、20例健康成人血清NO、HA、LN、C-IV水平.结果:CHB轻、中、重度及肝硬化患者血清NO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随着肝损害和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升高,血清NO水平与血清HA、LN、C-IV水平呈相关(P<0.01).结论:NO不仅与肝损伤密切相关,而且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NO参与病毒性肝炎及肝纤维化的病理过程,检测NO有助于判断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夏敦年  周镇先  武军 《河北医学》2006,12(11):1195-1196
肝脏是蛋白合成和分解代谢的主要场所, 血清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的测定值均能准确敏感地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和蛋白质代谢情况,所以他们常被作为判断肝损害的灵敏指标.为了解前白蛋白(PA)和转铁蛋白(TF)在肝病中的情况,对住院及门诊的139名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别进行了上述两蛋白的检测,并对各组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旨在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与转铁蛋白(TF)对病毒性肝炎诊断各自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前白蛋白(prealbumin,PA)、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胆碱酯酶(cholineesterase,CHE)检测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200例肝脏疾病患者与在本院体检的8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肝病组、对照组。对肝病组与对照组实施血液生化检验,测定血清RBP、PA、TBA、CHE、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比较肝病组与对照组的各项血液生化检测指标,并比较不同类型肝脏疾病患者的各项血液生化检测指标。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法分析各项血液生化检测指标与肝脏疾病的相关性。结果肝病组的RBP、PA、CHE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TBA、ALT、AST均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的RBP、PA、TBA、CHE、ALT、AS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性分析,RBP、PA、CHE与肝脏疾病呈负相关,TBA、ALT、AST与肝脏疾病呈正相关。结论 RBP、PA、TBA、CHE与肝功能指标进行联合检测,可对肝脏疾病诊断、疗效评估、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朱玉  王启之  燕善军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12):1561-1562,1565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联合检测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终点法、溴甲酚绿法、丁酰硫代胆碱/铁氰化钾法检测81例不同程度(按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和35名正常人(对照组)的RBP、PA、ALB、CHE水平.结果:肝硬化组血清RBP、PA、ALB和CHE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肝硬化程度由轻到重患者血清RBP、PA、ALB和CHE均依次降低(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RBP、PA、ALB和CHE能更好地反映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肝硬化患者病情变化、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病毒性肝炎时总胆汁酸与前白蛋白变化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丽芳  肖建美 《中原医刊》2003,30(20):58-58
血清总胆汁酸 (TBA)作为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的指标 ,在敏感性、特异性方面与常规肝功能试验相似或更高[1] ,前白蛋白 (PA)也可作为肝功能损害的指标 ,同样受到临床的重视 ,本文通过观察 13 1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TBA及PA的浓度 ,从而探讨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TBA、PA的变化规律及其在临床上的意义。1 材料与方法1.1 检测对象 :各型肝炎患者 13 1例 ,均为本院传染科住院病人 ,已确诊。男 91例 ,女 40例 ,其中急性病毒性肝炎 93例 ,重症肝炎 6例 ,慢性活动性肝炎 10例 ,慢性迁延性肝炎 2 2例 ,正常对照组 5 0例 ,为本院健康体检者。1…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V型胶原 (IV -C)、透明质酸 (HA)、层粘连蛋白 (LN)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198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 30例正常人血清IV -C、HA、LN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V -C、HA、LN水平在不同病程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IV -C、HA、LN水平升高程度依次为 :肝炎后肝硬化 >慢性肝炎重度 >慢性肝炎中度 >慢性肝炎轻度 >急性肝炎。结论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V -C、HA、LN水平可反映肝脏损害程度 ,炎症活动程度和肝纤维化程度 ,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对糖尿病肾病(DN)无症状脑梗死(SCI)患者神经认知功能的损害及其发病机制.方法 选取60例新诊断DN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影像学结果将60例DN患者分成并发SCI组(SCI组)和未并发SCI组(NSCI组),每组30例,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ELISA检测RBP4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和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表达.结果 与NSCI组比较,SCI组患者神经认知功能减退,RBP4、Lp-PLA2和CXCR4表达水平均增高(P<0.05).RBP4水平与SCI患者神经认知功能损害呈正相关,且RBP4与糖尿病并发SCI存在回归关系.结论 血清RBP4可作为DN并发SCI预测因子,其与神经认知功能损害呈正相关,Lp-PLA2/CXCR4通路活化可能是其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血清apo-A和HDL-Ch检测对重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光  江堤 《四川医学》2003,24(9):900-900
目的 探讨脂蛋白代谢异常对重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 72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apo A、HDL Ch水平 ,并与 68例急性肝炎 ,64例慢性肝炎 ,74例健康者对照。结果 重型病毒性肝炎组血清apo A、HDL Ch水平均较急、慢性肝炎组和对照组显著下降 (P <0 0 1)。其下降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及时测定apo A、HDL Ch水平有利于重型病毒性肝炎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PA) 和总胆汁酸(TBA)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 严格按照Child-pugh评分标准5进行评分将120例肝硬化患者分为A、B、C组,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PA、TBA水平,并同时检测肝硬化不同病因的血清PA、TBA水平,比较其差异.结果 肝硬化各组之间前白蛋白、总胆汁酸比较可见血清前白蛋白随着肝硬化的程度加重而下降,对照组与Child-pugh A、B、C级之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且Child-pugh A级与B级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血清总胆汁酸随着肝硬化的程度加重而升高,对照组与Child-pugh A、B、C级之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且Child-pugh C级与B级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血清PA、TBA能敏感地反映肝硬化程度,有助于病情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LEP)水平与慢性乙肝(CHB)和慢性丙肝(CHC)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65例CHB、41例CHC患者血清LEP浓度,同期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所有入选患者均经肝脏穿刺病理学检查评估肝纤维化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HB与CHC患者LEP水平明显增高(P<0.05或0.01),CHB和CHC患者血清LEP水平在纤维化程度较高者均明显高于纤维化程度较低者(均P<0.01),且CHC组血清LEP水平显著高于相同纤维化分期CHB患者(P<0.05或0.01)。结论血清LEP水平与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血清LEP水平可作为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与肺功能关系。方法选择289例老年COPD患者(病例组)和100例老年无COPD的其他患者(对照组),均行肺功能检查以及血清PA、RBP检测,并根据肺功能严重程度不同,将病例组分为轻度阻塞组、中度和重度以上阻塞组,分别比较两组以及轻、中、重度以上阻塞组之间肺功能与PA、RBP及BMI之间的关系。结果各组间BMI均无统计学差异,不同程度肺功能损害患者PA、RBP均较对照组低,其中重度以上阻塞组较轻、中度阻塞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中度之间PA、RBP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COPD患者阻塞程度越严重,其PA、RBP水平均降低明显。通过检测PA、RBP等指标早期发现老年COPD患者潜在营养问题,及早进行干预,更有利于COPD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内脂素(Visfatin)与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的相关性,讨论RBP、内脂素联合检测在CH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4例CHD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定量评定冠脉血管病变狭窄严重程度.冠脉造影正常者4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RBP,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内脂素。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RBP、内脂素明显升高(P均<0.05).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Gensini积分与RBP、内脂素呈正相关(r分别为0.51,0.38,P均<0.05)。结论 RBP、内脂素与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其联合检测有助于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临床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