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SCI)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56例SCI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SCI好发于50~70岁,临床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灶直径在0.4~1.6 cm。腔隙性脑梗死53例(94.64%),大病灶性脑梗死3例(5.36%);病灶位于内囊26例,基底节15例,放射冠区7例,丘脑3例,脑干2例。危险因素中,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18例(32.14%),糖尿病、高脂血症18例(32.14%),冠心病、心房颤动5例(8.93%)。结论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均为SCI的危险因素。SCI无明确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确诊依赖于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2.
刘菁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22):3507-3508,3510
目的回顾性分析187例无症状脑梗死(SBI)的临床特点。方法在2000-2005年连续入院的神经内科住院病人中明确诊断SBI者187例作为SBI组,以同期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研究SBI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SBI的好发部位多在基底节,其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BI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130例住院患者中,无症状性脑梗死(SBI)的发病率、临床意义、影像学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住院患者130例,均行头颅CT或MRI检查,分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点.结果:住院患者中,SBI发生率为55.3%;SBI患者伴发高血压病、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高脂血症、吸烟等明显高于对照者.结论:应高度重视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控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无症状性脑梗死81例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影像学诊断,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 通过头颅CT或/和MRI检出81例无症状性脑梗死,检查所有患者血压,血脂,血糖和心电图,采用阿司匹林和尼莫地平治疗并随访1a以上。结果 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发生部位主要在半卵圆中心(72.4%)和侧脑室周围(20.7%),其发生率在高血压病患者为(71.4%),糖尿病患者为(33.3%),心脏病患者为(22.2%),随访a有(9.8%)患者发生脑梗死,(4.5%)患者发生脑出血。结论 无症状性脑梗死主要发生部位是半卵圆中心和侧脑室周围,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是其危险因素。阿司匹林和尼莫地平联合应用对无症状性脑梗死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5.
董公芝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10):1200-1201
近年来,随着CT、MRI等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以及国内外盛行的定期脑健康检查,无症状性脑梗死(SBI)的检出率逐年升高,特别是老年人更为常见。因此,人们对SBI与症状性脑梗死、痴呆及假性球麻痹等关系的研究越来越重视。现将186例SBI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86例无症状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冬梅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6):158-159
目的回顾性分析86例无症状脑梗死(SBI)的临床特点。方法2000~2005年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明确诊断SBI者86例作为SBI组,以同期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研究SBI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SBI患者中并发高血压、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高脂血症、吸烟及动脉硬化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BI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7.
随着CT和MRI等影像学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 ,无症状脑梗死 (SBI)的检出率逐年升高 ,现分析 112例SBI的危险因素、影像学资料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7— 2 0 0 2年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 396例 ,由固定神经科医生详细询问病史及神经科查体 ,并行头颅CT或MRI检查 ,排除无症状脑出血、多发性硬化、一氧化碳中毒、无症状性脑白质疏松等疾病 ,共检出SBI 112例 ,男 77例 ,女 35例 ,年龄 4 5~ 81岁 ,平均 6 5岁 ,其中 <6 0岁 7例 ,≥ 6 0岁 10 5例。既往有脑卒中病史 6 0例 ,高血压病史 4 3例 ,冠心病史 30例 ,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对200例住院脑梗死患者的头颅CT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无症状脑梗死34例,占同期缺血性中风病人的17%.高血压、TIA、冠心病和年龄的增长是无症状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无症状性脑梗死的CT特点是病灶小,多位于基底节和内囊.结论:应充分认识无症状性脑梗死的临床意义,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9.
