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经颅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均行三维CT及MRI检查,已确定漏口所在位置,并行手术治疗。明确漏口且外置靠前的20例患者应用硬膜外入路手术;4例术前漏口未能明确或靠后者,采用硬膜下入路手术。对术前未能确定漏口及确定漏口靠后者,采用硬膜下入路将硬膜打开,探查颅底骨折及漏口所在。探及漏口后仔细分离、冲洗,对有脑组织或硬脑膜、蛛网膜疝入者,予以回纳,不能回纳者切除。结果 24例患者经一次手术全部治愈,随访患者21例,平均随访2年,无一例复发,无手术后并发症。结论 在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中,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为2.0%~20.8%;而在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患者中,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为7%~10%,其中80%左右为脑脊液鼻漏。脑脊液鼻漏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清水样鼻漏,鼻漏的量随漏口的大小及形态不等,也可随体位改变。脑脊液鼻漏诊断的难点并不在于定性,而在于定位寻找脑脊液从何处流出,如何准确地定位漏口的位置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此确定漏口是术前准备中的一项最重要工作,是手术成功关键因素,也消除了阴性探查的机会。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患者经颅手术修补漏口,手术安全,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难治性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对18例难治性外伤性脑脊液鼻漏采用扩大额下硬膜外入路手术方法修补治疗。用头颅X片、CT、冠状位薄层CT、MRI进行术前漏口定位。结果本组18例术后17例痊愈,仅1例复发,二次修补后痊愈,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结论难治性外伤性脑脊液鼻漏需行手术治疗。术前漏口位置的判定是手术成功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颅底硬膜外入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经前颅底硬膜外入路治疗的20例外伤性脑脊液鼻漏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急诊患者,术后随访2~11个月;15例迁延性脑脊液鼻漏患者,术后随访2~36个月.20例均未再出现脑脊液鼻漏.结论围手术期加强健康教育,预防颅内感染,术前准确漏口定位,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防止颅内压增高、脑脊液鼻漏是手术成功和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预防和修补脑脊液鼻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脑脊液鼻漏的预防和修补方法。方法 将改良经鼻蝶显微手术用于200例鞍区病变,其中150例为大或巨大垂体腺瘤,术前合并脑脊液鼻漏4例,1例外伤性脑脊液鼻漏,通过治疗观察并进行围手术期评价。结果 发现脑脊液漏可在手术中和手术后出现,通过术中的预防措施及术后的及时处理可以得到治愈。结论 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为鞍区病变术中和术后预防和修补脑脊液鼻漏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史瑞峰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3):606-606,608
目的:探讨前颅底硬膜外入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经前颅底硬膜外入路治疗的20例外伤性脑脊液鼻漏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急诊患者,术后随访2~11个月;15例迁延性脑脊液鼻漏患者,术后随访2~36个月。20例均未再出现脑脊液鼻漏。结论:围手术期加强健康教育,预防颅内感染,术前准确漏口定位,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防止颅内压增高、脑脊液鼻漏是手术成功和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脑脊液鼻漏的效果,探讨其手术指征、手术时机、定位方法、手术入路及手术技巧。方法总结经手术治疗的脑脊液鼻漏14例,采用硬膜内或硬膜外入路,以颞肌筋膜、骨膜、明胶海绵及生物胶贴附封闭漏口。结果治愈14例,治愈率100%,无1例复发及术后并发症。结论若早期手术探查中发现漏口较大,或CT提示骨折裂缝较宽>4mm,头部冠状位薄层CT扫描能明确漏口位置及大小,对脑脊液鼻漏具有重要诊断价值;手术以硬膜内入路较好,采用“夹心饼干”式贴附能有效封闭漏口而治愈。  相似文献   

7.
张奕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9):152-153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鼻内镜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05年6月~2010年10月36例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手术方法。结果:36例患者高分辨三维CT检查提示颅底骨质缺损,MRI检查其中29例发现有脑膜组织疝入鼻窦,术中鼻内镜检查与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愈果一致,所有病例均行鼻内镜下脑脊液漏修补术,术后随访6~24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脑膜组织疝入鼻窦是外伤性脑脊液鼻漏不能愈合的主要原因,高分辨三维CT检查结合MRI检查是确定脑脊液鼻漏漏口位置安全、有效的方法,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是治疗脑脊液鼻漏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赵春晨  邵渊  段文彬  刘欢兴 《海南医学》2016,(11):1872-187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的要点、定位诊断方法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诊治的21例脑脊液鼻漏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10例,年龄15~66岁,中位年龄38.7岁,属于医源性脑脊液鼻漏5例,原发性9例,外伤性7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实验室生化检查而确诊,并行鼻窦CT和MRI检查,其中4例患者漏口位于前筛额隐窝区域,10例位于后筛筛顶,3例位于嗅裂筛板区,4例位于蝶窦外侧隐窝区。均在全麻下经鼻内镜入路漏口修补术,采用捣碎颞肌+颞肌筋膜修补位于前筛直径<2 mm的漏口,采用自体脂肪+捣碎颞肌修补位于嗅裂区筛板区域漏口,采用捣碎颞肌+鼻中隔筛骨垂直板+颞肌筋膜修补位于后筛区直径>4 mm的漏口,采用鼻中隔软骨膜+钩突表面黏膜修补位于蝶窦外侧隐窝漏口。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治愈,出院后长期低盐饮食,定期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5个月,鼻腔漏口区上皮化生长良好,无复发,无眶内、颅内及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下行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是外科手术治疗脑脊液鼻漏的首选方式。术前脑脊液生化检查和鼻窦薄层CT和MRI是必备的术前检查,根据颅底缺损的位置、大小决定修复材料的使用是较为可行的方法,鼻内镜下手术操作具有创伤小、视野清楚、成功率高及并发症较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经鼻神经内镜下修补的手术要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应用神经内镜经鼻入路治疗外伤性脑脊液鼻漏22例的临床资料,并就诊断、漏口定位、材料选择、修补方式及疗效等进行讨论。结果21例一次性手术修补成功,随访8~24个月无复发;1例并发脑积水、颅内感染,自动出院,定为失败病例。结论经鼻神经内镜修补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手术创伤小,治愈率高,可作为前颅底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手术修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荧光素钠鼻腔局部使用在脑脊液鼻漏术前定性诊断及内镜经鼻修补术中漏口定位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15例内镜经鼻手术治疗的脑脊液鼻漏病人,术前及术中将5%荧光素钠棉片放置在中鼻道、筛顶、蝶筛隐窝及术中可疑漏口部位,以棉片颜色由黄褐色变为绿色为脑脊液漏判断标准,与糖定量检查、术中所见及术后随访结果 判断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15例脑脊液鼻漏病人,其中10例为自发性脑脊液鼻漏、5例为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术前定性诊断率及术中定位准确率为100%.随访2~24个月,脑脊液鼻漏无复发,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荧光素钠在鼻腔局部使用是脑脊液鼻漏术前定性诊断及内镜经鼻修补术中漏口定位诊断的一种无创、简便、可靠的方法 ,可以作为鞘内荧光素钠一种替代的诊断及定位脑脊液鼻漏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1.
脑脊液鼻漏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分析20例脑脊液鼻漏病人手术疗效,并与术前定位比较。经随访17例鼻漏症状完全消失。经前额入路硬膜外手术修补是治疗脑脊液鼻漏的较好手段,薄层三维CT对于脑脊液鼻漏的诊断及漏口的定位提供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2.