宋淑贤 《吉林医学》2008,29(11):953-954
本文分析了53例全部经头部CT扫描证实的无症状脑梗死患者,发现梗死病灶86处。84%为脑部纵深区域,16%为偏大病灶,多分布右脑叶。总结分析本病的危险因素,对危险因素做好二级预防,应用抗凝系统治疗对本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3~2005年入院的356例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现无症状性脑梗死76例(20.16%),年龄好发于50~70岁共56例(75%),临床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部分患者表现为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头晕、轻微头痛、短暂性肢体麻木等。CT/MRI显示病灶直径在0.5-1.5cm之间,94.75%为腔隙性梗死。88.30%分布于内囊、基底节、放射冠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42.00%,糖尿病、高脂血症34.30%,冠心病、心房颤动均为ACI的危险因素。结论 ACI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112例无症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症状脑梗死(SBI)是指无卒中病史,无明确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由影像学或尸检发现的梗死灶,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无卒中史人群中存在的脑梗死灶,二是卒中患者存在的不能解释其症状体征的梗死灶(非责任灶)。因无明显临床症状,SBI未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但SBI可演变为有症状脑卒中,或发展为血管性痴呆(VD)。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BSI)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病率、危险因素、影像学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5例经门诊中发现的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本组病变多为腔隙性脑梗死,位于大脑皮层静区和非优势半球的枕叶或顶枕叶。SBI患者大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吸烟等危险因素。结论基层单位应充分认识SBI的临床意义,进行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无症状性脑梗死迄今尚无肯定的诊断标准,一般认为高龄既往无脑卒中病史,并且无神经系统局灶性体征,临床上也无自觉症状,通过CT、MR检查发现了脑梗死灶,称无症状性脑梗死。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发生率与检测对象,检查设置种类及敏感度明显相关,确切发生率不详,献报告为11%-70%。比较保守的,公认的发生率为10%-21%。在此,本就无症状性脑梗死100例患,从病因及临床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508例无症状脑梗死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无症状脑梗死的治疗与预防提供指导。方法 对1996年~2002年入院的508例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高龄、嗜酒、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是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脑功能受损症状、脑缺血症状、心理问题是无症状性脑梗死的主要临床表现=结论针对无症状脑梗死的特性,提倡三级预防,尤其对于具有危险因素和/或出现上述临床表现的患者,应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症状脑梗死(SCI)的危险因素及非特异性症状。方法对照分析无症状脑梗死组与有症状脑梗死组(CI)及对照组的危险因素及临床非特异症状,采用简易智力量表(MMSE)、临床记忆量表评定认知功能。结果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房纤颤、吸烟史、眼底动脉硬化、短暂脑缺血(TIA)史、高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比较,SCI组与CI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SCI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SCI有头痛、健忘等非特征性症状,认知功能评定近记忆力及注意、计算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SCI组临床记忆记忆商(MQ)及各项忆评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SCI有与CI相同的危险因素,有非特异性症状及认知功能障碍,应重视SCI危险因素、非特异症状及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16.
青年脑梗死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等。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青年脑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青年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酗酒、高血脂及家族史。DSA可明确病变血管部位,并可行介入治疗。治疗上溶栓组疗效更佳。结论:对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尽早干预,减少其发生率,一旦发生应尽可能积极治疗,以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无症状脑梗死与有症状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魏志鸿 《当代医学》2011,17(27):88-89
目的探讨无症状脑梗死与有症状脑梗死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0年12月门诊及住院脑梗死患者共260例,并根据病情分为无症状组与有症状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并发疾病、主要临床表现、化验检查及近期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中男性均多于女性,而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发病年龄结构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并发病均以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慢性支气管炎居多;两组患者的发病病灶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梗死病灶均多位于基底节区,且以单灶居多。结论建议60岁以上,并发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特别是男性吸烟者,即使不出现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和相应的症状,也应定期做检查,及早诊断,及早治疗,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8.
老年无症状性脑梗死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无症状性脑梗死(Silent Cerebral Infarction,SCI)危险因素。方法:对62例老年SC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SCI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密切相关。结论:早期发现,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对脑梗死的预防、治疗及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老年患者无症状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老年人来说,脑梗死已成为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凹及脚的普及,生前亦可发现脑梗死病灶而无临床症状及体征的病例,称为无症状性脑梗死(ACI)。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CT、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多的无症状性脑梗死(SCI)病灶被检出,因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易被忽视,引起了临床医生的广泛重视。现将2004—2009年收集的50例SCI患者做一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