鼻内窥镜诊治脑脊液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脑脊液鼻漏临床相关因素。方法 对17例(19漏)内窥镜下修补脑脊液鼻漏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脊液鼻漏17例中,外伤性15例,自发性2例,内窥镜下瘘口修补术一次性治愈15例,成功率88.2%,失败2例,再次修补成功,其中1例颅内高压术后腰穿持续引流减压。结论 内窥镜手术修补脑脊液鼻漏准确、微创;冠位CT薄层扫描对术前瘘口解剖定位有重要意义;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与修补材料的固定有关,与修补材料本身无明显关系;术后适当腰穿引流对于临床提示颅内压高、修补区薄弱病例仍需采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经眶上锁孔手术入路切除鞍区肿瘤、外伤性脑脊液鼻漏修补、视神经损伤和额叶脑内血肿清除等手术经验,扩大经眶上锁孔手术入路的临床应用范围。方法 对采用经眶上锁孔手术入路治疗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鞍区肿瘤16例,脑脊液鼻漏5例,视神经损伤3例和额部颅内血肿8例。结果 32例患者都得到了良好疗效。16例鞍区肿瘤患者全切12例,次全切4例。5例脑脊液鼻漏患者全部治愈,3例视神经损伤患者2例视力明显好转,1例无变化。8例额叶脑内血肿患者全部治愈。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结论 经眶上锁孔手术入路不仅适合鞍区肿瘤切除,只要病例选择适当,在脑脊液鼻漏、视神经损伤和额叶脑内血肿清除等病例中也可以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的垂体腺瘤的临床特点和经蝶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分析经蝶手术治疗发生脑脊液鼻漏的垂体腺瘤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5例为巨大型泌乳型垂体腺瘤,1例为伴有空蝶鞍的垂体无功能腺瘤,3例以脑脊液鼻漏为首发症状。术后随访3月至6年,4例肿瘤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脑脊液鼻漏全部治愈。结论:发生脑脊液鼻漏的垂体腺瘤多见于巨大型漏乳素垂体腺瘤;也可见于垂体腺瘤伴有空蝶鞍者;放疗、服溴隐停治疗可促进垂体腺瘤发生脑脊液鼻漏。经蝶入路是最佳手术入路;肿瘤切除后严密填塞蝶窦是修补鼻漏的关键措施,术后腰穿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有利于修补瘘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37例脑脊液鼻漏患者的诊治方法及疗效,探讨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成功修补的关键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脑脊液鼻漏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及疗效。术前完善相关检查初步判定漏口位置,术中根据漏口位置选用相应的手术方式;术后给予抗炎、止血及降颅压等对症治疗。结果 35例患者术后均一次修补成功。1例患者出院后3周再次出现少量脑脊液鼻漏,经保守治疗痊愈;1例出院后2个月出现脑脊液鼻漏,再次鼻内镜手术治愈。结论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是一种微创、安全和有效的手术方式,是脑脊液鼻漏的首选治疗术式;术前鼻内镜及影像学等相关检查可帮助明确漏口位置,根据漏口位置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是脑脊液鼻漏成功修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鼻漏行前颅底重建修复术的疗效。方法:颅脑外伤前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鼻漏7例,经术前颅底薄层CT三维重建及CT脑池造影冠状位成像(CTC)检查后行颅底重建修复脑脊液漏口。结果:经漏口修补前颅底重建术后均获得临床治愈,术后随访4~32个月,均未见脑脊液鼻漏。结论:前颅底重建漏口修补术可取得良好疗效,术前对于脑脊液鼻漏漏口准确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徐亦农  宋二辉  王玉海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6):135-135,138
目的 探讨颅底骨折并脑脊液漏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09年6月我院 收治的146例外伤性脑脊液漏患者的发生部位、诊断、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 脑脊液漏发生于前颅窝者98 例、中颅窝者32例、前中颅窝者16例。22例手术病人中,18例行开颅硬膜外或硬膜下入路漏孔修补术,4 例行鼻内镜下经鼻手术修补脑脊液鼻漏,其中包括经颅内修补失败后的2例,2例反复复发者转上级医院救 治。结论 外伤性脑脊液漏大多数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仅少数病例需要手术治疗。内镜下经鼻脑脊液漏 修补手术具有瘘孔定位准确、成功率高、手术创伤小等优点,可以作为脑脊液鼻漏的可靠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经鼻内窥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总结鼻内窥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的经验,提出该方法的可行性和优势。方法 分析1991至2000年8月采用鼻内窥镜下 修补脑脊液鼻漏患者54例资料。自发性脑脊液鼻漏4例,外伤性42例,医源性8例。介绍修补术的方法,并就脑脊液鼻漏的诊断,手术适应证,手术中的关键问题等进行讨论。结果 鼻内窥镜下脑 脊液鼻漏修补术的一次成功治愈占92%(50/54),失败的4例第二次或第三次手术后治愈。最后的治愈率为100%。有1例伴有外伤性梗阻性脑积水患者,术后出现颅内高压的并发症,抢救成功。结论 鼻内窥镜下修补术是脑脊液鼻漏的首选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脑脊液鼻漏是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本研究回顾性总结了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神经外科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550例在显微镜下行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出现脑脊液鼻漏的65例患者资料,旨在分析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出现脑脊液鼻漏的原因,并阐明分级修补在处理脑脊液鼻漏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腺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后对各种并发症的行之有效的护理,确保患者顺利康复.结果 38例均能主动配合手术,术后并发一过性尿崩4例,轻度脑脊液鼻漏3例,高热2例,经过有效的整体护理,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 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瘤腺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